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初中語文複習要點(閱讀理解部分)(蘇教版九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初三語文複習要點提示(閱讀理解部分)

初中語文複習要點(閱讀理解部分)(蘇教版九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新生中學   張洪建)

一, 閱讀理解的途徑。

1, 閱讀文字,結合自己的知識或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文章的觀點、價值觀、審美態度、感情傾向等文章的主旨。

2, 學會在文章中尋找有效的資訊。有效的資訊是指有助於理解或解決問題的文字依據。

3, 閱讀問題的答案途徑:

A, 從原文中找原句來回答。

B, 依據原文中的資訊,自己組織語言回答,注意言簡意賅。

C, 依據語文課上或其他學科學到的知識來回答問題。

D, 依據我們的生活經驗、對人生的看法、感情態度等來回答問題。(主要指開放性的試題)。

    4,閱讀理解步驟:閱讀文字--確定文體--思考文字寫作內容--閱讀題目--尋找有效資訊--審題(抓住關鍵詞、題目的要求、答案隱含的條件、答案的格式與要求、答案的來源)--答題(關鍵詞的出現、語言的組織、答案的步驟)--複查答案是否符合要求、準確--完成答題。

二, 閱讀中幾個容易混淆的知識點。

1, 表達方式:記敘、議論、說明、抒情、描寫、夾敘夾義。

2, 寫作手法(即表現手法):對比、象徵、想象、聯想、以小見大、欲揚先抑、由點到面、開門見山、首尾呼應、託物言志、寓情於景、虛實結合、未見其人,先聞其聲、賦、比、興、襯托、烘托--------

3, 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對偶、排比、誇張、設問、反問、借代、粘連、雙關、反語、頂真、迴環、反覆、通感、引用----------

4, 描寫手法:肖像描寫、神態描寫、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環境描寫、/細節描寫。

5, 描寫的角度:側面描寫、正面描寫/俯視、仰視、平視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

6, 說明方法: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分類別、下定義、作詮釋、列圖表、舉例子

7, 議論方法:道理論證、事實論證(即舉例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喻證法)、引用論證-------

8, 體裁分類:(1)根據表達方式的側重點:議論文、說明文、記敘文;(2)從文學作品的形式來分:小說、散文、戲劇、詩歌。    提示:注意其他的體裁稱呼。

提示:以上8點只是容易混淆的知識點,其他的知識點要注意把握。

三, 語文閱讀經常出現的3種文體,要點提示。

(一) 記敘文(含小說、散文閱讀)

1, 記敘的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2, 小說的要素:人物、情節、環境。

3, 線索:(1)文中的事物或人。(2)文中出現頻率較高的詞語或一句話。(3)主人公的感情或態度的變化。(4)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轉換。(5)用自己的語言概括。

4, 人物要注意把握性格、地位(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線索人物)、塑造的意義(次要人物有襯托主要人物的作用;線索人物有貫穿全文的作用;主要人物有揭示主題的作用。)

5, 情節一般有: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有時開端之前有序幕,結局之後有尾聲。(高潮就是文章中最精彩、感動、有趣的部分)

6, 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自然環境有渲染氣氛、鋪墊故事情節、介紹民族風情的作用;社會環境有揭示故事背景的作用。

7, 句子的作用:(1)中心句:(出現的位置:開頭第一句、結尾一句、中間)、(作用:記敘文中有概括全文或全段的作用;議論文中有揭示論點的作用;說明文中有揭示說明對象或中心的作用。)(2)結構上有承上啓下的作用。(3)首尾照應的作用。(4)總領全文的作用。(5)揭示全文主題的作用。(6)深化文章主題的作用。

8, 記敘文中的議論成分作用:(1)結構上有承上啓下的作用;(2)內容上有點明或深化主題的作用。(3)發表議論、抒發感情的作用。

9, 記敘文中的說明成分作用:能突出事物或人物的特徵。

10, 段落層次的劃分:(1)注意找一個標準。(2)注意段落的結構。(3)注意段落的敘述順序。

11, 段落的結構一般有:(1)總……分  (2)總……分……總  (3)分……總 (4)並列  (5)遞進   等等。

12, 歸納文章或段落的中心意思。(1)注意言簡意賅。(2)注意去次求主。(3)注意字數的規定。(4)注意抓住關鍵詞。(5)注意平時訓練總結經驗和規律。

13, 理解句子的深刻含義。(1)根據文章的具體內容,如主題、感情、態度、價值觀、人生觀、審美觀等。(2)注意文章的寫作背景和作者的處境。(3)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設身處置想一想。(4)注意反語和雙關等修辭。(5)在平時的訓練中注意總結規律。

14, 語言特點。(1)生動、形象、精練、含蓄、優美、質樸、準確、富有感情色彩、書面語或口語較濃、-------   (2)注意不同作者的語言風格。

15, 分析語句或語段的優點或特色。可以從這樣幾個方面分析(1)表現手法或修辭手法的作用分析。(2)語言特色的角度分析。(3)從讀者閱讀的興趣角度進行分析。(4)從表現文章的內容的角度分析。(5)從刻畫人物的性格角度進行分析。 提示:此種類型的題目在平時的訓練中要注意總結經驗規律。

(二) 議論文。

1, 論點。(1)中心論點。(出現的位置一般爲:開頭、結尾、中間、根據文意自己用語言歸納)(2)分論點。(中心論點與分論點之間是總----分關係)(3)論點就是作者要在文中表述的觀點。

2, 論據。(1)論據就是論證論點的根據。(2)論據一般爲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事實論據的作用是使文章的論述更有說服力,令人信服;道理論據的作用是論述更深刻,讓讀者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深化。

3, 論證方法的作用。(1)擺事實(舉例論證)的作用。(同上)(2)道理論證的作用。(同上)(3)對比論證的作用是透過比較辨別,使論證更深刻,更具有說服力。(4)比喻論證(喻證法)的作用是使語言形象、生動,抽象的道理形象、具體化,容易被讀者接受,淺顯易懂。(5)引用論證的作用進一步論證中心論點,有說服力。

4, 議論文的結構:總……分……總;分……總;總……分。並列、遞進。

5, 議論文的語言特點嚴密、準確、生動。

6, 分析議論文的語句或語段的給你的感受。(1)可以從修辭、表現手法、論證方法的角度分析。(2)從語言特色的角度分析。(3)從語句或語段表述的觀點內容來分析。(4)從你自身的感受、認識分析。

7, 議論文中的記敘、說明是爲了更好的論證中心論點、爲中心論點服務。

8, 議論文中的故事、謎語等既能用來論證論點,同時又能激發讀者閱讀的興趣,增加文章的生動性和趣味性。

(三) 說明文。

1, 閱讀說明文要抓住說明對象和特徵。(注意:說明對象的特徵一般在文中有幾個詞或一句話揭示,但也有可能沒有明確指出,需要我們自己用語言概括。)

2, 說明的順序:(1)時間順序;(2)空間順序;(3)邏輯順序。(在說明的過程中確定用哪一種說明順序一是根據說明對象的結構,注意要合理。二是要符合人們的認識規律:由淺入深、由現象到本質、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過程。)

3, 說明方法的作用。任何一種說明方法都是爲了突出說明對象的特徵。列數字:具有給人具體、真實的感覺,令人可信。舉例說明:真實、可信,有說服力。打比方:生動、形象,給人新鮮的感覺,激發讀者閱讀的興趣。作比較:透過比較,給讀者一目瞭然的認識,明確瞭解說明的中心。分類別:能使說明的中心層次清晰,一目瞭然,讓讀者更明確。下定義、作詮釋:讓讀者能從理性上認識說明的中心,更科學、深刻。列圖表:能使說明的中心由抽象變得具體,易讓人認識、瞭解說明的中心。

4, 說明文的結構。(同上)

5, 說明文的語言特色:準確、生動。(一般的說明文語言必須準確,凡採用比喻、擬人的修辭等語言具有生動的特色。注意:平實說明與生動說明的區別。)

6, 分析說明文的語句或語段。(1)從說明的方法、修辭等角度分析。(2)從說明的語言特色分析。(3)從說明文的中心內容分析。(4)注意在平時的訓練中總結答題的經驗。

四, 古文閱讀。

1, 課外的古文閱讀如何讀懂。(1)結合課內古文學習的知識來理解。(2)結合自己的生活認識來理解。(3)根據自己的語言語感來理解。(4)跳躍式閱讀。(5)發揮自己的聯想和想象。

2, 古文常考的知識點。(1)解釋加點的字(實詞),複習時要有意注意識記常見的和特殊的實詞意義及用法。(2)通假字。(3)虛詞的用法不同的選擇(2題)。複習時要對常用的十幾個虛詞的用法和意義進行記憶;(4)翻譯題,注意要進行直譯,不得意譯,除非不得已。(5)課文理解題。(6)開放性的試題。

3, 古文複習注重課外材料訓練的同時,要牢牢把握課內的知識複習,因爲古文最後考的知識點是課內的。(複習中不要忘記高聲朗讀,強化記憶。)

五,古詩詞賞析。

1,古詩賞析的主要題型有:①理解詩歌中名句的深刻內涵;②賞析詩歌中的名句或關鍵詞(注意從修辭、寫作手法、語言特點、表達內容等方面賞析);③描寫詩歌表現的畫面;④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或主題);⑤理解詩歌中的表現手法;⑥分析詩歌的特點。等等(有時的命題要根據具體的詩歌來恰當命題,所以有時命題是千變萬化的,同學們要注意適應。)

2,詩歌賞析的方法:①根據語感理解詩歌的意思;②抓住詩歌中的關鍵詞,有助於理解;③結合課內詩歌與之相關的知識理解;④注意詩歌的註釋,有時可以幫助你理解;⑤聯繫作者以及作者所處的朝代背景來理解;⑥閱讀題目,有時能提醒你理解詩歌;⑦閱讀理解詩歌離不開你的想象和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