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2021幼兒園中班下學期開學安全教案(通用5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21幼兒園中班下學期開學安全教案(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21幼兒園中班下學期開學安全教案(通用5篇)

幼兒園中班下學期開學安全教案1

《這些東西不能碰》

活動目的:

1、讓幼兒知道玩哪些東西會有危險。

2、培養幼兒的初步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1、電風扇、電熨斗、小刀片、香水圖片、自制掛圖

2、配套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出示電風扇、電熨斗、小刀片、香水圖片

1、讓幼兒說出圖片的名稱

2、讓幼兒簡單地說出它們的用途。

二、引語:

小朋友們剛纔說的很好,圖片上的這些東西能給我們生活帶來很多方便,天熱了幫我們解熱,衣服皺了,電熨斗幫我們燙平衣服,我們還可以用小刀削水果,往身上撒香水。我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這些東西,可是,如果小朋友把這些東西當玩具,就很危險了。

三、指導幼兒看圖:

1、圖上有幾個男孩,他們各自在幹什麼?

2、圖上有幾個女孩,他們各自在幹什麼?

四、引導幼兒想想,這樣做有什麼危險?

五、教師告述幼兒:

1、把手伸進轉動的電扇裏會傷害到手指,會受傷。

2、玩小刀會割破小手,嚴重的會危及生命。

3、玩通電的電熨斗會燙壞衣物,甚至會傷害自己或者引起火災。

4、對眼睛噴香水會弄傷眼睛。

活動反思

透過這類活動能夠培養幼兒對物品作用的熟悉,也能夠讓幼兒在看圖和聽老師講解的途中學習到危險的概念,懂得什麼東西能夠玩什麼東西不能玩。在幼兒安全教育中必不可少。但是在此類教學活動中,並不能把所有的危險和有危險的物品都讓孩子們掌握,有一定的侷限性。所以在思想上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尤爲重要。

幼兒園中班下學期開學安全教案2

活動目標:

1、瞭解隨便吃藥的危險性,懂得生病時要根據醫生的診斷服務。

2、樂意與同伴一起製作小藥箱。

3、培養幼兒動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活動準備:

1、收集社會上因吃藥而導致不良後果的實例。

2、製作藥盒的紙。

活動過程:

1、案例分析:

(1)教師講述實例:牛牛一個人在家,突然肚子不舒服,他開啟家裏的小藥箱,看到了一種媽媽曾經給他吃過的藥,牛牛想:上次感冒時媽媽就是給我吃這樣的藥,病就好了,現在,我把這個藥吃下去,肚子就會舒服的,牛牛拿起藥想吃。

(2)引導幼兒討論:牛牛能吃這種藥嗎?衛什麼?

2、教師講解因吃錯藥而導致不良後果的實例。

3、引導幼兒討論:怎麼吃藥纔是安全的?

4、製作小藥盒:每位幼兒製作一個小藥盒,貼上標記。讓幼兒將自己的藥放在這個藥盒中,以確保吃藥的安全。

教學反思

一開始先讓幼兒聽了兩例發生在人們生活周圍的實例來提醒幼兒,首先讓幼兒意識到吃錯藥的危險性。然後發生這類事情的處理方法及如何有效避免。

中班幼兒基本上了解生病要吃藥的常識。本節課的關鍵就是指導幼兒如何正確的吃藥,因爲幼兒還不能看懂說明書之類的,所以教導他們一定要在醫生或者大人的監督下才能用藥。

活動過程中,幼兒的回答都很正確。

幼兒園中班下學期開學安全教案3

教學背景

此刻越發多的新聞上報道某某地方又着火啦,損失慘重,或者有人員傷亡。小孩們到幼兒園亦會互相講着他們在電視機上的見聞。安全教育隨處可見,這不恰恰是一個非常好的教育機會嗎?所以,展開了這一次教學。

教學目標:

1、透過教學,讓孩子清楚幾種熟知的救火方式,初步清楚簡易的消防知識。

2、教育孩子不玩火,防止發生火災。

教學預備:

1、蠟燭2根,打火機一個,水、沙子、溼布、扇子等。

2、關於救火的錄像。

3、一人一份動手操作圖片(圖上畫的是在着火時,幾個孩子採用的不一樣的救火方式)。

教學過程:

1、遊戲:滅蠟燭

幼兒教師展示蠟燭,點燃。

“請孩子動腦子想想,用何方法能把蠟燭熄滅哩?”

孩子想出方法後,幼兒教師給予備有些教學材料,請孩子到前方試一下,幼兒教師。

2、探討,“出現了火情,該如何是好?”“此刻天氣乾燥,例如果出現火情,我們孩子該如何是好呀?”

啓發孩子講出種種救火的方法。

剛剛孩子想出的方法均不錯,例如果出現了火情,我們能用水澆滅火、用溼布撲救火、用沙子救火、用救火器救火……可是孩子要牢記,例如果出現大火時,我們必須要先撥打119電話。

3、請孩子看錄像。

“前幾日,有一個地方着火啦,我們來瞅瞅他們想出的方法和我們想出的方法一樣不同?”

看完錄像,提問:“他們想到了哪一些方法?”“哪一些方法是我們沒有料想到的?”(開窗,捂着嘴巴、鼻竄出煙火區)。

火小的狀況下,我們可採用開窗,用水、沙子、溼棉被、救火器等救火,火非常大時,我們撥打119電話,消防員還未到,我們孩子必須要把嘴、鼻子捂上,以最快的速度竄出煙火區,懂得保衛自個兒。

4、孩子動手操作

“請孩子看動手操作圖片,圖上畫的是幾個孩子在着火時採用的不一樣的方法,每幅圖的左下面有個圈圈,你覺得方法好的就在圈圈內打上“?”號。

探討:用扇子扇,是否最佳的方法?

“孩子想想,祖父、祖母生火爐時,用扇子悄悄地扇,火就越扇越旺啦。倘若火非常大,用扇子扇來救火可不可以哩?着火時,我們可想其它的方法。

5、怎麼樣防止火災?

“只要發生了火災,跟我們的危害尤其大,房屋沒啦,人也受傷啦。那我們平日裏怎麼樣做方可防止火災哩?”

孩子探討回答。

:孩子講的都非常好,可是光我們明白還不可以,還需讓其它人都明白。那我們此刻就到外頭去,告知其它的孩子,好不好?

教學擴展:

室外遊戲“大膽的消防隊員”

根本目的:練習孩子在墊上翻滾、爬行與來回跑的綜合能力。

預備:健身墊、紅布

玩法:幼兒教師發出命令,排頭孩子快速跑到墊子前,從有紅布的地方爬行或滾過去,表示避開煙或滾救火源,接着爬起來,繞過墊子,跑到隊列前拍一下2、位孩子的手。被拍的孩子快速起跑,反覆前1名孩子的動作。

教學反思:

這一次教學以孩子實際日常生活中有過好幾次體會的事——着火爲主題,對孩子開展救火、防火教育,帶有常見性與典型性。讓孩子帶着問題“着火啦,如何是好”,邊思邊做,進而啓發孩子進而認知到“火災”帶來的危害。從教育教學過程來看,幼兒教師的目標觀念強,在整個教育過程內,幼兒教師的每個提問都緊扣“着火了如何是好”這一中心。起初,幼兒教師在做完“滅蠟燭”遊戲後,立刻轉入啓發孩子探討“出現了火情如何是好?”很好的啓發孩子想出種種救火的方法。當孩子看完錄像後,發現自個兒想出的方法另外還有不足後,進而爲“怎麼樣防止火災”問題的深入開展埋下了鋪墊,使孩子明白火災給國家、集體導致的損失,日常生活帶來的危害,提高了防火、救火的觀念。

幼兒園中班下學期開學安全教案4

活動目標:

教育幼兒不玩火,避免發生火災。透過活動,讓幼兒瞭解幾種常見的滅火方法,初步瞭解簡單的消防知識。

活動準備:

有關滅火的錄像,蠟燭2根,打火機一個,水、沙子、溼布、扇子等,人手一份操作圖片(圖上畫的是在着火的時候,幾個小朋友採取的不同的滅火方法)。

活動過程:

1、遊戲:滅蠟燭教師出示蠟燭,點燃。

"請小朋友動腦筋想一想,用什麼辦法能把蠟燭熄滅呢幼兒想出辦法後,教師提供備有的材料,請幼兒到前面試一下,教師小結。

2、討論,"出現了火情,該怎麼辦?""現在天氣乾燥,如果出現火情,我們小朋友該怎麼辦呢引導幼兒說出各種滅火的辦法。

小結;剛纔小朋友想出的辦法都不錯,如果出現了火情,我們可以用水潑滅火、用溼布撲滅火、用沙子滅火、用滅火器滅火……但小朋友要記住,如果出現大火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先撥打119電話。

3、請幼兒看錄像。

"前幾天,有個地方着火了,我們來看看他們想出的辦法和我們想出的辦法一樣不一樣看完錄像,提問:"他們想到了哪些辦法?""哪些辦法是我們沒想到的?"(開窗,捂着嘴、鼻跑出煙火區)。

小結:火小的情況下,我們可以採取開窗,用水、沙子、溼棉被、滅火器等滅火,火很大的時候,我們撥打119電話,消防叔叔還沒到,我們小朋友一定要把嘴巴、鼻子捂上,以最快的速度跑出煙火區,學會保護自己。

4、幼兒操作"請小朋友看操作圖片,圖上畫的是幾個小朋友在着火的時候採取的不同的`辦法,每幅圖的左下方有一個圓圈,你認爲辦法好的就在圓圈內打上"跡⒑擰

討論:用扇子扇,是不是最好的辦法"小朋友想一想,爺爺、奶奶生爐子的時候,用扇子輕輕地扇,火就越扇越旺了。如果火很大,用扇子扇來滅火行不行呢?着火的時候,我們可以想別的辦法。

活動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以幼兒實際生活中有過多次體驗的事情——着火爲主題,對幼兒進行滅火、防火教育,帶有普遍性與典型性。讓幼兒帶着問題“着火了,怎麼辦”,邊思邊做,從而引導幼兒進一步認識到“火災”給人們帶來的危害。從教育活動過程來看,教師的目標意識強,在整個教育過程中,教師的每一個提問都緊扣“着火了怎麼辦”這一中心。一開始,教師在做完“滅蠟燭”遊戲後,馬上轉入引導幼兒討論“出現了火情怎麼辦?”充分激發幼兒想出各種滅火的辦法。當幼兒看完錄像後,發現自己想出的辦法還有不足後,從而爲“怎樣避免火災”問題的深入進行埋下了伏筆,使幼兒知道火災給國家、集體造成的損失,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危害,增強了防火、滅火的意識。

幼兒園中班下學期開學安全教案5

一、活動思路

(一)活動來源

最近班上有一個小朋友在兒童醫院走丟,透過調查發現班上25人中有10人曾走丟過,因此有必要開展一次防止走丟的安全教育課。而且中班幼兒活動能力增強,活動範圍相應擴大,遇到的危險也相對增多,所以在此階段開展這樣的安全教育活動是可行且必要的。

(二)活動過程:先設計三個場景:第一個場景的目的是讓孩子知道出去的時候怎樣跟着家人不走丟;第二個場景的目的是讓孩子知道在爸爸、媽媽手裏有東西,沒辦法拉着手時怎麼不走丟;第三個場景的目的是在超市時怎樣不走丟。然後播放動畫片《生活習慣,出門手拉手》,進一步鞏固幼兒這方面的安全意識。

(三)活動價值:加強幼兒自我保護的安全意識。

(四)活動重點:讓幼兒知道怎麼樣不走丟。

(五)活動難點:誘惑情境的創設。

二、活動方案及實施

(一)活動目標:

1、知道外出的時候要跟隨成人不丟失。

2、瞭解走失的後果,有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

3、大膽說出自己的理解。

4、初步培養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很多幼兒有走丟過的經驗

2、物質準備:家長幫助幼兒畫走丟時的情景

(三)活動實施

1、用幼兒親身經歷的事件引入——有一個小朋友去醫院看病時走丟了

師:xx生病了,媽媽帶他去兒童醫院看病,最後走丟了。兒童醫院你們有沒有去過?

幼:去過。

師:小朋友生病了都要去兒童醫院看病。兒童醫院裏的人怎麼樣啊?

幼:很多。

師:那天xx的媽媽帶他去看病,他的媽媽去付錢,拿完藥之後,一轉身,哎呦!xx不見了,他自己坐電梯從一樓坐到了三樓去玩了。最後一位好心的阿姨發現了xx,把他送到了媽媽身邊。

師:xx,事情是不是這樣子的啊?

幼:是的。

師:你當時走丟了心裏怎麼樣啊?

幼:很疼。

師:後來把你送到媽媽身邊,媽媽看到你後怎麼樣啊?

幼:媽媽也很疼,媽媽哭了。

師:媽媽爲什麼哭啊?

幼:媽媽找不到我。

師:媽媽找不到寶寶,心裏又緊張又害怕。那下次能不能亂跑呀?

幼:不能。

2、拿出幼兒事先畫好的圖畫,畫的內容是幼兒曾經走丟的情景。教師引導幼兒講述何時何地走失,以及當時的感受。

畫1:兩歲時,在大樓旁走丟。幼兒哭,媽媽哭。

畫2:三歲時,在65路車站走丟。媽媽頭髮豎起來。(媽媽發火了)

畫3:四歲時,在超市走丟。媽媽叉着腰。(媽媽有點生氣)

師:你們跟家裏人走丟危險嗎?

幼:危險。

師:有什麼危險啊?

幼1:會被老柺子拐走。

幼2:會給壞人賣掉的。

幼3:壞人會把你騙到山上砍柴。

幼4:會被車子撞到。

幼5:爸爸、媽媽很想我。

師:所以出去時要跟着誰啊?

幼:爸爸、媽媽。

師:如果不是爸爸、媽媽帶着出去的,你要跟着誰?

幼:爺爺、奶奶、阿公、阿婆、我們家人、舅舅。

師:不管是誰,誰帶你出去你就要跟着誰。

3、遊戲:跟大班的幼兒一起玩娃娃家。(大班幼兒扮演爸爸、媽媽,中班幼兒扮演寶寶。)

師:今天天氣真好,寶寶要跟着爸爸媽媽出去散步了,怎樣跟着他們纔不會走丟呢?

(部分幼兒進行遊戲:大班幼兒領着中班幼兒"散步")

師:他們是怎麼跟着爸爸、媽媽出去的?

幼:手拉手。

師:剛纔爸爸媽媽拉着寶寶的手。這次,爸爸媽媽兩隻手都拎着籃子,無法用手拉着寶寶,你們想一想,怎麼樣跟着爸爸、媽媽出去不走丟?

幼:拽着衣服。

(另外一部分幼兒進行遊戲:大班幼兒雙手拎着籃子,領着中班幼兒"散步")

師:你們是怎樣跟着爸爸媽媽的?

幼:拽着衣服。

幼:摟着膀子、挽着胳膊。

師:當爸爸媽媽手裏有東西,沒辦法拉着寶寶的手時,可以拉着他們的衣服或是挽着他們的胳臂。

4、遊戲:去模擬超市中活動

師:去超市買東西,超市裏的人多,東西也多,爸爸、媽媽買東西,沒辦法看着你,想想應該怎麼樣纔不會走丟?

(幼兒開始遊戲)

師:有沒有寶寶走丟啊?

幼:沒有。

師:超市裏的人那麼多,你們怎麼會不走丟的?

幼:拽着衣服。

師:爸爸、媽媽和寶寶今天真能幹!在人多的時候,爸爸、媽媽手中都有東西,沒辦法拽着你的時候,你們應該緊緊地跟着爸爸、媽媽。能不能亂跑啊?

幼:不能。

師:亂跑就會丟掉。今天你們有沒有亂跑啊?

幼:沒有

師:寶寶們真能幹。爸爸、媽媽抱抱你們的小寶寶。

5、看動畫片——生活習慣,出門手拉手

師:看看巧虎出門是怎樣跟着爸爸媽媽的?

師:不管走到哪,都要手拉手。想跳的小朋友起來跟着小虎一起跳一跳。

師:剛纔巧虎出門的時候,和家人手拉手。以後,小朋友出去的時候也要跟家人手拉手,一起走,纔不會走丟。知道了嗎?

幼:知道了。

(活動結束)

三、活動效果

使幼兒認識到了走丟的嚴重後果,知道出門的時候要怎樣跟着家長才能不走丟,初步達到了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的目標。

四、活動反思

(一)活動亮點

此活動最大的亮點在於抓住了教育契機

契機1:最近班上有一幼兒走丟。

契機2:抓住了幼兒的心理特點,在中班進行這樣的活動,達到了理論和實踐的統一。契機3:社會上拐賣小孩的現象比較嚴重。

(二)活動不足

情境中的誘惑性不是很大,且幼兒處於課堂環境中,有老師在反覆強調,因此活動中所創設的環境跟實際環境相差甚遠。

(三)活動建議

1、在上課之前要跟舉例子的幼兒打招呼,不能把孩子不好的事情在班上講。

2、可以創設一個大一點、誘惑性更強的環境,甚至整個幼兒園都可以成爲一個環境。因爲"離兒童生活越近的教育才能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