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2021大班重陽節教案範文(通用5篇)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透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21大班重陽節教案範文(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1大班重陽節教案範文(通用5篇)

大班重陽節教案1

教學根本目的:

1、讓孩子明白重陽節是民間傳統節假日之一,有其奇特的教學與習俗習慣。

2、明白“重陽節”的來源。

3、讓孩子明白“敬老愛老”是祖國的光榮傳統,要敬愛長輩。

教學預備:

1、VCD碟片“常回家瞅瞅”

2、剪輯中央電臺夕陽紅欄目裏,百歲長輩美好生活的絕妙片斷。

3、計算機教學課件《9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4、課前與幼兒園退休幼兒教師劉子平長輩(孤寡長輩)獲得聯繫,到重陽節這一日將她請來。

5、孩子一人一份自制禮品

教學過程:

一、請孩子看VCD碟片“常回家瞅瞅”

交流:

1、剛剛你看見的是啥?(激起小孩們的感情共鳴)

2、片中表現的是啥內容?

(小孩與大人一塊兒探望長輩,回家團聚的場景)

3、匯出長輩節:我們孩子有自個兒的節假日,長輩亦有自個兒的節??日,推薦(農曆9月九日)即是長輩節。

4、你們明白長輩節是怎樣來的嗎?

二、推薦重陽節的來歷:

1、長輩節也稱重陽節,相傳在古時候有一個叫恆景的名士,9月九日那一天,全家一塊兒登高,插茱萸,飲菊花酒。那時聽說這樣可避邪。所以,重陽節登高之後就漸漸構成一種習俗。打那之後,在九九重陽這一日有很多詩人都做詩來紀念。

2、播放

教學課件:古詩《9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他鄉爲異客,每到過節就更加地想家;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萸少1人。”讓孩子感受詩中重陽節插的習俗與詩人背井離鄉的兄弟牽掛之情。

大班重陽節教案2

教學目的:

1、讓幼兒知道重陽節是我國民間傳統節日之一,有其獨特的教學和風俗習慣。

2、知道“重陽節”的由來。

3、讓幼兒懂得“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要尊敬長輩。

4、願意參加教學,感受節日的快樂。

5、讓幼兒知道重陽節的日子。

教學準備:

1、VCD光盤“常回家看看”

2、剪輯中央電視臺夕陽紅欄目中,百歲老人幸福生活的精彩片斷。

3、電腦課件《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4、課前和幼兒園退休教師劉子平老人(孤寡老人)取得聯繫,到重陽節這一天把她請來.

5、幼兒人手一份自制禮物

教學過程:

一、請幼兒觀看VCD光盤“常回家看看”

談話:

1、剛纔你看到的是什麼?(引起孩子們的情感共鳴)

2、片中表現的是什麼內容?

(孩子和爸爸媽媽一起看望老人,回家團圓的情景)

3、引出老人節:我們小朋友有自己的節日,老人也有自己的節??日,介紹(農曆九月九日)就是老人節。

4、你們知道老人節是怎麼來的嗎?

二、介紹重陽節的來歷:

1、老人節也稱重陽節,相傳在我國古代有個叫恆景的名士,九月九日那天,全家一起登高,插茱萸,飲菊花酒。當時據說這樣可以避邪。因此,重陽節登高以後就逐漸形成一種風俗。打那以後,在九九重陽這一天有不少詩人都做詩來紀念。

2、播放

課件: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萸少一人。”讓幼兒領略詩中重陽節插的風俗和詩人身處異地的兄弟想念之情。

教學反思

相信這次重陽節的“敬老”教學,不僅讓孩子們瞭解了重陽節的來歷和習俗,也讓孩子們體驗一份愛的情感,感受着爺爺、奶奶們的辛苦,學會感恩和尊敬長輩,從而萌發關心老人的美好情感。

大班重陽節教案3

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重陽節是爺爺奶奶的節日。

2、嘗試用各種方式爲爺爺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表達愛爺爺奶奶的情感。

3、讓幼兒知道節日的時間。

4、簡單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教學過程:

1、教師介紹重陽節:

明天是重陽節就是爺爺奶奶的節日,我們要爲爺爺奶奶慶祝這個有意義的節日。

2、送祝福幼兒學說一句祝福的話,對爺爺奶奶送上祝福。

3、感恩教學小朋友,平時爺爺奶奶爲小朋友燒飯、洗衣、接送我們上幼兒園,還會給我們買好吃的。在今天這個節日裏,我們回家也爲爺爺奶奶做一件事。

教學反思

農曆九月初九是我國的重陽節,重陽節又叫"老人節",重陽節帶給我們的是一種資訊:老年人更需要愛、需要快樂。孩子從出生到上幼兒園,這成長的過程都離不開爺爺、奶奶的愛。所以在重陽節,爲了讓孩子們感恩自己的爺爺、奶奶,我們的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爺爺、奶奶的'關心和愛意。

每個小朋友對爺爺、奶奶表達愛意的方式是不同的,都在爲爺爺、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有的給奶奶捶捶背、有的幫奶奶撿菜、有的幫奶奶拖地,有的給爺爺倒茶喝,爺爺奶奶的臉上寫滿了笑意。相信這個重陽節會在爺爺奶奶們的記憶中留下美好的回憶,它也讓孩子從小就懂得尊敬老人,增進與老人間的濃濃親情。

大班重陽節教案4

教學目標

1、知道農曆九月九日是“重陽節”,也叫“老人節”。

2、瞭解重陽節的來歷和習俗。

3、培養幼兒從小敬老、愛老的美德。

4、培養幼兒的表演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培養幼兒從小敬老、愛老的美德。

2、教學難點:瞭解重陽節的來歷和習俗。

教學準備

1、關於重陽節來歷、習俗的圖片。

2、配樂詩朗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磁帶。

3、老爺爺、老奶奶的頭飾各一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教師:明天是農曆九月九日,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重陽節”,重陽節也叫“老人節”。

二、觀看圖片、瞭解重陽節的來歷和習俗。

三、聽配樂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感受詩人想念家鄉、親人的情感。

四、說一說:爺爺、奶奶平時怎樣關心你的,你會用怎樣的方式表達對爺爺奶奶的愛。

五、情境表演《讓座》。

1、請兩位幼兒分別戴上老爺爺、老奶奶的頭飾,扮演乘車的老人,請四位幼兒扮演乘客進行情境表演《讓座》。

2、討論: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尊老、愛老。

大班重陽節教案5

一、幼兒發展目標:

1、初步知道重陽節的基本習俗,願意和老人一起歡度節日。

2、激發幼兒尊老愛老的情感。

二、教學準備:

禮物、幼兒手工作品、幼兒節目、和光榮院聯繫

三、教學過程:

一、引出主題

(1) 老師引出重陽節主題師: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是重陽節,它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我們爺爺奶奶的節日。今天,我們小朋友到光榮院看望那裏的爺爺奶奶,和她們一起過節老過節,開心嗎?

(2)介紹重陽節的來歷和風俗。

二、互動環節

1、給老人們獻上精心編排的歌曲、舞蹈等節目今天是爺爺奶奶們的節日,我們一起來表演一些節目給他們看,好嗎?

2、歌曲:"我上幼兒園"律動:"我的小手"歌表演:"小豬吃的飽飽"兒歌:"拍皮球"

3、聽老人們講革命故事讓爺爺講講自己革命故事,使我們永遠記得優秀的革命傳統。

4、愛你一家親爲老人捶背,整理牀鋪、推輪椅等等,伸出自己的小手,獻出自己的一點愛,使老人感覺到親人的溫暖。

5、 贈送禮物給爺爺奶奶將自己畫的,粘貼的,剪的精美愛心賀卡等作品送給自己的爺爺奶奶,讓他們看到自己的本領,認識到我們在長大。

三.教學結束。

教學反思:

九月初九是中國的一大傳統節日--重陽節,又叫老年節。作爲大班的老師,透過參與幼兒園組織的"重陽節"教學,見證了孩子在教學中能積極主動地孝敬老人,並能分享她在教學中的歡樂體驗,讓我們切身感受到孩子們成長的可喜變化。

重陽節前夕,我們大班的老師帶領孩子們在來到南關橋光榮院看望老人,給老人們獻上精心編排的歌曲、舞蹈等節目,表演的精彩節目贏來了一陣又一陣的掌聲,爲老人制作了精美的愛心賀卡,聽老人們講革命故事,祝爺爺奶奶身體健康,節日快樂。最令我感動的就是最後一個互動的環節,把整個教學推向了高潮,由小朋友們爲爺爺、奶奶、捶捶背,敲敲腿,唱唱歌。此時現場所有的老人們都開心地笑了,家中的"小王子"、"小公主"現在也懂得孝敬老人了,做家長的無不爲之動容。不僅讓老人感受到親情和歡樂,也培養了孩子們愛老人、愛他人的情感,光榮院裏充滿了歡聲笑語。

人生最美夕陽紅,沒有人會永遠年輕,我們老年人擁有的是智慧和經驗,每一句話裏有真情,每一個字也是渴望,他們只想與孩子們多點相處的時間,爲孩子的幸福開心。當兒女一天天長大的時候,我們也在一天天衰老,孩子們的一句話,一句問候,就能溫暖我們老人的心。

現在的孩子都是各家的寶貝,優越的生活條件使他們成爲最幸福的一代,培養教育他們是國家社會和各個家庭的重大課題,從幼兒園起就要打好基礎。敬老、愛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幼兒園開展的這一教學對孩子就有很好的教育意義,希望孩子們能把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