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南京市2009屆高三第一次調研測試作文講評--《出格》(蘇教版高三) 教案教學設計

全國優秀教師 南京外國語學校 夏保年

南京市2009屆高三第一次調研測試作文講評--《出格》(蘇教版高三) 教案教學設計

有人說,考場如戰場。我說,考場如市場。考生作文寫作水平的高與低,評分者不再是由熟悉的任課教師和本校老師評定,也不可能計入考生曾經的榮譽和輝煌。現在推行的網上閱卷基本杜絕了評卷人情的因素對評分的影響,對考生來說是比較公平客觀的。在這樣的“市場化”運作中,考生要充分地認識“市場”的變化和要求,才能寫出符合考場要求並能獲取高分的作文。適應考場作文的評分規則提升寫作境界是高三應考學生的當務之急。

一、閱卷速度快,扣題是生命線。

2009屆高三一模作文閱卷的每篇作文閱卷的單位時間大概60秒,更有甚者大概只有每篇20秒左右。“考生十二年的不懈努力,閱卷者90秒鐘搞定”的呼籲,也因考試閱卷特殊的“市場化”的實際情況而被冷落。

無論是過去的純命題作文、材料作文,前幾年的話題作文,還是現在正時興的新材料作文(無主題話題作文)和複合型作文命題(導語加命題的作文命題形式),都是有一定的題意要求的,所以這是在閱卷時老師首先關注的,也就是說閱卷老師首先評判的是你的作文是否扣題,如果讓閱卷老師認爲是離題或有離題之嫌的作文,一般不會得高分,甚至於有被判不及格(四類卷)之虞。

且看2009年南京市一模作文題。試就幾個方面談談扣題的問題。

“出格”,意爲超出一般,與衆不同;又可解爲越出常規,做得過分。

請你以“出格”爲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1、題目切合題意

擬題要求很多,關鍵是具體、簡潔,最重要的是切合題意,讓閱卷老師一目瞭然,第一眼就感到你理解題意了。

本題是已命題作文,考生務必先自解題意,做出正確的解讀,已確立自己的文章主題中心。“出”,超出,跳出,走出。“格”,規格,格式,格局,格調。出格,就是自創一格,別具一格。對所給的題目本身要反覆琢磨,不可抓住一點不及其餘。梳理出“出格是什麼、出格爲什麼、怎麼出格”,然後確立自己的寫作重點。例如,有同學抓住“超出一般,與衆不同”,大談要超出一般與衆不同必須勤奮的重要性;有同學抓住“超出一般,與衆不同”,縱論只有具備堅忍不拔的意志才能成爲“出格”的人才。可謂差之毫釐,謬以千里。不管是什麼形式的命題,對題意的理解都是十分重要的,平時要練就抓準題意的火眼金睛。

2、開頭迅速點題

開頭的方法很多,但無論採用哪一種方式,都應做到快速入題,旗幟鮮明地表明自己的態度。尤其是論述類文章,切勿煩瑣冗長,拖泥帶水;或者含糊其辭,故弄玄虛。試看2009年南京一模考場作文優秀的開頭。

例1,花開盛了,就要謝;月盈滿了,就要缺;雲變厚了,就要雨;水加厚了,就要溢。我認爲萬物皆有度,出格了,便過猶不及,物極必反。

例2,那牆頭的一抹嫣紅,是杏花的出格,不偏不倚,不矜不妖,這樣的美真好。雄鷹超越溝溝坎坎的小山嶺才能搏擊長空;鯉魚不斷衝刺汩汩滔滔的水流才能跳躍龍門;人類必須邁開腳步跳出束縛的圈圈,才能獲得成功的掌聲。

3、結尾不忘應題

不管你是議論性文章還是記敘性文章,在文章的結尾還是要把主題揭示出來,或呼應或昇華。切忌華而不實,故弄玄虛。

4、中間行文不忘點題

不少同學認爲開頭結尾已點題,一般不會出現離題的現象。這種認識固然沒有錯,但忽視了閱卷的實際情況。最好是在中間行文時,適時地出現點題性質的引領句,過渡句,總括句等,這樣就會給閱卷老師留下緊扣題旨、切合題意的印象。

請看在考場獲得好評的作文。

題目:出 格

  南京外國語學校高三 陶藝越

春去秋來,花落花開,大自然的執行自有其規律。人生當世,自然也有行事之規矩。有些刻於碑上,書於紙間,不容也不應觸犯,而有些卻並無依據,只是“衆人皆爲之”,逆之而行者,就要被斥“出格”。然而那些出格之人,卻常常流芳百世。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歷來改朝換代之人,少不了流血犧牲,而他卻偏是不同。披上象徵權力的金黃,一夜之間取代大周柴氏天下,開創大宋百年輝煌。起兵,奪權,篡位,趙匡胤用這之間最大逆不道的出格,結束了五代十國的羣雄紛爭,在史書上留下了繁榮開明的“宋”字。宋太祖的出格,奠基了趙氏宋朝百年盛世。

“忍把浮名,換了淺吟低唱。”在那追逐功名利祿的年代,卻響起這麼個格格不入的聲音。少年輕浮玩笑之語,卻招致龍顏大怒。“且去淺吟低唱,何要浮名?”一句硃批,斷了一個少年所有夢想。罷了,既已出格,那便出格到底吧。於是滿腹才氣揮灑章臺路上,絕詞妙句只博美人一笑。然而,“凡飲酒處皆歌柳詞”,京城柳七,街頭巷尾誰人不曉?他才高八斗,學富五車,“楊柳岸,曉風殘月。”令多少才子汗顏!柳耆卿的出格,樹立了幾世春秋詞界的豐碑。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這是怎樣的不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是怎樣的放達!白衣袂袂,一壺酒,一首詩,一把劍,飄飄乎如遺世獨立。貴妃斟酒,力士脫靴,權勢朝貴在他眼中,不過塵土。他有“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惆悵,也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摯意,更有“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的豪情。李太白的出格,書寫了千百餘載最炫目的瀟灑傳奇。

何謂出格?只不過是與常人有些許不同罷了,如何就不容於世了呢?出格,既是才氣的展現,又是抱負的實現。出格,是一種“出淤泥而不染”的處事態度,是渾濁之世中的求生之道。千百個出格之人就有千百種無奈。他們特立獨行,我行我素,未必容於當世,卻必定流傳於後世。但特立獨行,並不意味着視規矩如無物。不擇手段只求與人相異的行徑,只能稱作“出軌”,莫說流芳百世,只怕些許的贊同也是不可能。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不過數十載而已,何必墨守陳規,隱忍於世?不如做個出格之人,即便不能如太祖、柳七一般建豐功、立偉業,能若李太白那樣,不傷於人,不傷於世,只求瀟灑,便也無憾了。

值得大家記取的是2003年費瀅瀅同學作文的離題事件。讓我們回顧一下2003高考(全國卷)作文。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宋國有個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牆淋壞了。他兒子說:“不修好,一定會有人來偷竊。”鄰居家的一位老人也這樣說。晚上富人家裏果然丟失了很多東西。富人覺得他兒子很聰明,而懷疑是鄰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韓非子》中的一個寓言。直到今天,我們仍然可以在現實生活中聽到類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見到許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況。我們在認識事物和處理問題的時候,感情上的親疏遠近和對事物認知的正誤深淺有沒有關係呢?是什麼樣的關係呢?請就“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這個話題寫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範圍之內。試題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體自選。④題目自擬。⑤不少於800字。⑥不得抄襲。

面對本考題,首先考生必須在作文中一定要體現“親疏”與“差異”的區別,如果考生所寫只是“感情與理智”、“情感與判斷”等不涉及“親疏關係”導致“認知差異”內容的,就沒有吻合題意。“親疏”二字可以說是題眼。另外,從《智子疑鄰》的故事明顯帶有傾向性,即以情感判斷事物是錯誤的,一般學生會否定這種因“感情親疏”導致的思維模式,如現實中的任人惟親、以親疏關係判斷一切等等;但應當注意試題中說了一句“但是,也常見到許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況。”希望求新、想得高分的考生應該肯定“感情親疏”對認知的積極意義,如“情人眼裏出西施”、親近之情引導審美意識等等。這種立意雖然難度大,但也有很多實證。

題目:人情與季節

(一) 端午

前幾天是端午,當我把去年的艾和菖蒲從門上拿下來,換上新的時,我聽到乾枯草木細微的碎裂聲,聞到灰塵中混有的一種特別的香氣,這是艾的味道。艾和菖蒲是兩種具有特殊意義的植物,艾因爲有濃烈的香氣,被認爲是辟邪之物,而葉子細長的菖蒲被當作神仙手裏的寶劍,有青綠色的劍鋒,可以用來斬妖除魔。記得小時候,每到端午,就看見每個回家的人自行車簍裏都會放着束好的菖蒲和艾。而現在,我下樓時看見每個門口都空蕩蕩的,難道人們都忘了它們的含義?或者,只是覺得在每扇緊閉的門邊擺放它們是件可笑的事情?

(二)元宵

按照慣例,今年的元宵節我點燈到院子裏走一圈。看不見和我一樣點燈的人,整個院子只有我一盞孤獨的燈在走。又因爲下雨,火光明明滅滅,顯得格外微弱。回到家,電視裏在說,今年夫子廟的燈市也由於下雨而變得冷清。“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這是歐陽修筆下的元宵。現在,人們更寧願呆在家裏,連飯後的元宵也是草草了事,這樣,他們也就忽視了這個在古人眼裏相當熱鬧,便於交際的節日。

(三)重陽

看過一個挺感人的故事,一個母親病了,女兒到醫院探望她,在路上想起今天是重陽,於是買了糕,糕也有登高之意,是避免災病,是吉利的象徵。糕上還插着小旗,也有辟邪的意思。後來母親病好了,那碟糕也就一直放在那兒,沒捨得吃。其實這是件小事,但裏面的感情卻令人動容,這樣的感情,也使節日的意義更加突出,讓我們知道,節日的形式其實是濃厚感情積累的結果,人們的真心祈願,是節日的全部內容。    

(四)冬至

冬至這個名字我格外喜歡,每次我默唸,都有老朋友來拜訪,聽他們的腳步來到門口的幸福感覺。在古代,每到冬至這一天,皇帝都會和大臣們祭天。而老百姓在這一天會懷念老友,回憶過去。這是個溫暖的節日。但當這一天,我到學校,問同學今天是什麼日子,他們的表情都很冷漠,他們並不關心,也不在乎哪個節日在哪天。

我想,人們是因爲感情的淡漠而忽視了節日。但更可怕的是,對感情的淡漠,對人情的疏遠,使我們喪失了感知生活中在我們身邊的細小事物的能力。

評:

這篇文章的最後得分是25分。寫作者費瀅瀅。曾經因《平臺》一文獲得“首屆全球華人少年寫作徵文大賽”金獎第一名,文章其後又被收進高中語文讀本第五冊。在學校裏,費瀅瀅的考試作文同樣出色,兩次模擬考都被老師當作範文。

這樣的一篇文章,爲什麼只得了25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這篇文章立意不直觀明晰,還有不少的人認爲這是一篇跑題的作文。

費瀅瀅的這篇作文,用傳統節日遭冷遇的事實來提示人們注意,古人和今人對這些節日有了“感情的親疏”的明顯變化,作者顯然對這種變化是憂鬱的,因爲對傳統節日的情感變化是一個晴雨表,記錄着人們一種帶有普遍性的“對事物的認知”的差別,於是,作者滿懷深情地傾訴了她對這些節日情有獨鍾的“認知”--這一點值得每一個語文教師欣賞,遠不是所有的學生都知道中國的傳統節日的典故的,而這些恰恰是許多人缺乏或者忽略的“認知”,從這個角度來看,費瀅瀅的作文並沒有跑題。

因此,我們對於考場作文的閱卷還應該進行進一步研究,那就是在一兩分鐘的時間裏,我們自己有沒有能力讓閱卷教師一眼就能夠看明白我們自己的文章立意。這不僅是考場作文寫作的需要,也是快速變化發展的時代的需要,用最經濟的時間讓受衆獲得最準確豐富的資訊。

好文章是需要花費時間慢慢咀嚼細細把玩的,而對於快節奏工作快節奏運轉的人來說,在沒有進入閒暇時間時,是不可能改變節奏慢慢聽我們淺酌慢吟迂迴曲折細細道來的。我們必須認識到這一點,以最簡潔明快的表達方式,甚至國際學術交流通用的方式,將自己深刻獨到的思考表達出來。

也就是說,構思不能夠過於無限度的拐彎,表達不能夠過分含蓄隱晦,要學會將自己的文章表達方式調整過來,讓人能夠快速把握文章主旨,這樣才能夠適應快速閱卷者的判閱需要,也才能夠適應社會的快速發展與工作中的快速掃描閱讀的需要。

二、看思路是否清晰

作文是一種交流,考場作文亦是如此,而閱卷時間短,平均每卷不多於2分鐘,考場作文的這個特點更要求作文清晰快速地讓閱卷老師知道你要表達什麼,又是如何表達的。一般情況下閱卷老師不可能花上很長時間反覆琢磨一篇文章,來分析你到底寫了什麼。

1、中心突出

構思時已明確自己要表達什麼,行文時牢記自己在寫什麼,並且考場作文的中心主題相對平時作文而言應該要更明白明顯。切忌中心不明確,不知所云;故弄玄虛,過於含蓄。

2、思路清晰

或用標誌性句子顯示思路,如分論點,或在文章的主體部分的段落之間用一句總括性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來串聯材料,顯示思路。

或使用排比段顯示思路。除去開頭和結尾,文章主體部分使用排比段,同樣也能使文章思路顯得清晰嚴謹。

或對比,或層進,或採用小標題皆可,目的就在於能顯示思路,讓閱卷老師一目瞭然。切忌思路混亂,前後矛盾。

請看一篇考場上獲得好評的高分作文。

題目:出 格

           高三 考生

“這個婆娘不是人”,唐伯虎在給一個老婦人祝壽時寫道,衆人大驚,老婦的兒子更是怒形於色。然而,只見他又緩緩寫出下聯:“九天仙女下凡塵”。衆人大喜,連稱妙對,唐伯虎這出格的對聯贏得衆人的讚賞。我們何嘗不需一些出格呢?人生因出格而多彩,在平凡的生活中做一些出格之事,既能顯示自己的才華個性,又能增添情趣。

出格有真假,它猶如人生畫卷中意外的一筆,有的畫因這一筆意境驟生,相映成趣,讓人讚歎。有的卻格格不入,難以協調,成爲精心構思的作品中明顯的敗筆。魏晉名士,善於談玄說理,放達不羈,一味地顯示自己超脫不俗,卻於國家無益;保全自我,正如王勃所說:“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而真正的出格,卻爲人類做出巨大貢獻。正如牛頓,當蘋果砸在他頭上時,他的智慧大膽出格,將蘋果與月球相聯繫,論證了萬有引力定律,開闢了經典物理學。可見真正的出格不是矯揉造作,故意顯示超越一般,而是在一般中發現創造出常人所未想到的不一般,在爲他人做出有益貢獻時表現出超人才華。

真正的出格有偶然的因素。它是唐伯虎給人祝壽的機遇,是落向牛頓頭上的蘋果,凱庫勒在夢中發現了苯環的結構,解決了長期困擾人們的難題。這些著名的出格之事,都得益於機遇的青睞。然而,偶然中也有讓人痛苦的因素。蘇軾命運坎坷,屢遭貶謫,自己的志向不能實現,在逆境中卻寄情山水,淡定從容,領悟人生與自然的哲理,在出格中留下無數名篇與驚世才華。出格的偶然其實十分常見,只要我們變換角度,擁有敏銳的意識,及時把握機遇,將挫折失敗視爲絕好的契機,我們便可能多有出格之事,盡情展現自我。

真正的出格也有必然。試想如果牛頓沒有深厚的科學功底,強烈的鑽研精神,再多的機遇降臨到他頭上又有何用?李白放達豪放,經歷過大起大落,飽覽名山大川之景,留下佳作無數。然而如果他沒有早年在山中刻苦讀書,熟悉歷史經典,又怎能面對勝景而詩興大發,“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呢?要想真正的出格,我們更需要努力,機遇畢竟可遇不可求,我們惟有在平常不斷磨練意志,提升能力,才能在機遇來臨時展現出出格的不平常,勤奮努力纔是出格

的必然前提。

在出格中展現自我,贏得他人尊重歎服,很多人都希望這樣做。那麼讓我們擦亮雙眼,去把握機遇,讓我們刻苦勤奮去提升能力。當我們拿起畫筆在人生長卷上揮毫時,我們定能多有“點睛之筆”!

評:作者所運用的論證技法行文結構明示於讀者。上海市特級教師黃玉峯先生曾說,一個稱職的考場作文的作者,要做好讀者(閱卷者)的嚮導。這位同學能得高分,就是嚮導做得好。

三、看你的表達是否準確精彩

語言表達精彩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但絕大多數同學特別是相對水平一般的同學首先應該考慮的是,表達的準確性。也就是說應該儘可能用平實的語言來行文,與其出現因你的作文中的生造詞語、病句等問題影響評卷老師對你作文印象的情況,與其出現因爲追求所謂的語言優美而讓評卷老師對你的作文產生感情虛假矯情的情況,還不如老老實實地表情達意,做到文從字順爲佳。

當然在做到文字表達準確的基礎上,還可考慮表達的精彩。

或活用修辭格,或妙用課文語句,或巧引名言詩句,或善用歌詞等。

例如在本次一模作文寫作時有一位同學這樣的開頭,因其文采出衆,一下子抓住了讀者的眼球。

是春天花園早早露頭的野草,輕快的人會把它連根拔起;出格是驕傲的蝴蝶輕狂的賣弄,花葉後的螳螂會攻其不備將其捕殺;出格是獨霸山林的老虎的耀武揚威,獵人設在草叢中的陷阱巧妙地將其捕捉。人啊,你如果出格,你就可能在狂妄中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最後要友情提醒的是,要讓評卷老師給你評高分,還須看你文章是否出新出彩等,比如是否見解新穎,是否材料新鮮,是否構思精巧,是否文體別緻等等。不過,我們在考場上寫作文應該立足發揮自己真實的水平,將平時訓練的東西表現出來,特別要練就紮實的基本功,而不應該將高考作文考場作爲試驗田,而求新求險。因此平時訓練十分重要,這樣方能不管考場上風雲如何變換,都能從容面對,穩操勝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