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中班數學教案圓形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中班數學教案圓形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數學教案圓形教案

中班數學教案圓形教案1

活動目的:

1、透過遊戲的方式,幼兒認識圓形(圓面和圓圈)。

2、發展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遊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5、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圓鏡,圓盤子,臉盆;圓形紙片若干,大、中、小圓圈各1只,幼兒每人一套大、中、小圓

活動過程:

一、實物演示

1、(出示圓鏡)這是什麼?這面鏡子是什麼形狀的?

2、(出示圓盤)這是什麼?這隻盤子是什麼形狀的?盤子的口實什麼形狀的?

出示臉盆(提問同上)

3、教師:小朋友,我們周圍有許多東西是圓形的,你們動腦筋想一想,平時看到過哪些東西是圓形的?(幼兒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圓形的東西很多,在家裏,在馬路上,在幼兒園裏,在許多地方我們都能看到。

二、圖片演示

1、出示圖片:黑地板上貼有各種大小不同的彩色的圓形紙片。

教師:這裏有許多漂亮的紙片,又紅的,藍的,綠的,黃的,小朋友看看他們都是什麼形狀的?這些圓形有大的,有小的,還有最小的呢。(教師用手逐一指出)你們看看這些圓形像什麼?

2、出示圖片:黑地板上貼有兩個圓圈,紅的大,黃的小。

問:這裏有幾個圓?那個大?那個小?(再出示最小的1個綠色的圓)現在這裏有幾個圓/?哪一個是最小的圓?(和幼兒一起說出大圓,小圓,最小的圓。)

教師:小朋友說得真好,這是大圓,我們就叫她大圓媽媽。這是小圓,我們叫她小圓寶寶。最小的圓呢,我們就叫她最小的圓寶寶。(幼兒複述一遍)

教師:大圓媽媽說話了,她說:“小圓小圓,我的好寶寶,我們來做遊戲好嗎?請到我的身邊來,並排站好。”小圓就滾呀滾,滾到大圓身邊和大院並排站好。

圓媽媽又說:最小的圓寶寶快來呀,請你也打我的身邊來,並排站好。請一個小朋友幫小圓寶寶滾到媽媽身邊去。現在,3個院都靠在一起了。

教師:圓媽媽又說話了:小圓寶寶,你再過來一點,讓我們手拉手,一起跳舞吧!最小的圓寶寶你也來與媽媽拉着手一起跳舞吧!請一位幼兒幫忙。現在三個圓圈手拉手跳舞了。

教師:大圓媽媽非常喜歡圓寶寶,她又說:小圓寶寶你們全部進來,坐到媽媽身上來。小圓寶寶滾呀滾,全部滾到大圓裏。圓媽媽又說,最小的圓寶寶你也全部進來吧!最小的圓寶寶也滾呀滾,全部滾進大圓裏了。

教師:圓媽媽心裏真高興,她說:小圓寶寶請你到媽媽懷中來吧,媽媽抱你睡覺。小圓寶寶就滾到了媽媽身體的當中去了。

小圓寶寶說話了:最小的圓弟弟,請你到我懷中來,讓我來抱你睡覺。那個小朋友會幫小圓寶寶的忙。好,現在大圓抱着小圓,小圓抱着最小的圓,3個圓真高興。

三、幼兒操作練習。

幼兒每人一套學具,4只大小不同的彩色圓圈

教師:小朋友,你們沒人有幾個圓?請你和他們一起做遊戲好嗎?(幼兒自己拼放、遊戲)。

2.中班數學活動圓形變身教案反思

中班數學教案圓形教案2

活動目標:

1.認識半圓形,能正確區分半圓形和其他圖形

2.感知半圓形的基本特徵,初步體驗半圓形和圓形之間的關係。

3.對圖形感興趣,培養幼兒對圖形的觀察能力和分辨能力。

4.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認識半圓形,瞭解其基本特徵,能正確區分它和其他圖形。

活動難點:

感知半圓形和圓形之間的關係知道兩個一模一樣的半圓能拼成一個圓形。

活動準備:

一個較大的圓,中間有切割線,能分成兩個半圓;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等圖形若干;幼兒操作圖卡(大小不同的半圓若干);PPT.

活動過程:

一、故事欣賞,引出主題。

播放故事DVD,

二、認識半圓形。

1、結合故事情節,認識半圓形,初步感知圓形和半圓形的.關係。

師:猴子四兄弟遇見的第三隻怪獸是什麼形狀的?猴四弟用劍把這隻怪獸變成了什麼?(半圓形)

2、教師出示各種不同形狀的圖片,引導幼兒從中找出半圓形和圓形。

師:老師這裏有許多圖片,請你們從這些圖形裏找出圓形和半圓形。

3、遊戲:找朋友。引導幼兒使用操作卡,進行探索和拆分,瞭解圓形和半圓形的特徵及關係。

師:“認識了半圓形,現在我們和半圓形來做遊戲吧,這裏有許多的半圓形,你們要找到一樣大小的半圓形才能成爲好朋友,大家一起唱歌找朋友吧。

4、小結:剛纔爲什麼有的小朋友手中的半圓形拼起來會變成圓形有的不會呢?

原來兩個一樣大的圓形才能拼出一個完整的圓形,像這樣將圓形分成大小相等的兩個形狀就是半圓形。半圓形是圓形的一半。

三、活動結束,尋找生活中的半圓形。

師:生活中的那些東西像半圓形呢?我們一起找找看。

教學反思

《認識半圓形》這節課我藉助ppt故事情景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並且讓孩子在觀察和操作中瞭解了半圓形的特徵,孩子們都能踊躍的參與進來,並且動手將圓形變成半圓形。接着找一找生活中的半圓形孩子們的觀察仔細,思維發散,並且出示課件時孩子們開闊了眼界。在材料操作上鞏固了所學知識。本次的活動比較符合幼兒的興趣和經驗,激發了幼兒自主探索,給了幼兒一個探索的空間,讓他們在一次次嘗試中積累了經驗,學會了自主探索的學習。

中班數學教案圓形教案3

活動目標:

1、認識圓形,運用圓形創作造型。

2、發展幼兒想象力及操作能力。

3、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將各色色紙剪成大大小小的圓,貼在磁鐵黑板上。剪刀、糨糊、圓形貼紙、畫紙、磁鐵、彩色等。

2、幼兒數學用書

活動過程:

(一)以講《愛畫畫的波波的故事》的形式引起興趣

隨着故事情節讓幼兒猜猜波波畫的是什麼?“小豬波波畫了好多大大小小的圓,哥哥姐姐看了好久,不知道波波的圓圈是什麼,就問波波:“你畫的圓圈是什麼呀?”波波說:“這個圓圈裏有兩隻手,一隻長,一隻短,從早到晚繞着轉。”哥哥說:“啊,我知道了,是時鐘”,姐姐說:“那這個是什麼?”波波說:“它下面還有一條長長的線,要抓好,纔不會跑掉”。姐姐說:“喔,是氣球”哥哥姐姐終於知道波波畫什麼了。波波又畫了許多圓圈,連肚臍眼的圓都有呢?媽媽說:“波波真是個很棒的畫家”。

(二)運用操作法讓幼兒拼圖

幼兒也當波波,用圓形色紙拼拼貼貼,看可以拼貼出什麼造型。完成後請幼兒欣賞作品,鼓勵幼兒說一說自己用圓形拼貼出了什麼

(三)帶領幼兒開啟《我的數學》第一頁,啓發幼兒觀察畫面內容,讓幼兒給圓形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再說說圖中還有哪些東西是圓的

(四)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環境,想一想、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是圓的。

教學反思

透過本節課的活動,幼兒能夠從衆多物體中區分出圓形,能夠透過觀察,尋找到生活中的圓形物體。

中班數學教案圓形教案4

一、說教材拼圖活動是幼兒園經常進行的活動,也是孩子們非常感興趣的一項活動。以往的拼圖活動比較注重拼圖的造型設計和製作,對拼圖活動本身所蘊藏的數學內涵挖掘不夠。其實,拼圖活動也是幫助幼兒瞭解整體與部分關係、掌握數概念的一個很好的載體,而且也符合新《綱要》“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並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這一精神。

二、說幼兒中班幼兒的思維仍帶有直覺行動性,主要依靠動作進行,需要親身體驗,在操作探索中發現事物的特徵。他們對於物體整體與部分關係的理解,必須藉助於對具體物象的感知,拼圖活動恰好爲幫助幼兒感知數量的多少、整體與部分的關係提供了直觀形象的支援。在日常的活動中,孩子們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圓形拼圖的造型經驗,爲本活動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說目標思維的靈活性、多樣性和創造性是數學活動目標始終貫徹的一個原則,瞭解幼兒的思維過程、思維發展水品和個性特點,創設更適宜的條件和環境幫助幼兒發展思維能力則是我們確定數學活動目標、設計數學活動過程的基本準則。由此,本活動的目標初步確定爲以下兩個方面:

1、透過拼圖活動,加深幼兒對圓形造型變化的認識,初步瞭解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2、初步學習用統計的方法進行記錄。

3、透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徵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瞭解排序的可逆性。

從中班幼兒已有的經驗水平和思維特點出發,幫助幼兒理解物體整體與部分的關係是本活動的重點,由於中班幼兒首次接觸統計的方法,引導幼兒學習用統計的方法記錄就成爲本次活動的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1、教法在幼兒數概念形成的過程中,幼兒首先學習用一種正確的順序說出數詞,對數序的感知從“連串”水平發展到“雙向數鏈”水平,然後才能在具體的實物和抽象的數概念之間建立聯繫。在這個過程中,幼兒逐步建立起整體與部分、數羣與集合等概念。而教師在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必須關注幼兒已有的經驗水平和思維特點。於是,本活動採用“示範講解”、“提問”、“觀察”的教學方法,“示範講解”可以幫助幼兒聯繫已有經驗思考拼圖中的一些數學關係;“開放性的提問”可以啓發幼兒的思維,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去發現;“觀察”則讓老師在活動過程中瞭解每一個孩子的思維過程,從而根據個體的差異提供適時、適當的幫助和指導。

2、學法幼兒只有在與材料相互作用的過程中,纔可能對某一數學關係有所體驗並獲得感性經驗,由此,本活動採用的最基本的學法就是“操作法”,這也是幼兒學習數學的基本方法,孩子們帶着問題去操作、思考、探索,透過一個個活動環節感知物體整體與部分的關係,幼兒思維的操練與學習習慣的培養將使幼兒終生受益。另外,本活動採用“討論交流”的方法,使幼兒在師幼互動、同伴互動的過程中分享學習經驗,更好地掌握統計記錄的方法。

五、說活動程序1、活動準備大小、顏色不同的圓形、2種圖案紙、若干份記錄紙、數字標籤、一些輔助圖形2、活動過程(1)師幼共同拼出示範花的圖案出示圖案紙:請小朋友根據圖案用圓形拼出花的造型。

引導幼兒回憶拼圖經驗:你還有其他的方法拼出花的造型嗎?(變換圓形的大小、顏色、數量拼出多種花的造型)(2)藉助統計,使幼兒學會記錄方法提問:小朋友們有很多種拼花的方法,老師想知道你們都用了哪些不一樣的圓形,該怎麼辦呢?想知道每種圓形用了幾個又該怎麼辦呢?

幼兒自由討論,教師幫助幼兒提煉多種方法,並比較得出統計記錄的方法。

出示記錄紙:

圖形數量幫助幼兒提煉統計記錄的方法:在圖形一欄中貼上拼花所使用的不同的圓形,在數字一欄中用數字標籤記錄所使用圓形的數量。

初步感知整體與部分的關係:一朵大的花的圖案是由6個小的圓形拼出來的。

感知數量:不同顏色、大小的圓形分別有幾個。

(3)藉助實際操作,進一步感知部分與整體的關係①、你能用圓形拼出不同的花的圖案嗎?

②、你能用圓形拼出其他不同的圖案嗎?(鼓勵幼兒以圓形爲基礎使用輔助圖形拼出更多的圖案造型)(兩種不同的操作要求爲幼兒提供了兩種不同的層次要求,滿足了不同能力水平幼兒的需要。)請小朋友在拼圖活動的基礎上記錄自己的拼圖方法。

(4)集體分享作品,梳理並提升幼兒經驗幼兒交流:用幾個小的圓形拼出了一個大的圖案。(爲幼兒提供了向同伴學習的機會,進一步理解拼圖中整體和部分的關係,同時在交流的過程中也使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發展。)出示第二張圖案紙(船),提問:你能用其他的小的圖形拼出這個大的圖案嗎?你有幾種拼法?請小朋友在日常拼圖活動的時候試一試,用統計的方法記錄下來,比較一下“同一個圖案,可以有幾種不同的方法拼出來”,更進一步地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在日常的拼圖活動中可以繼續延伸這一活動,引導幼兒在生活中感受和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係,並進一步學習用統計的方法記錄在生活中發現的一些數學關係,使數學教學既來源於幼兒生活又迴歸幼兒的生活,真正體現“教育生活化”的理念。

教學反思:

透過本次教學活動,讓我瞭解了孩子對數學都很薄弱,爲了能夠使他們對數學感興趣,我準備在以後的數學活動中多加遊戲,做到讓幼兒在玩中樂、玩中學的目的。真正讓幼兒成爲學習的主人,不斷提升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

中班數學教案圓形教案5

活動目標

1、瞭解半圓形的特徵,認識半圓形。

2、初步瞭解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3、對各種圖形感興趣,體驗拼擺遊戲的快樂。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大小、顏色不同的圓形、半圓形、剪刀。

活動過程

一、複習圓形特徵。

教師出示圓形,引導幼兒在感知的基礎上覆習圓形的特徵,並用較清楚的語言表述。

二、認識半圓形。

1、教師出示半圓形,請幼兒比較和圓形的不同。

2、感知了解半圓形的主要特徵。

三、在操作活動中,初步感知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1、幼兒在操作中感知一個圓形可以分成兩個一樣大的半圓形。

(1)引導語“誰能把圓形變成半圓形?你是怎麼做的?

(2)引導幼兒用對摺剪開的方法將圓形分成兩個半圓形。

(3)請幼兒比較兩個半圓形一樣大嗎?

(4)小結:一個圓形可以分成兩個一樣大的半圓形。

2、引導幼兒在操作中感知兩個一樣大的半圓形合起來是圓形。

(1)引導幼兒操作並表達自己的發現。

引導語“把你的兩個半圓形合在一起發現了什麼。

(2)鼓勵幼兒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

(3)小結兩個一樣大的半圓形合起來是圓形。

四、進一步感知圓形、半圓形的分割與拼合的規律。

1、遊戲:拼小花。出示花朵圖形,請幼兒說說是由那些圖形組成的。

2、引導幼兒運用對摺的方法將手中大小、顏色不同的圓形變成半圓形。

3、鼓勵幼兒邊製作邊與同伴交流。

4、集體分享幼兒拼擺的作品,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活動延伸

在活動區投放多種材料的圓形,鼓勵幼兒創作。

活動反思

數學能爲幼兒動手、動口、動腦,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創設最佳情景,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身心潛能,省時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同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心理素質,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質協調發展。引導幼兒在“玩"中學,“趣"中練,“樂"中長才幹,“賽"中增勇氣。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組織紀律性。

中班數學教案圓形教案6

活動目標:

1、嘗試在圓形的基礎上建構橢圓形,能區別出圓形和橢圓形的不同。

2、能用一種顏色建構橢圓形。

3、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認識了橢圓形和圓形、已學過插空心圓。

物質準備:

各色雪花片、範例。

活動過程:

1、觀察圓形與橢圓形,區別其不同之處。

出示空心圓形和空心橢圓形的範例

提問:

這是什麼圖形?他們有什麼不同?

2、討論建構方法。(願意用語言表示。)

提問:

怎樣把圓形變成橢圓形?

請個別幼兒上來進行嘗試,將空心圓形變成空心橢圓形。

3、幼兒建構,教師指導。

提醒幼兒用一種顏色建構,鼓勵能力強的幼兒建構出蛋寶寶的手腳。

4、評價。

自由評價:向別人介紹自己將空心圓形變成空心橢圓形的方法。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是一個數學活動,先出示不同的圖形,讓幼兒辨認圖形特徵,整節課程,思路清晰,設計完整,氣氛活躍。感知圓形和橢圓形的不同,瞭解橢圓形的主要特徵。提高觀察能力和比較能力。

設計意圖:

認識半圓形是中班上學期的教學內容,本節課幼兒在認識圓形的基礎上,觀察、比較、操作、對比等方法認識半圓形,總結出半圓形的特點。本節課屬於概念課,重點在於理解概念,要求他們在實際操作中掌握半圓形的主要特徵並能正確識別。從教材結構來看,活動中要突出對幼兒觀察能力及思維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