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有關橋教案三篇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橋教案4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橋教案三篇

橋教案 篇1

【教學要求】

1、透過觀察圖畫和理解課文,感受盧溝橋的獅子數量很多、形態各異的特點,瞭解盧溝橋成爲一處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的原因,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2、學習作者抓住特點,具體描寫事物的方法。

3、學習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二自然段。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瞭解盧溝橋的獅子的特點和這座橋成爲具有歷史意義建築的原因;學習作者抓住特點,觀察和描寫事物的方法。

【教具】掛圖或投影;生字生詞卡片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匯入 新課,板書課題

在北京城西南十幾公里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北京現存最古老的石橋,它因爲橋上雕有神態各異、栩栩如生的獅子而中外馳名。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稱讚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獨一無二的橋。它更因爲抗日戰爭由此開始,成爲一處革命紀念地。這座橋就是盧溝橋。我們今天學的這篇看圖學文着重寫的是盧溝橋的獅子。

板書課題: 2盧溝橋的獅子

二、出示表現盧溝橋全景或遠景的掛圖或投影,引導學生觀察,使他們感受到盧溝橋十分壯美,橋上的石獅子多得數不清

三、看看課文是怎樣寫這座橋的。學習第一自然段

(一)默讀課文,看看這一自然段有幾句話,分別講了什麼。

第一句:盧溝橋的獅子多得數不清。

第二句:這座橋已有八百年的歷史。

第三句:講橋的長度、結構,並透過柱子多說明雕的獅子多。

第四句:借很難數得清,進一步說明盧溝橋的獅子多。

(二)這一自然段主要講的是什麼?

(盧溝橋這座有八百年曆史的石橋,上面雕刻的獅子多得數不清)。

(三)朗讀第一自然段。

四、盧溝橋的獅子,除了多得難以數清楚,還有什麼特點,讓我們繼續學習課文(第二、三自然段)

(一)觀察掛圖、投影或觀看錄像(最好是石獅子的特寫),逐一說出石獅子的大小、形狀、神態。

(二)朗讀第二自然段,看看課文是怎樣寫這些獅子的。

大小:大的小的甚至理解甚至

形狀:有的有的有的有的還有的一要引導學生注意文中的四個好像。好像後面的文字,是作者由看到的而想到的,加進想象,使石獅的形態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二要引導學生注意上述句式,並列整齊,讀着上口,並要認識到課文中僅是舉了幾個例子,實際上石獅子千姿百態,不可能一一寫出。三要引導學生注意段末的省略號,意思是各具情態的獅子還有很多很多,一個省略號,給讀者以無限想象的空間。

(三)用引讀法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

(這些獅子它們有大有小。大的小的它們的形狀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有的還有的)

(四)默讀第三自然段,說說讀後知道了什麼。

(盧溝橋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獅子,總共有485只。)

(五)帶着對石獅子喜愛的感情,朗讀第二、三自然段。

五、學習生字,書寫生字詞

生字:歇 雕 釐 甚 至 蹲 概 異

甚、至是翹舌音;雕是三拼音,讀時不要丟掉介音i。書寫時釐上不要加點;蹲的右半部不要少橫;概是木字旁,中間最後一筆是點;異上半部是巳。

生詞:歇後語 雕着 釐米 甚至 大概 形態 各異 淘氣

歇後語:由兩部分組成的一句話,前一部分像謎面,後一部分像謎底,大多在民間流傳。

甚至:在課文中有進一層的意思,說小獅子小到連鼻子眼睛都看不清了。

形態各異:形狀、姿態各不相同。

六、作業

讀課文,其中第二自然段要多讀幾遍。

抄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檢查複習

(一)聽寫生字詞。

(二)朗讀課文一、二、三自然段

二、盧溝橋的出名不光是因爲橋上的獅子多,各具情態,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我們接着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一)指名讀第四自然段,想想每句講的是什麼。

第一句:概述盧溝橋是七七事變的發生地,因事變發生在1937年7月7日而得名。

第二句概述七七事變是怎麼回事。挑釁,藉端生事,企圖挑起戰爭。侵華的日軍以聽到宛平城槍聲,致使一名士兵失蹤爲藉口,要求進入城內搜查,遭到駐守盧溝橋的中國軍隊的拒絕。正交涉間,日軍向宛平城射擊,繼而炮轟盧溝橋。中國軍隊忍無可忍,奮起抵抗。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宛平縣城在盧溝橋東。

第三句:指出抗日戰爭由此開始,這也是使盧溝橋成爲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的原因。

第四句:強調盧溝橋的歷史價值。

(二)這一自然段最重要的一句是哪一句,爲什麼?

(第二句,概述七七事變是怎麼發生的,這是抗戰的起點,又是盧溝橋成爲具有歷史意義建築的原因。)

(三)歸納自然段段意。

(盧溝橋是七七事變的發生地,是一處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

(四)指導朗讀第四自然段,讀出憎恨侵華的日軍、牢記這段歷史的感情。

三、學習生字,書寫生字詞

生字:侵 釁 駐 具

侵、釁是前鼻音,駐是翹舌音,具的ü上省略兩點。書寫時,侵注意右半部的寫法,釁左半部最後一筆是提,具的裏邊是三橫。

生詞:侵華 挑釁 駐守 具有 建築

四、朗讀全文。指導背誦第二自然段

五、作業

1、背誦第二自然段。書寫生字詞。

2、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組織學生觀看愛國主義電影《七七事變》。

3、預習《參觀劉家峽水電站》。

橋教案 篇2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作者家鄉橋的`特點,體會作者熱愛家鄉,懷念家鄉的思想感情。

2、學會本課生字,讀寫“血脈”、“擷取”、“飄逸瀟灑”等詞語,能給名詞加上合適的動詞以組成動賓結構的詞組。

3、能正確理解詞語在句子環境中的意思,體會用詞要準確。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三——五節。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用詞要準確。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課時

課時要求:

1、自學本課生字新詞,理解:“綴”、“擷取”、“剛勁雄健”、“飄逸瀟灑”等詞語意思

2、通讀課文,理清層次。

3、初步理解江南橋多的原因,造型和名稱的特徵,作者把家鄉橋稱作“我們的樂園”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1、師:同學們,改革開放以來,上海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新建了許多雄偉壯觀的大橋。今天,我們也要學習與橋有關的課文,題目叫(板書)1、家鄉的橋

2、齊讀課題

3、審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哪些內容?

二、預習課文。

1、生字組詞。

2、,理解預習3的詞。

3、通讀課文,瞭解大意。

三、檢查預習情況。

1、指名字組詞。注意讀音,組詞是否正確。

2、理解詞意。

①綴——連接,組合。課文指石階一階一階連接上去。

②擷取——摘取。課文指如意橋的橋名是從王維的詩句中摘取而來的。

③剛勁雄健——強勁有力。課文指石橋上鑿就的橋名字型強勁有力。

④飄逸瀟灑一一自然、大方、灑脫、不拘束。課文指石橋上鑿就的橋名字自然、大方、灑脫、不拘束。

3、通讀課文,瞭解各節的大意。

①故鄉江南的小河多。(板書:河多)

②小橋的數量多。(板書:小橋多)

③小橋的造型千姿百態。(板書:造型多)

④小橋的名稱美,來歷多,字型各不相同,關於小橋的故事多。(板書:名稱美)

⑤小橋給孩子們帶來無窮的樂趣,是孩子們的“樂園”。(板書:樂趣多)

⑥作者最憶家鄉的橋。(板書:憶橋)

四、根據不同內容,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1)故鄉江南的小河多。

第二段:(2—5)介紹故鄉小橋的特點。

第三段:(6)作者最憶家鄉的橋。

五、練習讀課文。

六、作業:

1、完成練習冊作業。

2、抄寫讀讀寫寫的詞,每詞抄四遍。

3、讀課文三遍。

板書:

河多

小橋多

1、家鄉的橋 造型多

名稱美

樂趣多

憶橋

第二課時

課時要求:

1、學習課文1——3節,重點訓練學生分三步體會用詞的好處。

2、朗讀課文第三節,完成課後練習三填空(1)。

3、準備背誦第三節。

教學過程:

一、學習課文第一節。

我的故鄉在江南。故鄉的小河像一條血脈,網布在大地母親的身上。

1、指名讀,講段意。

2、重點訓練體會作者用詞的好處。

3、出示學習方法

*1、理解帶點詞語的意思。

*2、聯繫上下文,想想帶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3、體會帶點詞語的運用好在哪裏。

按三步學習法學習第一節。

(1)指名個別講。

①網布——布,分佈;網布,像網一樣縱橫交織地分佈。

②故鄉一條條小河縱橫交織地分佈在大地上。

③“網布”把故鄉一條條小河縱橫交織的樣子寫得十分形象,給讀者留下具體而清晰的印象。

(2)小組討論練習講。

(3)請兩個小組彙報講。

二、學習第二小節。

1、指名讀,用摘句法概括節意。

2、“連接”寫出了什麼?

(小橋的分佈情況。)

3、“趕集要經過八座十座小橋”說明什麼?

(家鄉的小橋多。)

4、小結:第二節介紹小橋的數量多。作者用兩個“連接”寫出了小橋的分佈情況,又以“趕集要經過八座十座小橋”說明家鄉的小橋多。

三、學習第三小節。

1、默讀第三小節,準備填空。

2、出示填空練習,學生討論。

課文第三節是圍繞這句話寫的,分別寫了和的姿態。

3、分男女生讀填空答案。

4、給第三小節分層次,概括層意。

5、按層次指導背誦,學生相互試背。

6、指名試背。

四、佈置作業:

l、熟背第三節。

2、熟讀第四、五節,準備背誦。

3、完成練習冊填空的第一部分。

第三課時

課時要求:

1、學習課文第四一六節,並能初步背誦。

2、繼續練習體會用詞要準確。

3、練習動賓詞搭配。

教學過程:

一、回顧上節課學習內容。

二、學習新課。

(一)學習第四節。

1、指名讀,思考:這節告訴我們哪些內容?

(橋名多;橋名的由來;橋名字型各異;關於橋的故事多。)

2、輕聲讀,用“——”劃出描寫家鄉小橋美妙名稱的句子;用“(

)”括出這些名稱各是怎麼來的句子。

3、討論答案

4、男女生分別讀“小橋名稱美”和“橋名由來”的內容。

5、指名讀描寫“橋名字型各異”的句子。

6、出示句子:

有趣的是,在青石上鑿就的橋名字型也各不相同,或篆或隸或楷或草,有的飄逸瀟灑,有的剛勁雄健,跟橋相襯相映,又平添了幾分情趣。

①回顧體會用詞要正確的方法。

②出示三步學習法:

*1、理解帶點詞語的意思。

*2、聯繫上下文,想想帶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3、體會帶點詞語的運用好在哪裏。

7、用三步法理解“相襯相映”,“平添”。

①相襯相映:相,互相;襯,映,襯托。互相襯托的意思。平添;自然而然地增加,增添的意思。

②課文指在青石上鑿就的各種字型的橋名與各種姿態的橋互相襯托,讓人覺得又增添了幾分情趣。

③“相襯相映”把橋名字型與橋的姿態兩者之間的關係寫得十分準確;“平添”把這種景物造成的情調和樂趣表現得很形象,給讀者留下具體而深刻的印象。

(先指名講,再小組講,最後請一個小組彙報。)

8、指導試背第四節。

(二)

學習第五節。

1、默讀出示課後練習4(2)填上適當的動詞。

例:( 講)故事

( )籃子( )謎語,

( )螺螄( )膽量

( )毛蟹( )小船

2、輕聲讀,理層次。(總一分結構)

3、出示課後練習3填空,討論。

課文第三節是圍繞這句話寫的,分別寫了和的姿態。

課文第五節是圍繞這句話寫的,是從、、和四方面把這句話寫具體的。

課文第五節是圍繞哪句話寫的?是從哪幾方面把這句話寫具體的?

板書:樂趣多

下棋、猜謎、講故事比跳水本領,練膽量

釣魚、摸螺螄、捉毛蟹盪舟進橋洞休息

4、齊讀填空練習。

5、出示課後練習2(2)用三步學習法討論。

實在玩累了,蕩一條小船進橋洞,舒展四肢平躺着,那涼絲絲的風,輕輕盪漾的水波,轉眼就把你送入夢鄉……

①蕩:盪漾,一起一浮地波動。

送:陪送。

②小船在水波±盪漾,玩累了的孩子們平躺在小船上隨着涼風的吹拂與水波的盪漾,一轉眼就進入了夢鄉。

③“蕩”把小船在水波上移動的情景表達得十分準確形象;“送”把孩子們在涼風與水波的“陪伴”下不知不覺入睡的情景寫具體了。

6、指導,試背第五節。

(三)學習第六節。

1、“憶”是什麼意思?

(回憶)

2、“長相憶”是什麼意思?

(長時間的回憶)

3、作者爲什麼要長時間地回憶家鄉的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總結課文。

1、齊聲感情朗讀。

2、師小結。

四、作業:

1、填空練習:課後練習3(3)課後練習4(2)。

2、熟讀課文三~五節。

總板書:

河多

小橋多

1、家鄉的橋 造型多

名稱美 來歷 形狀 字型故事

下棋、猜謎、講故事 比跳水本領,練膽量

樂趣多 釣魚、摸螺螄、捉毛蟹 盪舟進橋洞休息

憶橋

橋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透過研讀課文中的重點詞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機情境,體會老漢的大山形象。

【課前準備】

讀通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

【教學過程】

一、讀課文,學習詞語

今天,老師和你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新課文,題目叫《橋》。讀過課文了嗎?讀了幾遍了?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老師相信在這堂課上你們肯定會有非凡的表現!有信心嗎?

出示詞語:咆哮、獰笑、放肆、沒腿深、擁戴、清瘦、沙啞、揪出。

這是課文中的幾個詞語,認識嗎?誰能來讀讀?(請兩位同學讀。齊讀)

老師把這詞語分成了兩排,上面一排是寫──洪水的,下面一排是寫──老漢的。

板書:

洪水、老漢

請你們在上面一排每個詞語的前面,添上“洪水”兩個字讀讀,你覺得這是一場怎樣的洪水?

二、走近洪水,感悟洪水可怕

1、這究竟是一場怎樣可怕的洪水呢?讓我們回到課文中,大聲地讀讀課文,邊讀邊想,哪些句子是描寫洪水的,把它劃下來。(學生交流)

同學們找得都很準,但是,像剛纔幾位同學那樣讀,能讓人感受到洪水的可怕嗎?老師也摘錄了幾個句子,請看屏幕上,請你們反覆讀讀,透過朗讀告訴大家,這的的確確是一場可怕的洪水。

生自由讀好後,選擇一句你最能讀好的讀給大家聽。

教師相機引導:讀到“受驚的野馬”這個詞時,你腦海裏出現了怎樣的畫面?有了這種體會,你肯定會讀得更棒。

可你覺得是人在跳舞嗎?是魔鬼、是野獸、是死神在跳舞,是死亡之舞啊!

獰笑是一種怎樣的笑聲?是什麼在逼近?是死亡啊!

讀得好,是有原因的,老師注意到你的表情,來讓我們一起把臉沉下,把聲音提高,一起讀。

課件出示:

山洪咆哮着,像一羣受驚的野馬,從山谷裏狂奔而來,勢不可當。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

水漸漸竄上來,放肆地舔着人們的腰。

水,爬上了老漢的胸膛。

2、多麼可怕的洪水啊!從這五句話,我們彷彿看到洪水在不斷地──上漲,災情在不斷地──加重。此時此刻,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會有逃生的慾望。我們來看看村民們是如何逃生的?一起讀。

村莊驚醒了。人們翻身下牀,卻一腳踩進水裏。是誰驚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號人你擁我擠地往南跑。……人們又瘋了似的折回來。

人們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橋擁去。

三、聚焦老漢,體會老漢的黨員大山形象

1、同學們,現在的情景是洪水勢不可擋!村民們驚慌失措!在這危難時刻有一個人出現了,誰?(老漢)讓我們走進老漢,自由讀讀這兩段話,在勢不可擋的洪水面前,在驚慌失措的村民面前,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課件出示:

木橋前,沒腿深的水裏,站着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全村人都擁戴的老漢。

老漢清瘦的臉上淌着雨水。他不說話,盯着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生自由讀讀這兩段話。

課件出示:

在勢不可擋的洪水面前,在驚慌失措的村民面前,我彷彿看到老漢……。

反饋交流:

在這些驚恐不安的村民的眼裏,老漢像什麼?──一座山(板書:如山)

⑴哪個動作,讓你感覺到此刻的老漢像一座山?

(如果學生講到“盯”,引導,看看有沒有比它更能表現一座山的動作。)

站!老漢怎樣的站着?如果讓你們在“站着”前面加一個詞,你會加什麼詞?(怎樣地站着)是啊,老漢像一座大山穩穩地、鎮定地站在木橋前,擋住了肆虐的洪水,擋住了亂哄哄的村民。

誰能站起來,像老漢一樣穩穩地站着,讀這兩段話。

我們全班站起來,像老漢一樣穩穩地站着,一起讀這兩段話。

⑵是啊,老漢像一座山盯着這羣驚恐不安的村民,這是一羣怎樣的村民啊,讓我們再來回顧,一起讀。課件出示:

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

人們翻身下牀,卻一腳踩進水裏。是誰驚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號人你擁我擠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人們又瘋了似的折回來。

人們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橋擁去。

面對如此驚慌失措的村民,老漢默不作聲,可是他心裏也沒有說話嗎?你知道他心中在想些什麼嗎?

是啊,此時此刻,老漢雖然默默無言,但心中卻爲村民的安危而焦急如焚啊。千言萬語盡在不言中,讓我們一起來用心朗讀。

2、在這危難時刻,老漢下了一道命令,什麼命令?

老漢沙啞地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後邊!”

好一句“黨員排在後邊”,誰排前面?老漢始終把羣衆的安危放在第一位。

在這個危難時刻,老漢會如何下這道命令呢?

哪一個標點引起了你們的注意?(感嘆號!連續出現三次!)老漢的喊話雖然是沙啞的,但是三個感嘆號傳出來的聲音就像大山一樣堅定!就像大山一樣鏗鏘有力!讓咱們鏗鏘有力地讀讀這段話!

小結:在洪水面前,老漢作爲一名黨員,一名黨支部書記,他就像一座山巍然屹立,巋然不動。

四、設定矛盾,體會老漢父親的大山形象

1、同學們,老漢的大山形象讓我們刻骨銘心。除了老漢,文中還有一個人作者也進行了具體描寫,誰?(小夥子)請你們認真默讀最後幾個自然段,劃出描寫老漢與小夥子動作的詞句。

劃好了嗎?老師把他們相關的幾個自然段打在屏幕上。請你們把他們前後各自的動作對照看看,你發現了什麼矛盾的地方嗎?

這一“揪”是把小夥子從哪裏揪到哪裏?老漢猶豫了嗎?哪幾個詞可以看出?(突然,衝)老漢揪得像大山一樣果斷來,一起果斷地讀讀。

後來,老漢與“揪”相反的動作是“推”。這一“推”,又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小夥子。

這一“瞪”,是小夥子對老漢的不滿,不情願。可是後來這一“推”,又是那麼心甘情願地把生的希望讓給老漢。

(矛盾之處:老漢:揪──推;小夥子:瞪──推)

2、老漢和小夥子,他們說的、做的,前後似乎充滿了矛盾。同學們,你們能讀懂嗎?

似懂又非懂,令人費解,是吧?如果你讀了下面這段話,老師相信你在頃刻間會明白許多許多……

出示文章的結尾:五天以後,洪水退了,一個老太太,被人攙扶着,來到這裏祭奠。她來祭奠兩個人,她丈夫和她的兒子。(課件)背景音樂。

讓我們一起懷着沉痛的心情讀讀這段話。

3、同學們,這是這篇課文真正的結尾。現在,你真的讀懂了嗎?

(老漢和小夥子,他們是一對親生的父子啊!那麼,當時老漢的揪和推;小夥的瞪和推,背後又有着怎樣的內心世界呢?寫一寫,老漢與兒子的內心獨白。”)

分組寫。

⑴父親從隊伍裏揪出兒子,……兒子啊。

⑵兒子瞪了父親一眼,……父親啊。

⑶兒子推了父親一把,……父親啊。

⑷父親推了兒子一把,……兒子啊。

五、以詩結課,昇華情感

是啊,老漢作爲一名黨員,他像一座山,一座鎮定、威嚴的大山,作爲一名父親,還是一座大山,父愛如山!爲了表達對老漢的敬意和懷念。老師作了一首小詩!讓我們一起深情朗誦!

一座山

我不知道

你的姓,你的名

但我知道

你有一個動人的稱呼──老漢!

哦,老漢!

你是一座山

一座鎮定的山

征服了肆虐的洪水

一座剛毅的山

抵擋了可怕的災難

更是一座深情的山

留下了高貴的人格

哦,老漢!

你將牢牢駐留在我們心間

永遠,永遠!

標籤:三篇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