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綜合活動:小蝌蚪

綜合活動:小蝌蚪1

活動目標:

綜合活動:小蝌蚪

1、理解故事內容,瞭解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及青蛙的外形特徵及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

2、能夠用完整連貫的語言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

3、喜歡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感受故事中所表現的人情美。

活活動重、難點:

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

活動準備:

故事錄音帶、課件、圖片。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引出課題。

“大大的腦袋,黑黝端,細細的尾巴水中游!”

提問:“小蝌蚪從沒見過自己的媽媽,你們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嗎?”

二.播放故事錄音,感知故事內容。

教師提問:

1、故事中有誰?發生了什麼事?

2、小蝌蚪的媽媽長得是什麼樣的?

3、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它們碰到了誰?互相說了什麼?

4、它們把誰當成了媽媽?

三、分段欣賞故事內容。

1、小蝌蚪爲什麼去找媽媽?

2、看圖片1,遇到鴨媽媽時,他們說了些什麼?鴨媽媽說了些什麼?

3、看圖片2、3、4,遇到魚媽媽、烏龜媽媽、鵝媽媽時,他們說了些什麼?小蝌蚪又說了些什麼?

4、用連貫的語言說一說故事情節。

四、熟悉掌握故事

幼兒跟錄音邊看圖邊講述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五、活動延伸:

欣賞小蝌蚪變成青蛙的課件。

1、小蝌蚪和青蛙媽媽長得像嗎?她是長得怎麼樣的?蝌蚪是如何變成青蛙的?

2、再次完整看圖片瞭解青蛙的生長過程。

3、教師小結:原來小蝌蚪過幾天先會長出兩條後腿來,接着又會長出兩條前腿來,等四條腿長齊了,脫掉尾巴,換上綠衣襲,就變成了青蛙。

綜合活動:小蝌蚪2

活動目標:

1.知道故事的名稱、角色和主要情節。

2.理解、熟悉故事內容,嘗試排圖且大膽講述故事中的對話。

3.感受媽媽們對小蝌蚪的熱情及關心。

活動準備:

故事錄音、PPT、圖片等。

活動過程:

1.以謎語的形式,引起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有個謎語讓小朋友猜一猜:小黑魚,滑溜溜,圓圓腦袋長尾巴,池塘裏面遊啊遊。你們知道這是誰嗎?有段好聽的故事,講的就是小蝌蚪的事,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2.聽故事錄音一遍,並提問

(1)故事的名字是什麼?故事中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情?

(2)小蝌蚪把哪些小動物當成了自己的媽媽?小蝌蚪爲什麼會認錯自己的媽媽呢?

3.教師邊演示PPT邊講述故事,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提問:

(1)故事發生在什麼季節?青蛙媽媽生的黑乎乎的卵變成了什麼?

(2)小蝌蚪找媽媽碰到了誰?說了些什麼?又遇到了誰?又是怎麼說的?

(3)爲什麼會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媽媽?

(4)小蝌蚪的媽媽究竟是誰?爲什麼小蝌蚪和它的媽媽長的不像呢?

小蝌蚪最後怎麼變成青蛙的?

4.回憶故事情節,將故事圖片進行排序。

5.幼兒跟錄音邊看圖邊講述故事內容《小蝌蚪找媽媽》。

《小班語言教案“小蝌蚪找媽媽”》摘要:嘗試排圖且大膽講述故事中的對話。 3.感受媽媽們對小蝌蚪的熱情及關心。 活動準備: 故事錄音、PPT、圖片等。 活動過程: 1.以謎語的形式,引起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有個謎語讓小朋友猜一猜:小黑魚,...

綜合活動:小蝌蚪3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棉籤朝不同的方向大膽畫小蝌蚪的方法,體驗棉籤畫帶來的快樂。

2、樂意向同伴講述自己的作品。

3、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5、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活動準備:

1、自然角內提供小蝌蚪供幼兒觀察。

2、每組一盤黑色水粉顏料,一盤綠色顏料,棉籤,圖畫紙。

活動過程:

1、匯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剛纔小朋友學了一首好聽的兒歌《小蝌蚪找媽媽》,小蝌蚪在河裏快活地游來游去,我們來用棉籤和顏料把它們畫下來,好嗎?

2、引導幼兒觀察小蝌蚪的基本形態。

教師邊出示自然角的蝌蚪邊提問:可愛的小蝌蚪是什麼顏色?長的什麼樣子?它們在水中是怎麼游泳的?

教師引導幼兒說出小蝌蚪有圓圓的身體和細細的尾巴,在水裏向各個方向遊動。並用身體動作模仿小蝌蚪游水的樣子。

3、教師示範講解小蝌蚪的畫法。

教師在畫紙上示範並講解:我們請小蝌蚪來遊玩吧!輕輕地用棉籤蘸黑色顏料點在畫紙上,再輕輕提起向後一拉,一隻小蝌蚪就畫成了。

4、交代要求,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1)教師:現在請小朋友在畫紙上畫小蝌蚪,要畫出朝不同方向游泳的小蝌蚪。最後再添畫上綠綠的水草。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他們注意點畫方法,畫出朝着不同方向的小蝌蚪,鼓勵幼兒大膽細心地作畫。

5、評價和欣賞作品。

教師邊展示作品邊說:小蝌蚪在河裏遊得真開心,他們長着圓圓的身體,細長的尾巴。它們怎麼遊的?(幼兒用動作模仿)它們要去找媽媽了。 (幼兒跟着音樂游出活動室。)

活動反思

注重過程而不是結果,主要表現在講評活動中,老師能積極的鼓勵幼兒大膽地在集體面前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以“畫的像不像?對不對。”來評價每位幼兒的作品。老師對每位幼兒的作品都予以了積極的肯定和鼓勵。“尊重他們的選擇並欣賞和鼓勵他們。”

綜合活動:小蝌蚪4

教學目標:

1、透過情境遊戲,引導幼兒學習根據物體的不同特徵看分合式列算式。

2、訓練幼兒思維的靈活性。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教學準備:

寫有5的加減算式卡片若干、背景圖一張、活動圖片鴨子、魚、烏龜、大白鵝、青蛙各一張,小蝌蚪六張(大小顏色等各有不同)。

教學過程:

1、複習5的組成(出示背景圖)以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匯入,讓幼兒觀察有幾隻小蝌蚪,分別有什麼不同的特徵,並由此列出5的分合式。

5

1 4

2 3

3 2

4 1

2、幫小蝌蚪找媽媽

分別遇到鴨子、魚、烏龜、大白鵝、青蛙,要求小蝌蚪分別根據自己身上的特徵(大小及有無蝴蝶結),列出5以內的算式,只有回答正確,才告訴它們該去哪找媽媽。

鴨子1+4=5 4+1=5

魚 5-1=4 5-4=1

烏龜 2+3=5 3+2=5

大白鵝 5-2=3 5-3=2

3、“開火車”遊戲

講述故事“小蝌蚪找到了媽媽,它們也長大了,變成了小青蛙,和媽媽一同坐上小火車,去農田裏捉害蟲保護莊稼” 幼兒扮演小蝌蚪,人手一張火車票(5以內算式題卡),算出得數,坐上相應數字的“車廂”,排成4路縱隊“開火車”。

教學反思

《小蝌蚪找媽媽》是一篇傳統的童話故事,因其內容生動、有趣而深受幼兒喜愛。本課程用這個幼兒耳熟能詳的故事內容貫穿始終,用故事設定了遊戲情景,藉助故事中角色的對話來逐步提出問題,讓幼兒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程當中來,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良好。

綜合活動:小蝌蚪5

教學目標:

1、使幼兒掌握毛筆的握筆姿勢,學習用墨汁、顏料畫小蝌蚪及相關景物。

2、讓幼兒獲得初步的中國畫知識,瞭解文房四寶等材料,使幼兒熱愛中國畫,感受中國畫的魅力。

3、培養幼兒表現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趣,並逐步提高繪畫創作能力。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教學準備:

1、筆、墨、紙、硯,毛筆若干,墨汁,清水,綠色顏料,宣紙、報紙。

2、電視、DVD、U盤。

活動過程:

1、教師引導幼兒安靜,以謎語《小蝌蚪》引出課題,並用毛筆畫出小蝌蚪,激發幼兒興趣。

2、出示筆、墨、紙、硯,引導幼兒認識中國畫的作畫工具,欣賞一些中國畫,感受國畫的魅力。

3、瞭解毛筆的結構,學習毛筆的握筆姿勢。

4、教師示範講解畫出小蝌蚪及水草,然後用綠色顏料塗滿畫紙。注意:用墨不能太多,小蝌蚪的尾巴一定要細細的,彎彎的;塗色的毛筆和畫蝌蚪的毛筆不能弄混了。

5、幼兒作業,教師巡迴指導,幫助個別幼兒掌握正確的握筆方法。

6、幼兒互相欣賞作品,並學小蝌蚪游來游去找媽媽。

活動反思:

1、幼兒能夠充分感受到國畫的魅力,認識國畫的作畫工具,對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2、幼兒初步學習使用毛筆和墨汁顏料進行繪畫,能夠大膽完成作業,大部分幼兒作業效果好。

3、由於幼兒初步接觸國畫技法,不能較好的運用墨汁,出現太燥或太溼的情況,以後可以多進行這樣的練習。

綜合活動:小蝌蚪6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瞭解青蛙的特徵及蝌蚪與青蛙的關係,學習觀察比較。

2、感受故事優美的意境及媽媽愛孩子、孩子愛媽媽的情感。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理解故事內容,瞭解青蛙的特徵及蝌蚪與青蛙的關係,學習觀察比較。

活動難點:感受故事優美的意境及媽媽愛孩子、孩子愛媽媽的情感。

【活動準備】

課件;錄音

【活動過程】

一、出示掛圖,談話引題

師:這是誰?一羣小蝌蚪,在池塘裏遊着,想找自己的媽媽。你們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嗎?它長得什麼樣?我們來聽一個故事,名字就叫《小蝌蚪找媽媽》請仔細聽,小蝌蚪是怎麼找到媽媽的,它們最後有沒有找到自己媽媽呢?

二、幼兒欣賞,完整故事

師:小蝌蚪找媽媽時,都碰見了誰的媽媽呢?

三、結合掛圖,再次欣賞。

師:小蝌蚪看見了鴨媽媽,是怎麼問鴨媽媽的?鴨媽媽又是怎麼回答的呢?

師:小蝌蚪聽了鴨媽媽的話,就去找自己的媽媽,它們找到的第一個媽媽是誰?魚媽媽是在呢麼說的?

師:小蝌蚪找到了第二個媽媽又是誰?烏龜媽媽又是怎麼說的?

師:小蝌蚪最後看見青蛙坐在荷葉上,它們知道青蛙是它們的媽媽嗎?小蝌蚪是怎麼問的?(幼兒學說青蛙是怎麼回答它們的,即青蛙特徵的描述)

師:青蛙是怎麼回答它們的?(幼兒學說青蛙的話,即蝌蚪到青蛙的成長過程)

四、結合書本,欣賞錄音

請幼兒閱讀《小朋友的書、春天到》第15~16頁“小蝌蚪找媽媽”,一邊仔細觀察圖畫,一邊仔細聽故事。

五、遊戲:蝌蚪找媽媽

教師彈小魚遊的音樂,一半幼兒做蝌蚪遊的動作,一半幼兒各自模仿小動物媽媽的動作,音樂結束,尋找青蛙媽媽的幼兒扮演者。

綜合活動:小蝌蚪7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理解,熟悉故事內容,並能看圖複述故事。

2、感受媽媽們的熱情和關懷。

2、透過故事,讓幼兒瞭解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

活動準備:

1、頭飾:青蛙 小蝌蚪 鴨 魚 烏龜的頭飾

2、池塘(提供綠色彩帶)

3、幼兒操作用圖片2幅

4、教學軟件一片、幻燈片、故事錄音磁帶

活動過程:

一、 引導語:小朋友們都見過小蝌蚪吧,現在小蝌蚪長大了,它們要去尋找自己的媽媽。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小蝌蚪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媽媽的。

二、 教師展示幻燈圖,引導幼兒談談小蝌蚪遇到誰?他們會說些什麼?

三、 提供材料,讓幼兒看圖編故事

1按照圖書順序編故事

2按照幻燈片順序編故事對話

3 提供圖片,讓幼兒在操作板上進行排圖講述

四、 集中幼兒,請1"2名幼兒介紹自己編的故事。

五、 組織幼兒看VCD,與一起傾聽故事。

六、 聽完故事後教師提問教師設

1、蝌蚪爲了找媽媽,向誰去打聽?

2、小蝌蚪看到鴨媽媽,是怎麼詢問?故事中的小蝌蚪和媽媽們的對話時都使用了哪些禮貌用語?這有什麼好處?

3、動物媽媽們的外型特徵有哪些不同?

4、鴨媽媽是怎麼描述青蛙的樣子的?她說的完整嗎?

5、最後小蝌蚪在哪兒找到了媽媽?你能說說它們的媽媽是什麼樣兒的?有什麼本領?

七、集體邊看VCD邊學習複述故事,重點讓幼兒掌握故事中人物的對話,幼兒複述時要啓發幼兒透過不同語調/速度/音色和節奏來表現媽媽們的不同形象。(如烏龜媽媽比較憨厚;大白鵝速度較快,嗓門大,表現出熱情)

八、小蝌蚪找不到媽媽心情是怎麼樣的?你如果找不到媽媽會怎麼做?

九、小蝌蚪怎麼找媽媽的,我們知道了,在找媽媽的一個多月時間裏,小蝌蚪是怎麼長成青蛙的呢?小蝌蚪是怎麼長成青蛙的呢?——組織幼兒看教學課件。

十、分組活動

1、邊聽故事錄音磁帶邊表演故事

2、看圖講故事

3、看VCD講故事

綜合活動:小蝌蚪8

核心導讀:活動目標: 1、掌握小蝌蚪的形態特徵。 2、能畫出自己想象的小蝌蚪遊動的情景。 活動準備: 1、 幼兒 看到過小蝌蚪,並認識小蝌蚪。 2、水粉顏料、畫紙、小蝌蚪生活環境範圖一張。 活動過程:

活動目標:

1、掌握小蝌蚪的形態特徵。

2、能畫出自己想象的小蝌蚪遊動的情景。

活動準備:

1、幼兒看到過小蝌蚪,並認識小蝌蚪。

2、水粉顏料、畫紙、小蝌蚪生活環境範圖一張。

活動過程:

一、 以故事形式引出小蝌蚪,並引起幼兒的回憶。

春天到了,池塘裏又出現了一羣可愛的,他們長着圓圓的腦袋,身穿黑顏色的衣服,留着一條短短的小尾巴,悠閒地在水裏游來游去。小朋友來猜一猜它們是誰啊?水晶音樂伴奏

出示小蝌蚪的生活環境。小蝌蚪

1、 小蝌蚪是怎麼樣的呢?

2、 請大家動動腦筋想一想,小蝌蚪遊動時尾巴是怎麼樣的扭來扭去,彎彎扭扭

二、 教師邊講邊示範,幼兒練習。

1、今天我們就要來畫小蝌蚪,用小朋友的手指來畫。

2、教師示範畫小蝌蚪過程。

伸出食指沾一下顏料,點到畫紙上,擡起手指頭用指尖輕輕地拖出一條尾巴。

瞧,出現了一條紅顏色的小蝌蚪。我還想畫一條藍顏色的,記住:換顏色時手指頭要用抹布擦一下。

伸出手指頭沾顏料——點在畫紙上——用指尖輕輕拖出尾巴

3、幼兒練習在教師的範畫上春野音樂伴奏

好請小朋友一起來畫自己喜歡的小蝌蚪好嗎?

三、活動結束

1、 小朋友畫的小蝌蚪在幹什麼呀?玩遊戲。。。

2、 我們也和小蝌蚪一起玩遊戲好嗎?

四、活動延伸

遊戲:尾巴不見了

綜合活動:小蝌蚪9

活動目標:

1、學習合理佈局畫面,獨立製作圖書。

2、使幼兒體驗分享閱讀的快樂。

3、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幼兒觀看過圖書瞭解圖書的基本結構

2、幼兒自己畫好的《小蝌蚪找媽媽》故事背景、各種動物媽媽的半成品圖書,人手一本,與故事內容相應的文字幼兒人手一套,教師示範本一本

3、水彩筆、剪刀、膠棒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出示範本提問式匯入主題

師:這是小朋友們平時畫的畫,這裏面都畫了哪些動物?哪個故事裏的有這些動物?老師把它訂成一本想做成圖書,可是這些畫上還缺少什麼?我們該怎麼做才能做成一本完整的圖書呢?

二、教師示範講解圖書的製作的要點及具體要求

1、把與故事內容相關的文字沿虛線剪下粘貼在每頁的合適位置,

2、在每一頁圖書的畫面適當的位置添畫上小蝌蚪,使小蝌蚪與各種動物媽媽能相呼應。

三、幼兒製作,教師巡迴指導教師巡迴指導,根據不同能力幼兒的作畫情況及時給予指點和鼓勵。

四、分享作品

鼓勵幼兒與同伴互相欣賞圖書、與爸爸媽媽一起閱讀圖書。

五、活動延伸

繼續飼養小蝌蚪並記錄小蝌蚪的成長過程。

教學反思:

在這次教學活動中,難點在角色表演中解決了,又利用圖譜教學讓幼兒輕鬆的記住了歌詞和二分音符,因爲幼兒在教學活動中目標達到了所以幼兒能在活動中始終保持愉悅的情緒,飽滿的精神和歌唱的興趣,透過幼兒動聽的歌聲,準確的節奏,我們一起享受到了音樂賦予生活的情趣,我想這就是藝術活動最大的樂趣。

綜合活動:小蝌蚪10

活動目標:

1、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幼兒能較連貫地說出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

2、幼兒能用連貫的語言和肢體動作表達和表現出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3、透過故事,教育幼兒要保護青蛙以及做事要全面瞭解,堅持到底。

活動準備:動畫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1、小朋友,你們知道小蝌蚪長什麼樣嗎?它的媽媽是誰?

2、誰能說說青蛙是什麼樣的?

3、小蝌蚪和媽媽長得一樣嗎?它和媽媽長的不一樣想要找到媽媽,它會怎樣做?

4、今天老師給小朋友講一個故事,名字叫《小蝌蚪找媽媽》。

二、欣賞故事後半段

1、提要求:請小朋友仔細聽故事,聽一聽小蝌蚪到底是怎樣找到媽媽的。

2、邊看動畫邊聽故事

3、提問:

①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

②它在找媽媽的路上都遇見了誰?

③蝦公公說了什麼?金魚說了什麼?螃蟹說了什麼?烏龜說了什麼?

④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幼兒加上動作表現)

⑤小蝌蚪變成青蛙可以幫助人類做些什麼事情?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它們?

1、教師小結:青蛙主要吃田間的害蟲,是捕捉害蟲的能手,對農業有益。是人類的朋友,我們不能去捉它,要保護青蛙。

三、完整欣賞故事

1、提要求:請小朋友邊看邊聽老師把故事講一遍,會講的小朋友也可以學着故事中小動物的語氣、表情和老師一起講。

2、教師和幼兒互動講故事。

四、討論遷移作品主題

1、小蝌蚪在找媽媽的時候,爲什麼總是找錯媽媽呢?

2、小蝌蚪在路上遇到了這麼多的困難,最後找到媽媽了嗎?這說明小蝌蚪做事是怎樣的?你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像小蝌蚪這樣做事堅持到底嗎?誰能來說說你做什麼事情堅持到底了?是怎樣做的?

3、教師小結:我們小朋友以後做事情的時候,一定要把事情全都弄明白問清楚了再去做,這樣做起事來纔會更簡單,更節約時間,但一定要記住,不管在其中遇到什麼困難,一定不要灰心,要堅持到底,只有這樣才能成功。

綜合活動:小蝌蚪11

【學習目標】

1、會認“灰、迎”等8個生字,會寫“河、姐”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青蛙一生的變化,培養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課前準備】

1、生字卡,教學掛圖(或多媒體課件),相關教具和有關青蛙的知識。

2、小蝌蚪、青蛙、鯉魚、烏龜等頭飾。

【談話激趣引入】

1、我們每個人都有媽媽,可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呀?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出示課題:小蝌蚪找媽媽)

2、生齊讀課題。

3、整體感知課文。

4、播放多媒體課件,教師以解說的形式讀課文。

【學生自讀課文】

1、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出不認識的字,向同學或老師請教。

2、學習小組內互相教讀,說說怎樣記字形。

【檢查學習生字的情況】

1、課件展示生字。指名讀,正音。

2、小老師教讀,齊讀,開火車讀生字。

3、指名介紹記字的方法。

4、組詞練習。

【檢查學生初讀課文的情況】

分段讀課文,自己喜歡讀哪段就讀哪段。

結合圖學習。

1、自讀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麼?(小蝌蚪的樣子)

用手勢幫助理解“甩着”。

口頭填空:小蝌蚪,大( ),( )的身子,( )的尾巴,( )地游來游去。

學生齊讀這一段,體會蝌蚪的快活的心情。(可以加上動作)

2、讀第2自然段,看圖比較。

思考:小蝌蚪找到了誰?結果怎樣?

⑴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第一、二幅圖,與小蝌蚪最先的樣子相比較,說說幾天後,小蝌蚪發生了哪些變化。並在課文中畫出相關語句。

⑵ 指名學生回答。教師板書:長出兩條後腿。

課件展示理解“迎上去”,或用做動作的方式幫助理解。

⑶ 分角色讀。(同桌對讀,組內互讀,指名讀)

⑷ 從鯉魚阿姨的回答中,小蝌蚪知道了什麼?

(自己的媽媽是四條腿,寬嘴巴 。)

綜合活動:小蝌蚪12

活動目標:

1、會用手指點畫方法表現小蝌蚪的基本特徵,圓圓的腦袋,細細的尾巴,黑色的面板。

2、透過觀察、討論、練習,會用點、按的方法畫出小蝌蚪的身體,用手指側面拉出尾巴,並表現出向不同方向遊的蝌蚪。

3、對手指點畫感興趣,體驗與小夥伴在一起畫畫的快樂。

活動準備:

墨汁、宣紙背景圖、小蝌蚪找媽媽視頻、抹布

活動重難點:

重點:會用點、按的方法畫小蝌蚪身體,用手指側面拉出尾巴

難點:透過拉出不同方向的尾巴來表示小蝌蚪是向不同方向游來游去的

活動過程:

一、回憶故事匯入

1、師:小朋友們還記得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嗎?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

2、師:我們一起再來看看這個故事,看看小蝌蚪是怎麼找媽媽的

二、播放小蝌蚪視頻

1、看一小段停住。

師:這是小蝌蚪嗎?它是什麼樣子的?

引導幼兒說出小蝌蚪圓圓的腦袋,細細的尾巴

2、繼續播放小蝌蚪到處游泳的視頻

師:小蝌蚪在池塘裏游來游去找媽媽,他們是怎麼遊的?一直往一個地方遊嗎?總結:小蝌蚪是黑色的,圓圓的腦袋,細細的尾巴,朝不同方向遊

三、探索手指點畫小蝌蚪

1、介紹繪畫材料和探索繪畫方法

師:今天我們也來畫一畫小蝌蚪,一起來看看我們用什麼畫。(宣紙和墨汁)怎麼畫小蝌蚪?用手指來試試看。手指圓圓的',變成小蝌蚪的腦袋,尾巴怎麼畫?請幼兒討論尾巴的畫法。

畫完腦袋後,把手指側過來,輕輕一拉,拉出一條細細的尾巴

2、幼兒練習探索點畫小蝌蚪

幼兒在紙上自由練習,針對幼兒繪畫情況,進行提示總結。(用尾巴的不同方向表示向不同方向遊的小蝌蚪)

3、出示宣紙水墨畫背景圖

師:小朋友們,這裏有一個小池塘,池塘裏有荷葉還有荷花,小蝌蚪想去池塘裏面游泳,你們來幫幫它吧!

幼兒分組點畫小蝌蚪。

4、欣賞作品

綜合活動:小蝌蚪13

設計背景

春天來了,春風吹着,春雨下着,花兒開着,樹發芽了,各種各樣的小蟲也出來了。池塘裏,小河邊出現了小動物——小蝌蚪,這一切吸引着我們農村的小朋友,他們覺得小蝌蚪真好玩,小蝌蚪爲什麼和媽媽長得不像呢?什麼時候才長得跟媽媽一樣?根據孩子們的興趣,設計了《小蝌蚪和青蛙》的活動,透過活動讓幼兒瞭解小蝌蚪的生長過程培養幼兒熱愛科學的興趣。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瞭解蝌蚪的生長過程。

2、激發幼兒愛護小動物。

3、讓幼兒瞭解青蛙是益蟲,我們要保護它。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操作能力。

5、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幼兒瞭解蝌蚪的生長過程。

難點: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小蝌蚪找媽媽》故事磁帶。

2、小蝌蚪的生長變化圖。

活動過程:

一、 談話匯入。

二、欣賞錄音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瞭解青蛙生長變化過程。提問:這個故事裏面都有誰?青蛙媽媽在水裏種下了什麼?長出什麼來了?最後變成什麼了?

三、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蝌蚪的生長變化過程。

卵→蝌蚪→長出兩條後腿→長出兩條前腿(尾巴變短)→青蛙

小結:

(1)、蝌蚪要變成青蛙先——再——後——最後——

(2)青蛙生活在哪裏?(水裏、地上)

(3)青蛙吃什麼?(蚊子、蝸牛……)

四、教育幼兒要愛護小青蛙。

(它是捉害蟲能手,是莊稼的好朋友,是有益的。)

五、幼兒繪畫《蝌蚪》、《青蛙》

六、結束部分:

小青蛙餓了,我們送它們去捉害蟲吧。

教學反思

孩子對青蛙和小蝌蚪比較熟悉,能說出蝌蚪的外形,生活習性,透過活動在瞭解蝌蚪的生長過程的同時,培養孩子的觀察力。

綜合活動:小蝌蚪1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用多種形式來表現小蝌蚪的生長過程,感受春天的到來。

2、能大膽、主動地參與活動,初步獲得合作的體驗。

3、激發幼兒探索大自然的興趣以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帶幼兒去捉來小蝌蚪放到自然角,鼓勵幼兒觀察小蝌蚪的生長過程。

2、故事磁帶,動物的頭飾,各種白紙、皺紙、蠟光紙供幼兒選擇。

3、油畫棒、顏料、蠟筆、毛筆等供幼兒選擇。

活動過程:

一 、說說蝌蚪

1、匯入:暖和的春天來了,池塘裏的水融化了,池塘裏的水也越來越暖和了,小蝌蚪也出來活動了,今天它準備要去找它的媽媽,你們猜一猜,小蝌蚪的媽媽是誰?

2、讓幼兒大膽地猜測。

3、小蝌蚪的心裏比小朋友還要着急,它迫不及待地想要找媽媽。結果怎麼樣呢?我們一起來聽故事《小蝌蚪找媽媽》(播放“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磁帶)

4、小組討論並交流:春天裏小蝌蚪是什麼樣的?小蝌蚪先找到了誰?大魚怎麼說的?它們又找到了誰?大烏龜怎麼說的?它們然後又找到了誰?大白鵝怎麼說的?它們最後找到了青蛙媽媽嗎?青蛙媽媽是什麼樣的?

5、請幼兒自由選擇頭飾,大膽地在集體面前分角色表演。

二 、唱唱小蝌蚪

1、請幼兒根據小蝌蚪的生長過程,自己創編歌詞。以《春天》的旋律作爲曲子,請幼兒分組創作。(放“春天”的音樂)

1) 幼兒可以先討論,再把歌詞編進去,由每位組長負責。

2) 鼓勵幼兒創造出與別人不同的歌詞。

3)教師巡視,可適當作一些指導,也可參與到一個組中,成爲幼兒的一員來完成音樂作品。

2、每組幼兒一起唱自己創編的詞,教師加以評價,指出其可取之處與不足之處。

3、把自己創作的歌曲教給同伴,讓幼兒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幼兒自編歌詞1:春天的陽光多溫暖,小小的蝌蚪出來了,大腦袋,長尾巴,啦啦啦啦啦啦啦,一眨眼就變成了一直小青蛙。

幼兒自編歌詞2:小蝌蚪呀慢慢長大了,先長出兩條後退,再長出兩條前腿,就變成了一隻小青蛙,呱呱呱呱呱呱呱,忙跟着媽媽捉害蟲。

三 、畫畫小蝌蚪

1、匯入:春天來了,小蝌蚪也在池塘裏快樂地遊着,今天,老師爲你們提供了許多材料(介紹材料。我們一起動手把小蝌蚪或是它的媽媽——青蛙搬到我們的畫紙上,並提醒幼兒先畫春天的背景圖。

2、組織討論:怎樣才能完成得又快又好。

3、鼓勵幼兒自由組合,大膽想象,兩個人共同完成一幅作品,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方法完成作品。

4、把幼兒完成的圖畫依次貼好,分別請幼兒用連貫、完整的語言來介紹一下他們所完成的作品。

活動說明:

這是一次根據季節的變化而進行的中班主題活動。每一個活動子課題都是由語言、藝術、科學、實踐等幾方面交叉、綜合地來完成教學目標的。主題網絡圖中的每一個小圓都表示我們已涉及或正待涉及的內容。在主題實施的整個過程中,我們主動地讓幼兒去尋找春天。讓他們和爸爸媽媽用照相機拍下春天的景象或是春天裏 的小朋友。主題網絡中的小圓都是根據幼兒的意願而安排的教學內容。如果孩子在主題的開展過程中有更新、更感興趣的內容,教師就不斷地來豐富活動內容。上面設計的《小蝌蚪》這一子課題是透過說說小蝌蚪、唱唱小蝌蚪、畫畫小蝌蚪等來開展了一系列活動,當《小蝌蚪》這一主題的認識活動結束後,活動的延伸部分纔剛開始——飼養小蝌蚪,在每天的觀察中去發現、去探索,獲取更多的經驗。

綜合活動:小蝌蚪15

教案名稱:小蝌蚪找春天(幼兒園春天教案)

教案前言:都說春天到了,春天的資訊在廣泛流傳,小蝌蚪在小河裏遊啊遊,一邊尋找媽媽,一邊聽到了無數的議論,大家都在說春天到了,天氣暖和了。看着周圍人開心的樣子,小蝌蚪沮喪了,看不到媽媽的小蝌蚪流下了委屈的淚水,就在這個時候,金魚阿姨過來了,帶着小蝌蚪找到了媽媽,也找到了春天。透過本次幼兒園教案讓孩子們瞭解到春天到來時候的預言。

教案目的:

1、培養幼兒的觀察、動手及表現能力。

2、引導幼兒學習分泥、團圓、搓條、壓扁、捏揉等泥工技能。

教案准備:

一次性盤子人手一隻,橡皮泥若干:每張桌上放一隻魚缸(事先用布遮蓋),內有蝌蚪、水草、玻璃彈子等:背景圖一幅(上面畫有一隻大青蛙,事先用布遮蓋):錄音機及錄有

青蛙叫聲的磁帶。

教案過程:

一、引起興趣

1.美麗的春天來到了,小草從泥土裏鑽出來了,柳樹長出了嫩綠的新葉,迎春花張開了小嗽叭,小螞蟻伸伸懶腰,小蜜蜂、小蝴蝶也跳起了舞,你們聽,又有誰來了?(錄音機

傳出青蛙的叫聲,教師適時掀開背景圖上的遮布。)

2.青蛙媽媽的小寶寶是誰?它們來了嗎?(幼兒回答後,教師掀開魚缸上的遮布。)

二、引導幼兒觀察蝌蚪的外形特徵

1.小蝌蚪穿什麼衣裳?

2.小蝌蚪長得什麼模樣?

3.它們游水的姿態是怎麼樣的?

三、幼兒操作

1.青蛙媽媽想請你們給它的小寶寶塑像。這樣吧,我們用橡皮泥來試一試。

2.幼兒觀察的基礎上動手操作,教師巡迴觀察。

3.請1~2名已做好蝌蚪的幼兒講述造型的方法和過程。

4.教師小結:剛纔小朋友自己想出了兩種方法來做蝌蚪,正面我來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