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大班語言:蠶寶寶

設計意圖:

大班語言:蠶寶寶

我班的自然角里飼養着幾條蠶寶寶,孩子們每天採桑葉喂蠶寶寶,爲蠶寶寶的家清掃糞便,忙得不亦樂乎。蠶寶寶在孩子們精心照料下天天發生變化,引起了他們的極大的興趣,“呀,蠶寶寶的桑葉吃得好快呀。”“蠶寶寶又長大了,長胖了。”孩子們在自由地交流自己的發現。我知道孩子們對蠶寶寶發生了興趣,於是,自然生成了——“蠶寶寶”這一科學活動

教學要求:

1、瞭解蠶由蠶卵——蠶——蠶蛹——蛾子的生長變化過程。

2、能細緻,有序地進行觀察,並運用恰當的語言對蠶的生長變化及外形特徵進行表述。

3、對養蠶感興趣。

教學準備:

1、幼兒在自然角中飼養過蠶,對蠶的.生長變化有初步的瞭解。

2、有關蠶的生長變化的教學掛圖。蠶繭。

3、幼兒記錄過蠶的生長變化。

教學過程:

1.幼兒回憶並講述養蠶的過程。

提問:你們養過蠶嗎?蠶是麼樣子的?蠶在長大的時候發生過麼變化?

鼓勵幼兒用語言表述自己的養蠶經過。

小結:我們最初養的蠶是黑黑的,那是蟻蠶,蠶有頭,胸,腹三部分,它喜歡吃桑葉。蠶會眠,眠過了就蛻皮,一生共眠四次蛻四次皮,最後吐絲結繭。

2.認識蠶繭

提問:蠶寶寶到哪裏去了?

出示實物蠶繭,提問:這是麼?蠶繭是麼形狀,顏色的?

4、完整了解蠶的生長過程。

結合圖片瞭解蠶有蠶卵變爲黑色的蟻蠶,長大一點後變爲白色蠶,再結繭變蛹,然後變爲蠶蛾,最後蠶蛾又蠶卵的生長髮育全過程。

將自己所作的記錄展示,互相交流和欣賞。排列蠶的生長程序圖,並依次說出蠶的生長變化過程。

嘗試抽繭絲

觀賞各種絲綢織品。瞭解古代人們都是用棉花紡紗織布做衣服:有一天,一個喜歡養蠶的中國皇后,一不小心把繭子掉進開水裏,結果她發現這個繭子可以抽出很長的絲來,就請人將蠶絲織成布,結果,紡絲織成的布又輕又滑,就給它起個名字叫絲綢。

評析:

我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立足於蠶寶寶主要特徵的觀察和感知,在活動一開始,就讓幼兒自由觀察蠶寶寶的外形特徵,瞭解外形特徵與其生活環境的密切關係。在這個環節中,我讓幼兒帶着“蠶寶寶長得麼樣?它有麼有趣的地方?”等問題進行探究,活動中始終讓幼兒處於一個寬鬆,和諧,自由的氛圍,不要求幼兒獲得完整知識,只要是幼兒有自己的觀察與發現就行了。在觀察感知的基礎上,在讓幼兒將自己的發現與同伴,老師交流,讓幼兒在活動中主動地建構相關知識,而老師此時只是一位積極的引領者,支援者與合作者。

在認識蠶寶寶的過程中,幼兒有一個自制“蠶寶寶的記錄本”,當幼兒透過日常點點滴滴地觀察記錄,資料收集,不斷豐富有關蠶寶寶的資訊。他們所知道的蠶不僅僅是它最直觀的外形,生長的變化,還知道了蠶爲吃桑葉;蠶蛻皮的原因;怎樣測量蠶寶寶的身長——這些是幼兒自己真正有心趣的知識,幼兒不僅在教師的組織下學習,而且也是在自己的興趣下組織自己探索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