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精選《荷塘月色》教案四篇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荷塘月色》教案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荷塘月色》教案四篇

《荷塘月色》教案 篇1

[教學設想]

《荷塘月色》是一篇美文,也是寫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散文名篇。根據本單元學習重點揣摩語言,那麼教學本文,應從感受景物的特點入手,來把握作者的感情,進而品味文章的語言之美。品味語言時先讓學生充分地盡情地朗讀,感受和理解語言之美,然後要求每人選擇一段或一兩個句子評點,老師適當給以點撥和引導。引入《楊義評〈荷塘月色〉》和《余光中評〈荷塘月色〉》兩篇觀點相左的文章,讓學生交流討論。課後以我對《荷塘月色》語言風格的看法爲題寫一篇短評。

[得意之筆]

1.作者借朦朧之景抒朦朧之情,這是不錯的,更重要的是借荷月言己志。在作者的筆下,荷葉清純,荷花素潔,荷香清淡,月色如水,月光如霧,這一切,無不是作者那高尚純潔、樸素無華品格的象徵。作者原名自華,後該名自清,由此,我們可以讀出荷月之美與作者之品格的相通之處,這就是一個清字:出淤不染,皎潔無瑕!而作者一生都無愧於自清二字:清正,清貧,清白,清廉。

(只有從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出發,才能真正領會文章獨到的藝術魅力)

2.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一句,比喻形象生動,形神兼備,不僅寫出了荷花的形態美,而且化靜爲動賦予了荷葉勃勃生機,展現了荷葉少女般的纖柔嬌美、綽約丰姿。樹縫裏也漏着一兩點路燈光,無精打采的,是瞌睡人的眼。一句暗喻高妙,逼真地寫出了月色的迷濛暗淡,顯示作者漸露憂煩傷感之情。描摹物態,信手拈來自然成文,毫無斧鑿之痕,非大家不能爲也。

(用詞設喻之妙,需要品味,更需要聯想)

3.(1)古今中外,許多文學作品都寫到了月光,借月光來抒發自己的某種情思。下面四句都描寫了月光,分別抒發了怎樣的情感?

l.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l.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l.月亮上來了,是一輪燦爛的滿月,它象一面光輝四射的銀盤,從那平靜的大海里涌了出來。

l.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裏。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着輕紗的夢。

(2)下面四句詩,哪一句最符合作者寫《荷塘月色》一文的動機和心情?

l.抽刀斷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

l.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l.欲上高樓去避愁,愁還隨我上高樓。

l.剪不斷,理還亂,才下眉頭,又上心頭。

(精心設計一些高質量題目,有助於能力的遷移)

[思想感片]

朱自清中國知識分子自畫像

月夜下,荷塘邊,一位教書先生模樣的人,在不停地徘徊,他偶爾駐足望一眼點點荷花,隨即又陷入了沉思。此時月色迷離,夜闌人寂,蟬聲和蛙聲不時傳來,撩撥得人心煩意亂。

每每讀《荷塘月色》,就想見了這種情景,不禁暗自揣摩朱自清先生的模樣,那一定是一位清秀文弱心細多感的人。及至看到先生的肖像,果如其然,古人曰文如其人,信也夫!

先生的形象無疑就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形象,欲瞭解中國的知識分子,先生無疑是最好的樣本。

中國的知識分子最多難。

先生才華橫溢,著作等身,但窮困潦倒一生,雖與身處亂世有關,卻足以說明中國知識分子的命運多蹇。歷代統治者都是五大郎開店,對知識分子既嫉妒又懼怕,再者是輕視,斥之爲書呆子,迂腐可笑不諳世事。他們官場上不會阿諛奉承左右逢源,故得不到上司賞識;商場上不會投機倒把坑蒙拐騙,故發不了橫財。清苦寂寞,註定是他們的命運。他們的精神翱翔在科學和理性的高空,而身子卻深陷於齷齪的大地上,靈肉分離苦不堪言。做中國的知識分子,何其不幸哉!

中國的知識分子最清高。

先生作此文時是清華的教授,但日子據說過得很拮据,然而先生人窮志不短,而且歷久彌堅,情願餓死,也不吃美國的麪粉,表現了中國知識分子寧折不彎的骨氣和正氣。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士可殺而不可辱,頭可斷而魂不死。這種特立獨行高傲無羈的人格,最大地顯示了生命的高貴和尊嚴。伯夷不食周粟,有人視之爲傻瓜,但千百年來人們還是把他做爲義的化身歌而頌之。朱自清做的是自由主義知識分子,有人以此非議之,但事實已經證明,現在的中國最缺乏的正是這樣的人。

中國的知識分子最愛國。

先生教務繁重,兼有家事拖累,經常是身心俱瘁自顧不暇,但他仍密切關注時局發展併爲此寢食不安,表現了中國知識分子可貴的愛國精神。位卑未敢忘憂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知識分子尤甚。這種愛國情感,彷彿與生俱來至死不悔。內憂外患生死存亡的關頭,挺身而出奔走呼號的是他們;歌舞昇平國泰民安的時候,不甘現狀居安思危的是他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今古一脈相傳。他們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以天下爲己任,真正是中國各階層中最傑出最優秀的一羣人。

中國知識分子,可憐!可敬!可愛!

[一孔之見]

(1)《荷塘月色》整篇文章設喻達14次之多,除少數堪稱佳構外,大多均不足稱道,如把荷花比作明珠星星,平淡無奇,了無新意,比作剛出浴美人,又有些庸俗不堪,使人想入非非;把荷香比作歌聲,把月影比作名曲,更是牽強附會匪夷所思,世人多以通感視之,認爲神奇之至,未免有些誇張。

(2)《採蓮賦》和《西洲曲》引入文中,究竟有何指向,令人無從把握。作者飽受國事家事之憂,意欲尋一別樣天地,以求解脫,解脫不成,便借詩抒懷,這可以理解,可詩中明明表現的是少男少女引逗嬉戲纏綿悱惻的戀情(《採蓮賦》)、女子對心上人的表白和思念(《西洲曲》),莫非朱先生於情感生活上有難言之隱?聯繫1927年的社會大背景,又不能這樣理解。前後矛盾,白璧有瑕,實在遺憾。

《荷塘月色》教案 篇2

一、匯入

多媒體課件播放一段荷塘月色圖,提問:請兩位學生談他們印象中的荷塘景色。教師引入:我們學習散文重在鑑賞品味語言,理解散文的意境。有人把朱自清先生的寫景文稱爲“白話美術文”,這體現了他散文的什麼特點?

點撥:繪畫美。第4、5、6節體現了這個特點。現在我們不妨把作者手中的筆看作是攝影機的鏡頭,看看他是從哪些角度來給荷塘拍照的?

二、自主合作探究

1.語言鑑賞:

(1)朗讀第4、5、6節,引導學生思考:作者是如何安排鏡頭的?

第4節:遠→近,上→下,靜→動; 第5節:上→下,正面→側面;

第6節:外→內,遠→近→遠。

(2)學生自由朗讀,教師引導學生細心品味這三段文字,發揮想象力,把“文字看出一幅畫來”(葉聖陶語),讓學生說出感受最深的語句並作欣賞分析。

學生自由發言,暢談自己的感受,要結合具體的句子談。

師生共同探討:整個畫面景色素淡靜謐和諧,有一種朦朧之美,明確是借景抒情,“寧靜”之外境,顯“頗不寧靜”之內心;受用“寧靜”之喜悅,嚮往自由之人生。

教師明確:作者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帶給人多重的審美感受。一是“通感”,二是“比擬”,三是疊音詞,並結合課文中的例子向學生說明。

(3)讓學生反覆朗讀背誦,充分體會文辭的優美。

2.文學層面鑑賞

讓學生背誦自己知道的有關描寫荷花的名句,聯繫古代文人如李白、周敦頤、楊萬里等人的詠荷詩文,明確荷花在文人筆下一直是高潔人格的象徵,體會作者筆下荷花寄寓之意,體會荷月之美景與作者之品格的相通處。

、探究:

1.交流活動:根據你的理解爲荷塘月色的畫面配上適合情境的樂曲,並且輪流上臺配樂朗誦4、5、6節,表達作者所要表達

《荷塘月色》教案 篇3

第一課時:

1. 自讀感知

2. 理清本文的感情線索

3. 探究閱讀

第二課時

多媒體課件播放一段荷塘月色圖,提問:請兩位學生談他們印象中的荷塘景色。教師引入:我們學習散文重在鑑賞品味語言,理解散文的意境。有人把朱自清先生的寫景文稱爲“白話美術文”,這體現了他散文的什麼特點?

點撥:繪畫美。第4、5、6節體現了這個特點。現在我們不妨把作者手中的筆看作是攝影機的鏡頭,看看他是從哪些角度來給荷塘拍照的?

第4節:遠→近,上→下,靜→動; 第5節:上→下,正面→側面;

第6節:外→內,遠→近→遠。

(2)學生自由朗讀,教師引導學生細心品味這三段文字,發揮想象力,把“文字看出一幅畫來”(葉聖陶語),讓學生說出感受最深的語句並作欣賞分析。

學生自由發言,暢談自己的感受,要結合具體的句子談。

《荷塘月色》教案 篇4

1、瞭解作者不滿黑暗現實,嚮往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

2、學習把荷塘和月色作爲一個整體進行多角度描寫,以及寓情於景的寫法。

3、掌握散文中常用的藝術手法(疊字、比喻、擬人、通感等)

【重點】

第4、5自然段寓情於景的寫法。

【難點】

作品表現出的複雜的思想問題。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具】

多媒體電腦。

【教學手段、方法】

情境教學法、對比教學法、反芻法。

【教學過程】

一、匯入

盼望着,盼望着,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山──(學生讀),水──,太陽的臉──這是現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散文,很美。今天我們又來學習他的'另一篇名作──《荷塘月色》

二、作家作品

朱自清,字佩弦,江蘇人,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名作有《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

三、請找出本文最美的段落這是根據學生的思維走勢而定

四、多媒體顯示第四段部分文字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的點綴着些白花,有嫋娜的開着的,有羞澀的打着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裏的星星,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在劃線處設定熱字,邊講邊開啟畫面。)

1、問寫了什麼景?怎麼寫的?

2、重點讓學生體會田田舞女的裙明珠星星的意境。

多媒體板書本段寫景的順序:

荷葉:荷葉田田似舞裙上靜此處用情

整體、特寫荷花:荷花嫋娜猶含羞境法,精

荷香:荷香微微令人醉選畫面讓

荷波:涌動荷波脈脈情下動生沉浸其

3、小結:本段既有全景又有特寫,多角度描繪較全面、具體的體會。

4、品味此處用反芻法,像牛吃草後倒嚼一樣回過頭來細細體會。

⑴ 品其形,形中有韻:

舞女的裙(舒展生動)田田(平面狀)。

(個體)嫋娜地開(優美傳情)。

(羣體)層層(立體狀)。

羞澀地朵(含蓄出韻)肩並肩(精神狀)。

⑵ 品其色,色中顯雅──視覺美

色彩美:凝碧、白(素淡、雅緻)。

光澤美:明珠、星星(閃爍、光亮)。

⑶ 品其文,文中抒情──聽覺美:

疊音詞的廣泛使用:曲曲折折田田亭亭粒粒星星縷縷密密脈脈。

這樣既加強了語意,又使文氣舒展,音節和諧。

選取不同風格音樂各一段,讓學生判斷哪段最適合配本段文字。

(此爲開放式教學,根據文學作品的特點聯繫其它藝術,立體感受,有助於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

五、講析第五段

1、齊讀本段。

2、問這段寫了什麼?

明確:是透過荷葉荷花等來寫月光、月影、月色。

3、問:這段怎麼寫的?

⑴ 也用比喻、通感:

①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

② 葉子和花彷彿在牛奶中洗過一樣;又像籠着輕紗的夢。

③ 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着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⑵ 更多地使用了形象、準確、生動的動詞。

瀉:流動美此處用對比法激發

浮:輕柔美學生求知慾,訓練

籠:朦朧美其比較思維的能力

畫:靜態美檢驗理解的準確度

4、問:這裏寫的是什麼樣的月光,與唐詩《春江花月夜》中表現的月光是否一致?(多媒體顯示《春江花月夜》中有關的詩句)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裏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流曲折地繞過長滿花草的原野,月光照在鮮花樹木上,好像落了一層霜霰一樣發的,這如霜的月光從空中流下來,人們卻感覺不到它的飄飛,落在江中洲上的白沙上,只是使沙更白,而看不見沙的蹤影,江天一色,淨得連一絲塵埃都沒有,空曠的天宇只有一輪明月噴灑着清輝。)

明確:這裏的月光是朦朧的。《春江花月夜》的月光是皎潔、明亮的。

六、小結第四、五兩段

這兩段描寫的是素淡、朦朧、幽靜的荷塘上的月色,月光下的荷塘。

這裏已完全體現了本課中間開花帶動兩頭的設計思路,也由賞文深入到

七、引出對前三段和後兩段的講析體情

1、問:作者爲什麼要到這樣一個地方來?

明確:因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與當時的社會背景相關連作者想排遣這不寧靜就想起了幽美的荷塘。

(板書作者行蹤:家──散步──荷塘)

2、問:在如此幽靜美妙之處,作者心情是否有所改變?

明確:

⑴ 有:心不寧靜──淡喜反映對現實的不滿。

⑵ 無:境太寧靜──襯托淡憂不能逃避現實。

3、採蓮的事體現作者什麼願望?

明確:體現他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八、板書總結全文脈絡

荷塘月色

(素淡、朦朧、幽靜)

淡喜:散步(暫時擺脫) 憶江南(嚮往美好生活)

九、練習

多媒體顯示:

濃化學習的鑑賞性

鑑賞月下的荷塘一段的比喻句,做對聯練習:

1、荷葉如碧玉鋪滿塘青翠,月光。

2、微風送荷香,若有若無,時斷時續。

3、月下觀花,似星綴碧空別有一種情;霧中賞葉。

4、似睡燈光林間現,現出胸間之憂愁,憂愁是我心。

十、欣賞多媒體播放的配樂朗誦《荷塘月色》,進一步體會本文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