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春天來了環境創設教案(通用5篇)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春天來了環境創設教案(通用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春天來了環境創設教案(通用5篇)

春天來了環境創設教案1

教學思路:

“關注同學的學習興趣,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倡導同學主動參與、樂於探究”是新課標中的新教學理念其一。本課選用了貼近孩子生活、以孩子最感興趣的春遊活動爲主題的歌曲。

教學過程

透過歌曲聽辨、唱遊、律動等自主探究手段,讓同學感受春天萬物復甦的勃勃生機和鳥語花香的美景,從而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激發同學熱愛自然的熱情。

教學設計

將情境、情感和學習內容三者有機結合,透過“聽聽、看看、唱唱、動動”等音樂活動,層層展開、步步深入,使學習活動趣味盎然、高潮迭起。

教學目標:

1、能積極、主動參與音樂學習活動。在音樂中感受春天的美好。

2、喜歡聆聽樂曲《郊外去》、《野蜂飛舞》。在聽賞中能感受樂曲的基本情緒、感受音樂的快慢、強弱對比。並能用跑、跳、蜜蜂飛舞等動作來表現音樂的變化。

3、能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春天來了》。有創造性地用動作來表現歌曲,主動用歌聲、動作來表現對春天美好向往的情感。

4、透過音樂學習來認識、親近自然,培養熱愛自然、關注環保的情感。

教學重點:

1、能用自然、優美的聲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春天來了》。

2、能感受兩首樂曲的基本情緒,並能用動作(或律動)主動參與表現音樂中的快慢、強弱變化。

教學難點:

引導同學在音樂中感受、體驗和表現春天的美、自然的美。並能大膽、自信、創造性地參與音樂學習活動。激發熱愛自然、關注環保的情感。

教具準備:

音響、課件、打擊樂器、“小明星”獎章等

教學方法:

聆聽法、啓發法、聽唱法、表現法、遊戲法、討論法等。

設計意圖

一、情境匯入

(說說看看)

1.聽音樂《春之聲圓舞曲》進入教室。師生問好。

2.“說說”——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

生:春天!

師:春天美嗎?

生:美!

師:你們能說說春天有些什麼美麗的景色嗎?

(同學自由說出春天的各中景色)

3.“看看”——

師:在美麗春天裏,人們都喜歡去春遊,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些有關春天的相片和圖片(播放本班同學去春遊的相片和一些春天的美景圖)

創設春天的情境,讓同學一走入教室就感受到春天的氣息。

播放同學自己去春遊的照片,這樣從貼近同學生活的內容出發,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

同學在“說說”、“看看”中自然地走入新課的學習活動中。

二、感受體驗1

(聽聽動動)

1.師:春天有那麼多美麗的景色,今天,老師想和同學們一起在音樂中走到美麗的郊外,去感受一下春天的氣息。(播放鋼琴曲《郊外去》,師生隨音樂做走、跑、跳的動作。)

2.分別聽賞《郊外去》的快、慢音樂片段,讓同學做出相應的動作。

3.師:我們來到了美麗的郊外,到處是樹木、花草,漂亮極了!瞧,還有幾之小野蜂在花叢中飛來飛去。我們一起來聽聽小野蜂的音樂……

(播放小提琴曲《野蜂飛舞》,師生隨音樂做野蜂飛舞的律動。)

4.師:你聽到這段《野蜂飛舞》的音樂,能想象到野蜂在做什麼嗎?(同學自由發言)

5.“聽聽比比”——

師:你們知道《野蜂飛舞》是用什麼樂器演奏的嗎?

生:小提琴。(出示小提琴圖)

師:《郊外去》是用什麼樂器的演奏的?

生:鋼琴。(出示鋼琴圖)

(對比聽賞兩段音樂,邊聽邊模仿鋼琴、小提琴的演奏姿勢。)

同學在“聽聽動動”的音樂活動中,感受音樂的快慢對比、強弱對比。教師引導同學用動作、律動來表現音樂的情緒及快慢、強弱對比。

三、感受體驗2

(唱唱創創)

1.師:在春天裏,不僅有優美的景色,還有許多優美動聽的旋律、歌曲。下面我們來學習一首日本歌謠《春天來了》。(播放歌曲範唱)

2.學唱歌曲

A.隨範唱拍出歌曲節拍。

B.隨範唱拍出歌曲節奏。

C.按節奏讀歌詞。

D.聽唱歌曲。

3.唱唱創創

鼓勵同學創編動作來表現歌曲。

4.課外延伸、環保教育

師:同學們學會了這首日本歌曲《春天來了》,關於春天的音樂和歌曲還有許多

許多。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另外一段有關春天的音樂,音樂裏有一個動人的故事……

(播放動畫片段)

師:故事中的小女孩,在森林中長大,她從小就愛護自然中的花草樹木、主動照顧森林裏的小動物,正是由於她的善良和勇敢,才能使鬆百合在寒冬裏開放。

請同學們說說,我們應該怎樣學習她什麼?我們應該怎樣做?

(同學自由討論、回答)

學唱歌曲的步驟,體現了音樂以“聽”爲本的原則,先讓同學多聽,並且每聽一遍提出不同的要求:如——聽音樂拍節拍、聽音樂拍節奏等。再用聽唱的方法學唱歌曲。

歌曲學會後,引導同學有創造性地用動作表現歌曲,進一不培養同學的審美情趣。

歌曲學習後,動畫片段的欣賞,是教師精心設計的課外音樂欣賞的延伸。讓同學聽賞課外有關春天的音樂,並藉故事加以情感的薰陶和環保的教育。

四、鼓勵評價

課堂小結

1.讓同學互相討論、評價自己在音樂活動中的表現,評出“小明星”。教師發給“小明星”獎章。

2.師:今天,我們在音樂中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希望同學們都能做一名愛自然、保護自然的好孩子。

教師根據同學參與音樂活動的態度、積極性,評價以鼓勵爲主。

春天來了環境創設教案2

一、預期總目標:

1、從自身及周圍環境等的變化中,感受初春的到來,瞭解春天的基本特徵。

2、在園地種植等活動中,感知春天是個萬物生長的季節,感受春天的美。

二、小主題目標:

(一)、春天在哪裏:

1、鼓勵幼兒從自身及周圍環境等的變化中,感受初春的到來,瞭解春天的基本特徵。

2、從多角度(繪畫、聲音、肢體、語言等)來引導幼兒表達自己尋找到的春的資訊。

(二)、小鳥飛來了:

1、觀察春天的鳥,知道小鳥是人類的好朋友。

2、培養幼兒親近自然、愛護小鳥的情感。

(三)在園地裏:

1、透過關注園地的變化,進一步感知春天是個萬物生長的季節,感受春天的美。

2、在計劃書制定、採訪、種植等活動中,培養初步嘗試獨立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蝴蝶、蜜蜂和蝌蚪

1、瞭解春天常見的幾種動物,感知春天裏動物的變化。

2、透過說說、做做等活動,培養幼兒熱愛小動物的情感。

三、主題活動部份教案:

《“找春天”的任務》(集體)

預期目標:

1.引導幼兒“找春天”,激發關注周圍現象的興趣。

2.選擇自己喜歡的投票表達方式。

環境創設:代表自己的小標記,繪畫、唱歌、舞蹈、講故事,種植的圖識,白紙,等。

活動流程及相關提問:

一、提出問題引發幼兒思考:

1、現在的天氣是什麼季節?爲什麼?(明確“初春”時期的天氣還是有點冷的,要注意保暖)

2、春天已經來臨了,你能找到嗎?去哪裏找?

3、找到了春天,我們可以用那些方法告訴大家呢?

(歸納不同方法,出示相應圖識)

4、投票選擇自己喜歡的表達方式

a)交待任務:選擇你喜歡的方法來告訴大家你找到的春天

b)幼兒把自己喜歡的標記貼在自己喜歡的圖標下。

5、交流、公佈結果

a)你爲什麼選擇這個方法?(可以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本領最大的,和某某小朋友“合作”愉快的……)。

b)瞭解各組的組員,形成臨時小組。

《交流計劃書》(集體)

預期目標:

1、知道用表格記錄可以使內容看得更清楚。

2、激發同伴共同完成任務的願望。

環境創設:

幼兒的計劃書、紙、筆、教師制定的整體計劃書(表格式)

活動流程及相關提問:

一、出示各組制定的計劃書,集體交流:

交流內容:

1、計劃書的內容,人員安排,瞭解幼兒是如何分配的。

2、計劃書的格式,是否清晰,捕捉提出一些好的方法(如使用的符號、順序等?)

二、出示教師統計的計劃書,討論:你們看得懂嗎?看得清楚嗎?爲什麼?

提升:表格可以把不同的內容分檔紀錄,也可以讓一些有關的內容一一對應,讓我們看得更清楚。

三、幼兒分組,調整自己的計劃書,嘗試使用表格記錄。

《種子發芽》(區角)

環境創設:小種子(土豆、赤豆、菜心等)種植器皿、種植小工具水壺等、記錄冊、筆。

觀察和指導:

1、瞭解幼兒對種植小種子的經驗和各自選擇的不同方式。

2、能否持續每天觀察植物變化並給予澆灌和照顧。

3、在植物寶寶發生變化的時候能否比較清楚地記錄下來。

《小燕子》(集體)

預期目標:

1、欣賞音樂《小燕子》,感受樂曲所表現的春天情景。

2、鼓勵幼兒根據音樂節奏大膽地用肢體表現燕子各種動作。

環境創設:

燕子頭飾、春燕圖、音樂

流程及提問:

一、出示“春燕圖”

1、這幅圖裏你看到了什麼?(提升:春天來了,燕子飛來了)

2、欣賞音樂看圖,一邊聽音樂一邊看圖,你覺得小燕子會在幹什麼

二、幼兒表徵

1、提供頭飾,聽着音樂把小燕子在幹什麼表演出來。

2、教師關注幼兒對音樂節奏的感受和不同的動作。

三、交流

1、你這隻小燕子剛纔在幹什麼?

2、延伸:剛纔是一隻小燕子在玩,如果小燕子一家的話他們會幹什麼呢?

《春天來啦》(集體)

預期目標:

1、感受故事中所表達的春天來臨時大自然的變化。

2、能嘗試用不同的聲音表現股市的五個角色。

環境創設:

幼兒事先在語言區中欣賞感受過的故事、故事插圖、角色頭飾。

流程及提問:

一、回憶欣賞故事“春天來啦”:

1、故事裏有誰?

2、爲什麼太陽公公說春天就是你們?你們就代表着春天?

3、你覺得春天還在哪兒?

二、故事表徵

1、怎樣讓別人聽出故事裏有五個角色?(聲音的不同)。

2、你們覺得可以用怎樣的聲音來代表們呢?

3、幼兒戴上頭飾扮演故事中不同的角色。

《誰粗誰細》(區角)

環境創設:

各種直尺和軟尺、長紙條、毛線等測量工具;戶外花園。

觀察和指導:

1、幼兒是如何選擇和使用這麼多測量工具的。

2、能否透過工具的測量,較正確地比較出花園中各種樹木的粗和細。

3、在交流過程中獲得別人的測量經驗後能否嘗試學習和使用。

《購物》(集體)

預期目標:

1、能夠看懂購物價目表,瞭解購物的過程,嘗試獨立購物1至2件物品。

2、在購物的過程中,理解5的分與合。

環境創設:

人手5張1元:“紙幣”,物品價目表,1至5元商品的小超市。

活動流程及提問:

一、交流購物經驗

1、你去超市買過東西嗎?是怎樣買的?

2、怎樣能知道商品的價錢是多少?

3、如果你有5元錢,能買哪些價錢的東西?

二、購物:

1、幼兒在模擬小超市中獨立購物,投入和價錢相應的錢。

2、交流購物結果,你買了幾元的東西,還剩下多少錢?根據孩子的操作出示5的分合的幾種結果。

三、延伸:

今天回家,請家長帶你到小超市,自己試一試爲春遊買些小零食。

《去郊遊》(集體)

預設目標:

1、能有興趣地學唱歌曲《去郊遊》,體驗春天出遊的快樂。

2、能辨歌曲中的不同節奏,大膽地用不同的動作表現郊遊。

環境創設:

音帶,在活動(一)中已瞭解外出郊遊時的各種活動安排。

流程及提問:

一、欣賞樂曲:

1、這首樂曲好聽嗎?帶給你什麼感覺?

2、根據音樂拍打節奏。

3、交流樂曲中各種不同的節奏,歸納整理共有幾段(樂句)

二、動作表現快樂郊遊:

1、回憶我們郊遊去有哪些活動內容

2、再次欣賞樂曲,想想每一句中小朋友可能在做什麼?爲什麼?

3、大膽地根據自己的感受,在音樂節奏下用不同動作表現郊遊。

三、學唱歌曲:

1、完整欣賞歌曲,聽到歌曲裏唱了什麼?

2、初步學唱歌曲,輕輕地跟唱兩遍。

《風箏飛飛》(區角)

環境創設:

菱形小風箏支架、厚薄不同的紙及各種塑料袋、毛線、絲線、漿糊、雙面膠、玻璃膠等。

觀察和指導:

1、觀察幼兒選擇了哪些材料來製作風箏。

2、能否在放飛風箏的成功或失敗過程中尋找出原因,並尋求解決的方法。

3、是否發現材料的輕重和風箏能否放飛之間的聯繫。

《植物寶寶怎樣了》(集體)

預設目標:

1、學習初步分類統計和分類記錄的方法。

2、透過交流種植經驗,積累相關知識。

環境創設::

根據天氣情況,在自然角開展活動,圖畫紙,記號筆。

流程及提問:

一、統計:

1、經過一個多星期的種植,我們的自然角看上去怎麼樣?有哪些變化?

2、數一數:發芽的有幾盆、開花的或者沒有變化的、枯死的各有幾盆?

3、共同討論,將分類統計結果記錄下來;用什麼方法能記錄下這些數字,並讓別人看明白?

二、交流種植經驗:

1、你的植物寶寶怎樣了?你是怎樣照顧你的植物寶寶的?

2、爲什麼它們會有不同的變化?

小結:各種植物的喜好不同,需要用不一樣的方法照顧它們。

3、延伸:在這次種植中你有什麼困難需要幫助或請教別人的?可以怎麼辦?

《學習採訪》(集體)

預設目標:

1、瞭解採訪別人的過程和準備工作

2、懂得透過採訪別人獲得資訊,也是解決困難的一種方式。

環境創設:

事先和一名幼兒排練採訪的情景

流程及提問:

一、提出問題,引出思考:

1、明天我們就將請來綠化工人幫助我們小朋友解決植物種植的各種困難。

2、你知道怎樣採訪別人嗎?可以說些什麼?問些什麼?

3、怎樣能讓別人樂意接受你的採訪?

二、觀看情景表演,瞭解採訪順序:

觀看教師和一位小朋友採訪的過程。

剛剛的採訪中小朋友作了些什麼?

提升採訪時的準備工作與古過程等經驗:事先準備問題,介紹自己,提出問題,得到答案表示感謝。

三、鼓勵幼兒在下次的採訪中大膽嘗試。

《蛛網果園》

材料提供:

用絲線拉成的“蛛網果園”、貼有各種害蟲的夾子、任務卡、小籃子。

玩法:

不能觸碰到蛛網線,用跨越或鑽爬等方式在蛛網果園中穿行,抓住果園中的害蟲。

觀察和指導:

1、幼兒能否看懂任務卡上的害蟲圖案在蛛網中穿行,抓住相對應的害蟲。

2、在遇到較難穿越的障礙時如何應對。

《蝴蝶花》(集體)

預設目標:

1、感受充滿童趣的歌詞,在理解的基礎上初步學唱歌曲。

2、認識美麗的.蝴蝶花,知道春天是百花盛開的季節。

環境創設:

音樂磁帶,一盆開放的蝴蝶花(或蝴蝶花照片)

流程及提問:

一、欣賞美麗的蝴蝶花:

1、(教師出示)認識這是什麼花嗎?

2、看看它長得怎樣?爲什麼叫蝴蝶花這個名字?

二、欣賞歌曲,初步學唱:

1、介紹歌名《蝴蝶花》,欣賞歌曲。

2、聽了歌曲有什麼感覺?爲什麼蝴蝶不會飛?怎麼一回事?

3、輕輕地跟唱歌曲。

三、延伸:

春天是百花盛開的季節,園地裏還有哪些花也開放了,去找一找看一看。

春天來了環境創設教案3

活動設計背景

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教師努力爲幼兒創造條件,鼓勵幼兒運用自己的感官透過“看、摸、聽、說”等多種途徑與主題活動互動,讓幼兒瞭解春天、走進春天,關注大自然的神奇變化。逐步地親近和喜歡大自然,並學習用多種途徑表達、表現出自己對春天的喜愛之情!在拓展中運用圖片欣賞,讓幼兒從小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從點滴入手、身邊入手,共同保護美好的家園!

活動目標

1、感知春天的主要特徵,感受春天的美好,培養幼兒熱愛和親近大自然的情感。

2、引導幼兒用語言等不同的方式,表達對春天的感受和認識,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想象力。

3、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戶外活動,體驗與同伴共同遊戲的樂趣。

4、讓幼兒在學習中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

5、體驗明顯的季節特徵。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散文詩的內容,有感情的朗誦。

難點:嘗試讓幼兒看圖片,自由表達所想、所感。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帶幼兒在自然中找春天,瞭解春天的基本特徵。

2、春天的圖片及課件。

3、《春天來了》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組織教學

手指律動操:《小手小手變魔術》

二、談話匯入

教師與幼兒一起回顧春天的景象。

春天來了,萬物復甦,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請小朋友們回憶一下你印象當中的春天是什麼樣子的?

三、新授教學

1、出示春天的圖片,請幼兒觀察並講述春天裏有些什麼?(啓發幼兒用好聽的詞語來描述春天裏的變化?)

2、放幻燈,教師講述、幼兒欣賞初識散文詩。《春天來了》

3、圍繞圖片提出問題,幫助幼兒理解課文內容。

雪發生了什麼樣的變換?小鴨跳進了什麼裏面,在做什麼?青蛙從什麼裏面鑽了出來?柳樹發生了什麼變化?蜜蜂、蝴蝶、燕子在做什麼?

4、請幼兒看圖片說說“春天”的景象。

5、鼓勵幼兒大膽嘗試有感情地朗誦。

6、看圖說話

教師:“小朋友你看到了圖片上的小朋友在做什麼?他們做的對嗎?爲什麼?”

四、結束部分

伴隨音樂背景,師幼走出教室,去校園裏《找春天》。

五、活動延伸

請幼兒用手中的畫筆來繪畫春天的景色。

教學反思

在散文詩學習中,先是以談話方式引出春天,教師以提問的形式,讓幼兒與同伴分享觀察到的春天特徵。幼兒隨着課件,直觀地欣賞和理解散文詩。從中感受春天的美景,喚醒幼兒關於春天的經驗。教師以圖片分解講述讓幼兒對春天的變換,有了初步的印象,隨後讓幼兒自由表達所看到的春天的景象,激發幼兒獨立大膽朗誦的慾望,最後讓幼兒觀看圖片,透過“看、想、說”讓幼兒互相討論,喚起幼兒環保意識。整個教學過程,每個幼兒既快樂地參與了,在情感和態度、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方面又得到了提高,但因爲地域因素本地四季不分明,使之在有些問題上幼兒出現了疑問,爲此應當做好充分的準備如:“北方春天、南方春天”的圖片,讓幼兒能更好的感受自然變化。

春天來了環境創設教案4

一、主題說明:

春天來了,認識春天,對於中班幼兒來說,較合適的方式就是讓孩子們置身於大自然中,生動直觀的事物,容易引起幼兒的觀察和認知。透過感受春天,表現春天的活動,使幼兒瞭解一些春天的明顯特徵,引導幼兒觀察自然,觀察生活,從而激發和發展對自然美的感受力表現力。

中班幼兒觀察力的特點,仍屬於具體而不是整體的,零星而不全面的,所以,他們還不會從人到自然,從植物到動物如此這般有序地,細緻地觀察春天的特徵,教師在指導觀察中,以激發幼兒的觀察興趣爲主,引導幼兒學習一些觀察的方法,從而使幼兒發現自然美,喜歡大自然,這時期的幼兒,已有表現事物的渴望,但往往因表現技巧的不夠,而削弱了表現力和創造力,教師應在活動中因人施教,使每個幼兒充滿信心地能夠表現自己,幼兒的表現力以感性經驗爲主,所以認識春天是基礎。

《指南》中指出,要讓幼兒親近自然,發現自然中的許多現象,從而培養幼兒善於發現、善於提問的能力,春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萬物復甦,草木爭容,到處是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色,植物與動物的變化特別明顯,每當我帶他們去散步時,孩子們就會發現幼兒園的茶花開了,發現泥裏的蚯蚓鑽出來了,發現柳樹發芽了,幾乎每一次的散步孩子們都會在幼兒園裏有新的發現,同時他們也產生了許多的疑問:爲什麼春天一直會下雨爲什麼小草、柳樹到了春天就發芽了許多花爲什麼喜歡在春天開?這些疑問時常圍繞着幼兒,他們也渴望在大自然中找到答案,爲了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表達表現的能力,於是預設了春天來了這個主題活動,以此進一步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

二、主題目標:

1、瞭解春天的主要季節特性,知道春天是一個美的季節,喜歡春天。

2、在表現春天的活動中,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

3、引導、激發幼兒觀察,探索發現春天的各種動物植物以及人們的變化的祕密。

4、透過畫畫,唱唱、說說等活動,進一步感受春天的各種特徵。

5、引導幼兒透過各種途徑關注、收集有關春天的資訊和資料並能對自己的發現以各種方式進行記錄。

6、鼓勵幼兒能夠大膽地表達自己的對春天的感受,體驗分享的快樂。

7、根據氣溫和運動量的變化,調節活動的內容,增減衣服。

三、環境創設:

1、在幼兒園戶外種植各種樹木和花卉,便於幼兒尋找樹朋友,觀察大大小小的樹和花。

2、在活動室的一個牆面上,師幼共同製作、佈置大大小小的樹和樹的朋友。

3、在自然角中擺放一些花卉,供幼兒觀看。養殖各種發芽的植物,並作好記錄。

4、佈置小小調查員專欄,幼兒將自己發現的春天的祕密畫下來,並佈置其中。

5、提供關於樹和花的書籍。

6、鼓勵幼兒大膽創作,用幼兒的作品(楊柳,迎春花,小燕子等)佈置教室,烘托春的氣息。

7、飼養小蝌蚪、蠶寶寶,讓幼兒觀察其生長變化。

8、將小瓶,冰激凌杯等裝上土或水,放入土豆、大豆等做發芽實驗,豐富自然角。

四、家園共育:

1、在接送孩子途中或在綠化帶附近散步時,可以抓住時機引導孩子觀看花草樹木,親近花草樹木。

2、請家長協助孩子一起尋找合適的廢舊材料和用於春天種植的種子,並幫助幼兒瞭解有關知識。

3、請家長利用雙休日帶孩子接觸大自然,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和情感經驗。

4、在家中,與孩子一起動手種植一盆花,觀看花的生長變化,並記錄、表述花的生長變化。

5、協助孩子做好樹的朋友的調查,用多種方式瞭解樹的朋友,如:查書、上網、看電視等。

6、利用休息日經常帶幼兒到大自然中觀察春天的景色,並記錄幼兒講述的語言。

7、請家長在家飼養12種小動物,鼓勵幼兒參與餵養。

五、個別化材料:

遊戲名稱

圖片

材料

玩法

觀察要點

春天的花和樹

各種皺紙、彩紙、膠棒

用折、剪、揉的方法做出各類花朵粘貼在草地、樹上

能看着範例做出各種花朵

種花

各色花、花壇

有規律地種花

能按照花的顏色有規律地排序。

插畫

各種花瓣、花瓶底板

粘貼不同形狀的花

花的造型、花瓣數不同

插畫

枯樹枝、皺紙、固體膠

把皺紙揉成花骨朵兒粘貼在枯樹枝上

花骨朵兒之間要有距離、皺紙要揉緊

裝飾風箏

各種形狀的宣紙、水粉、毛筆、墨汁、畫好的背景圖、皺紙、吸管、雙面膠、彩色紙、粘貼紙

引導幼兒展開豐富想象勾勒出春天的景象。

嘗試製作各種不同形狀、花紋的風箏。

美麗的池塘

廢舊報紙、棉花、皺紙、扭扭棒、塑料袋、各色彩紙、膠水、雙面膠

在青蛙媽媽身邊添畫蝌蚪

蝌蚪遊動的方向(尾巴位置的不同)、畫面的合理佈局

開滿玫瑰花的院子

花園底板、各色彩紙、固體膠

幼兒根據步驟把折出不同顏色的玫瑰花,種在花園裏,用水筆給玫瑰花添加莖刺

玫瑰花的正確折法、畫面的合理佈局

花兒朵朵開

寫有數字的花瓶、各色花朵若干朵

爲花瓶插花

花瓶上的數字與花朵數要匹配。

美麗的小蝴蝶

(美工)

瓦楞紙、白膠、勾線筆、蠟筆、示範圖等

1、運用瓦楞紙卷出紙圈作爲2對蝴蝶的翅膀,並添畫蝴蝶的身體。

蝴蝶完成後,在白紙上添畫各種美麗的花朵,並用紙圈作爲立體花心。

1、幼兒能看懂示範圖上的步驟嗎?

2、幼兒能自主選擇長紙條製作大翅膀,短紙條做小翅膀嗎?

3、幼兒能注意到蝴蝶的翅膀是左右對稱的,並選擇相同的顏色進行裝飾嗎?

蝴蝶排排隊

(益智)

三色小蝴蝶、三色大蝴蝶(紅黃藍)、記錄表、勾線筆、蠟筆

用所提供的蝴蝶圖片爲蝴蝶排隊

1、幼兒能自主排序並有新的排序模式嗎?

2、幼兒能在兩種維度中清楚的找到排序的規律嗎?

3、幼兒在一種排法多種說法的過程中有遇到困難嗎?

幼兒喜歡記錄嗎?記錄的能力是怎麼樣的?

六、主題案例:

案例分析:尋找春天的祕密

案例:

午餐後我帶着孩子們來到了他們喜愛的操場上散步、休息。孩子們迎着微微徐風,沐浴在陽光裏小聲交談着、嬉戲着、有的兩兩低着小腦袋在草地上尋找着什麼,春天的腳步已經悄悄來臨。

回到教室後,我與孩子們聊起了春天的話題,孟雨潔說:上週日奶奶帶我去七寶體育公園玩了,那裏可熱鬧了,我們玩累了躺在草地上休息,許多蝴蝶在叫不出名字的花朵上飛舞着,可漂亮了!聽了她的話,王詩語接口說道:星期天媽媽也帶我去公園玩了,我們在草地上看到許多人在放風箏,因爲風很大,所以風箏放得很高很高,遠遠地看着天空上像有許多個小點點。大家都七嘴八舌地說着自己所知道的春天經驗。於是我請孩子們回家找找草地上、樹上、小河裏有些什麼春天的足跡以及春天裏冬眠後甦醒的小動物又哪些,請他們回去後和爸爸媽媽一起做張調查表。

第二天很多孩子帶來了和父母一起做好的調查表,在尋找春天的調查中,孩子們積累和一些有關春天的知識點。李仁新小朋友還特地和爸爸一起抓了許多的小蝌蚪帶來給同伴們飼養。於是在小蝌蚪的身邊多了一羣關心它、觀察它、照顧它的小夥伴。他們每天都會興沖沖地跑來告訴我小蝌蚪的一些細微變化,爲此孩子們樂此不彼,積極探索着小蝌蚪的成長過程。

分析:

春天是繽紛多彩;它邁着輕盈的步伐走進了我們的世界,來到了每一個角落。沐浴着春的陽光,嗅着春的清香,孩子們的生活周圍充滿了春天的足跡,他們對春天這一話題不陌生,有話可說。他們透過老師的引導和父母的參與,比較細緻地觀察了春天的一些特徵:草地、花、樹,初步瞭解了這些植物在春天的一些明顯變化,並能積極參與多渠道的探索活動之中,孩子們的觀察能力、學習的主動性得到了發展。

七、主題反思

在主題活動中,往往會受到幼兒經驗、活動材料、活動時間和空間等因素的影響,有時幼兒會出現一些奇怪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教師有很廣的知識面,因此,要有效的推進主題,教師必須在滿足幼兒興趣需要的同時,採取靈活、多樣的推動策略,做到既不代替幼兒思考,不控制幼兒的行爲,又能善於在關鍵時刻給予幼兒支援和幫助,使活動主題層層推進,使活動達到理想的效果。我們的反思有以下幾點:

1、由於是預定的計劃,因而對於目標以及在實踐中根據幼兒發展情況進行靈活的調整。由於春天的植物變化很明顯,因而教師可以把握這一有利時機,引導幼兒學習連續觀察的方法,這樣我們就利用戶外活動和散步時間讓幼兒連續進行比較觀察,培養了幼兒細緻的品質。

2、在活動過程,我們並不強調幼兒對某些特定知識技能的習得,而是將知識與概念隱含於幼兒樂於參與的情境中,引導幼兒在情境中探索與實踐,主動地習得知識和技能。

3、由於主題活動爲幼兒提供了充足的時間、空間,因而無論是教師,還是幼兒都擺脫傳統教師教、幼兒學的模式,而是鼓勵幼兒更多的嘗試,體驗不同的學習策略,利用多通道的參與,使幼兒更積極,更專注於自我實踐獲得的過程。

4、對於集體中的每位幼兒在主題實施過程中,他們都是活動的主人,都是參與者、設計者、收益者。透過實踐,我們感到主題活動以分組教學的組織形式,有利於教師的觀察與指導,更利於幼兒的參與與實踐,大大提高了師幼互動的質量,讓每位幼兒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獲得成功的體驗。

5、教師在主題活動中的角色更多是觀察者,支援者。因此還應孜孜不倦地努力開拓自己的知識廣度和深度,提升自己對幼兒的認識和幼兒教育的理解。只有善於吸取新型的理念,並有效的指導實踐,才能使師生間的合作學習活動富有實效。

春天來了環境創設教案5

活動目標:

1、喜愛春天,知道春天花草、樹木的變化。

2、能運用身體語言表達詩歌內容。

3、瞭解詩歌的句式特點,學習簡單仿編詩歌。

4、認讀重點字詞:屋檐、水塘、草地、孩子。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活動前老師組織幼兒觀察春天的景物;學會歌曲《春天》。

2、物質準備。掛圖、音帶、錄音機、大字卡;詩歌讀本人手一冊、小字卡、頭飾(小燕子、蝴蝶、蜜蜂、小白兔各10個)。

3、環境準備。創設主題牆面“春天來了”。

活動過程:

一、預備活動

師幼互相問候,韻律活動《春天》,幼兒隨音樂一起有節奏的拍手舞蹈。

二、感知理解活動

1、老師與幼兒一起討論看到的春天的景物。

“剛纔我們一起去了找春天,你找到了春天嗎?它藏在哪裏?”

2、說春天。

引導語:“你找到了春天嗎?它藏在哪裏?”

請幼兒一一說出來,並討論幼兒運用恰當的詞彙表達。

3、 老師出示掛圖,朗誦詩歌,引導幼兒說出春天來到了小河、水塘、草地。

①春天來了,屋檐上爲什麼會流水?老師隨機出示大字卡“屋檐”,請幼兒模仿流水聲。

“屋檐上的流水發出了什麼聲音?”

②春天的小河是怎樣的?春天的小河發出怎樣的聲音?幼兒模仿小河流水的聲音。

③春天的水塘裏誰來了?老師出示大字卡“水塘”,請幼兒模仿小鴨的叫聲。想象小鴨“嘎嘎”地叫什麼呢?

④春天的草地上誰來了?他們“嘻嘻,哈哈”,可能在做什麼。引導幼兒想象出孩子在草地上做的事情,如放風箏、打滾、踢球、翻跟頭等。老師隨機出示大字卡“草地”“孩子”。

5、討論:他們喜歡春天嗎?爲什麼?

三、體驗活動

1、老師播放詩歌錄音帶,幼兒看書跟讀詩歌。

2、幼兒在詩歌的伴奏下,表演詩歌。討論:你們喜歡春天嗎?爲什麼?

閱讀完後幼兒有序收書。

四、遊戲活動

遊戲:找春天。

活動場地上畫若干圓圈,圈內放上“屋檐”、“水塘”、“草地”、“孩子”等大字卡。幼兒扮演小動物,根據老師說的字詞,快速站在放有相應大字卡的圓圈內,並說出春天在哪裏。

五、創造活動

老師引導幼兒結合屋檐、水塘、草地等場景創編詩歌。

如:屋檐下的燕子,唧唧喳喳;水塘裏的小蝌蚪,遊呀遊呀;草地上的蜜蜂,嗡嗡嗡嗡……

幼兒嘗試表演創編的詩歌。

六、結束活動

交流小結,播放音樂,幼兒有序地整理自己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