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有關小學語文課文教案模板集合7篇

作爲一名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語文課文教案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小學語文課文教案模板集合7篇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1

一、 匯入

1. 今天,和孫老師一起來的還有四位客人,你們看到了嗎?

2. [顯示作家圖象]瞧,這位是戴眼鏡的伯伯,他是誰?板書:作家

3. 還有三位,兩個大的在籠子裏,[顯示珍珠鳥圖]一個小的在他的肩膀上。他們是誰呀?板書:珍珠鳥

二、 看圖,揭示中心,引導質疑。

1. 看,作家在注視着珍珠鳥,他用什麼樣的目光注視着珍珠鳥?板書:喜愛

2. 珍珠鳥在幹什麼?能說得更好嗎?可見珍珠鳥對作者怎麼樣?板書:信賴

3.齊讀板書。

4.你有什麼疑問嗎?

5.歸納出示:珍珠鳥爲什麼惹作家喜愛?

珍珠鳥是怎樣逐步信賴作家的?

6.齊讀問題。

三、 自讀課文,初步解疑。

師: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你喜歡放聲讀也行,默讀也行,找到你認爲能回答這兩個問題的材料就把它劃下來,讀讀體會體會。

四、 合作學習,進一步解疑。

1. 師:同學們的學習有收穫嗎?好,下面請你們找個好朋友,交換自己的學習成果。

2. 示學習方法:1、讀句子 2、談感受 3、讀出感受

教師巡視指導

五、 集體交流

交流學習成果。教師啓發學生先概括地說說珍珠鳥的特點,相機歸納爲兩個方面。

1. 板書:樣子可愛

多請幾位學生讀,要求讀出自己的感受。

2. 板書:活潑機靈

要求在談了自己的感受後還要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

六、 藉助表演,重點體會珍珠鳥與作家的信賴是如何一步步建立的。

1. 過渡激勵,提出要求:看,你們多麼會學習呀!不僅找到了這麼多材料,還能談談自己的感受。如果你們把自己的感受表演出來,那就更棒了!你們想不想演?[顯示“漸漸地……啄我的手指]能把自己的感受演出來嗎?好,請你們再讀讀這段話,邊讀邊嘗試着做做動作,想想怎麼演才能把感受演出來。

2. 學生自由放聲讀。

3. 推薦一名學生做小鳥,一名學生做導演,有聲有色地讀好這段話。老師演作家。要求觀衆們認真看,準備評議。

4. 評議:哪些動作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爲什麼?

5. 演小鳥的同學談談自己演了以後有什麼感受?

6. 師問小鳥:你一開始就這麼信賴我的嗎?

[顯示填空:我是一隻活潑聰明的珍珠鳥。起先,我只在( )活動;隨後就在( )飛來飛去;漸漸地,我( );後來,我完全( ),最後我還落到( )睡着了。你瞧,我倆都親熱呀!]

現在,你們都是小珍珠鳥,看着屏幕,自己說說你是怎麼和作家成爲朋友的。

7. 學生交流。

七、 回到畫面,擴展思維。

展示畫面。說說小鳥夢到了什麼/

八、 總結;

1. 人愛護鳥,鳥信賴人,人鳥和諧地相處在一起,這就是一種—(美好的境界)。它是由什麼創造的?對,[顯示中心句]所以作家看着這可愛的小傢伙,不由自主地發出了呼喚——(信賴,不就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嗎?)

2.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人鳥和諧相處的故事,(指板書)作家喜愛珍珠鳥,珍珠鳥信賴作家,其實,人和動物和睦相處的故事還有很多,同學們下課後可以去收集一些,下一課來交流,更深的體會“信賴,就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2

一、 情境匯入,激發興趣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嗎?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播放《後弈射日》)同學們,知道這是什麼故事嗎?誰來說說。

天上的太陽到底能不能被射來呢?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一篇寫《太陽》的課文。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現在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不通的地方多讀幾遍。

2、小組接讀課文,學習生字,交流讀懂了什麼。

3、 彙報。

三、精讀課文,感悟特點

1、 讀讀課文的前三個自然段,在描寫太陽特點的部分中,你認爲哪些句子用得好?

2、在你讀出的這些句子中,你有什麼發現?(引導學生體會列數字、舉列子等說明方法)

3、用你的朗讀來再現一下太陽的特點吧!

四、指導寫字

1、 出示“差、抵、氏、莊、稼、繁、殖”,認讀。

2、 看看這些字在寫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3、 教師範寫,學生描紅。

4、 互相評價。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3

一、學習目標

1、積累理解並學會運用“倒坍、引頸受戮、周道如砥”等詞語。

2、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探究課文的主旨。

3、理解託物寓意的創作手法,品味文章的藝術性。

4、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正確認識發展與環保的矛盾,樹立科學的發展觀。

二、學習重點和難點

重點:

1、瞭解那樹的生命歷程,把握樹的價值、品格及其命運,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掌握託物寓意的表現手法,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的表達效果。

難點:

1、揣摩關鍵語句,體味作者痛苦、悲憫、激憤的情感,感受老樹命運的悲劇色彩。

2、正確理解螞蟻王國的事情,體會作者的用意。

三、教學模式

讀讀、議議、講講、練練

四、教學過程

(一)預習導學。

1、朗讀課文,整體感知,完成預習思考題。

2、讀讀想想,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大意。

明確:全文大致分爲三部分。

(1)描寫早期的大樹,寫了大樹的形象、經歷和對人類“友善”的情況。

(2)描寫近期的大樹,寫大樹妨礙了道路發展引起人們的議論,使人們質疑其存在的必要性。

(3)描寫現時的大樹,作者對大樹的最終命運作了關鍵性的描述,並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情感。

本文按大樹生命經歷的順序敘事,越是久遠敘述得越簡略,越是近期的敘述得越是詳細。(可找語言標誌)

3、用自己的話概括文意,交流初讀課文的感受

(二)合作探究。

熟讀課文,感知那樹的形象,體會作者的情感。

討論:文中的樹是一棵什麼樣的老樹,它具有怎樣的價值、品格,最後遭遇怎樣的命運?

明確:

1、大樹有奇特的容貌;大樹生長在特殊的環境中;大樹對人類大有功德;總之,大樹爲世間珍奇之物,是人類的守護神。

2、大樹的生存受到了威脅,淹沒在滾滾黃塵裏和焦躁惱怒的喇叭聲裏,即便如此,大樹依然奉獻着生命的綠色,醞釀着詩意,表現了大樹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忍辱負重、胸懷豁達的本性。

3、那樹無端被判刑、被殺戮、被消滅。慘不忍睹,悲壯異常,像勇士被迫離開疆場,哀怨、無奈而又剛烈。

(三)總結。

那樹經久屹立,目睹着大地的滄海桑田,給人以邈遠的歷史感;它在大自然的災禍面前“毫髮”未損,似是古老而茂盛的生命旗幟;它綠化大地,蔭庇人類,只願給予,從不索取,無私地奉獻,表現了高尚的品格;它身遭逆境,卻不放棄綠的願望,表現了豁達寬容的胸懷;它在自己面臨殺戮時,也要保護自己的螞蟻國民,讓其安全撤離,表現了一種愛心。

(四)整合提高,拓展延伸。

再讀課文,體味作者的情感。

思考:作者描述老樹的形象時,融注了濃濃的情感,請揣摩在“綠着生”“綠着死”兩個生命階段的描摹過程中,表露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4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這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一個短篇小說。課文記敘了一個寒風呼嘯的夜晚,桑娜與漁夫主動收養已故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俄專制制度下漁民的悲慘生活,讚美了桑娜和漁夫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本課思想內容有以下兩個重點:

一是表現沙俄時代窮人的窮困和悲慘。除了題目,全文沒有一個窮字,但窮人窮到什麼地步,我們卻能從文中感受得十分真切。桑娜的丈夫爲了一家七口人的生活,竟然冒着危險出海打魚,清早出去,深夜未歸;桑娜自己也從早到晚地幹活,還只能勉強填飽肚子。可見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多麼艱難。再看西蒙一家,丈夫已死了,在這個寒冷的夜晚,她也悲慘地病死在稻草鋪的牀上。屋裏又潮溼又陰冷,兩個無依無靠的孩子熟睡在死去的母親旁邊。這些描述飽含作者的感情,使讀者深切地感受到窮人的悲慘命運。

二是讚頌窮人富於同情、熱心助人的美德。課文裏沒有一句直接讚美的話,然而窮人的高尚品質卻被表現得感人肺腑。收養孤兒,本來就是一件感人的事,而作者把收養孤兒這件事安排在一個孩子多、生活已經十分艱難的窮人桑娜家裏,這就感人至深了。桑娜抱回兩個孤兒以後,作者細緻地描寫了她緊張、擔憂的複雜心理活動。造成桑娜內心矛盾的客觀原因,就是桑娜一家的生活十分艱難,而收養兩個孤兒,無異於在極爲沉重的生活壓力上,再增加一個包袱。然而最後桑娜夫婦還是做出了收養孤兒的決定。作者在敘述這個故事時,沒有拔高人物,而是植根於現實的土壤,真實地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桑娜夫婦沒有說一句豪言壯語,然而他們那顆善良、淳樸的美好心靈,卻深深地打動了讀者。

課文以窮人爲題富有深意。文章通篇反映了桑娜與西蒙兩家的貧窮──住得差,吃得差,勞動條件差,還有疾病,是沙俄時期俄國漁民悲慘生活的真實寫照。就是在這樣貧窮的情況下,桑娜與漁夫做出了令人難以相信的舉動:在自己五個孩子的基礎上,主動收養西蒙的兩個孤兒。作者就是透過這樣的事例,謳歌了窮人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高尚品質,有力地抨擊了當時上流社會的墮落與腐化。

課文在寫作上特色鮮明,透過對環境和人物心理、對話的描寫,刻畫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環境描寫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勤勞、善良的品質。關於桑娜心理活動的描寫真實地展現了桑娜的內心世界,刻畫了一個充滿愛心、樂於助人的窮苦勞動婦女的形象。漁夫與桑娜的對話,個性鮮明,恰如其分地表達了人物的真情實感。漁夫的話顯示出他爽直、樂於助人的品質。而桑娜則小心應對,說話斷斷續續,表明了她緊張、不安的內心,反映出她熱愛丈夫、同情西蒙的善良品質。

課文段落分明,結構獨具匠心。全文以桑娜的內心矛盾爲主線,圍繞收養西蒙的兩個孤兒這件事,前後設定了兩個懸念:漁夫是否平安回家?漁夫回家後能否同意收養孩子。兩個懸念交替展開,逐步消除,從而推動着故事向前發展。這樣處理,使得全文波瀾迭起,扣人心絃,顯示出作者高超的藝術技巧。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把握課文內容,感受桑娜和漁夫的勤勞、淳樸和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德;二是學習作者透過環境和人物心理、對話的描寫,刻畫人物形象、抒發真情的寫法。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爲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

這樣做是指收養西蒙的兩個孤兒,把他們扶養成人。桑娜探望西蒙,意外地發現西蒙已經病故,留下兩個年幼的孩子──一個還不會說話,另一個剛會爬。面對西蒙的悲慘遭遇,桑娜本能地把兩個孤兒抱回了自己的家。不知道爲什麼要這樣做與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看似矛盾,實際上反映了桑娜同情窮人、關心窮人的善良品質。

②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麼呢?這是鬧着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爲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忐忑是指心神不定。忐忑不安形容心神不安定。桑娜抱回孤兒後,面對自己的五個孩子,想想生死未卜的丈夫,她緊張、擔憂,她不知道丈夫會說什麼,覺得自己這樣做給丈夫增加了負擔,覺得對不起他;她擔心丈夫突然回來,不知道怎麼告訴丈夫自己把孤兒抱回家的事。但是她寧可讓丈夫揍一頓,也要收養孤兒。課文真實地展現了桑娜此時的心理活動。透過桑娜的心理活動,讀者能充分感受到生活給桑娜帶來的壓力,感受到桑娜熱愛丈夫,同情孤兒,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的心靈。激起讀者對桑娜今後命運的關心。

省略號的連續運用,表明桑娜當時的心理活動的時斷時續,逼真地寫出了桑娜不安的心理。

③桑娜沉默了。

沉默是不做聲的意思。桑娜與漁夫對話時先後兩次沉默。第一次是桑娜與漁夫同時沉默。漁夫回家了,漁網也撕破了,面對剛剛從死亡線上掙扎回來的丈夫,桑娜不知道如何告訴丈夫收養孤兒的事,所以選擇了沉默。而漁夫還沉浸在與海浪搏鬥的恐怖中,心裏尚存餘悸,看到桑娜沉默了,所以也不說話了。第二次是桑娜把西蒙死去的消息告訴了丈夫,她在等待丈夫的決定,所以又沉默了。桑娜的兩次沉默,都反映了桑娜善良的心地。

④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嗯,是個問題!他搔搔後腦勺說,嗯,你看怎麼辦?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麼行!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皺起眉臉變得嚴肅、憂慮說明漁夫感到問題很難辦。搔搔後腦勺說明他正在認真考慮,形象地說明漁夫覺得問題嚴重。嗯,你看怎麼辦?這是漁夫在徵求妻子的意見。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麼行!這是漁夫做出的初步決定。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熬,是忍受(疼痛或艱苦的生活)的意思。說明漁夫爲了撫養鄰居的孩子,準備過更艱苦的日子,準備付出更多的辛勞。快去!別等他們醒來。漁夫怕孩子醒來受驚,催促桑娜去抱孩子。這段話細緻地描寫了漁夫做出決定前後思考的過程,說明他與妻子桑娜一樣,有着一顆甘願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⑤但桑娜坐着一動不動。

你怎麼啦?不願意嗎?你怎麼啦,桑娜?

你瞧,他們在這裏啦。桑娜拉開了帳子。

文章的懸念終於消除,讀者懸着的心也終於放下了。丈夫的理解,使桑娜沉浸在激動、興奮和快慰中。這一動不動的動作恰如其分地表達了她當時的心情,收到了似平靜又不平靜的效果,讀來給人以回味的餘地,顯示出作者高超的藝術表現能力。

(2)對詞語的理解。

呼嘯:文中形容海風發出高而長的聲音,說明寒風猛烈。

抱怨:埋怨。

自作自受:自己做錯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結果。受:承受。

魁梧:(身體)強壯高大。

倒黴:遇事不利;遭遇不好。

憂慮:憂愁擔心。

二、教學目標

1.學會12個生字。正確讀寫舒適、擱板、勉強、抱怨、傾聽、掀起、魁梧、撕破、倒黴、嚴肅、憂慮、溼淋淋、心驚肉跳、自言自語、自作自受、縫縫補補等詞語。抄寫描寫環境的句子。

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桑娜和漁夫的勤勞、淳樸和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德。

3.學習作者透過環境和人物對話、心理的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

三、教學建議

1.教學本課前,教師要進行朗讀備課。朗讀時要注意:描述性的句段,如,課文開頭對天氣的描述,要讀得低沉而緩慢。人物的心理和對話,要體現人物的性格和不同場合的心情。如,桑娜抱回孩子後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動,有害怕,也有自責,更有決斷。又如,漁夫回來後,桑娜與漁夫的對話,桑娜開始是提心吊膽地回答丈夫的話,接着是強作鎮定地敘述西蒙家的事,最後是如釋重負地告訴丈夫孤兒已經抱過來;而漁夫,先是對天氣的後怕,接着對西蒙去世感到震驚,最後是在擔憂中做出收養決定。朗讀時要注意有感情地讀出來。

2.學習本文,重點是從環境和人物的心理、對話的描寫中體會人物的美好心靈。教學時可參考如下思路:

(1)讀題激疑,讀通課文。開課後,教師可引導學生圍繞課題提出問題,激發學生閱讀本文的興趣。如,爲什麼用窮人做題目?課文是否只寫了窮人的窮?然後讓學生帶着問題朗讀課文。學生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自學生字新詞,獨立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本文篇幅較長,有的語段也比較難讀。如,第九自然段桑娜的心理活動。在課堂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說說哪些語段比較難讀,然後安排時間讓學生自由練習,最後指名朗讀語段,幫助學生讀通課文。如果學生還不能讀通順,教師可進行適當的範讀。

(2)概括課文內容,整體把握課文。學生讀通課文後,可讓學生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怎樣的事。由於課文篇幅長,學生概括課文內容時不容易一下子說清楚,應當允許學生逐步把事情說清楚。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把全文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課文第1~2自然段,講漁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風呼嘯的夜晚,焦急地守候在小屋裏,等待出海打魚的丈夫回家。第二部分:課文第3~11自然段,講桑娜出門探望丈夫的漁船,結果走進了西蒙家,意外地發現西蒙已經病故,她把西蒙留下的兩個孤兒抱回家,然後忐忑不安地繼續等待丈夫。第三部分:課文第12~27自然段,講漁夫回家,得悉西蒙死去,主動提出收養孤兒,夫妻倆的想法不謀而合。理解桑娜夫妻決定收養孤兒的艱難。

(3)深層研讀,感受人物品質。讓學生透過認真研讀,從課文中找出描寫環境和人物對話、心理的句子,體會窮人的高尚品質。教學時要注意抓住桑娜抱孤兒回家後複雜的心理活動以及桑娜與漁夫的對話這些內容組織學生深入研讀。桑娜抱孤兒

孤兒回家部分,重點研究“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爲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這個句子,聯繫上下文了解“這樣做”的意義,從這種矛盾的心理中,體會桑娜的善良品質。理解桑娜複雜的心理活動,既是教學的重點,又是教學的難點。教學時,教師首先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朗讀描寫桑娜心理活動的語句,然後組織交流:桑娜在繼續等待丈夫的時候想到了哪些?爲什麼會想到這些?透過討論明確:由於桑娜家庭的貧窮,由於桑娜熱愛丈夫、同情孤兒,所以纔會有如此複雜的心理活動,同時明確:雖然桑娜的內心活動十分複雜,但是收養孤兒的決心沒有動搖。接着讓學生再讀讀描寫心理活動的語句,瞭解省略號的作用。最後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進一步體會桑娜的崇高品質。桑娜與漁夫的對話部分,要以讀爲主,在讀中理解兩處“沉默”的不同含義。透過朗讀,讀出兩人不同的性格。

在研讀過程中,要加強學生的感情朗讀。桑娜複雜的心理活動與她和丈夫的對話是朗讀的重點。教師可先讓學生根據標點符號的提示,自己試試怎麼讀才能讀好,再把自己的體會和大家交流,然後反覆朗讀,讀出人物的真情,最後讓學生彙報朗讀。朗讀的形式力求多樣,必要時教師要發揮範讀的作用。

3、本文的環境描寫既有天氣描寫,也有桑娜與西蒙兩家情景描寫。這些環境描寫從側面烘托出桑娜與漁夫的美好品質。教學時應當結合對收養孤兒這件事的理解進行。可以透過朗讀,讓學生找出有關環境描寫的語句,思考“環境描寫對刻畫桑娜與漁夫的形象有什麼作用”?讓學生暢所欲言。最後讓學生把描寫環境的句子摘抄下來,進行積累。

4、課後小練筆:續寫《窮人》:

桑娜告訴丈夫自己已經把孩子抱回家後,課文就戛然而止了。孩子的命運會怎麼樣呢?桑娜與漁夫又會帶領孩子怎樣渡過一個又一個難關?這些問題牽動着學生的心。教學時,教師首先要告訴學生:續寫時要把握故事情節的主線,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無論最後發展成什麼樣子,主線不能變,人物的思想品質不能發生本質的變化。接着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和創造,必要時可以進行小組討論。然後讓學生把想象的故事寫下來。最後,組織學生交流。如,透過開小小故事會、在宣傳欄出專輯、排課本劇等形式,讓學生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激發學生習作興趣。

5、課文多處運用了省略號,主要作用有:

⑴表明心理活動的時斷時續。如,“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麼呢?這是鬧着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爲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⑵表示省略遞增的次數。如,“古老的鐘發啞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⑶表示語意的跳躍。如,“謝謝上帝,總算活着回來啦。……我不在,你在家裏做些什麼呢?”

⑷表示說話結巴,欲言又止。如,“我嘛……縫縫補補……”這些用法,都可以結合課文的學習相機滲透。

6、生字、新詞一般以學生自學爲主:

教師可提醒學生讀準“怨、掀、慮”的讀音。“作”是多音字,在“自作自受”中讀“zuò”。字形上引導學生區別:“怨”與“祭”的上半部的不同。“魁”是半包圍結構,“鬥”字要寫在豎彎鉤裏面。

7、教師可結合對桑娜與西蒙兩家貧窮生活的理解,向學生介紹課文寫作的時代背景以及作者列夫·托爾斯泰的情況。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會寫4個生字,理解“焚燒、千錘萬鑿、粉骨碎身”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竹石》。

3.藉助註釋和詩歌背景,瞭解詩的主要內容,理解重點詩句的意思。

4.瞭解詩人的崇高志向和節操,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以及堅韌不拔、不怕犧牲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瞭解詩的主要內容,理解重點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課件出示馬圖)

馬,在中國古代具有重要的作用。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戰場上,都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唐代有一位詩人生平寫了幾十首有關馬的詩歌作品,馬對他來說有着怎樣的特殊意義呢?今天我們就透過一首古詩,去探索李賀的精神世界。(板書課題:馬詩)

二、簡介作者

李賀(約公元790年—約817年),字長吉,是“長吉體詩歌開創者”。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並稱爲“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一個代表者。他所寫的詩大多是慨嘆生不逢時和內心苦悶,抒發對理想、抱負的追求;對當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人民所受的殘酷剝削都有所反映。李賀的詩作想象極爲豐富,經常應用神話傳說來託古寓今,所以後人常稱他爲“詩鬼”。李賀因長期抑鬱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在元和八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時英年早逝。

三、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通詩句。

2.誰來把這首詩讀給大家聽一聽?(教師隨機指導,出示詩的朗讀節奏)

3.指名再讀,評價。

4.教師範讀,學生跟讀,最後全班齊讀一遍。

5.透過剛纔的朗讀,請大家思考:詩題中的“馬”是指哪種馬?(戰馬)

6.從哪裏能看出這是一匹戰馬?(大漠、金絡腦)

7.理解字詞。

大漠:廣大的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國境內杭愛山。這裏借指邊塞。

鉤:古代的一種兵器,形似月牙。

何當:何時將要。

金絡腦:用黃金裝飾的馬籠頭。

踏:跑。此處有“奔馳”之意。

師小結:透過瞭解字詞的意思,我們可以判斷這是一首邊塞詩。

四、品味古詩

(一)學習第一、二句。

1.朗讀第一、二句詩,小組討論:

(1)這兩句詩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2)這是什麼描寫?寫了哪些景物?有什麼作用?

(3)作者爲什麼特意描寫“大漠”“燕山”這些地方?這對錶現馬有什麼特別的意義?

2.小組派代表彙報。

3.結合註釋,思考這兩句詩寫了什麼樣的場景。(引導學生想象)(空曠的大漠上,沙子如雪一般。連綿的燕山上,月亮像彎鉤一樣。)

4.“沙如雪”是從哪些角度來寫沙子的?(觸覺:冰涼的;顏色:白色。)

5.爲什麼沙會是如雪的白色?(因爲月光的照耀,所以是潔白的。)

6.第一、二句所描寫的景色給你帶來什麼感受?(空曠寂寥,清冷荒涼)

7.師補充:“鉤”在古詩中一般指吳鉤,是春秋時的一種兵器。“月似鉤”不僅寫出了月亮的形狀,同時也是一種勵志報國的精神象徵。

(二)學習第三、四句詩。

1.爲什麼作者會期盼給馬戴上金絡腦?(給馬戴上金籠頭,說明這匹馬很貴重,很受重用,作者明寫馬受到重用,實際暗指自己渴望受到重用,上陣殺敵。)

2.詩人想借“快走”“清秋”表達什麼?(“快走”是快跑的意思,寫出了馬馳騁的樣子;“清秋”是深秋的意思。表達出詩人渴望馳騁疆場,肅清敵人的志向。)

3.那詩人的願望有沒有實現呢?(沒有)從哪裏看出來?(“何當”說明沒有實現。)

五、理解情感,學習寫法

1.再讀本詩,作者透過寫這首詩抒發了怎樣的情感?(渴望建功立業,但是又不被賞識,無法實現夢想的無奈。)

2.這與“馬”又有什麼關係呢?(詩人把自己想象成戰馬,將自己的感情寄託在馬身上。)

3.作者是用什麼方法來表達他的感情的?(託物言志)

4.講解“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將個人之“志”依託在某個具體之“物”上,於是這個“物”便有了某種象徵意義,成爲作者的志趣、意願或理想的寄託。)

六、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李賀的《馬詩》,領略了古人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感受到古人報效國家的愛國熱情,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也能像李賀一樣,不忘初心。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上節課我們學習的古詩《馬詩》在表達上有什麼特點?(指名說)

2.指名背誦《馬詩》。

3.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古詩《石灰吟》和《竹石》。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一)初步感知大意。(以學生自學、彙報爲主)

1.認識生字詞,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瞭解詩的意思。

2.教師相機指導。

3.學生交流彙報。

(二)學習《石灰吟》。

1.逐句理解詩意。

(1)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千錘萬鑿:指用鐵錘擊,用鋼釺鑿。這裏形容開採礦石非常艱難。等閒:平常。這句詩的意思是:經受千錘萬鑿纔出深山的石頭,把烈火焚燒看作是很平常的事。)

(2)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粉骨碎身:指石灰使用時,要碎散成粉末。渾不怕:一點也不怕。渾:全,全然。清白:指高尚的節操。這句詩的意思是:縱然粉骨碎身也全不懼怕,只要將高尚的節操留在人間。)

2.整體理解詩意。(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三)學習《竹石》。

1.逐句理解詩意。

(1)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這句詩的意思是:竹子抓住青山決不放鬆,竹根扎入破裂的山岩之中。)

(2)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磨:折磨。堅勁:堅定強勁。任:任憑。爾:你。這句詩的意思是:遭受無數磨難打擊,它還是那樣堅韌挺拔;不管是東風西風,還是南風北風,都不能把它吹倒,讓它屈服。)

2.整體理解詩意。(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首詩的意思。)

三、品讀古詩,感悟感情

1.這兩首詩,分別描繪的是石灰與竹子,說一說石灰與竹子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石灰:開採石灰時非常艱苦,石灰燒製時要面臨嚴峻的考驗。(學生朗讀,讀出石灰面對各種考驗時的泰然自若。)

竹子:長在高山岩石中,高大挺拔,經受各種磨難仍永不屈服。(看圖,感受竹子的堅強。學生朗讀,讀出長在岩石中的竹子那種在艱難、惡劣的環境中仍然堅韌不拔、頑強不屈的精神。)

2.再讀古詩,思考:詩人僅僅是在讚美石灰、竹子嗎?聯繫作者寫詩時的時代背景及作者生平,小組討論,看看你有什麼新的發現。(彙報)

(1)《石灰吟》:抓住“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來感受,重點體會“清白”,“清白”到底指什麼。(“清白”指的是石灰的顏色,隱指高尚的節操。表面上寫石灰,實際上是拿石灰自喻,說明自己不管遭受多大的挫折,即使是粉骨碎身,也要保持高尚的品格。表達出作者不怕犧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潔品格在人間的追求。)

教師小結:這種寄意於物的手法就叫作“託物言志”。

(2)朗讀,把詩中“物”的形象與所蘊含的精神融合起來,讀出作者的情感。

(3)《竹石》呢?你又有什麼新的發現?(引導學生舉手說)

①《竹石》也用託物言志的方法,表達了詩人的情感。作者借讚美巖竹的頑強,說明做人要有骨氣,不能隨風倒。(指導學生朗讀,讀出這做人的道理)

②再聯繫詩人的時代背景,我們也能看到詩人對當時黑暗、污穢的社會不妥協的鬥爭意志和高尚節操。(指導學生朗讀,讀出詩人所言的志向)

四、總結

1.同學們,我們這兩節課學的三首古詩,它們具有什麼共同特點?(託物言志)

2.在學古詩時,我們不僅要從字面上理解古詩的表面意思,還要結合作者生平與時代背景來理解古詩隱含的意思。這種方法你學會了嗎?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6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培養想象能力,即將枯竭的塞特凱達斯瀑布的樣子、遊人的感觸和話語,寫一段話詳細描述。

4.引導學生領悟保持生態平衡、保護地球的意義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

1.揭示課題。

板書:葬禮

講述:一般指人死亡後所舉行的一種殯。

葬儀式.叫“葬禮”。用彩筆在“葬禮”前加“特殊(sho)的”

問:看到這一題目,大家會提出哪些問題?

(1)爲誰舉行葬禮?(2)爲什麼要爲它舉行葬禮?(3)爲什麼說這是特殊(不同於一般)的葬禮?

2.教師指定:這些問題問得有道理。我們研究課文之後就能弄明白。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1)畫出文中含生字的詞語,根據所注拼音讀準字音。

(2)查字典、問典弄清下列詞語的意思。

枯竭:(水源)乾涸。垂危:病很重將要死去不辭而別:辭:告別。

奄奄一息:奄奄,呼吸微弱的樣子。一息,一口氣。只剩下口氣,形容臨近死亡。課文中指瀑布即將完全消失,下旬:十天爲一句。每月21日到月底的日子。

(3)聯繫:上下文,理解下列詞晤的意思。

水簾、預測、驕傲、喚起。

(4)指導書寫下列幾個字:垂、竭、葬。

2.各自瀆課文,思考:如果按“舉行葬禮——瀑布今昔——決心保護”分段:

[一(1)二(2-5)三(6-8)]

三、精讀訓練

1.默讀第一段。

思考:這一次葬禮“特殊”在哪裏?[地點特殊:在……河上;主持人特殊:巴西(南美洲最大的國家)總統;對象特殊特殊垂危枯竭:一條瀑布]

2.指名朗讀第二段。

(1)“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這”指什麼?(第1自然段中總統爲瀑布舉行葬禮)哪幾個自然段回答廠這個問題;(第3—5自然段)

(2)讀“但這雄偉的景觀,竟然不辭而別”。

①“竟然”是什麼意思?(有點出乎意料)“不辭而別”呢?(課文中指瀑布的消失)

②“這雄偉的景觀”指什麼?(默瀆第3自然段,指名描述,用上:“咆哮而下、滔滔不絕、一瀉千里、雄偉壯觀”)

③爲什麼會不辭而別?(兩個原因:用水毫無節制,森林被亂砍亂伐,造成水土大量流失)

(3)“見到這樣的情景”指的是怎樣的情景?(逐漸枯竭,無奈地低下了頭,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等待着最後的消亡)

(4)小結要點:

①學習課文上下銜接、呼應的寫法。

②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由於人爲的破壞,將要完全消失。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大貓的古怪和小貓的淘氣,培養學生熱愛小動物的感情和觀察小動物的興趣。

2、引導學生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細緻觀察和真實具體地記敘事物的方法。

3、指導學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重點】

瞭解大貓的古怪和小貓的可愛;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真實具體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佈置學生課前認真觀察動物。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上節課,我們已經初步學習了《貓》這篇課文,回憶一下,老舍家的貓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

二、深入交流研討,品讀感悟

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貓的古怪和可愛的呢?請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用筆勾畫出有關的句子。並和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1、學習大貓性格古怪部分:

⑴ 引導學生抓重點語句體會貓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盡職,既膽小又勇猛;以及它高興時溫柔可親,不高興時一聲不出的古怪性格。

⑵ 學生暢所欲言。

⑶ 老師非常佩服你們,透過自己的學習,就能讀懂課文。作爲獎勵,下面我們一起去看看那古怪的貓吧!

⑷ 看了這些圖片,從你們的表情,我就能看出你們一定更喜愛貓了!那你準備怎樣把這種喜愛之情表露出來呢?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吧!

⑸ 你們讀得真投入,真是聲情並茂!願意把你喜歡的段落讀給大家聽一聽嗎?

指名讀,師及時表揚。

⑹ 同學們書讀得這麼好,相信一定能把這個句子補充完整。

(課後題投影)

齊讀一遍。

師問:作者是怎樣把貓的特點寫具體的?

⑺ 其實,貓就是貓,它的天性就是晝伏夜出,捉老鼠更是它的本能,談不上古怪呀,盡職呀。可是作者爲什麼卻要這麼說呢?

(喜愛貓,所以把貓人格化。)

2、學習小貓的可愛部分:

⑴ 一直都在說貓的古怪,可是說的人呢,心裏是喜歡貓的,讀文章的人呢,也不由地喜歡上了這脾氣讓人難以捉摸的貓,下面,我們一起來感受貓的古怪可愛吧。

(課件,配音,解說:瞧,大貓是那麼招人喜歡,小貓也更讓人覺得頑皮可愛。)

⑵ 小貓就像小孩子,天真活潑,淘氣頑皮,生機勃勃。在作者的筆下,小貓的哪些地方很可愛呢?請自由讀課文,找出有關的句子。

⑶ 老舍先生真不愧是語言大師,能把古怪的大貓和淘氣的小貓寫得如此活靈活現,人見人愛。這除了平時對生活的細緻觀察,還需要有豐富、生動的語言功底。我們來看這兩個句子,(課後題投影)感受一下,它們表達的情感一樣嗎?

師引導學生體會總結:作者把腳印形容成小梅花,既形象逼真,又流露出作者的喜歡之情,本來,踩髒稿紙是讓人氣惱的事,可作者卻給這腳印賦於了美的形象──小梅花,可見對小貓的喜歡程度有多深。

⑷ 課文中還有許多類似的句子,你能找出來嗎?請同桌結合,一邊默讀課文,一邊畫出有關句子,並討論。

(學生找到貓叫的句子時,相機讓學生模仿貓叫,如果學生找不到,老師說出來。)

三、指導練筆

1、無論是誇讚貓的老實盡職,溫柔可親,還是數落貓的貪玩膽小,淘氣調皮,整篇文章,字裏行間,處處都透露着作者對貓的喜愛。就像一位寵愛孩子的父親在向別人炫耀自己的孩子一樣,娓娓道來,津津樂道。

我們在寫作的時候,不僅要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緊抓事物特點來寫,也要學習作者這種富有感染力的語言。

2、現在就給大家一個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假如讓你寫一種自己喜歡的小動物,你打算寫它的哪些方面?

3、小結:

聽了大家的發言,不得不承認,同學們真是思維敏捷,詞彙豐富。其實寫作並不難,只要你熱愛生活,就能隨時發現萬物的美麗與可愛。我相信,只要大家付出足夠的努力,你的文章會越寫越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