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牛虻就義》教案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牛虻就義》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牛虻就義》教案

《牛虻就義》教案1

【學習目標】

1、瞭解有關的文學常識及創作的時代背景。

2、體會牛虻面對死亡表現出的鎮定與無畏,體味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受。

3、閱讀交流中感受牛虻大無畏的樂觀的革命主義精神。

【作者】

伏尼契1864年出生於愛爾蘭,麗蓮早年喪父,從小就養成了堅強的性格。她在18歲時得到親友的一筆遺贈,隻身前往德國求學,於1885年畢業於柏林音樂學院。1889年,麗蓮?伏尼契開始創作一部反映意大利人民革命的小說,爲此她曾前往意大利,到檔案館和圖書館蒐集歷史材料。8年(1897年)以後她的小說在倫敦出版,這就是後來舉世聞名的《牛虻》。主人公資產階級出身的青年亞瑟(牛虻是他的筆名),曾經使很多青年受到巨大的鼓舞,走上革命的道路。尼?阿?奧斯特洛夫斯基在他的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中,就曾對牛虻的勇敢和非凡的毅力作出高度的評價。在六、七十年代的中國大陸,牛虻這個人物曾影響了許多當時的青年。

伏尼契還寫過帶有自傳性質的長篇小說《奧麗維亞?拉塔姆》,敘述“牛虻”出走後經歷的《中斷了的友誼》等。

【講解】

1、小說中說“不管我活着,還是我死掉,我都是一隻快樂的飛虻!”而牛虻是小說的主人公亞瑟的筆名,伏尼契以“牛虻”作爲亞瑟的筆名有什麼深意?

補充資料:“牛虻”一詞源出希臘神話,天后赫拉嫉妒丈夫宙斯愛上了少女安娥,放出牛虻來日夜追逐已化爲牛的安娥,使得她幾乎發瘋。

答:牛虻就是比喻主人公亞瑟的寧死不屈與逆境中堅強不屈的精神,它將是當時社會一個堅定的反教會統治的革命者的代名詞。

2、本文塑造了主人公牛虻怎樣的形象?

答:堅強勇敢、寧死不屈、樂觀無畏。

3、如何理解牛虻在刑場的幾次微笑?

答:對死亡的不屑一顧和對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心。

4、如何理解六個士兵在牛虻行刑前的眼淚和行刑時的慌亂?

答:六個士兵的眼淚說明他們心底殘存的人性還沒有泯滅,六個士兵的慌亂說明他們完全被視死如歸的革命者的英雄氣概所震懾和嚇倒。

5、如何理解上校說的最後一句話?

答:上校終於舒了一口氣,因爲對他來說這個處決任務似乎過於艱難了。

【小結】

《牛虻》一書是作者伏尼契受到當時身邊革命者的獻身精神的激勵寫成的。它生動地反映了19世紀30年代意大利革命者反對奧地利統治者、爭取國家獨立統一的鬥爭,成功地塑造了革命黨人牛虻的形象。

《牛虻就義》教案2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鍛鍊概括能力。

2、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刻畫人物的方法。

3、學習劇本寫作的基本方法。

4、理解和體會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把握主人公的形象。

教學重點:

1、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刻畫人物的方法。

2、理解和體會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把握主人公的形象。

教學難點:

理解和體會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把握主人公的形象。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步驟:

預習方案:

第一課時

一、課堂匯入

我們已經看到了盧森堡、伏契克和鄒韜奮等革命者叱吒風雲的形象,接下來我們要看另外一個革命者。他是愛爾蘭女作家伏尼契寫的小說《牛虻》中的主人公牛虻。五六十年代的中國人或多或少都有他的情結,許多青年男女拿到小說愛不釋手,挑燈夜讀,爲這樣的一個革命者而激情澎湃。我們就一起來感受這個人物的魅力。

二、檢查預習

三、作者簡介

伏尼契(1864-1960),生於愛爾蘭科克市。父親是數學家,在她不滿週歲時去世,全家後來遷居英國倫敦。她於1885年畢業於德國柏林音樂學院。1887年在倫敦結識了不少流亡的革命者,其中以俄國民粹派作家克拉夫欽斯基對她的思想和創作影響最深。她曾僑居俄國兩年,回到倫敦後參加了流亡者創辦的《自由俄羅斯》雜誌的編輯工作。1892年與波蘭流亡者米哈伊·伏尼契結婚。

1897年,伏尼契的小說《牛虻》在倫敦出版。這部小說描寫了19世紀30年代意大利革命者反對奧地利統治者、爭取意大利獨立和國家統一的鬥爭。主人公“牛虻”是出身於富裕家庭的青年,在嚴酷的現實教育下識破了天主教會的虛僞,憤然出走,經歷無數磨難,成爲一個堅定的革命者,被捕後英勇不屈,從容就義。《牛虻》在中國和前蘇聯擁有廣大的讀者,但在英國和西方世界卻受到冷落。

伏尼契還寫過帶自傳性的長篇小說《奧麗維亞·拉塔姆》,敘述“牛虻”出走後的經歷的《中斷了的友誼》等。她晚年移居美國,直至去世。

四、課堂研讀

1、學生閱讀全文,標示段號。

2、教師引導,明確:按時間順序記敘,文章寫的是兩天內發生的事件。

週二開庭審判牛虻

週三牛虻英勇就義

教師根據教材“相關資料”做適當補充介紹小說前面的情節內容。

3、學生交流:談感受最深的地方。

例如:

(1)面對行刑士兵的演說

(2)懺悔儀式上怒斥牧師

(3)調理行刑的'士兵、下令槍殺自己。

牛虻極盡諷刺和嘲弄,顯示自己精神的強大和敵人的懦弱和膽怯。

4、學生在文中找出多次描寫“牛虻的微笑”的句子,並體會它們的作用。

例句:“他走過時,低着頭微笑着看了看那個……聞聞那新翻泥土的芳香。”“靠近大樹……牛虻帶着最歡欣的微笑回頭看了看。”“牛虻面對他們,微笑着站好,……”“而現在牛虻還站在那裏,衝着他們微笑。”“他們看到牛虻吃力地用……依然在對士兵們發笑。”等

明確:這些神態描寫(也有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從正面體現了一個革命者爲了信仰,表現出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視死如歸的革命精神。

5、本文既從正面描寫主人公,也從側面描寫了士兵的表現。讓學生從文中找出句子並體會其作用。

例句:“統領、他的侄子……他們都有些侷促不安”“牛虻面對他們,微笑着站好,槍在士兵們的手中不住地抖動着。”“士兵們不由得呻吟起來。……他們被突如其來的恐懼抓住……他們神情沮喪地聽着……一邊還呆呆地、驚恐地看着那個被他們開槍射殺但不知怎麼回事還沒死的人。”“統領……他也同士兵們一樣,變得異常沮喪,不敢看一眼那個可怕的人形站着。”“又是一陣亂七八糟的槍響,那排士兵竟亂作一團,簌簌發抖。他們眼睛發狂……”等

明確:這裏用的是反襯的手法。不厭其煩的描寫正是要突出主人公鎮定從容、英勇無畏的崇高品質和具有強大震撼力和感染力的革命信仰的力量。

5、問題研討:法庭是怎樣審判牛虻的?

明確:走過場。這樣的審判是草率的,是荒誕可笑的。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6、法庭審判這一個情節也運用了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表現方法。學生在文中找出並嘗試分析其作用。

五、課堂小結

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使人物形象更爲突出,更富有感染力。

六、佈置作業

課後練筆:運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寫一個人物形象。

第二課時

一、課堂匯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看到了一個革命者爲了信仰,表現出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視死如歸的革命精神以及具有強大震撼力和感染力的革命信仰的力量。接下來這節課我們將進一步來認識這一人物形象。

二、課堂研討

“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這是魯迅在《答客誚》一詩中的兩句。請學生在文中找出主人公的表現,全面認識主人公的思想性格。

例句:

(1)他懷裏藏着蒙太尼裏丟下的手絹,整整一夜,他一直拿着親吻、哭泣,彷彿那是有生命的。

(2)現在,他看起來臉色蒼白,毫無生氣,眼瞼上還有淚痕,……

(3)他的腿瘸得比往常更明顯了,他重重地靠着軍曹的胳膊,走得異常困難、痛苦,但他臉上所有的消沉、歉順都無影無蹤。

(4)空寂中把他壓垮的幽靈似的恐懼、虛幻世界裏幻象與夢境,都隨着產生他們的夜消失了,……

明確:這些描述告訴我們:革命者不是聖人,也是有感情的,也有七情六慾,也有痛苦、恐懼,也有對親人的愛恨之情。這些描述使一個革命者的性格更豐滿,更有人情味。這些描述也更能襯托出在敵人面前革命者的微笑和嘲弄所表現出的英勇無畏、視死如歸的精神。

三、小結

文章運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融合多種人物描寫手法,塑造了一個英勇無畏、視死如歸的革命者的形象。

四、佈置作業

標籤:就義 牛虻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