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壺口瀑布》優秀教案

作爲一名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壺口瀑布》優秀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壺口瀑布》優秀教案

《壺口瀑布》優秀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受壺口瀑布的美。

2.抓住關鍵句,品味文章富有表現力的語言特點。

3.學習作者從聲響、形狀、態勢等不同角度來描寫壺口瀑布的特點的方法。

4.領會文章蘊含的深刻意義——無堅不摧、無往不勝、堅韌剛強的民族精神。

第1課時

一、匯入新課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而最能體現黃河奔騰的氣勢的,莫過於黃河壺口瀑布了,教師簡單介紹壺口瀑布的位置與形成。出示3張有關瀑布的照片,請學生判斷哪張爲“壺口瀑布”。請學生用一個詞語,描繪一下3張中最喜歡的那幅照片,或在看到照片時的感覺。

今天我們學習著名的“文化散文”家樑衡筆下的壺口瀑布,感受壺口瀑布的氣勢。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朗讀課文,感受壺口瀑布的氣勢

教師播放課文朗讀錄音,學生聽讀,一邊聽一邊畫出描寫壺口瀑布的語句,感受語言的魅力及壺口瀑布的氣勢。

學生自由朗讀,根據剛剛聽讀的體會,帶着感情朗讀課文,再次體會壺口瀑布的意境美。並說說文章兩次寫到壺口瀑布的情景,分別是什麼季節。在文中標出兩次所在的段落。

明確:第一次是雨季,在第二自然段;第二次是枯水季節,在第三、四自然段。

目標導學二:分析壺口瀑布的特點

1.要求學生從文中找出描寫雨季和枯水季壺口瀑布的語句。思考:雨季的瀑布有什麼特點?枯水季的瀑布又有何特點?你是從哪些句子中看出來的?

明確:(1)雨季壺口瀑布特點:驚心動魄、氣勢磅礴。

從下面句子可以看出來:

①車還在半山腰就聽見濤聲隱隱如雷,河谷裏霧氣瀰漫,我們大着膽子下到灘裏,那河就像一鍋正沸着的水。

②那溝已被灌得浪沫橫溢,但上面的水還是一股勁地衝進去,衝進去……。

③我在霧中想尋找想象中的飛瀑,但水浸溝岸,霧罩亂石,除了撲面而來的水汽,震耳欲聾的濤聲,什麼也看不見,什麼也聽不見,只有一個可怕的警覺:彷彿突然就要出現一個洪峯將我們吞沒。

(2)枯水季瀑布的特點:氣勢磅礴、雄偉壯大、堅韌不拔、剛中帶柔的特點。

從下面句子可以看出來:

①河水從五百米寬的河道上排排涌來,其勢如千軍萬馬,互相擠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後擁,撞向石壁,排排黃浪霎時碎成堆堆白雪。目標導學三:體會黃河象徵的民族精神。

請同學們齊聲朗讀課文“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這個小小的壺口,怎麼……造物者難道是要在這壺口中濃縮一個世界嗎?”

1.小組討論:應該用怎樣的語氣朗讀這段文字?

明確:語氣應該由平緩漸漸提速,帶着驚歎、讚美的語氣朗讀。

2.看到這黃河之水使作者想到什麼?流露出怎樣的情感?

明確:由海、河、瀑、泉、霧所有水的形態,想到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種感情,想到了博大包容的胸懷。正因爲如此,在作者筆下黃河之水也被賦予人的情感,而作者對黃河的讚美之情正是寄予在對黃河之水的.描寫之中。這種寫法是“寓情於景,情景交融”。

3.請繼續朗讀第六自然段,作者由黃河之水想到人之外,還想到了什麼?

明確:想到民族的精神。他由黃河的“柔中帶剛”“遇強則抗”“勇往直前”聯想到中華民族的堅強不屈,借對黃河的讚美,表達對中華民族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精神的歌頌。

小結:作者描寫了黃河之水驚心動魄的場面、雄渾磅礴的氣勢,表現出黃河之水博大寬厚、柔中有剛的性格特點及前赴後繼、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時由黃河的性格想到中華民族雖歷經艱難,但寧折不彎,堅忍剛強,勇往直前的精神。透過議論和抒情,抒發了對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讚美之情。

三、板書設計

第2課時

一、匯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跟着作者一起感受了壺口瀑布雨季和枯水季不同的美,並體會了黃河之水象徵的民族精神,請同學們一起來回顧黃河之水有哪些精神(請學生髮言)。這節課我們將從寫作手法和語言特點方面繼續感受壺口瀑布的氣勢和精神。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體會側面描寫的表達效果

1.在寫雨季的壺口時,作者寫“只急慌慌地掃了幾眼,我便匆匆逃離,到了岸上回望那團白煙,心還在不住地跳……”這一感受,有何用意?

明確:側面描寫,從“我”的感受出發,間接寫出了在雨季瀑布令人畏懼的氣勢,使人感受較深,省略更是令人遐想無窮。

2.你還能找到運用側面描寫的例子嗎?

明確:第三自然段,“當地人說,曾有一頭黑豬掉進去,再漂上來時,渾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聽了不覺打了一個寒噤。”引用當地人講的“豬毛被拔光”的事,側面體現壺口瀑布的迅疾。

3.作者在寫了壺口瀑布的水之後,爲什麼又寫腳下的石呢?

明確:寫腳下的石被水鑿得窟窟竅竅,旋出光溜溜的大坑,側面表現出河水遇強則抗,堅韌的特點,表明水的剛強和抗爭精神。

4.作者的重點是要寫枯水季的壺口瀑布,爲什麼還要寫第一次來觀看壺口瀑布的感受?

明確:第一次是遠觀,寫壺口瀑布給人驚心動魄的感覺,爲後文具體描寫第二次觀看壺口瀑布波瀾壯闊的氣勢起到鋪墊和渲染的作用。在讀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目標導學二:品味本文語言特色及效果

1.作者是從哪些角度來描繪雨季瀑布的特點的?

明確:①聽覺角度:在半山腰“濤聲隱隱如雷”,近處濤聲“震耳欲聾”。

②視覺角度:“河谷裏霧氣瀰漫”“像一鍋正沸着的水”“那溝已被灌得浪沫橫溢”,到了岸上“回望那團白煙”。

2.作者描繪雨季壺口瀑布時的語言具有怎樣的特點?請找出你認爲最有表現力的一句具體分析。

(1)車還在半山腰就聽見濤聲隱隱如雷,河谷裏霧氣瀰漫,我們大着膽子下到灘裏,那河就像一鍋正沸着的水。

明確:本句運用比喻,將濤聲比作雷聲,把洶涌澎湃的河水比作沸水,突出壺口瀑布驚心動魄、氣勢磅礴的特點。

(2)(瀑布)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溝裏跌去,人們只能俯視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時,正是雨季,那溝已被灌得浪沫橫溢,但上面的水還是一股勁地衝進去,衝進去……。

明確:句中用了“跌”“吸”“灌”“衝”一系列動詞來描寫河水,突出河水險急、洶涌澎湃的氣勢,使河水的形象更加立體可感。

3.作者描寫了壺口上游的河水和腳下的深溝,找出相應的語段,仔細品味其語言特色,體會其意境。

(1)上游:“河水從五百米寬的河道上排排涌來,其勢如千軍萬馬……宇宙間彷彿只有這水的存在。”

明確:運用比喻、擬人、誇張等修辭手法,將枯水季仍然氣勢磅礴、洶涌無比的瀑布水流快、水密的特點展現了出來,令人彷彿身臨其境一般,回味無窮。

(2)龍槽壺口:

①“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個無形的大洞吸着,頓然攏成一束……消失在遠山青色的背景中。”

明確:運用“吸”“攏”“衝”“跌”“碎”“升”“跨”“穿”一連串的動詞,生動形象地寫出黃河奔騰至此由於地理環境的改變,一下從河牀跌入深谷,碎成點,碎成霧,充滿靈性與生命力量。

備課筆記

【學法指導】

分析描寫壺口瀑布的語言特點,應該從多種角度入手,修辭手法、用詞角度、句式特點等。 ②“平平的,大大的,渾厚莊重如一卷飛毯從空中抖落。不,簡直如一卷鋼板出軋,的確有那種凝重,那種猛烈。”

明確:運用比喻,形象生動地寫出了這時奔騰的黃河之水已變成了飛流而下的瀑布——渾厚、壯闊、猛烈、凝重。

③“於是又有一些各自奪路而走……像一曲交響樂,一幅寫意畫。”

明確:運用排比、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和長短句結合的語言,形象地寫出了河水在遇到阻礙後尋找其他的出路,成爲泉、溪,突出其柔的一面。

目標導學三:學習本文寫景的語言特點

作者調動多種感官,運用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並運用一系列具有表現力的動詞,結合自身的感受,描寫了壺口瀑布驚心動魄的場面、雄渾磅礴的氣勢,表現出黃河之水博大寬厚、柔中有剛的性格特點及前赴後繼、勇往直前的精神。請你選取生活中的一處景物,仔細觀察,結合內心感受,寫一個描寫景物的片段。不少於200字。

示例:站在湖岸的觀景臺上,我激奮的心情幾乎躍出胸腔。試想,面對這一湖藍得“暈”人的碧水,撲面的芳香水汽,哪有生命不振奮呢?哪有意興不飛揚呢?我盡全力把身子往前傾,脖子向前伸,瞪大眼睛向湖中望去。湖中間的水域,似乎有一臺一刻不停運轉着的機器,生產出粼粼清波,後頭的清波驅趕着前面的,一齊向四面遞進,奔向湖岸;陽光照在清波上,粼粼閃動,有些晃眼,像薄薄的金片鋪於太陽底下;清波一波連着一波,波波相依,蔚爲壯觀,就像天上掉下來的一塊佈滿無數皺褶的綠色大布;藍色的湖面映託着湛藍的天空,天空高遠,朵朵白雲如只只綿羊,悠閒自得,似乎是不願意離開這人間美景;湖面上水霧氤氳,繚繞着彎扭着盤旋着往天空升騰,但到了一定高度就不見了蹤影。

三、板書設計

可取之處:課堂的主人是學生。一方面,教師教學目標的設定符合學生的實際特點,有層次性。另一方面,注重讓學生從朗讀中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語言特點。注重教師指引下的學生的自主閱讀和自主思考。真正滿足學生對語文的需求,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不足之處;由於按照知識點來劃分課時內容,導致學生對文章的內容把握不夠。將語言特點分析和景物特徵分開,不利於學生掌握透過分析語言來總結景物特點的能力。

《壺口瀑布》優秀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瞭解遊記的文體要素、各要素的特點及要素之間的關係。(重點)感受課文獨特的寫景角度,把握所寫景物的特點,理解作者的所感所思。(難點)品味本文獨具特色的語言,領會文中所寫的黃河的偉大性格,激發熱愛黃河、熱愛中華民族的感情。

題目解說

壺口瀑布是中國第二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壺口瀑布雄偉壯闊,氣勢恢宏。以此爲題,點明要描寫的景物,簡明概括。

文體常識

遊記是散文的一種,以記敘旅途見聞(如某地歷史沿革、社會風尚、風土人情和山川景物等)爲主,也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簡介

樑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主要從事散文創作、散文理論研究。主要著作有《新聞三部曲》《數理化通俗演義》等。

生字詞

告誡(jiè ):告訴不要做某事。

彌( mí )漫:形容煙塵或水霧佈滿,到處都是。

凹( āo )凸( tū )

深不可測:深得無法測量。形容極深。

搡(sǎng):猛推。

霎( shà )時:極短的時間,片刻。

寒噤(jìn):寒戰。

出軋(zhá):(鋼板)從軋鋼機裏出來。

汩(gǔ)汩:形容水流動的聲音。

潺(chán)潺:溪水、泉水等流動的聲音。

怒不可遏( è ):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憤怒到了極點。這裏形容水勢不可阻擋的樣子。

挾(xié):挾制。

全文段落

全文共6個自然段,可分爲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段):點明壺口瀑布所在的位置和“我”到過的次數,引起下文。

第二部分(2—5段):具體寫兩次觀看壺口瀑布的經歷和感受,詳略得當。

第二部分第一層(2段):雨季觀看壺口瀑布,採用了常見的站在河岸上俯視的角度,描寫壺口瀑布之險。爲下文鋪墊和渲染。略寫。

第二部分第二層((3、4段):枯水季觀看壺口瀑布,採用定點換景的寫法,描寫了壺口瀑布的波瀾壯闊、剛柔相濟。借物喻人,賦予水人的情感。詳寫。

第二部分第三層(5段):從石頭角度描寫黃河之水,表現其氣勢與精神。

第三部分(6段):篇末議論抒情作結,點明主旨:概括黃河偉大的性格,讚揚民族精神。

主題歸納

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遊記散文,作者用形象生動的語言,細緻地描寫了壺口瀑布磅礴、雄壯的氣勢。在黃河的“挾而不服”“壓而不彎”“勇往直前”的形象中,賦予了黃河一種無堅不摧、無往不勝、堅韌剛強的精神。作者讚美黃河,就是讚美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精神。

課內達標練習

1. 下列詞語中加點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C)

A.瀑布(pù) 瀰漫(mí)

B.推搡(sǎng) 霎時(shà)

C. 馳騁(pín) 霧靄(ǎi)

D.潺潺(chán) 溼溼漉漉(lù)

2.指出下列詞語中的錯別字,並改正。

俯視 寒禁 凝重 前護後擁 千軍萬馬

忍耐 水霧 石璧 喜怒衰怨 如絲如縷

錯別字 禁 護 璧 衰

改正 噤 呼 壁 哀

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其時,正是雨季,那溝已被灌得浪沫橫溢。(橫溢:江河的水上漲溢出。)

B.當地人叫“龍槽”,槽頭入水處深不可測,這便是“壺口”。(深不可測:深得無法測量。比喻對事物的情況捉摸不透。)

C.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藍,宇宙間彷彿只有這水的存在。(寂寂:形容寂靜。)

D.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壓迫竟會這樣怒不可遏。(怒不可遏: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憤怒到了極點。這裏形容水被深溝激怒的樣子。)(這裏形容水勢不可阻擋的樣子。)

4、下列列句子中加點詞語運用有誤的一項是

A.除了撲面而來的水汽,震耳欲聾的濤聲,什麼也看不見,什麼也聽不見。

B.河水從五百米寬的河道上排排涌來,其勢如千軍萬馬,互相擠着撞着。

C.第一次是雨季,臨出發時有人告誡:“這個時節看壺口最危險,千萬不要到河灘裏去,趕巧上游下雨,一個洪峯下來,根本來不及上岸。”

D.家風是一種軟約束,透過潛滋暗長的影響,有效約束家庭成員的行爲、作風和操守。(潛滋暗長:暗暗地不知不覺地生長。此處應爲“潛移默化”。)

5、賞析下列句子。

(1) 河永人百米寬的河道上排排涌來,其勢如千軍萬馬,互相擠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後擁,撞向石壁,排排黃浪霎時碎成堆堆白雪。

運用比響、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壺口瀑布令人震撼的氣勢。

2) 於是洪流便向兩邊涌去,沿着龍槽的邊沿轟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渾厚莊重如一卷飛毯從空抖落。不,簡直如一卷鋼板出軋。

運用比喻手法,將柔而無形的水比作“一卷飛毯”“一卷鋼板”,傳神地體現了河水的“凝重”“猛烈”。

(3)它們在龍槽兩邊的灘壁上散開來,或鑽石覓縫,汩汩如泉;或淌過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夾在石間,哀哀打旋。還有那順壁掛下的,亮晶晶的如絲如縷……

這裏運用排比句寫出了河水纖細、柔和、優美的形態,其中“鑽”“覓”“淌”“夾”“掛”等動詞的運用十分貼切,使文章語言靈動多姿。

解析:賞析句子,如果運用了修辭手法,一般情況下從修辭效果方面入手分析。

標籤:教案 壺口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