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小班社會優質課教案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班社會優質課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班社會優質課教案

小班社會優質課教案1

創作意圖:

三八婦女節快到了,爲了讓幼兒瞭解三八婦女節的由來,激發幼兒對媽媽、老師阿姨們的熱愛、和尊敬,教育幼兒會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他人的感謝和關心。

活動目標

讓幼兒知道3月8日是全世界勞動婦女共同的節日。

瞭解媽媽、老師、阿姨們工作的辛苦,激發幼兒熱愛和尊敬她們的情感,

透過製作小紅花,培養幼兒動手能力和創作能力。

二 活動準備

紅色皺紋紙、雙面膠,綠色的卡葉子、歌曲《我的好媽媽》光盤。

三 活動過程

1.創設情景

教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特別高興, 你們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嗎?”

(幼兒:今天是3月8日,是老師、媽媽、阿姨的節日。)

如果幼兒回答不出來,可以告訴他們,並簡要介紹“三八婦女節”的由來.

2.情景表演

今天是老師、媽媽、阿姨的節日,我們一起做幾朵小紅花給老師、阿姨戴上,祝老師、阿姨節日快樂,好不好?(老師示範小紅花的做法)

3.介紹“我的好媽媽”。

媽媽非常愛你們,你們也要愛媽媽。請幾名表達能力強的幼兒,介紹自己的媽媽,例如媽媽叫什麼名字?幹什麼工作?每天在家幹什麼家務?媽媽辛苦不辛苦等。

教師:媽媽爲我們做了這麼多事情,我們是不是應該好好謝謝媽媽?我們給媽媽做一朵小紅花好不好?

3聽歌曲《我的好媽媽》,製作小紅花。

將準備好的皺紋紙、綠色葉子、雙面膠,發給幼兒,教師指導幼兒動手製作漂亮的小紅花。

四 活動延伸

媽媽每天上班工作,還要照顧我們的生活,所以很辛苦。我們應該關心媽媽,向媽媽表達自己的愛意。放學後將自己製作的小紅花送給媽媽,並祝“媽媽節日快了”。

小班社會優質課教案2

一、活動目標:

1.知道糧食來之不易。

2.懂得要愛惜糧食。

3.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4.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二、活動準備:

ppt課件:不良費糧食。

三、活動重難點:

知道糧食是農民伯伯辛勤勞動的成果,不能浪費糧食。

四、活動過程:

1.透過談話引出本課主題。教師播放課件圖2,然後向幼兒提問:這些是什麼?(餃子、饅頭、包子、蛋糕)知道他們從哪裏來的嗎?(農民伯伯種出來的。)·教師引導幼兒相互討論,自由交流。幼兒回答後教師給予表揚。

2.教師教師播放課件圖3-5《糧食來之不易》,讓幼兒瞭解香噴噴的米飯是怎樣來的?學習兒歌《愛惜糧食》

3.教師教師播放課件圖6-7圖《糧食來之不易》,讓幼兒瞭解包穀、小麥的生產過程,知道種糧食很辛苦,要經過犁地、選種、播種、施肥、田間管理、收割等多道工序。·教師:農民生產糧食的過程是怎樣的?(艱苦的。)我們吃飯時,應該怎樣做呢?幼兒討論後回答。

4.教師教師播放課件圖8-9圖《議一議》,說說誰做得好。教師小結:糧食來之不易,是農民伯伯辛苦種出來的,所以用餐時我們一定要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不浪費糧食,能吃多少盛多少。

5.結合幼兒的平時表現,教師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應該怎樣做。

活動反思

進餐是孩子們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針對我班幼兒目前進餐時"不想吃"、"不會吃"、甚至"吃一半、掉一半"的現象進行《不浪費糧食》的社會活動,透過活動使我們的寶寶懂得要珍惜糧食。在這次活動中我透過幻燈片引導孩子們觀察米飯、饅頭的由來,觀察小麥和包穀的生長過程和農民伯伯勞作的場景,不學習兒歌《愛惜糧食》,讓寶寶們體會到了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苦勞動的成果,小朋友在吃飯時不能掉飯粒、剩飯菜,要愛惜糧食。當然這種社會性的情感教育對於小班孩子來說相對不太好理解,爲此我們結合孩子們的日常進餐繼續開展這一教育。

在平時進餐時,我們耐心地指導孩子們正確的握勺方法,培養他們安靜進餐、細嚼慢嚥的好習慣,並引導寶寶回顧社會活動《不浪費糧食》,幫助幼兒瞭解飯菜的由來,使孩子們逐步懂得尊重勞動者的勞動。透過我們反覆的指導,有效的表揚與獎勵,使孩子們提高了自身的能力,增強了孩子們對他人的尊重,從而讓孩子們真正感悟到"不浪費糧食、從我做起"。

小班社會優質課教案3

活動要求:

1、 幼兒在邊聽邊議小老鼠進城的故事中瞭解一些基本的交通規則,知道過馬路要走橫道線,過馬路時要先看紅綠燈。

2、幫助幼兒從小養成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

3、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環境和材料創設:

多媒體制作《小老鼠進城》(自編故事);模擬環境:十字路口;開汽車的錄音;與家長取得聯繫;

 活動重點:

幼兒知道過馬路要走橫道線,過馬路時要先看紅綠燈。

活動難點:

懂得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萌發幼兒從小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觀察討論。

1、選定一個十字路口,帶領幼兒觀察馬路上的車輛與行人,引導幼兒說說行人是怎麼過馬路的。

2、幼兒觀看多媒體《小老鼠進城》,(講述故事:有一隻可愛的小老鼠,它從一出生就生活在森林裏,那兒的生活很簡單,小老鼠覺得很沒勁。它多麼想到城裏去玩一玩呀,於是他就蹦蹦跳跳地上路了。來到城裏,小老鼠一下子驚呆了"哇,城裏真美呀!有高高的樓房,有寬寬的馬路,還有各種各樣好玩的東西。"小老鼠越看越有趣,走呀走,突然聽到一陣"嘀嘀吧吧"的聲音,小老鼠回頭一看"咦,這是什麼怪物。"哦,原來小老鼠走到馬路上去了。)邊聽邊議:

①、小老鼠走到馬路上去了,馬路上可以隨便亂走嗎?爲什麼?(小結:原來城裏的馬路是不可以隨便亂走的。)

②、(放小老鼠在十字路口,急得雙腳亂跳的場景)小老鼠做得對嗎?快幫小老鼠想個辦法,應該怎樣過馬路才能安全的到達?(小結:過馬路走橫道線,紅燈亮了停一停,綠燈亮了向前走。)

③、如果我們城裏的馬路上沒有橫道線、紅綠燈,行嗎?爲什麼?(小結:橫道線和紅綠燈可以保護我們的安全,所以我們小朋友也應該過馬路走橫道線,紅燈亮了停一停,綠燈亮了向前走。)

 二、結合遊戲活動,進行實踐操作。

電話鈴響,小動物邀請大家去做客。(幼兒隨開汽車音樂到模擬情景)

引導幼兒在模擬情景中玩"過馬路",讓幼兒在遊戲中熟悉基本的交通規則。指導幼兒要走橫道線、注意紅綠燈。

 三、不斷強化鞏固

1、 在以後較長的一段時間內讓幼兒反覆玩"過馬路"的遊戲,教師及時對幼兒的行爲作提醒、評價、鼓勵,起到強化鞏固的作用。

2、 可組織或建議家長帶領幼兒在生活中過馬路。同時因小班幼兒的年齡尚小,提醒幼兒過馬路時一定要握緊成人的手。

 活動反思:

幼兒從小班的認識紅綠燈的水平提高到認識馬路上的交通標誌,是一個認知上的提高,是對社會規範的進一步認識。中班的認知慾望逐漸增強,會有意識地關注到生活中的各種標誌。本次活動以故事設定情境來引入,激發幼兒的探索認知興趣;接下來“你說我點”的遊戲則把幼兒的興趣點再次激發;最後,模擬“小老鼠進城”的情境,出示一張小老鼠進城的地圖,讓幼兒沉浸在故事中思考,寓教於樂。

小班社會優質課教案4

活動目標:

1.知道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不跟陌生人走。

2.有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學習自我保護的方法。

3.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4.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活動準備:

1.請二個幼兒不熟悉的老師分別扮演“陌生人”“警察”

2.玩具手機一個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1.教師在室外幼兒看不見處觀察,“陌生人”走進教室,陌生人:“小朋友,你們老師在嗎?”然後分別走到幾個幼兒面前說:“我帶你去找媽媽好嗎?”(教師注意觀察幼兒的各種反應,當“陌生人”準備帶幼兒走時,走進教室。)2.教師:“×××,你認識這個阿姨嗎?”

3.繼續表演情境:“陌生人”見教師來了,想逃。教師:“小朋友,你們認識她吧?請問你是誰?”

陌生人:“我……我……”

4.教師用“手機”撥打“110“警察同志,我們這裏來了個陌生人,要帶走孩子,請你們趕快來”。

5.警察出現,帶走了“陌生人”,“請你到警察局走一趟”。

(二)談話,瞭解不能跟陌生人走。

1.剛纔來的那個人是什麼人呀?

2.什麼是陌生人呢?

3.能不能跟陌生人走?爲什麼?

4.陌生人要帶你們走,你們應該怎麼辦?

活動延伸:

1.區域活動:遊戲“陌生人來了”,老師或幼兒扮演“陌生人”進行遊戲,加強幼兒自我保護意識,鞏固簡單的自我保護辦法。

2.家園共育: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幼兒不要隨便開門,不隨便讓幼兒不熟悉的人去幼兒園接孩子;教會幼兒簡單的自我保護辦法。

教學反思

安全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將繼續探討和努力,將安全教育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不斷增強孩子們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爲每位幼兒撐起一把安全的保護傘!

小班社會優質課教案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嘗試使用筷子,激發幼兒自己動手做事的願望。

2.培養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的興趣,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3.培養幼兒手眼協調的能力。

4.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和睦相處並珍惜這份友情。

活動準備:

筷子、盤子、糖、紅綠兩種顏色的積木若干。

活動流程:

感知體驗-->操作練習

活動過程:

a)感知體驗,教師幼兒在門口老師:"今天,陸老師來做兔媽媽,你們來做我的孩子小兔寶寶好嗎?"(好)兔媽媽帶着小兔在音樂的伴奏下邊唱歌邊跳進教室。兔媽媽:"每個兔寶寶找到一個位子坐下來。"兔媽媽:"今天我請兔寶寶吃糖。"兔媽媽:"用手拿着吃不衛生,那怎麼吃呢?用筷子夾,看看我的寶寶誰會用筷子把糖夾起來。"兔媽媽:"讓媽媽先試試看。(媽媽用筷子夾糖)夾住了,啊嗚,啊嗚,真好吃。"兔媽媽:"兔寶寶,你們想吃糖嗎?"(想)誰願意上來夾住糖的。幼兒(兔寶寶)拿筷子講自己怎麼夾。兔媽媽:"原來是把筷子放在這兩個手指的中間,把筷子分開,用力一夾,糖就夾起來了。"兔媽媽:"哪個寶寶還想來吃糖的。我們一起看看哪個寶寶的筷子用的好。兔寶寶,記住了只夾一粒糖。"

b)操作練習兔媽媽:"我的寶寶真能幹,會用筷子夾糖。媽媽昨天不小心把一些豆子混在一起,可怎麼辦呀兔媽媽:"誰願意幫助媽媽,先用筷子夾豆子,放在盤子裏,端着盤子走到放豆子的籃子跟前,把紅豆子和綠豆子分開!"一名幼兒上來示範。拍手鼓勵。兔媽媽:"你們都想幫媽媽嗎?請你們去夾。"幼兒操作,教師隨機幫助指導。

c)小結,自然愉快結束。

教學反思

從孩子的反映來看,他們對自己的手有哪些用處是非常瞭解的,而且也能用語言來進行表達。但好多時候,孩子往往是說的一套,做起來又一套,說的總是比做得好。考慮到在有限的集體教學時間內,課後在區角活動中,我又爲幼兒提供了豐富的操作材料,讓幼兒們進一步進行操作活動,再次感受自己小手的能幹,保證了活動的質量。

小班社會優質課教案6

活動目標:

1、願意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2、主動與他人交往。

活動重難點:

初步瞭解交新朋友的方法。

活動準備:

1、故事大書《小烏龜上幼兒園》

2、小烏龜圖片

活動過程:

1、匯入活動。

(1)今天老師請來一位新朋友,小朋友們認識它嗎?(出示圖片)我們來看看烏龜是長什麼樣子的?(有四條腿,圓圓的腦袋,硬硬的龜殼)

(2)你們知道嗎,小烏龜也上幼兒園,我們一起來看看小烏龜是怎麼上幼兒園的。故事的名字叫《小烏龜上幼兒園》。

2、完整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1)故事的名字叫什麼?小烏龜第一天上幼兒園遇到誰了呢?

(2)小青蛙在烏龜殼上面做什麼呢?

3、出示圖書分段講解故事,引導幼兒觀察小烏龜的表情,理解小烏龜找到好朋友前後心情的變化。

(1)觀察圖片,描述小烏龜當上幼兒園的表情。

小烏龜剛上幼兒園心情是開心還是難過呢?你是怎麼看出來的?(小烏龜躲進龜殼裏面,眼淚都流出來了)

(2)接下來小烏龜遇到了誰呢?(小雞,小鴨,小青蛙),他們在小烏龜的龜殼上做什麼呢?你們說這樣做對不對呀?

(3)小烏龜怎麼哭了呢?(因爲他們在小烏龜的龜殼上跳來跳去)

(4)(觀察最後一張圖片)咦,他們在幹什麼呢?小烏龜的心情怎麼樣?

4、觀看圖書再次完整講述故事。

5、活動延伸

你們喜歡小烏龜嗎?現在小烏龜都是開開心心的上幼兒園,小朋友們也要學習小烏龜,每天開心的來幼兒園。

活動反思:

面對陌生的環境幼兒多少有些恐懼和焦慮,活動幫助幼兒們儘快熟悉幼兒園,適應集體生活。

小班社會優質課教案7

【活動目標】

1、觀察水的特性、變化。

2、體驗嬉水的快樂。

3、樂於探索水的奧祕。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5、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活動準備】

1、大水池(水池中水沒過幼兒小腿),各類大小不同的容器。

2、充氣玩具、救生圈、球若干、鈴鼓一個。

【活動過程】

1、活動身體:穿上泳衣、泳褲,做腰部、膝部的活動。

2、嬉水活動。

(1)幼兒先把腳上的鞋放在一邊,然後從樓梯上一個跟着一個下去。

(2)自由玩水:幼兒自由在水池裏玩水、踩水。教師引導幼兒感受水的特性。“你身體進水裏有什麼感覺?水能抓住嗎?看得見你的腳嗎?”

(3)提供材料,幼兒探索。幼兒用各類大小不同的容器盛水、倒水,觀察水的流動。在水中玩充氣玩具、救生圈,觀察其在水中的情況,感受水的浮力。

3、嬉水遊戲。

(1)推球水中走:每人一個球,推球走、踢球走。

(2)學小動物走:教師扮大象,敲擊鈴鼓,並不斷改變站立的位置。幼兒扮小動物聽信號向教師扮的大象走去。

4、放鬆活動。

幼兒依次爬出水池,用毛巾擦乾身體,換衣服和鞋子。

【活動延伸】

1、討論:還想玩些什麼嬉水遊戲?

2、觀看教師或中大班幼兒製作的玩水玩具:水車、水傘等,學習自制小帆船放入水中玩。

教學反思:

這次教學活動從幼兒感興趣的角度出發,因爲幼兒對於“水”一向來都是比較喜歡的,所以我想這節跟“水”有關的內容應孩子們應該非常感興趣,從而可以集中注意力,積極地參與活動。

從平常科學區情況的觀察來看,現在孩子接觸實驗探索,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越來越少,讓幼兒失去了自發探索的慾望,所以我選擇了以實驗爲主的科學課。從課堂結果來看,我可以肯定幼兒對於課堂內容的選擇非常感興趣,參與也非常積極。

本文擴展閱讀:水,化學式爲H?O,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無機物,無毒,可飲用。在常溫常壓下爲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被稱爲人類生命的源泉。水是地球上最常見的物質之一,是包括無機化合、人類在內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資源,也是生物體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小班社會優質課教案8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瞭解警服、醫生等工作服。

2、瞭解職業服裝的特點、用途,以及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3、教幼兒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度。

4、樂意大膽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

活動準備:

1.趣味練習:職業和物品的連接遊戲

2、課件:圖片-警察,醫生等

活動過程:

1、談話引出話題展示課件幻燈片

2、師:今天你穿了什麼樣的衣服?感受怎麼樣?

(請幼兒互相交流。)

3、爲什麼要穿衣服?

教師小結:

衣服不僅可以保暖,穿了漂亮,它還有一個很大的本領,衣服會"說話",展示課件幻燈片。

你知道衣服的祕密功能嗎?就讓我們一起來發現吧。

4、展示幻燈片6-10觀察、瞭解不同職業服裝。

(1)觀察警察叔叔的服裝,看看和一般的衣服有什麼不一樣。

(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發現。)

(2)觀察、發現醫生工作服的特點。

5、透過圖片觀察周圍人們的工作服裝。

廚師,警察,服務員,消防員,工人,空姐等。

6、趣味練習看一看這些職業並把和職業相關的物品連接起來。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有成功的一面:站在一個全新的角度幫助幼兒熟悉生活中的幾種職業,並認識職業裝的作用,人們上班爲什麼要穿制服?以醫生和警擦穿上制服走到孩子們中間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孩子們的興趣較高。流程安排和組織比較清晰。

但也有失敗的一面,現在將主要問題反思如下:

1.對社會領域的把握不夠準確,我把社會行爲技能的培養放在了一邊,專心圍繞社會認知來選材,現在看來,社會領域的活動重在滲透,我們的活動不是教師把什麼都告訴他,而是透過一次活動,引發幼兒關心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並學習探索,不斷有所發現。

2.對幼兒的認知水平把握不準,針對這一點,我的感觸是,必須對幼兒有階段性的瞭解,在充分掌握幼兒的特點和認知水平後才能確定目標,組織實施教學過程。

另外教學語言更豐富,更條理一些效果會更好。

細細想來,成功的課堂都蘊含了教師大量的工作和細緻的用心,課堂上的輕鬆自然背後是老師的胸有成竹。

小班社會優質課教案9

活動目標:

1、透過欣賞故事《小螞蟻坐公交》,懂得尊敬老人,待人熱情。

2、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討論,在公共汽車的不同情境中應該怎樣做。

3、感受故事中小動物們之間互相幫助、相親相愛的情感。

4、理解故事內容,豐富相關詞彙。

5、樂於與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發兩人合作表演的興趣。

活動準備:

1、PPT課件。

2、小椅子擺成汽車樣,紅綠燈的指示牌,塑料圈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一)透過談話活動,引出課題:

你們坐過公共汽車嗎?在公交上發生過什麼事情?

(二)出示PPT課件。

1、你們看,誰來了?今天,小螞蟻要坐公共汽車到森林裏去看外婆,請小朋友猜一猜在汽車上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2、教師操作課件講述故事前半段至熊婆婆說:“可我坐到你們的座位上,你們不也要站着了嗎?”

3、提問:

A:最後誰上了公共汽車?小羊是怎麼做的呢?小狗又說了什麼?還有誰說了話?

B:熊婆婆坐了嗎?爲什麼沒有?那怎麼辦呢?你有什麼好辦法?

4、教師講述故事的後半段:

小螞蟻想出了什麼辦法?你喜歡這個辦法嗎?爲什麼?

(三)創設情境,組織幼兒討論:

1、假如你和媽媽或爸爸兩個人乘公共汽車的時候,看到了一個位置,你會怎麼辦?(引導幼兒遷移小螞蟻的經驗,和媽媽一起坐位置,坐在媽媽的腿上)

2、假如你坐在公共汽車的位置上看到爺爺、奶奶站在一起,你怎麼辦?

3、假如你坐在公共汽車的位置上看到有一個比你小的弟弟、妹妹,你會怎麼辦?

(四)遊戲:紅綠燈。

請幼兒人手一個塑料圈,當小司機。教師當交警,看紅綠燈自由的遊戲。紅燈停,綠燈行。

附故事:

小螞蟻在汽車站爬上了公共汽車,他要到森林裏去看外婆。汽車裏坐着小羊、小狗、小猴、小豬還有許多小朋友。他們有的到森林裏採蘑菇,有的到森林裏捉迷藏,還有的呢,到森林裏的湖邊遊玩。

嘀嘀——汽車開了。大家唱起了歌,真高興。

汽車開到了半路的車站,上來了熊婆婆。她是到森林裏去看她的外孫小熊的。熊婆婆上了車,呀!往哪兒坐呢?座位全坐滿呀。

小羊看見了,連忙把自己的座位讓給熊婆婆。

小狗說:“汪汪,熊婆婆,到我這裏來坐!”

小猴說:“熊婆婆,來我這兒坐!”

大家都想把自己的座位讓給熊婆婆。

熊婆婆說:“你們都是好孩子,謝謝你們。可我坐到你們的座位上,你們不也要站着了嗎?”

這時候,小螞蟻說“不,不,熊婆婆,請你來我這兒坐!”

熊婆婆說:“那你怎麼坐呢?”

小螞蟻神祕地眨眨眼睛說“你先坐下,我就有地方坐啦!”

熊婆婆就坐到了小螞蟻的座位上。咦,小螞蟻到哪兒去啦?

“熊婆婆,我在這兒哪!”聲音就在熊婆婆的耳朵邊。原來啊,小螞蟻爬到了熊婆婆的肩膀上坐着呢!

一路上,小螞蟻給熊婆婆唱了好多支歌。那些歌很好聽,你瞧,熊婆婆聽得多開心!

森林到了,大家快快樂樂地下車了。

教學反思

活動的主要目標是讓幼兒透過故事的情節,感知小螞蟻尊敬長輩的行爲美以及與同伴友好相處的快樂情感。活動的中,我在指導幼兒梳理故事前半部分內容時,拿着熊婆婆的圖片提問:“熊婆婆上車了,可是座位全坐滿了,怎麼辦呢?”接着提出問題讓幼兒討論並學習讓座的動作:“那小動物們看見熊婆婆上車是怎麼做的?誰來學一學?” 又在此基礎上進行道德延伸:如果當時上車的是一位老爺爺或者抱小孩的阿姨,我們又該怎樣說怎麼做呢?活動的最後,我進行一個遊戲“讓座”,讓幼兒在遊戲中鞏固今天的目標,並學說“某某某,來我這兒坐”,加強對幼兒的禮貌教育,突破了重難點。

小班社會優質課教案10

教材分析: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鼓勵幼兒主動與同伴交往,能與同伴交換玩具,初步體驗分享的快樂。

活動目標:

1、幼兒透過互相玩玩具,發現可以用交換、輪流、合作的方法玩到更多的玩具,初步體驗分享的快樂。

2、鼓勵幼兒大膽地在同伴面前說說自己是如何和周圍的同伴一起玩的。學習初步的社交方法。

3、遵守社會行爲規則,不做“禁止”的事。

4、引導幼兒初步掌握日常生活中的XXX。

活動準備:

幼兒每人帶一個好玩的玩具。

活動過程:

1、請幼兒玩自帶玩具,教師:小朋友都帶來了好玩的玩具,每一樣玩具都很好玩,現在請你們帶着自己的玩具去玩。[點評:讓幼兒在自由愉快的玩耍中主動地嘗試與同伴交往。

2、組織幼兒討論。教師提問:你帶了幾樣玩具?剛纔玩玩具時,你玩了幾樣?哪些小朋友玩了許多玩具?怎麼玩的?請幼兒說說自己是如何和同伴一起玩的,教師引導幼兒從中發現、總結出交換、輪流、合作等大家一起玩的方法,並表揚互相謙讓的幼兒。[點評:讓幼兒從自己的實踐中找出方法並與全班小朋友交流,給幼兒互相學習的機會。教師適當總結,幫助幼兒學會交換、輪流、合作等大家一起玩的方法。

3、請幾組幼兒上來演示一下剛纔玩玩具的情況,讓幼兒互相學習如何一起玩玩具。

4、引導幼兒討論怎樣愛護玩具。玩“玩具寶寶我們愛護你”的遊戲,讓幼兒對着玩具寶寶說,增加活動的遊戲性。

活動延伸:

幼兒自主活動,嘗試與別人交換、輪流、合作玩玩具,教師巡迴指導。要求

(1)鼓勵幼兒主動與別人交換玩具,能夠互相合作、謙讓。

(2)在玩耍中注意指導幼兒愛護玩具。[點評: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透過實踐,主動交往能力得到了培養。

日常教育活動滲透:

在幼兒看圖書時,區角活動時,喝水、分點心引導幼兒輪流、合作、互相謙作,使幼兒的交往能力得到進一步鞏固。

教學反思:

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活動中我設計讓幼兒先玩自帶的玩具,然後再借別人的玩具玩,並在借別人玩具時注重禮貌用語的使用。因爲現在的幼兒在平時生活中不注重禮貌用語的使用,不喜歡和其他幼兒共同分享自己的玩具,透過本次活動,幼兒能夠主動和同伴分享玩具,感受快樂。達到了活動目標。

小班社會優質課教案1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嘗試使用調羹,激發幼兒自己動手做事的願望。

2、初步培養幼兒文明禮貌的良好行爲習慣。

3、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4、培養幼兒樂意在衆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活動準備

小熊頭飾1個,小勺、盤子、食物、創設家的環境。小熊6個。花生、黃豆、綠豆若干。

活動流程

感知體驗——操作練x—動手製作

活動過程

一、感知體驗

1、明確角色:老師帶小雞的胸飾,幼兒做小雞寶寶

2、在音樂的伴奏下進教室。

雞媽媽“小熊家到了,讓我們來敲敲門吧。哆哆哆。”

熊媽媽:“誰呀?”雞媽媽:“是我們,小雞。”

熊媽媽:“快請進,我和熊寶寶歡迎你們。”

雞媽媽,雞寶寶:“小熊媽媽好,小熊寶寶好。”

3、熊媽媽:“雞媽媽,今天我請你吃東西。”雞媽媽:“謝謝,可是用手拿東西吃不衛生,那怎麼吃呢?”

4、幼兒想辦法:用調羹

5、媽媽用調羹舀着吃請一幼兒示範:將調羹放在大拇指和是紙的中間捏住舀一勺,放入嘴巴里,啊嗚一口吃下去。

6、雞媽媽:“讓我們一起來吃熊媽媽爲我們準備的`食物吧,看看那個寶寶調羹用得好。”

7、幼兒用調羹吃東西。

二、操作練習

幼兒自由喂小熊寶寶。

三、動手製作會唱歌的瓶寶寶:

出示瓶娃娃,搖動瓶娃娃發現一隻瓶會唱歌,還有的瓶不響,引導幼兒比較雞寶寶自由選擇豆子練習喂瓶娃娃,最後擰上瓶蓋。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聽音樂。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以“我的小手真能幹”爲切入點,在施教過程中,主要採用了謎語匯入法、感知操作法、經驗交流法等等,充分調動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活動開始,孩子們在愉快的表演中,讓手指充分活動,迅速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在感知操作過程中,孩子們自發地投入,去探索、去體驗,獲得了許多關於手的感性認識。在經驗交流中,得到很好的表現,透過講述手能做什麼,與孩子們共同搭建了認知的平臺。這樣,在不知不覺中激發了孩子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願望,這一願望在今後將不斷實現。幼兒自己透過操作多角度感知手的重要,自然而然的就懂得了要愛護自己的小手。並讓孩子懂得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小班社會優質課教案1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細心觀察,初步區分出男孩女孩的明顯特徵。

2、知道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培養幼兒的性別意識。

活動準備:

《男孩女孩》課件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出示課件第一張圖片:"這是誰?今天巧虎家來了兩位小客人,請你看一看他們是誰?"

二、討論男孩女孩的區別。

1、引導幼兒從外貌特徵進行比較。

出示第二張圖片,提問:誰是男孩誰是女孩?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幼兒邊說邊出示第三張圖片,列成表格式進行比較

2、生理特徵"除了頭髮、衣服不一樣,男孩女孩還有哪裏是不一樣的呢?""其實男孩女孩還有不一樣的地方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出示男孩女孩入廁圖片,引導幼兒進一步瞭解男孩女孩的不同。

小結:你們都說得很對,男孩是短頭髮,穿褲子;女孩有的長頭髮,穿裙子,有的也和男小朋友一樣是短頭髮,穿褲子的。但是,男孩是站着小便的,而女孩是蹲着小便的。

3、遊戲:點兵點將"你是男孩還是女孩?你們家裏誰是男的誰是女的?"

4、遊戲:送禮物。(引導幼兒從男孩女孩的喜好來進步一瞭解男女的區別。

"巧虎還準備了好多玩具呢!他請我們來幫幫忙,把禮物分別送給男孩女孩。"幼兒邊操作邊講述。

小結:男孩女孩喜歡的玩具也有些不一樣,男孩喜歡玩槍、汽車、劍,女孩喜歡玩芭比娃娃、毛絨玩具,但有的玩具男孩女孩都喜歡。

給爸爸媽媽送禮物"巧虎還給爸爸媽媽帶來了一些禮物,請寶寶們來送一送。"

小結:寶寶們把領帶、剃鬚刀、公文包送給了爸爸,把化妝品、裙子、小皮包送給了媽媽,原來我們男的和女的在生活中用的物品也不太一樣。

5、小結:排排隊、比一比"寶寶們真棒,把禮物都送好了!巧虎非常感謝你們,也給你們準備了一些小禮物,男孩們請到老師這裏來,女孩子請到老師那裏!"引導幼兒按男孩女孩分別排成兩隊,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出誰多誰少。

小班幼兒好奇心強,好模仿,在平時帶班過程中常常發現幼兒對異性入廁方式十分好奇,有的還模仿異性同伴小便。這說明幼兒對自己與異性同伴的不同已產生好奇,活動中透過男孩女孩的圖片對比觀察和愉快的遊戲讓幼兒直觀形象的了結了男孩女孩的外貌特徵;透過觀察男孩女孩入廁場景視頻,強化了幼兒的性別意識;最後透過操作遊戲"送禮物"豐富了幼兒的生活經驗,進一步瞭解自我,鞏固了幼兒對性別意識的感知。活動內容貼近幼兒生活,環節清晰層層遞進,又比較有趣味性,所以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致較高,目標完成較好。

活動反思:

活動設計符合大班幼兒學習的特點。在遊戲中感知男女的不同外形特徵,透過按男女標誌做不同的動作,強化孩子的性別意識,同時滲透了分類排序的數學知識。由於在設計中關注了孩子的學習特點,因此小班孩子的參與積極性很高。特別是在男孩女孩兩邊站和男孩女孩誰來蹲的遊戲中,孩子們從慢到快,從錯誤到自己或在同伴提醒下糾正錯誤。體現了孩子自主探索和學習的過程,既有趣也有效。

雖然是借班上課,但在活動前夕的交流中,讓我對部分孩子的特點有了初步的瞭解,提問更有針對性,同時師生感情也很融洽,這可能也是本次活動比較成功的原因。

在活動的組織與互動過程中,我比較關注遊戲活動積極氛圍的渲染。透過變一變、猜一猜、試一試等手段,充分調動小班孩子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讓他們身體的不同感官都調動起來,快樂的學習。

當然,在活動中的迴應還不夠靈活,當孩子說“男人女人”時,只是直接糾正爲“男孩女孩”,其實這裏可以拓展驗證。

小班社會優質課教案13

社會活動:

鼠寶寶找朋友。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能用簡短的語句進行表述。

2、感受小動物的特點和故事的情緒。

3、學習用“會……又會““會……不會……“的句式說一句話。

4、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5、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鼠寶寶找朋友》、木偶:鼠寶寶,小鴨子,小青蛙,小貓,布娃娃各一個;閱讀材料1《鼠寶寶找朋友》。

活動過程:

1、匯入部分,出示鼠寶寶木偶,引發興趣。

這是誰?鼠寶寶是怎麼叫的?他有什麼本領呢。今天老師帶來一個好聽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鼠寶寶找朋友》。

2、教師完整講述故事。

提問,故事的名字叫做什麼?鼠寶寶要找一個什麼樣的朋友呢,都遇見了誰?

3、出示教學掛圖,操作木偶,教師分段講述故事。

提問:鼠寶寶先找到誰呢,他是不是鼠寶寶想找的朋友?出示布娃娃,讓幼兒說說布娃娃的特點,不會跑也不會跳,笑眯眯,教師注意用“不會……不會……“的句式,迴應和提升幼兒的回答,模仿布娃娃笑一笑。

提問:鼠寶寶還找了誰?他是不是鼠寶寶想找的朋友?爲什麼?出示小鴨子,引導幼兒說說小鴨子的特點:會跑不會跳,教師注意用會……不會……的句是,迴應和提升幼兒的回答。

提問:小鴨子是怎麼走路的呢?集體模仿小鴨子走路的動作。

提問:鼠寶寶又找了誰?他是鼠寶寶想找的朋友嗎?爲什麼?出示小青蛙,引導幼兒說說小青蛙的特點,會跳不會跑,教師注意用會……不會……的句式迴應和提升幼兒的回答。

小結,鼠寶寶找的布娃娃不會跑也不會跳,小鴨子會跑不會跳,小青蛙會跳不會跑,他們都不是鼠寶寶的好朋友,鼠寶寶急得眼淚往下掉,很傷心。

提問:出示貓,這是誰?他會跑又會跳,爲什麼鼠寶寶趕快跑?

提問:鼠寶寶最後找到朋友了嗎?他的朋友是怎麼樣的?引導幼兒學習,並表演小老鼠的動作、叫聲。

小結,原來鼠寶寶要找的朋友也是跟他一模一樣的鼠寶寶。

4、教師播放故事錄音,幼兒再次欣賞故事,並小聲跟讀。

5、引導幼兒遷移經驗講述。

提問,你有好朋友嗎?你的好朋友是什麼樣子的?請你用"會…又會…""會…不會"的句式說說你找的好朋友。

鼠寶寶找朋友。

鼠寶寶要找一個好朋友,要會跑,會跳,鼠寶寶找到布娃娃,他不會跑也不會跳,坐在一邊咪咪笑。"不要,不要"。

鼠寶寶找到小鴨子,他會跑不會跳,搖搖擺擺去洗澡,"不要,不要"。鼠寶寶找到小青蛙,他會跳不會跑,呱呱呱呱,整天叫"不要,不要"。鼠寶寶找到一隻大花貓,他會跳又會跑,哎呀,鼠寶寶嚇得趕快跑。

鼠寶寶找不到好朋友,急得眼淚叭啦叭嗒往下掉。

“吱吱吱,我來了”,原來也是鼠寶寶,會跑又會跳,鼠寶寶找到好朋友,樂得吱吱叫。

活動反思:

我透過提問的方式引出話題並操作手指偶,讓幼兒知道鼠寶寶要找一個“會跑又會跳”的朋友。由於幼兒思維處於具體形象階段,於是我引導幼兒集體跑跑跳跳,利用肢體語言幫助幼兒很好的體會“會跑又會跳”的含義,在理解故事內容時我讓幼兒帶着問題“鼠寶寶會找誰做朋友呢?”“鼠寶寶找不找到朋友呢?”來聽故事,並讓幼兒幫鼠寶寶去找朋友,我一邊講故事一邊出示掛圖,透過肢體語言幫助幼兒理解“小鴨會跑不會跳、青蛙會跳不會跑、小貓會跑又會跳”的走路特徵,同時引導幼兒運用故事裏的短句來回答,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的興趣濃厚,注意力也比較集中,幼兒也理解了“會跑和會跳”的含義,並用肢體來表達,結束時我讓幼兒也用“會……又會……”、“會……不會……”說說一下自己的好朋友,鍛鍊他們的表達能力。但整個活動下來我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點,在每個環節的時間把握上沒有到位導致活動拖延時間,而且在肢體示範又會跑又會跳中有很多孩子屬於興奮階段,而我的指令並沒有很明確,所以很多孩子都是亂跑亂跳,場面很亂,所以以後不管做什麼指令一定要很明確這樣才能更好的開展下一個活動。在活動中應該給幼兒充分表達想象的機會,並多請一些幼兒出來帶上動物頭飾來表演,讓他們真正的進入角色當中。

小班社會優質課教案14

活動目標:

1、知道天冷了,要做好保暖工作。

2、鼓勵幼兒不怕冷,堅持天天按時來園,做一個勇敢的人。

活動準備:

圖片

活動流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師:小朋友們,天氣冷了,你怕不怕?那你聽聽這些人怕不怕冷,他們是誰

好嗎?

二、教師結合圖片,講述故事。

教師提問:

1、你聽到了有哪些人?

2、他們分別在幹什麼?

3、他們怕不怕冷?他們勇敢嗎?

教師小結:叔叔阿姨、哥哥姐姐真勇敢,雖然天很冷,但是他們不怕冷,仍然像以前那樣,打掃馬路,洗菜,鍛鍊身體,去上學,那小朋友你們怕冷嗎?你們現在是怎麼在做的呢?

三、請幼兒說說自己平時的表現。

師:天雖然變冷了,但我們小朋友仍然能堅持天天按時來園,是個勇敢的人對嗎?"來;自。屈;老師;教。案;(可結合個別幼兒遲到現象進行隨機教育)

師:但是,雖然我們都是小勇士,但是還是得注意一些必要的保暖工作,比如早上來園時要戴手套、圍巾等等,保護自己的身體。

四、延伸活動:到戶外做鍛鍊

師:你覺得現在外面冷嗎?但是我的小勇士們,你們怕冷嗎?那我們一起到外面去鍛鍊身體好嗎?

活動反思:

隨着冬季的到來,天氣有了很明顯的變化,氣溫越來越低,這是孩子在幼兒園的第一個冬天,許多家長反映孩子早上不肯早起,要睡懶覺。特別是小班的幼兒,由於天氣冷了,孩子的衣服穿得很多,被裹得嚴嚴實實,動也動不了,在戶外活動的時候往往動作展不開,還有的幼兒以天冷爲藉口不願參加戶外活動,因此培養孩子冬天不怕冷是非常有必要的。

小班社會優質課教案15

活動目標:

1、使幼兒學會同情和關心同伴,掌握幫助和安慰同伴的簡單方法。

2、喜歡幫助別人,與同伴友好相處。

活動準備:

1、木偶小兔、小熊、小羊、小狗。

2、事先排好木偶表演。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分段看木偶表演,並思考,教師分段提問:

表演講了一件什麼事,小兔(小熊等)看到小羊(小狗)在哭時是怎麼做的?

2、請幼兒教小動物並模仿小動物,幫助和安慰同伴的簡單方法。

3、引導幼兒討論:

(1)你喜歡哪些小動物?爲什麼?

(2)學習他們什麼呢?

(3)我們應該怎樣關心別人?

(4)我們還可以在什麼時候關心別人?

4、教師總結。

5、設定情景,請幼兒關心、幫助遇到困難的小動物,教師給予鼓勵、表揚。

親子活動:

在家庭中設定一定情境,讓孩子來關心和安慰家人,家人給予鼓勵、表揚。

活動評價:

1、幼兒學會了同情和關心別人的一些具體方法。

2、學會了用簡單的語言來安慰別人。

3、初步感受到了別人快樂,自己也快樂的愉快心情。

活動反思:

在這個社會活動中,孩子們在和同伴的互動中增進了與同伴間的感情。也透過接觸活動體驗到了肢體接觸帶來的快樂。有些內向孩子透過這個活動也開心活潑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