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未有天才之前》教案 (人教版高二選修)

                湖北省襄陽市襄州一中  楊長榮  441104

學習目的:

1、學習本文說理透徹,見解獨到的思維方式

2、學習本文結構簡潔明瞭,條分縷析的手法

3、學習本文比喻論證、因果論證等論證手法,體會這些論證方法在說理中的作用

進行內容:

一、關於作者魯迅(略)

二、關於本文的綜合評述

本文是作者在北師大附中一次校友會上的演講,針對當時社會上對“天才”的呼喚,發表自己的看法。作者認爲要有天才,必須先要有培育天才的土壤,必須要消除扼殺天才因素,。

單就標題題看就很有講究“未有天才之有”包括以下內容:

A:未有天才,必先要具備什麼,一-即先要有天才成長的土壤,這裏可以看出作者在當時衆人都呼喚天才的情況下,能獨闢蹊徑,發現問題的癥結所在,發人之未發,新穎獨到。

B:未有天才之才--探求未有天才的原因,爲什麼天才出現。顯然此標題就暗示出要分析天才未出現的原因,這也就暗示出了本文的具體內容,可以說言簡意賅,暗示性很強。

三、全文論證結構

    一、(1-3)     1:開篇(演講的一般性開頭)

                2:天才成長需要民衆(中心論點)

                3:用類比、比喻證明中心論點

二、(4-9)

證明   4:總起,略舉幾例以證明天才不能產生的原因

論點   5、①整理回故   抵制新思想             做法

(反面)                  隔絕天才成長的途徑:  後果

       6、7:崇拜創作   排外思想

                        輕翻譯

                     不借鑑外國

       8、9:惡意批評:不培育,不愛護--扼殺天才

三、(10-12)   10總說:做培育天才的民衆

      11具體: 吸納新思潮

解決問題                要有實幹精神

               12      艱苦卓絕,甘做泥土    延伸做法

                       一定能創造天才

總評:

1、全文結構井然:議論文幾個部分依次排列,使整個說理非常有序

2、做爲演說在顯著的地方擺出中論及分論點,既能讓本人演講的主題突出,又能讓聽衆明白演講的內容。中學生日常作文應學習這種手法。

3、解決辦法有的放矢,又有延伸。

如,在解決辦法中強調要有新思潮,是針對上文提到的“整理國故”,排斥外來思想而出提出的;“創作”“翻譯”,是針對“崇拜創作”而提出的。

同時又有延伸。針對上文三種做法一一指出正確方向外,有特別強調要培育天才,必需要有堅苦卓絕的努力,需要以欣賞的態度去對待天才。

四、論證方法:

本文綜合運用了多種論證方法

1、層層遞進。全文提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層層推進論述,由表及裏分析:問題存在,原因明確,方法明朗可行,能給人明鮮的印象。

2、比喻論證。文中多處以花比喻天才,以土壤比喻促成天才成長的民衆,比喻恰切精當,把抽象的理論形象化,一下了抓住了問題的實質,使人容易明的,印象深刻。

3、類比論證:拿破崙例子是類比論證,邏輯嚴密

∵拿破崙:之所以成爲天才,是因爲背後有許多兵

∴今天的人要成爲天才,背後必須得有許多的了衆

4、舉例論證

在談到各種扼殺天才現象時,列舉了當時的一些做法、事例,使文章針對性強,說服力強,能使人以警醒和覺悟。

五、本文語言精 言簡意賅,說理周全

①本文在談到天才成長需要民衆時,無論用拿破崙的事例,還是用比喻,語言都顯得十分恰當,邏輯嚴密,無懈可擊。

②本文語言有“味”,需仔細品味。特別是文中的一些說明,點到爲止,但意思明瞭。如針對“整理國故”的說法,作者指出:有人說,國故都不整理好,卻要去求新。作者一針見血的指出,“總不信在舊馬褂未曾洗淨疊好之前,便不能做一件新馬褂”。比喻恰切恰當。同時又告訴人們:國故沒有整理好,可以去繼續整理,但不能因此不準別人去接受新思想,不能排斥別人學習新思想。這些話能容易讓人想到“拿來主義”的論述。

③語言辯證周全,既批評錯誤做法,又能夠肯定其合理的做法。

作者在批評扼殺天才現象時語言十分當,摒棄了那 種“非此即波” “有我無你”的做法。如作者針對有合理,有不合理的“崇拜創作”,作者指出,“能創作的自然創作,否則翻譯介紹”。這裏作者肯定了他們的創作是正確的,但同時又指出,不能因爲崇拜創作而不讓別人去翻譯、介紹。話語照顧很周全,很辯證。這樣的語句在文中很多。

而針對完全錯誤的“惡意批評”,作者一方面鼓勵青年人,“起初幼稚,不算是恥辱”;另一方面強調對持這些批評都可以置之不理。“都”字顯示出作者絕決的態度。

以這兩例中可以看出作者用語的講究。

課後反思

本文結構很好,學生應學習借鑑

但文中部分語言需學生仔細品味,也需要教師加以引導。

 

楊長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