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有趣的節奏》教案(精選5篇)

作爲一名教職工,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有趣的節奏》教案(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趣的節奏》教案(精選5篇)

《有趣的節奏》教案1

活動目標】

1、幼兒透過活動學會掌握節奏強弱規律。

2、能根據動物外特徵,初步探索用不同語言動作表現強弱特點。

3、讓幼兒知道歌曲的名稱,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詞內容。

4、願意參加對唱活動,體驗與老師和同伴對唱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節奏圖譜

2、各種可以敲響的物品及用具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律動

(二)基本部分

1、“今天老是請來了許多小客人看看是誰呀?”(出示節奏譜)

2、他們誰和誰是好朋友,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念節奏圖譜)

3、讓幼兒比較輕重,理解強弱的規律。

a、我們都知道大象大老鼠小,那我們用嘴巴嘴發出什麼聲音來表示大象?用什麼聲音表示小老鼠?

b、提醒幼兒根據動物的個數來發聲。

4、用動作表示輕重

5、幼兒嘗試(請幼兒自由選擇物品)

a、請小朋友用你手上的東西敲出大象的聲音。

b、小老鼠用什麼聲音表示呢?

C、幼兒看節奏譜打擊

(三)結束部分

送小動物回家。

教學反思

透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結合音樂本身的要素,讓幼兒感受到不同的音樂形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只有透過音樂的情感體驗,才能達到音樂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兒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實踐過程中,培養了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透過成功的音樂活動,會提升孩子們對音樂活動的興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較爲弱的孩子對音樂活動的自信心。

《有趣的節奏》教案2

活動設計意圖:

節奏是音樂中最重要的要素,也最易被人感知。自然界和人的生活中無不蘊含着節奏。本次活動讓幼兒把生活中蘊含的節奏與具體的節奏型聯繫起來,從而對節奏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認識上來。

一、 活動目標

1、體驗節奏世界裏的樂趣。

2、透過聯想生活中的節奏,感知節奏型的多樣和有趣。

3、學習創編說白詞並配以節奏進行朗讀。

二、 活動準備

1、多媒體幻燈圖片一套。

2、易拉罐、瓶子、碗、筷、匙、若干。

3、腦白金盒子一個。

三、 活動流程

調動情緒、引發興趣 聯想節奏、引導編節奏語言 看圖編詞句、配節奏朗讀 演奏作品

四、 活動過程

(一)調動情緒、引發興趣。

(1) 用一神祕物引幼兒入活動室。

透過揭開神祕物而引題。

(2) 聽音樂選擇動作:走、跳或跑,

引導幼兒說出節奏的快慢特點。

(二)聯想生活中的節奏。

(1)引導幼兒說出生活中的各種節奏。如:打哈欠| | 、掃地| | | 、拍皮球| | |

各環節設計意圖

情感目標

知識目標

技能目標

供幼兒看圖創編說白詞用。

供幼兒演奏作品用。

供調動幼兒情緒及引入主題用。

抓住幼兒好奇心強的特點,應用神祕物能很好地調動幼兒的情緒和注意力。

幼兒聽着音樂自主反應,快慢不同的節奏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生活中存在許多有趣的節奏,幼兒無時不在使用。這個環

小鳥叫| | 、刷刷牙| | | 牙疼| | |拔河比賽加油聲 | ||等等。

(2)啓發引導幼兒想象編節奏語言。

發揮幼兒的想象,讓幼兒自由編說。

(三)看圖創編說白詞

(1) 出示幻燈圖片,引導幼兒說出圖片的意思

及判斷圖片中各種行爲的正確或錯誤,並學習創編說白詞。

(2)配節奏朗讀。

引導幼兒爲說白詞配節奏。如果幼兒無法完成,

教師可提供節奏型給以提示,讓幼兒編配。

(四)演奏作品

幼兒演奏作品。請幼兒用生活中的實物,進行打擊伴奏,獲得成功的樂趣。

音樂教案-有趣的節奏,標籤:八年級音樂教案,七年級音樂教案,節把幼兒生活中發現或發生的現象與節奏聯繫起來,讓知識得以昇華,同時感受節奏型的多樣和有趣。

透過舉一反三的想象練習,既可培養幼兒節奏感又可擴充詞彙。

據省市委、婦聯近段向全市發起的倡導“五不新風”精神爲主導,讓幼兒在風趣、幽默、易懂的漫畫中,感悟出“五不新風”的含義,並讓幼兒嘗試編配節奏,這樣幼兒既能理解並能迅速地記憶。使“五不新風”之花從小在幼兒心中綻放。

以幼兒爲主體, 尊重幼兒的編配。

盡情快樂地演奏,感受成功的樂趣。

《有趣的節奏》教案3

目標:

1.感知分辨4∕4拍的節奏譜,學習2∕4 拍節奏譜。

2.能用熟練、自然準確的聲音演唱歌曲,掌握由弱到漸強的唱法技能,自編節奏型爲歌曲配伴奏。

3.模仿《羚羊賽跑》的動作要協調,掌握好重心,按速度的變化用輕巧、輕快的的步伐模仿羚羊賽跑。

準備:

課前觀察蝴蝶飛舞的姿態,學習模仿動作。4∕4、2∕4節奏譜若干張,羚羊賽跑的投影片一張,樂器若干。

活動與指導:

1.幼兒在音樂的伴奏下,模仿蝴蝶飛,重點強調翅膀舞動時是以腕關節爲主帶動手臂至頭上方向,手腕相對,動作幅度大,要保持身體平衡。

2.歌曲:《我是小鼓手》

(1)“你們想當一名小鼓手嗎?小鼓手的心情是什麼樣的呢?演唱時用什麼樣的心情唱!”

(2)集體聽前奏演唱小鼓手。

要求幼兒用自豪、歡快、活潑的心情演唱,重點唱準由弱到漸強的唱法。

(3)幼兒分組討論,選擇什麼樂器,用什麼節奏型爲歌曲配伴奏。老師巡迴指導。

(4)全體幼兒聽音樂齊奏,學會看指揮。

(5)幼兒按自己自編的節奏型爲歌曲伴奏。

3.有趣的節奏小屋

今天老師帶小朋友一起春遊“動物園”,在音樂的伴奏下幼兒隨老師做重步、輕步走。 “動物園裏的小動物們聽說我們來做客,都非常熱情的邀請我們到它家裏去做客,但是它們每一家門上都有一個節奏門鈴,只要你做對了上面的節奏,主人就會立即開門讓你進去。”

出示節奏小屋(放投影片)。

(1)逐個出示小房子,幼兒按門鈴(打節奏)對了小動物出來迎接。

(2)同時出示4間房子,老師按門鈴(拍節奏)小朋友分辨老師敲的是誰家的門。

(3)用語言節奏來叫門,x x x x x x∣。

(4)幼兒用各種聲音和動作來表示所指定小屋的節奏型,如:拍手、跺腳、說話。

(5)老師彈琴來叫門:13 56 5 ─∣xx xx x─∣。

(6)請4個小朋友分別在四個方向舉起不同的節奏型(硬板做的小屋),老師用動作、語言表示一種節奏型,幼兒分辨後馬上走向相應的小屋。

4.羚羊賽跑

幼兒分成四隊甲、乙、丙、丁,甲和乙一隊,丙和丁一隊。按音樂舞蹈的內容進行舞蹈。重點要掌握移動重心,用輕快的步伐,隨音樂的速度,快慢,有節奏的做動作。

結束部分:幼兒聽“蝴蝶飛”的音樂飛出教室。

《有趣的節奏》教案4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節奏感及分辨節奏的能力。

2、感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背景圖一幅、動物四個、大節奏圖譜四張、節奏卡每人一套。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師:今天我們教室裏來了四個小動物,他們是誰呢?請小朋友們猜一猜。(師用叫聲分別引出小青蛙、小貓、小鴨、小狗,並出示動物圖片)

(二)活動部分

1、觀察小動物的房子,發現特別之處。

師:這些小動物想請小朋友去家裏作客,你們想去嗎?我也很想去。

(出示背景圖)

師:你們再看看小動物的家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幼:有節奏符號

2、提出規則。

師:這些小動物家的門鈴也很特別,是一種節奏門鈴。只要小朋友做對了門上的節奏,小動物就會出來迎接我們。

3、感知四種節奏型(播放幻燈片配合)

(1) 老師依次“按門鈴”。(如:我先去小青蛙的家,我要按門鈴了xx I xxI….)

師:現在,我第一個想去小青蛙的家,青蛙家的門鈴是這樣的(呱 呱 /呱 呱)。讓我來試一試,門開了,哦,原來“呱 呱/ 呱 呱”就是小青蛙家的門鈴。 然後再去小貓家,小貓家的門鈴和小青蛙家的不一樣,是這樣的:喵—,哇,小貓家的門也開了。 接下來我想去小鴨家,小鴨家的門鈴有點難,聽清楚,如果你拍得對就會開門,是這樣的:嘎嘎 嘎。 最後一個就是小狗家,小狗家的門鈴和小鴨家的有點差不多,但其實是不一樣的,小狗家的門鈴是:汪 汪汪。

(2) 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敲小猴、小貓、小牛、小兔家的門。

師:剛纔華老師去了一趟小動物們的家,你們想不想去,那我們一起去一次吧!先是小青蛙家….

4、分辨四種節奏型(播放幻燈片配合)

(1) 現在我要去一個小動物家,你們猜猜我去的誰的家?

師:這樣吧,我們來玩個遊戲,現在我去一個小動物家,你們來猜猜我去的是誰的家?

(2) 請幾個小朋友來選擇一個小動物的家來“按門鈴”。

師:請一個小朋友選擇你最想去的小動物的家來按門鈴,我們一起來猜猜他去的是誰家。

(三)遊戲部分

1、遊戲“舉小屋”(播放幻燈片配合)

師:這個遊戲真好玩,鋼琴也想去小動物家玩你們能不能幫幫它,看它能進哪個屋?現在小朋友的椅子下面都有幾種節奏卡,等會你聽到哪種就把那個舉起來。

(幼兒每人一套小屋模型,分辨後舉出相應的節奏卡片。)

2、遊戲:“找小屋”

玩法:分別由四個小朋友舉着小屋模型站在場地四周。老師用鋼琴彈一個小屋的節奏型,幼兒分辨後,迅速走到相應的小屋後面。

師:老師這還有幾間房子,是誰的家呢?(一一出示)現在我請四個小朋友每人一個把小屋舉起來,其他小朋友聽到老師彈的是哪個小屋的節奏就馬上走到小屋的後面。

(四)結束活動

小朋友,外面來了許多小動物也想請小朋友去家裏作客,你們想去嗎?我們趕快去吧!

《有趣的節奏》教案5

活動目標:

1、感受生活中蘊藏的各種節奏,體驗節奏給大家帶來的快樂。

2、能創造性的用身體動作表現各種節奏。

3、引導幼兒用各種自然物表現不同的節奏。

活動準備:

1、兒童經驗基礎:幼兒對節奏感興趣。

2、材料準備:塑料袋、可樂罐、瓶子、筷子、盒子若干、臉盆、鍋子、鏟子、碗、菜刀菜板、算盤、小板凳等生活中的物品;歌曲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幼兒發現生活中有節奏的聲音,初步感受節奏

(一)傾聽風聲——“呼、呼、呼!”

1、聽到了什麼聲音?裏面藏着什麼節奏?你能拍手告訴大家嗎?

2、教師記錄幼兒的發現,並引導幼兒大家一起拍出這個節奏。

3、引導幼兒用身體的其他動作表現這個節奏。(跺腳、拍腿等)

(二)傾聽小狗叫的聲音

1、小狗的叫聲也是有節奏的,請你學學看?

2、教師記錄同上方法記錄,並引導幼兒用其他動作表現。

(三)傾聽教師吹哨子的聲音

1、這是什麼聲音?請你學一學哨子的節奏。

2、教師記錄。

3、小結:真有趣,我們生活中的許多聲音都是有節奏的。有的長,“噠——噠——噠——”,有的短“噠噠噠”,還有的長長短短連在一起,“噠——噠——噠噠噠”,都是不一樣的,真有趣。

二、幼兒嘗試用不同方法及材料表現節奏。

1、請個別幼兒示範用不同材料表現節奏,引導幼兒一起學拍同伴的節奏。

2、鼓勵其他孩子用相同材料打出不一樣的節奏,教師分別進行記錄。

3、啓發孩子找出兩種節奏的不同,從而知道節奏可以是長長的,也可以是短短。

4、幼兒自由挑選材料用不同的方法演示各種節奏結伴,一人用材料打一人進行模仿,鼓勵幼兒敲出長短不同的節奏。

5、請個別幼兒到前面表現找到的節奏,教師記錄。

6、組織幼兒用手裏的材料將幼兒找到的節奏一起敲一遍。

7、小結:今天,我們玩節奏真是開心啊,原來我們生活中有這麼多不一樣的節奏,節奏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快樂。

三、讓幼兒嘗試集體爲歌曲伴奏。

1、欣賞歌曲,感受歌曲節奏變化。

2、引導幼兒跟着歌曲的節奏來表現,請個別幼兒上來演奏,提醒幼兒跟上節奏。

3、集體面向大家再次爲歌曲配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