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

教學目標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

教學重難點

一,匯入:

我們在上節課學習了《一個人的遭遇》,它告訴我們在戰爭中,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普通人的生活,尤其是他們的心靈上的創傷。這是從戰勝國來說的。那麼,戰敗國的普通人的內心是什麼樣的呢?和戰勝國有何不同?在戰爭之後,對他們應該怎樣的關注呢?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文章,它比較全面的展示了當時的德國士兵的心態,這對我們對戰爭的全面理解可能有很好的幫助。

―――――板書《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二,學生通讀全文。(因課前預習過,所以5分鐘即可)

A,整理生字詞 B,複述文章,要求符合記敘文的三要素

(學生有生字詞本,讓他們自己整理,我們只負責抽查就行了)

(學生大致回答:在盟軍攻入德國的一個夜晚,一箇中學生士兵受傷,在去診治的途中的所見所想)〈教師適當點撥指導一下〉

三,問題設計:

1, 既然同學們說了,這篇文章是說一個傷兵在診治的途中的所思所想,那麼這篇文章的題目爲何不與這個士兵直接相關,卻以《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爲題?

(學生基本上回答不出來,只能把註釋讀一下,也有人說是設懸念,引發讀者去破解謎底。這樣也行。這個問題設定,主要是爲了好引出下面的問題)

2, 既然大家看不出來,我們來想另外一個問題,這個士兵是怎樣走向戰場的?主動去的?還是被逼的'?(學生討論,各抒己見)

(學生最後確認是主動的)

3, 爲什麼是主動的呢?從哪能看出來?

(傷兵的戰爭感受)

A, 對戰爭中的戰友的鼓勵認同。P47對炮火的讚美,他認爲戰爭是美好的

B, 想成爲烈士,在紀念碑上留名,對“烈士”充滿嚮往

C, 對城市中火光,濃煙充滿敬慕。P43-46

4, 那麼這個士兵爲什麼在內心深處有這種想法?與生俱來的麼?

(不是,老師 傳授的)〈由老師引向法西斯〉〈逼的〉

5, 法西斯可能有很多方法,但文中是什麼方法把學生引向戰場的?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6, 爲什麼僅僅這一句話就能產生這麼大的效果呢?用它作題目有什麼好處呢?(學生討論去吧)

(A,誇張效果,表現法西斯的欺騙性

B,表現了那個年代的年輕人的無知,容易被鼓動,缺乏自主性,不知道生命的價值

C,透過這句話的真實含義與當時的情形的對比,諷刺了法西斯的殘忍,利用學生的無知讓他們充當炮灰

D,設懸念,讓讀者去找出謎底

(教師指導,特別是這句話本身的含義和當時的德國的情形的“相似性”,讓學生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順便指出,這個學生具有代表性,即以點代面,點出了當時候的那一代的青年的性格面貌)

7, 照上面的推理來看,這個主人公到底是什麼樣的身份?學生?士兵?

(學生討論)

(是二者的結合體,但學生的本性多一些。最終學生的本性戰勝了士兵的本性?)

8, 爲什麼這麼說呢?

(對學校的環境描寫?)

9, 爲什麼對學校進行大量的描寫?

(教師指導:藝術學校――――醫院――――戰爭)

(A,對學校生活的嚮往,以前生活混混噩噩,不知道珍惜,但在法西斯的蠱惑下,內心充滿這矛盾。〈對門房的認識,牛奶的回憶〉

B,在戰爭的環境下,藝術的缺失

C,對比諷刺的運用。本無關的東西被戰爭拴到了一起,學藝術的學生在自己的藝術學校,在自己的宣言下被截肢。對戰爭的思考,對戰爭中藝術的思考。

10,《一個人的遭遇》《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對比思考。

(在戰爭中,無論是戰勝國還是戰敗國,最應該關注的是戰爭的中的人,特別是他們在戰爭中被扭曲的心靈急需得到救治,最需要幫助的不是恢復被戰爭所摧毀的建築,而是遺留下來的人。)

在這課中,學生很難有所理解,逼學生讀5編書之後,設定環境,教師引導,讓學生去說,去感悟。這是上完課之後整理的,可能有所脫節,請原諒。明天上傳《圖片兩組》。謝謝各位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