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中班主題活動教案《我》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主題活動教案《我》,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班主題活動教案《我》

中班主題活動教案《我》1

一、設計思路

中班的孩子有些事情已經可以自理,但經過觀察和調查發現有些孩子在家吃飯穿衣還是要依靠父母。爲了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養孩子的自我服務意識設計了此節課。

二、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長大了應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培養幼兒的自我服務意識。

3、鍛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活動重難點

1、培養幼兒的自我服務意識。

2、教育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四、活動準備故事、衣服、音樂

五、活動進程

1、講述故事〈〈誰真的長大了〉〉引出課題

故事大概,講述一對雙胞胎姐妹好多地方都一樣,就是一個能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個卻依靠父母。

2、設計提問(讓幼兒明白長大了應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故事中的兩個小朋友誰真的長大了。

(2)爲什沒說某某長大了?

(3)教師小結:某某長大了他能自己穿鞋子,自己穿衣服、吃飯

3、談話:讓幼兒說說自己是怎樣做的,自己是不是長大了。(教育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穿衣大賽。(體驗自我服務的樂趣)

5、教師小結。

六.活動反思:

本節課目標基本達到了,透過此節課孩子們懂得了張大了應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第五各環節穿衣大賽有些單調,準備應再豐富一些。

教學反思

1、這節課的內容緊緊圍繞了我長大了這個環節來上,幼兒也能認知了自己在成長的過程。

2、能以實際行動來表達自己在成長的環節,兩兩相對比,這樣既能讓幼兒學會高矮的意思,又能知道自己長高了,長大了。

3、運用了對比的方式,拿嬰兒用品來與現在自己用的東西對比,更一步說明了幼兒的成長。

4、這節課遺憾的是,幼兒沒有能玩遊戲,如果加上一個遊戲的話,更能表明長大這個環節,也能激發幼兒對這節課的興趣,使這節課更活潑,更生動化。

中班主題活動教案《我》2

一、主題來源和設計思路

本主題內容由上海市二期課改教師參考用書《學習活動(4~5歲)》中“我在馬路邊”“好吃的食物”“交通工具”以及幼兒園主題式課程教師用書《中班秋季》中的“去逛街”等主題組合而成。

進入十月,班裏幼兒經常和我聊起這樣的話題:“媽媽昨天帶我去買衣服,讓我自己挑選喜歡的衣服。”“星期天爸爸媽媽一起帶我去逛街了。”“我媽媽最喜歡去我們小區外面的美容院。”“老師,爲什麼馬路上要有那麼多紅綠燈,我爸爸開車一會兒停,一會兒停,開也開不快。”……顯然,幼兒與父母一起外出時,會對看到和經歷的許多事情萌生自己的看法,這些看法涉及到幼兒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

對於中班幼兒而言,正處於一個各種能力逐步發展和提升的年齡段,其有意性行爲開始發展,遊戲活動中的表徵水平逐步提高:願意嘗試使用各種材料、工具和方法,進行拼裝、拆卸、製作和繪畫,學習慾望高漲;喜歡與同伴交往,能夠體會成功的快樂。總之,幼兒不斷開拓的生活面以及不斷得到提升的生活能力和思維水平,爲其廣泛接觸周邊生活,積累生活經驗,並進而形成作爲社會人應該具備的基本行爲規範打下了基礎。

因此,我們以幼兒近階段的關注點或興趣點爲切入口,根據整合相關教材中的主題形成了新的主題:“我住的地方”。這一主題也與大班主題“我們的城市”有一定的關聯度,能夠爲幼兒升入大班後開展這一主題積累前期經驗。我們試圖透過情境性區域活動、建構遊戲以及集體教學活動,讓幼兒在遊戲性學習中,模擬並再現現實生活場景,增進幼兒對社會環境的瞭解和理解,激發幼兒對未知世界的探究興趣,萌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二、主題目標

(一)能夠用簡單的方法,初步發現環境和交通等生活設施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對周邊生活環境產生親近感。

(二)願意嘗試使用各種材料和工具進行拼裝、製作和繪畫,激發想象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三)學習並學會運用結伴、輪流、請求和商量等方式與同伴交往。

三、主題網絡

四、環境與區域遊戲活動◆自助銀行

材料準備:自制的自助銀行取款機、廢舊銀行卡、雪花片(代幣)等。

玩法:

1、需取錢的幼兒,先在自己的銀行卡上用筆填寫自己需要的錢款數目,然後塞入取款機。

2、一至兩名幼兒擔任收銀員,負責檢查“機器”裏收進來的銀行卡。

3、收銀員根據銀行卡上的錢款數字,取相應數目的雪花片放入取款機。

4、幼兒從取款機內取出錢款(雪花片)。

◆快餐廳

材料準備:皺紙、膠棒、報紙、小棒、雙面膠、橡皮泥、顏料、塑料杯子、快餐盒。

玩法:幼兒運用卷、團、搓等方法制作自己喜愛的食品。

◆OK小舞臺

材料準備:小舞臺、梳妝檯、架子鼓、話筒、電腦及音樂伴奏帶。

玩法:

1、參與表演的幼兒給自己裝扮。

2、幼兒點擊電腦確定表演曲目並播放。

3、幼兒表演。

◆創意攝影屋

材料準備:攝影用的背景幕布;自制照相機;供幼兒裝扮用的頭飾;大頭貼;自制相框。

◆娃娃服裝店

材料準備:幼兒用過並洗淨的衣服、褲子、襪子和帽子等用品;服裝店環境。

玩法:

1、一名幼兒扮演營業員,爲顧客挑選合適的服裝,並嘗試爲其包裝。

2、其餘幼兒扮演顧客,爲自己或娃娃挑選服裝,並用雪花片(代幣)支付購衣款。

◆娃娃美容院

材料準備:自制燙髮機;捲髮用的各種材料;理髮店環境佈置。

玩法:幼兒扮演美容師,爲幼兒扮演的顧客理髮、燙髮。

◆超市

材料準備:收集各種物品外包裝;超市貨架;自制收銀機、小推車;購物袋等。

玩法:

1、幼兒扮演超市工作人員,事先按照物品種類整理貨架。

2、幼兒扮演顧客自選貨品。

3、收銀員和顧客使用禮貌用語進行買賣。

集體活動舉例

例一:參觀小區商店

一、活動目標

1、對小區裏各種商店感興趣,體驗小區商店給日常生活帶來的便利。

2、瞭解小區商店的類型及所售賣的貨品,嘗試爲小區商店起名字。

二、活動準備

讓幼兒熟悉小區周邊環境;照相機。

三、活動過程

(一)明確參觀要求,引起興趣

1.提問:早上來園的路上,你看到小區裏有哪些商店?

2.介紹參觀地點、參觀要求(內容、禮儀、安全等),瞭解商店用途和商品種類。

(二)幼兒實地參觀

提問:看一看,商店裏有什麼?聽一聽,營業員和顧客講些什麼?問一問,這是什麼商店?

(三)交流與分享

1、集體交流參觀時的所見所聞。

2、嘗試給商店起一個合適又好聽的名字。

四、活動建議教師在帶領幼兒參觀時可拍下幼兒參觀的情景,在交流和分享環節讓幼兒重溫或看圖講解。

例二:學會購物

一、活動目標

1、能夠大膽運用禮貌用語與人交往。

2、會準確使用購物用語購買物品。

二、活動準備事先與小區商店聯繫,明確配合要求;每個幼兒自備兩元錢;照相機等。

三、活動過程

(一)情景匯入,激發幼兒購物興趣

1、出示小區地圖,認識小區商店的標誌和位置。

2、告知幼兒購物要求。

3、分發錢款:這是多少錢?可以幹什麼用?

(二)現場體驗,學會購物1、幼兒自選喜歡的物品;

2、幼兒與營業員溝通,購買物品。

(三)交流經驗提問:

1.你是怎麼找到你要買的物品的?(引導幼兒根據各自的購物經驗說出不同的方法,如詢問、看指示牌等。)

2.有的小朋友想要買的物品超出兩元錢,怎麼辦?

例三:造新房

一、活動目標

1、理解5以內的序數,能根據門牌號碼找到相應的房間。

2、體驗住新房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自制多媒體課件;自制高樓圖片、數字;鑰匙。

三、活動過程

(一)情景匯入播放多媒體課件

1、造新房

(1)這幾天,我們都在造新房子,森林裏的小動物知道了,它們也很想住新房子。於是,它們很快也造好了新房子。數數一共有幾個動物在造新房?(虎、豬、兔、鼠、猴,5個動物)

(2)提問:房子有幾層樓?有幾間房子?小動物手上鑰匙牌上的數字表示什麼意思?(幫助動物根據鑰匙牌上的數字找到對應的新房。)

2、住新房

(1)小動物覺得房子太低看不到風景,想再造一幢高一點的房子。樓房終於造好了。

(2)提問:這幢房子與剛纔的房子有什麼不同?房子有幾層樓?(5層樓)鑰匙牌上的201表示什麼?(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方法數數;重點區分:201和102的不同。)

(二)設計新房

1.我也想造一幢新房子,我要造一幢既能看到風景,又能住許多朋友的房子,你們能幫我設計嗎?

2.幼兒設計新房子。

3.師幼共同討論交流:爲什麼這樣設計?說說你的理由。

(三)活動延伸

幼兒爲小動物選擇合適的房間(幾號,幾層);幼兒製作鑰匙牌;集體驗證鑰匙牌的正確性。

活動反思:

進入中班,幼兒不再似託班時那麼的懵懵懂懂,對教師言聽計從,開始越發好奇和好動,還似懂非懂地有了自己的獨特見解。中班幼兒發展的反覆性極強,模仿和參與的積極性大大增強。因此,本活動從幼兒熱衷的活動,也是他們最早開始介入成人世界的活動――逛街入手,透過區域活動、集體活動和建構活動,注重爲幼兒創設輕鬆愉快的遊戲環境,以順應幼兒的學習特徵。

一、創設主動參與的區角環境

陶行知先生曾說:“我們要向小孩子學習。不願向小孩子學習的人,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一個人不懂小孩的心理、小孩的困難、小孩的願望、小孩的脾氣,如何能教小孩?”只有關注到幼兒的真正需要,才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因此,當我們發現幼兒對逛街的興趣以及在整個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參與意識時,我們覺得可以透過創設相關區域來再現幼兒的生活,並積極引導和促進幼兒的學習。

那麼,應該開設哪些區域活動內容呢?我們事先組織了調查活動,讓幼兒透過調查爸爸媽媽喜歡的商店,結合自己的經歷,創設了服裝店、超市、美容院、小銀行、快餐廳和oK小舞臺等活動環境。爲了力求做到讓幼兒身臨其境,我們爲此收集了大量材料,製作了相應的實物模型,以供幼兒模擬和操作。幼兒在這樣的情景中,很快樂地進行着美工、計算、演唱、表演和講述等活動,尤其是幼兒的語言交流能力和溝通、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增強,得到了家長的一致認可。

二、創設豐富的建構環境

結構遊戲能夠促進幼兒透過與環境的交互作用而獲得積極有效的發展,幼兒結構遊戲中環境和材料是遊戲的重要基礎,爲此,我們尤其重視幼兒結構遊戲環境的創設與材料的投放。我們的做法是:

(一)在活動室設定若干個不同的建構角落

每個角落可以容納4~5個幼兒,以滿足讓幼兒自由結伴的要求。每一個角落都投放不同的建構材料,讓幼兒自由選擇。這些建構角落或置於桌面,或置於地面,以方便幼兒開展建構活動爲宜。

(二)投放的建構材料需符合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點

要針對幼兒不同的年齡特徵投放材料,如中班幼兒不僅喜歡色彩鮮豔、造型多樣的積木,而且要求比較大型的、有多種建構方法的材料。

(三)收集廢舊物品作爲建構的輔助材料

自然物和無毒無害的廢舊物品是一種未定型的建構材料,能夠一物多用。它與定型的建構材料相比,不僅價廉物美,經濟實惠,而且還更有利於幼兒發散性思維的培養。我們發動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各種廢紙箱(盒),分類放置,邊上擺放剪刀、粘膠帶和蠟筆,方便幼兒自由選用。

(四)及時更換建構材料

隨着幼兒的發展和擺弄同樣材料次數的增加,幼兒會因玩膩而減少興趣,進而影響幼兒遊戲的專注性,因此,教師要及時地更換材料。但在更換時還是要注意更換的頻率,不能太快,以免影響幼兒的注意力,這就需要教師認真觀察幼兒的活動情況,及時把握幼兒的建構水平和需求。

中班主題活動教案《我》3

活動目標:

1.瞭解諸暨的一些名勝古蹟、風土人情、地方特產,由此萌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2.初步培養幼兒收集資料的能力。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一本諸暨風景掛曆和一些諸暨風景明信片。

2.請幼兒在家長幫助下收集一些關於諸暨的風景圖片、名信片、瀏覽照片以及一些諸暨特產(包裝盒亦可)。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主題。

師:“大家知道,我們居住的城市叫什麼名字嗎?(諸暨)對了,諸暨是我們的家鄉,是我們出生和成長的地方。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我們生活的這座城市,說說她有哪些美麗的地方。”

幼兒發言。

二、請幼兒結合自己帶來的物品,向大家介紹諸暨的風景勝地與名勝古蹟。(爲主要環節,鼓勵幼兒踊躍發言,教師可及時插入提問與一些解釋。)

三、教師根據掛曆與名信片向幼兒介紹諸暨的主要景區:西施殿、浣江、五泄、鬥巖;介紹主要特產:楓橋香榧、山下湖珍珠、大唐襪業、店口五金等。

活動延伸:

1.在班級中展示家鄉特產

2.欣賞電視散文《浣江風》。

附告家長書:

各位家長:

下週起本班將進行“我生活的地方”主題教育,讓幼兒瞭解一些有關諸暨的名勝古蹟、風土人情及地方特產,使幼兒增進對家鄉的瞭解,萌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爲更好地開展本次主題教育活動,請家長幫助孩子一起收集一些關於諸暨的掛曆、風景圖片、名信片、照片以及一些諸暨土特產或包裝盒(不必特意購買、可收集一些家中或單位中原有的物品),帶到幼兒園。在平時也多跟孩子說說有關諸暨的一些風土人情、傳說故事,以使本次主題教育取得更好效果。

謝謝配合!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選材來源於幼兒生活,是幼兒能經常遇到的,非常貼近幼兒。教學步驟安排嚴謹,過度非常自然。使幼兒透過自己的親身感受發現家鄉的美,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中班主題活動教案《我》4

活動目標:

1. 學習用多種不同材料透過畫、剪、貼等裝飾自己的相冊。

2. 體驗自己從出生到現在是個不斷成長的過程。

3. 積極參與成長過程中快樂往事的交流。

4. 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5. 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各種不同的紙、筆若干,剪刀、膠水、照片等人手一份。

2.錄音兩段、錄音機一個,小本子每人一份。

3.向父母採訪過自己已記憶模糊的快樂成長往事。

活動過程:

1. 出示照片,引起幼兒興趣。

師:“你們認識這些照片嗎?猜猜是誰?這些都是什麼時候的照片?”比一比,有那些變化?

2. 透過排序體驗自己的生長過程。

師:“.剛出生不久的寶寶叫什麼?他有那些特點呢?想知道你們還是嬰兒的時候是怎樣慢慢長大的嗎?出示圖片,請幼兒排序。

3. 分享成長的快樂。

師:“在我們小朋友的成長過程中,有着許許多多快樂的事情,有一部分我們能自己回憶,記不得的我們也回去採訪過爸爸媽媽了,你們願意把你們快樂的往事和大家一起分享嗎?”我們再來聽一段錄音,透過父母的錄音分享快樂。

4. 提供多種不同材料透過畫、剪、貼等裝飾自己的相冊。

出示裝飾好的相冊,幼兒欣賞。

選擇不同材料爲自己做《我成長,我快樂》相冊,過程中,可請客人老師幫助寫提示語。

活動反思:

選材主題是來自於生活,只要是貼近他們的生活,活動的開展必然會受到關注。而且主題確定在於老師平時對孩子的交談,喜好關注,及時抓住他們所關心的熱點,是大部分幼兒感興趣。興趣是所有活動的動機,我們應關注、尊重並追隨孩子的興趣,不斷創造、探索,感知的平臺,不斷拓展他們的經驗和視野。

中班主題活動教案《我》5

分題學習目標:

瞭解老師的工作。

嘗試當老師的樂趣。

表達對老師的謝意。

培養觀察能力。

認讀: “我愛您” “美麗”。

活動一: 我的老師

活動目的:

學習講述人物的方法,訓練口語表達能力。

加深幼兒熱愛老師的情感。

認讀: “我的老師”。

活動準備:

錄音機、歌曲<我的老師像媽媽>、輔導一名幼兒先講述<我的老師>。

活動過程:

1、請出被輔導的那一位幼兒講述<我的老師>:“我的老師姓*,她長得很好看,面板白白的,眼睛亮亮的,頭髮又直又長。每天她都早早來到教室,把活動室收拾得乾乾淨淨的。她的脾氣特別好,特別愛笑……。”

2、幼兒分組,5人一組,講述“我的老師”。

3、遊戲“我給老師打電話”,讓每位幼兒跟老師說一句最想說的話,增強對老師的感情。

4、欣賞歌曲《我的老師像媽媽》。

總結分享:

唱歌《我的老師像媽媽》,進行表演。

活動評價:

能講述老師的外貌特徵、一日工作和對自己的關懷。

能用一些詞彙進行講述。

中班主題活動教案《我》6

教育意圖:

親子之間有一種樸素又美好的情感,然而在活動中表達這種情感往往顯得表層和單薄,其實在幼兒的生活中平凡的東西同樣耐人尋味。在活動中,教師以幼兒身邊的爸爸媽媽爲切口,試圖透過欣賞照片、製作和講述記錄卡等方式,一定程度地量化"情感",使抽象的事物變得實在,使潛在的親情自然流露,從而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和社會交往等能力。

活動目標:

1、體驗親子的甜蜜和默契。

2、嘗試用符號記錄自己對爸爸媽媽的瞭解,並大膽講述記錄內容。

3、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4、初步懂得自己長大了,遇事能夠試着面對。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遊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一組親子的照片,視頻轉換儀,記錄卡,筆等。

活動過程:

一、我和爸爸媽媽在一起。

1、聽錄音引出爸爸媽媽。(內容見反面)

2、欣賞照片。照片上有誰?他們在幹什麼?

二、我的爸爸媽媽。

1、教師記錄自己的爸爸,主要內容是身高、屬相、工作以及一起玩時最開心的事情。

2、教師和幼兒討論記錄媽媽的符號並加以記錄。

誰的爸爸(媽媽)?爸爸(媽媽)長得高嗎?爸爸(媽媽)的屬相是什麼?爸爸(媽媽)幹什麼工作?爸爸(媽媽)最喜歡的人是誰?

3、鼓勵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畫下來的爸爸和媽媽。

4、個別幼兒根據記錄卡有順序地向大家介紹自己的爸爸媽媽。

三、我愛爸爸媽媽。

1、大膽地將自己的甜蜜與他人分享。

2、傾聽錄音,體驗溫馨的親子情感。

附:我的爸爸媽媽是一棵棵高高的大樹。

我總是象小動物一樣趴在他們的身上。

我的爸爸是隻老虎我的媽媽是隻老鼠。

嘿嘿別怕別怕這是他們的屬相。

我的爸爸是籃球教練還是個灌籃高手呢。

我的媽媽是警察專門抓小偷。

……

要說我爸爸喜歡誰當然是我和媽媽嘍。

我愛爸爸媽媽爸爸媽媽也愛我

活動反思:

透過這一活動,使孩子懂得了“愛”的含義。本活動以幼兒爲主題這一準則表現的最突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引導幼兒自己去感知、體驗,同時,給孩子自由活動,勇於發言,大膽想象的空間,教師主要運用多種途徑來讓幼兒感知父母的愛,教師巧妙地又把幼兒引導到:你對父母的愛,最後,給爸爸媽媽制XX心卡。並用唱歌表演的方式來延伸對爸爸媽媽的愛。此活動設計環環相扣,語言精煉,緊緊圍繞主題教學。

中班主題活動教案《我》7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我國的一些主要的體育明星,知道體育活動內容。

2、培養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爲體育明星獲得榮譽而感到自豪。

活動難點:知道體育活動內容。

活動重點:瞭解我國的一些主要的體育明星。

活動準備:

收集各種反映體育明星的照片、幼兒用書《我喜歡的體育明星》。

活動過程:

1、利用廢舊報紙,幼兒剪剪貼貼自己喜歡的足球運動員,說說他們的事蹟,喜歡他們的理由。

2、將幼兒材料佈置在活動室的牆上——“我喜歡的運動員”。

3、閱讀幼兒用書《我喜歡的體育明星》,知道他們爲祖國體育事業爭得哪些榮譽。

上午活動二

活動名稱: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中2/4音階式旋律的特點,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知道五星紅旗是的國旗。

活動難點:理解2/4音階式旋律的特點。

活動重點: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活動準備:

1、國旗一面、歌曲錄音、國歌錄音。

2、運動員獲勝頒獎升國旗以及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的錄像資料。

活動過程:

1、感受樂曲:

觀看錄像,感受國旗:

——“你在什麼地方、在哪裏看見過國旗?”

“獲獎運動員在升國旗時要做什麼動作?”

聽賞升旗樂曲,學做律動:

(聽幼兒一邊做敬禮或注視的動作,一邊隨音樂做踏步的動作)

2、熟悉歌詞:

教師有表情地念歌詞。

幼兒學習有表情地跟念歌詞。

3、學習演唱歌曲:

教師示範演唱。

幼兒學習演唱以及表情處理:

重點唱準“你早”的旋律、休止,唱出重音(您)的輕巧與歡快。

4、給歌配動作:

——“我們能不能爲這首歌配上一些動作?”

教師自編一段簡單的動作(走步、敬禮等),幼兒觀賞。

幼兒模仿或自編動作。

上午活動三:科學發現室

組織幼兒到科學發現室活動,引導幼兒觀察科學發現室中的各種物品及玩法。

中班主題活動教案《我》8

一、主題來源:

升入中班以來,孩子們逐步的愛帶書來幼兒園,恐龍書、故事書,品種漸漸增多,寒假以後孩子們有的幼兒帶來許多新書,孩子們互相交換着看書,但缺少細緻的觀察,有的只看書裏喜歡的人物,有的被色彩吸引,不能連貫的講述圖書內容,所以我們爲了幫助孩子們學會讀書,讀懂書,把書當作真正的朋友,所以我們開展了主題活動——我愛讀書

二、核心目標:

1、喜歡看書,願意與同伴分享讀書的樂趣。

2、掌握讀書的方法,看圖講述的方法及初步續編故事的方法。

3、願意以自己的方式把讀懂的書及續編的結果將給大家聽。願意分享其中的知識與樂趣。

三、活動過程:

這一學期的分享閱讀是一個讓孩子感受愛、享受愛的過程。這個閱讀過程是一個與教師、家長、共同遊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幼兒的第一需要——父母的愛、老師的愛得不到滿足,那麼在幼兒眼中,這樣的閱讀便是一次失敗的遊戲。因此在活動開始我們在家長的一封信中介紹主題的目標,以及家長需要配合的活動,在家長園地向家長們介紹了什麼是分享閱讀,分享活動的意義以及我們要達到目的。我們反覆宣傳這種分享閱讀中的分享就是強調享受——既讓幼兒享受到閱讀的樂趣,也讓幼兒享受到父母、老師的愛,而且這種享受是由父母、老師和幼兒一起閱讀共同創造的。在這種閱讀活動中幼兒帶者聽有趣故事的平常心態和父母、老師一起閱讀,閱讀活動中的視覺、聽覺、觸覺的資訊都由大腦詮釋安詳、愜意、深切的親情。因此,閱讀自然就成爲了孩子們的一種甜蜜的享受,孩子們紛紛帶書來一起分享,我們一起認識新書

書名,孩子們把心愛的圖書繪畫出來,講述着自己的書有趣的地方,增進了交流的機會,對看書有了濃厚的興趣。

隨着閱讀活動的重複、深入,孩子們越來越熟悉故事中的語言,並開始從被動的聽故事最終過渡到自己主動閱讀講述故事。在閱讀多個故事以後在把曾經閱讀過的故事拿出來讓幼兒再次閱讀,這也是一種反覆閱讀。此時的分享閱讀,已不需要家長、老師的太多的參與或在必要的時候給予幫助即可,完全可以讓幼兒自己進行獨立的閱讀、講述。孩子們都喜歡到前面給小朋友講故事由此獲得閱讀的成功感、勝利感,膽小的雪婷,默默無聞的瑩瑩,怕被人笑話的曦曦,在老師們和小朋友的鼓勵下,在輕鬆的讀書環境中,都開始爭着講故事。,看到他們勇敢的樣子,真讓人欣慰。孩子們都爭先龍後的講述,很短的環節時間已經不能滿足孩子們的願望,在討論後,我們開始了給好朋友講故事活動,誰講得多,可以在爭做“讀書小明星”榜上蓋上多個可愛的笑臉,讀書小明星活動使分享交流達到了高潮,也促使他們進行更多的閱讀活動。

1、學習一頁一頁地看圖講述。

孩子們帶來很多的新書,爲了學會閱讀新書,掌握閱讀的方法,我們開始在孩子帶來的書中尋找它們有興趣的材料,我發現然然和陳平帶來的幼兒畫報非常受歡迎,恰巧我們家也有,我把圖片擴大,請幼兒觀看圖上有什麼有趣的地方?圖上都有誰?你喜歡誰?爲什麼?他們在幹什麼?這是什麼時候的事?你怎麼看出來的?逐步由學會觀察什麼到了解事情的起因、經過到結果。在這段時間裏我們儘可能地爲孩子們創造一個可閱讀的環境,挖掘讓孩子們喜歡和可觀察,自由想象的材料,例如;“離不開媽媽的波波”,“我想我會飛”等等,教材塗色活動“下雨了”,“舊房子變新房子”等等,我逐步發現,好的語言教材其實就在身邊,我們要學會運用它。

2、感受事件順序經過,學習續編故事,感受續編的快樂。

摸索中我逐步的發現尋找適宜的材料並不難只要老師心中裝有目標,貼近孩子們的生活,就會有很多有趣的活動。而且我也發現語言活動中學習材料的選擇是第一關鍵,我們開始續編結尾,《紅鼻子的小羊》〉讓我看到幼兒真正需要什麼樣的閱讀作品,想象力是吸引孩子興趣的所在,想象力要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有限的,想象卻可以遨遊世界。小羊們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幫助遇到困難的紅鼻子小羊,孩子們的想象已經超越了我們的眼睛。有的選擇用飛機帶小羊飛翔,有的選擇作一對飛起來的翅膀,有的用弓箭把小羊射向月球,熱氣球、飛艇、降落傘,他們互相交流着經驗,感受着故事的離奇和完美,也感知了故事的結構,又上了一節道德品質課。

孩子們體驗到自己編書的自豪、成功感、激發了對續編故事及語言的熱情。在以後的活動中,我嘗試讓

幼兒續編故事的開始、成因、過程,例如:沒有牙齒的大老虎,孩子們不同的描述呈現了一隻兇狠的大老虎,老虎爲什麼沒有了牙齒了呢?孩子們超出了我們想象的門,還續編出時代的氣息。“老虎看到我們製做的假小兔,猛地撲上去,我用遙控器小兔獨立的石頭就起來,老虎的牙被咯掉了”“老虎吃了小狐狸送來的特質棉花糖,把牙齒黏掉了。”等等

又如:耷拉耳朵的小兔也是選材幼兒畫報,是來源於幼兒中間的,老師用電腦放大情節,根據目標需要了改編並製作了部分情節,色彩明快,動作表情明顯,直接刺激幼兒的感官,一出示這樣的圖書孩子們立即有了興趣,也營造了了良好的閱讀情景。耷拉耳朵的小兔選材貼近幼兒的生活,每個孩子都有自尊心,而且中班孩子在交往逐步會出現被嘲笑及生氣時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的時候,他們在故事中會找到相同的感受,我想這樣的選材有利於清楚的表達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激發孩子的表現力。

有了適宜的材料以後我感覺提問的技巧是展開幼兒想象力,引導幼兒觀察,充分表達自己的第二個關鍵。每一個畫面我抓住了關鍵點去提問,每一幅圖讓孩子學會怎樣觀察,“世界上有很多的兔子,有胖的、瘦的還有---但他們都有一對豎着的耳朵,看這隻小兔有什麼不一樣的呢?孩子們很快集中到出現的小兔子的身上,發現小兔的耳朵不一樣。我覺得開放性的問題會讓孩子們仔細得的觀察、思考、再表達所以每一幅圖片我都不會給孩子直接的講述,讓孩子自己猜測下一個情節,“你們看小夥伴們見到這支特別的兔子會怎麼說?它是怎麼對待小兔子的?你是怎麼看出來的?小兔子心情是什麼樣的,你是怎麼看出來的?小兔子非常難過一

心想把耳朵豎起來,怎麼辦呢?你快來想一想。”老師最後再給與孩子簡單的整理或鞏固幼兒的回答,達到分享的目的,我也發現孩子們由續編結尾的能力發展到猜測高潮以至於續編開始部分。耷拉耳朵的小兔使孩子們沉浸在續編的快樂中。孩子們爲幫小兔子把耳朵豎起來及救小兔子想出了十餘種辦法,在這次創編中我沒有把孩子想象的整個畫面畫出來,因爲在以前的創編中這種方法雖然直觀但耗費時間太長,使注意力差的孩子精神渙散,因此我用簡單的圖譜來表示,孩子們一看就知道是什麼,如:用繩子幫忙,用曲線表示,請大象則畫出他長長的鼻子,用老虎的尾巴則畫一個粗粗的尾巴,對孩子來說我想這是一個肯定,既肯定了孩子們的想法又蘊含了幼兒對續編想象的理解,他也記錄了我們班不同孩子們的語言表達及想象水平,爲後面的繪畫結尾及製作成完整的圖書提供了依據。

在創編結尾小兔看病的過程中,孩子們猜測小兔肯定有病,這是醫生的話需要老師點明中心“小兔沒有病,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隻耳朵。”,小兔心理髮生變化的語言都是點明中心,這種間接得講道理,讓孩子心理更容易接受,所以後面的討論更結合了實際生活中的感受,“如果小朋友有了錯你會怎麼辦?如果你遭到了嘲笑,你生氣了怎麼辦?你遇到了小兔這樣的困難怎麼辦?”這裏融入社會性領域的問題,即發展了語言表達能力,又解決了孩子們的情緒和心理問題。

在活動有一步深入中我跟明確了我愛讀書的閱讀活動的目的,我們不是在閱讀中讓孩子掌握多少多少知識,而是體驗閱讀的的樂趣、掌握閱讀的技能、養成讀的習慣。其中體驗到閱讀的樂趣是進行閱讀的出發點和基

礎,因此分享閱讀十分強調在成人和幼兒之間創設輕鬆、和諧的閱讀氛圍,讓幼兒能夠把閱讀活動和一切愉快的情緒聯繫起來,尤其在進行分享活動中成人應儘量減少對幼兒的評判,避免傷害他們閱讀的積極性。在這段時間裏我也發現,光靠幼兒帶來的圖書已經不能滿足幼兒的願望,需要開設更大的閱讀角,和豐富的閱讀資源。把我們的表演潛能開發出來,運用身體動作語言,複述及續編,豐富閱讀活動。這會更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使多種能力得到培養。

中班主題活動教案《我》9

一、主題說明:

馬路,是幼兒非常熟悉的環境,他們每天來園、回家都會經過,所以這對於幼兒來說,基本的一些常識已經有所瞭解。馬路邊的交通設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幼兒知道了馬路上有斑馬線,人要從斑馬線上過馬路,但是在畫紙上的表現我發現其實他們無法確切表達,方位都是錯誤的;還知道了綠燈行,紅燈停,黃燈 準備的基本知識;還有那些有趣的標記、數字,其含義各不相同,有時類似的2張標誌卻是不同的涵義,真是耐人尋味;有時還會會涉及到如何遵守交通規則的問題,讓孩子們從小建立起做文明市民的良好意識。這些 對於孩子來講有着許多和必要的教育價值,需要我們老師做更進一步的引導。附近的道路是與幼兒生活最直接關聯的環境,其中不同的車輛、房屋、道路、設施,以及各種各樣成人勞動,都爲幼兒豐富有關社會生活經驗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因此我們預設了《我在馬路邊》的主題活動,本主題的目標着重讓幼兒瞭解對生活周圍的人、基本設施的瞭解與注意,初步知道他們與自己生活的關係,運用各種方式表現各自對周圍生活的體驗。

二、主題目標:

1、觀察馬路上的各種車輛,知道其不同的功能, 體會車給人帶來的方便。

2、發現車子的不同特徵, 按車輛的某個特點進行 分類,如:不同顏色、大小、用途等。

3、瞭解常見的交通設施,如紅綠燈、斑馬線等, 有初步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

4、透過唱唱、跳跳、讀讀、畫畫來了解我們身邊的馬路。

5、瞭解交通設施,並有興趣識別馬路邊的標記、數字及其含義,初步瞭解與人們的關係, 並樂意探索。

6、 嘗試將交通規則的經驗運用到設計棋類規則的活動中。

三、環境創設:

四、家園共育:

1、在日常生活中,提醒幼兒懂得遵守交通規則,養成文明、良好的行爲。

2、請家長和幼兒一起製作 “汽車” ,鼓勵幼兒在製作過程中能完成自己的任務。

3、建議家長帶幼兒在馬路上走走、看看、說說, 帶領幼兒參觀車展或到汽車銷售店看看。

4、家長應該以身作則,爲孩子樹立遵守交通規則的榜樣。。

5、和孩子一起收集各種交通工具的圖片、書本、模型,一起閱讀有關內容的書籍,激發探索興趣。

6、帶領幼兒外出參觀活動,觀察馬路上的汽車、十字路口、交通警察、馬路上的標誌及馬路邊的標誌和設施等。

五、個別化材料:

遊戲名稱

圖片

材料

玩法

觀察要點

熱鬧的馬路(益智)

紅綠燈、樹、車、人等

按照一定的規律爲車、人、樹等排序。

可以按一個種類排序,也可按範圍(馬路上、馬路邊)排序。

去踏青

畫有各種形狀點子的動物、按規律排序的四輛旅遊車。

根據動物身上的點子數找到相應的座位號。

點數相對應。

汽車排排隊

不同顏色和不同大小的汽車

根據不同的大小進行排序。

根據不同的顏色排序。

1、幼兒是否能夠正確排序。2、幼兒所拍的順序是否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車牌的祕密(探索)

汽車若干(有車牌)、數字卡片等

1、將點子和圖形翻譯成數字。 2、能夠按照數字的規律尋找其中隱藏的一個數字(相鄰數)。

1、幼兒是否能將點、圖形、數相對應。 2、幼兒探尋已有數字的規律(如:大小、間隔)

給汽車找影子

各種汽車圖片及影子

1、能夠根據汽車特徵找到相應影子。 2、說說不同車子它們的作用。

幼兒是否能夠把握不同車的特徵的能力

汽車加工廠(美工)

各種廢舊紙盒、塑料瓶蓋、畫紙、筆、剪刀等

1、根據一隻盒子的特徵,製作與馬路上某一汽車特徵相同的汽車 2、將兩隻或兩隻以上盒子進行組合製作各種不同的車。

1、觀察幼兒是否會根據步驟圖製作各種不同的車。 2、觀察幼兒能否根據盒子的特徵進行想象、創造製作不同的車。

汽車製作

各種顏色的彩紙、剪刀、勾線筆

根據製作步驟圖來進行製作

觀察幼兒理解步驟圖的能力以及細節部分的處理。

六、主題案例:

案例一:

馬路上的車 主題《我在馬路邊》正式開始了,在主題開展時,我就設計了《馬路上的車》這一節美術活動,首先透過視頻觀察馬路上的車激發起幼兒的興趣、豐富幼兒 對車子的感性經驗。在觀察的過程中,孩子們的情緒都很高,對眼前駛過的各種車子都充了探究的興趣。特別是男孩子,當自己認識的車子從眼前駛過時會跳起來大聲地叫出它的名字,當大家都看的很認真的時候,楊霄突然大聲說道: “老師你看,那是停車的標誌。”順着他指的方向,赫然有個大大的“p”。楊霄平時很愛車子,

家裏面的車子都擺滿了,平時也很關注在這方面,所以有了一定的經驗積累。突然我想乘這次機會也讓幼兒觀察馬路上的各種交通標誌,讓幼兒對交通標誌一個感性的認識。於是“尋找交通標誌”的活動由此開始。

分析:

新課程中指出教師應該要追隨幼兒的生活和經驗。所以凡是幼兒需要的、感興趣的,又是他們急於想知道或解決的問題,應該及時地納入到課程和活動中來。二期課改的核心是要讓課程適應並促進幼兒的發展,因爲教材是課程的重要載體,教材是媒介,它串起兩個教育主體(教師和幼兒)間的互動。 深刻領會新教材,使教材爲幼兒活動服務,運用、參考這些教材來組織適合自己教育對象的活動,使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積累經驗,提升能力。因此,教師應多考慮幼兒的年齡特徵, 使活動最接近孩子的生活經驗和發展水平,儘可能使活動與個體兒童的需要相符合。

七:主題反思:

1、我在馬路邊這個主題,幼兒總是有很多話可說,因爲馬路是幼兒熟悉的環境,對於馬路上的車子,幼兒總是能夠說出如小汽車,救護車,警車等車的基本特徵,但是我發現,對於一些如大吊車,吉普車,幼兒還是不太熟悉的。因此教師的首要目的就是將個別幼兒瞭解的擴大化,將幼兒不瞭解的傳遞給他們。

2、雖然馬路對於我們息息相關,我們每天的生活都離不開它,但是對於幼兒他們對於交通的規則還是很淺,他們只是知道紅燈停、綠燈行;走馬路要走斑馬線;走路要靠右邊走……但是在角色遊戲中發現,他們所謂的靠右走都是難以分辨的,很多人無法理解爲什麼面對面的2人他們靠右走是不同的方向。所以我覺得這在生活中需要無時無刻的提醒他們,讓他們養成習慣。

3、在本月,爲了配合主題,我讓幼兒們帶來了很多車子的玩具來進行自主遊戲,我發現幼兒之間的`交流分享的能力也變強了,彼此之間聊聊自己的車子,對於學習也有幫助。但對於汽車更深一步的特性對孩子來講還蘊涵着許多教育的契機,儲藏着孩子們期待發現與探究的問題。

4、本次我發現交通標誌是一個難點。有一些幼兒認識了個別簡單的交通標誌,可是大部分幼兒都是0水平,特別是對於那些很類似的交通標誌,因此還需要家長的配合,在日常生活中讓幼兒自己的去發現、去探索、去學習。

總之交通安全是很重要的,不止是在這一個月,是在一生中都需要牢記的,因此我們應該無時無刻都要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讓幼兒在好的氛圍中自然的接受和保持。

中班主題活動教案《我》10

環境創設

1、蒐集幼兒明顯長大的照片和在幼兒園與老師小朋友共同生活、遊戲的照片,組成牆飾“親親熱熱一家人”以及“快樂的幼兒園生活”,讓幼兒在分享中感受自己長大和升班的快樂。

2、將幼兒升入中班想做的事情、想學的本領透過具體作品表現出來,並組成牆飾“我的升班願望”,表達幼兒想擁有更多本領願望。

3、將幼兒對老師祝福的話做成祝福卡,組成牆飾“老師好愛你”;同帶領幼兒做提醒卡組成牆飾“老師別忘記”,提醒老師每天要多喝水,注意休息,表達對老師的愛。

生活活動

1、熟悉新環境,喜歡自己所在班級,儘快形成良好秩序,鞏固已養成的好習慣。

2、認識自己物品及擺放位置,引導幼兒設計相應的活動區標誌,指導幼兒能按照標誌的指示做事情。

3、會正確、主動地洗手,能主動喝足量的水,會隨渴隨喝。

家園聯繫

1、引導幼兒在家裏養成物歸原處的習慣。請爸爸媽媽送給孩子“成長祝福”,鼓勵孩子更加努力學本領,激發出成長的自豪感。

2、召開家長會,向家長介紹本學期教育內容和家園配合要點;利用家園園地,向家長介紹本主題活動目標、活動內容以及配合事項。

教學活動

1、“我喜歡新班”:幼兒熟悉新環境,知道自己升班了,有做中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2、“太陽小鳥誇將我”:幼兒學唱歌曲,能用歡快的聲音表現做中班小朋友的自豪。

3、“老師本領大”:幼兒有表情地朗誦兒歌,喜歡老師,產生愛老師的情感。

4、“老師畫展”:認真觀察自己喜歡的老師,體驗給老師畫像的樂趣。

5、“漂亮的氣球”:幼兒嘗試用打氣筒給氣球充氣,觀察並說出充氣多少與氣球大小的變化。

區域活動

美工區:

“打扮新家”:幼兒運用多種材料、多種方式,創造性地製作簡單的裝飾物美化環境;

“我親愛的老師”:幼兒運用多種材料,按照自己的想法創意製作裝飾物打扮老師。

益智區:

“我來設計活動區”:幼兒根據自己的想法,設計活動區的位置並擺放相應的材料;

“整理小天地”:會點數4以內的數,能根據物品用途或種類簡單分類。

表演區:

“我請老師看錶演”:幼兒願意在集體面前表現自己,能大方地給老師表演歌曲、舞蹈、打擊樂等節目。

閱讀區:

“野花”:幼兒喜歡邊看圖片邊講故事,體驗老師對小朋友的愛和小朋友對老師的關心。

角色區:

“我的幼兒園”:幼兒能扮演幼兒園中的老師、保健醫、廚師等角色,體驗在幼兒園生活的快樂。

建構區:

“漂亮的幼兒園”:幼兒能根據幼兒園建築物的外形特徵,用壘高等方法搭建獨體樓。

中班主題活動教案《我》11

活動一:爐具的用途

 活動目標:透過討論瞭解爐具的用途及什麼是爐具

活動準備:圖片

活動形式:集體

設計意圖

師幼互動

教育反思

瞭解幼兒的問題

1、引導幼兒討論我們能吃到的東西是什麼幫了忙?它還能幫我們做什麼?

2、爐具是什麼樣子的。

3、提出疑問:幼兒提出自己想知道的有關爐具的問題,老師記錄。

幼兒的表現:幼兒對於爐具的種類感興趣。

對於自己感到很好奇,但是家長又不讓接近的爐具幼兒有些瞭解又有些猜想。在討論的時候幼兒都積極發言。

在活動中幼兒透過討論,及對自家使用爐具的不完整描述,幼兒發現小朋友家使用的爐具也不同。

在過渡環節組織幼兒討論,及利用了時間,又使幼兒在過渡環節有事可作。

活動二:爐具的種類

 活動目的:瞭解現代爐具

 活動行式;集體

活動準備:請家長帶幼兒的商場參觀;不同爐具的照片

設計意圖

師幼互動

教育反思

自己解決問題

1、請幼兒把收集回來的爐具圖片、照片佈置成“爐具專賣店”。嘗試分類(用電的、用煤氣)

2、瞭解現代爐具

1)利用錄像瞭解過去的爐具

2)現在我家的爐具

3)利用圖片瞭解多種爐具

3、如何安全使用爐具

在此次活動中有的幼兒發揮想象說出了自己想象中的爐具,應抓住這一點開展活動。

活動三:新型爐具

 活動目標:大膽發揮想象自己創造爐具

 活動行式;集體

 活動準備:錄像

設計意圖

師幼互動

教育反思

鼓勵幼兒大膽想象

1、觀察有關電磁爐、太陽爐的錄像。

2、討論電磁爐、太陽爐的好處。

3、讓幼兒說一說自己希望有什麼樣的爐具,透過講述、繪畫、製作的方式表達出來。

幼兒表現:大多數幼兒能說出自己的想象,但不會用繪畫及製作的方式表達。

對於用繪畫及製作的方式,幼兒所劃出的都是幼兒所能理解的,並不是成人眼中的表現形式,但幼兒卻能用語言表述自己所畫的內容,及形式。因此教師並不能否定幼兒的表現,要結合幼兒語言的表述看畫,給於肯定及鼓勵。

思維接力棒:

在古代原始部落時代,人們開始時使用雷電擊中樹木而產生的火種。慢慢的人們開始鑽木取火,現在人們更加方便了,可以控制火、並調節火的大小。

中班主題活動教案《我》12

活動設計背景

由於中班幼兒還不能很好處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活動中總出現一些不安全隱患,所以,我制定了《我能保護我自己》的主題活動。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2、教育幼兒不玩、不接近危險物品,不做危險的事。

3、瞭解一些簡單的安全常識和自救方法。

4、知道幼兒身邊的危險有哪些,培養幼兒的安全全意識。

5、學習簡單的自救方法,直到遠離危險。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難點是幼兒年齡小不能很好的分辨哪些是危險的事和物。

活動準備

小朋友玩危險品受傷的事例圖片

活動過程

一、教師分別出示掛圖,請幼兒仔細觀察,並請個別幼兒講講圖上的小朋友在幹什麼?他們做的對嗎?

二、引導幼兒討論: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或事情是危險的?

教師總結:尖銳的利器(剪刀、小刀、針、牙籤)水、火、電、氣。

三、尋找危險品

將幼兒分成4組,分別在教室、院子、午休室及各個角落尋找不安全物品及玩具,然後大家一一記錄進行交流,增強幼兒自我保護意識和對不安全的預見能力。

四、透過討論的方法瞭解應該怎樣避免受傷

1、鼓勵幼兒討論預防受傷的方法。

2、教師用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記住生活中應注意的問題。

五、向幼兒簡單介紹受傷後的自救方法。

六、安全遊戲

1、教師帶幼兒到戶外在遊樂器材前停留,向幼兒說明這些器材可能發生的危險及正確方法。

2、請幾位幼兒示範正確玩法。

活動延伸:家園共同提醒幼兒注意安全,及時阻止危險行爲,增強安全意識。

教學反思

1、因爲生活中的不安全物品和不安全隱患太多,在這節課中不能面面俱到。

2、在活動中,師幼互動有一定的不協調,教師應根據幼兒情況在調整教學。

3、這節課還是很成功的,教師還有待提高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中班主題活動教案《我》13

主題背景:

家是幼兒最熟悉的地方,是幼兒最爲重要、最爲親近的生活環境。父母及家人是幼兒最親密的人,也是給幼兒最多體驗的人。孩子們在家裏享受着父母的愛,是全家關注的焦點,他們在各方面得到無微不至的關懷。他們的需要很容易在家中得到滿足。但如果孩子們只是一味地沉浸在愛的海洋裏,久而久之因麻木不仁而忘卻了對家人乃至社會的責任,終將成爲令全家人失望、被社會拋棄的人。培養幼兒的愛心就應該從其身邊最親近的家人開始,逐步擴展到共同生活中的其他人。我們希望每一個孩子既能在充滿愛意的氛圍中成長,又能以其力所能及的方式去關愛他人(首先是父母)只有這樣,健全人格的形成纔能有可能。讓愛伴隨幼兒成長,他們定將因愛而感動,爲愛而行動!

內容與要求:

1、嘗試採用多種方式收集身邊的資訊,瞭解自己的家。

2、樂意說說自己的家裏人,能尊敬父母和長輩,感受家的溫暖。

家園共育:

本月我們將開展主題《我愛我家》,在這個主題中,我們從孩子最熟悉的事物入手,透過分享、調查、遊戲等有趣的活動,重點是讓孩子瞭解自己的家,感受家的溫暖,懂得尊敬父母和長輩。在此,希望大家能配合我們做好以下的準備工作:

1.帶一張全家福在班級展示,便於孩子互相介紹交流。

2.讓孩子瞭解自己家的家庭成員、家庭住址、電話號碼、不同的傢俱類別(如廚房、洗手間、臥室、客廳等家居);知道家中有幾口人、爸爸媽媽的工作、自己的成長過程等。

3.讓孩子在家嘗試用筷子獨立用餐,養成他們良好的用餐習慣。

4.配合完成對爸爸的調查採訪,能引導孩子用自己的方法來記錄。

5.請家長協助老師,讓孩子進一步瞭解傳統的節日,如教師節、中秋節、國慶節等,體驗節日的快樂。

6.提醒幼兒遊戲後物歸原處,爲孩子創設自己擺放玩具的固定地點。

7.帶領幼兒參與不同活動,豐富幼兒生活經驗,激發幼兒參與角色遊戲,初步建立角色意識。

中班主題活動教案《我》14

活動目標:

1、運用真摯的語言表達對他人的謝意。

2、懂得身邊的人曾爲自己的成長默默奉獻,應該把他們銘記在心。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5、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和睦相處並珍惜這份友情。

活動準備:

掛圖第23—24。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

1、教師:三年裏,有很多人天天和我們在一起,他們是誰呢?

教師小結:有的孩子說和自己天天在一起的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

2、教師:那我們要感謝誰呢?爲什麼?(幼兒觀看掛圖材料,看一看、說一說他們是誰?爲什麼要感謝他們。)

教師小結:小朋友都說要感謝爸爸媽媽,因爲他們每天爲了讓我們生活在開心、快樂、舒適的環境中,辛苦工作,每天早出晚歸。而爺爺奶奶年紀那麼大了,走路都很辛苦,一不小心就會摔跤,但爺爺奶奶沒有因爲自己身體不方便的原因,而不來幼兒園接送你們,在家可能還要照顧你們。所以我們要感謝他們。

二、說說感謝的話。

1、教師:老師像媽媽一樣照顧我們、教育我們,細心的引導我們改正缺點;保育員阿姨爲讓我們在良好的環境中學本領,幫我們打掃教室,幫我們疊被子;廚房阿姨爲我們做香噴噴的飯菜;我們說一句什麼感謝的話給他們呢? 請個別孩子用響亮地聲音講給大家聽,教師給予肯定。

2、啓發孩子們分組討論對老師、保育員阿姨、廚房阿姨說什麼感謝的話。

3、請幾名孩子有禮貌的邀請客人來到我們的活動室,鼓勵大家熱情的向他們道謝。

教師:孩子們,你們最想對保育員阿姨說什麼感謝話?現在我們要邀請保育員阿姨來我們教室做客,誰願意大膽有禮貌的去邀請?

教師小結:阿姨謝謝您,您幸苦了,我們愛您。

4、教師:孩子們,那你們最想對老師說什麼感謝話呢?

教師說祝福或希望的話:老師聽到你們真誠的話語,心裏特別的感動。那麼謝老師希望你們每天開心、健康的成長,與小朋友團結友愛,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在家是個乖寶寶,在幼兒園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三、還要感謝誰。

1、教師:除了這些人,我們還要感謝誰呢? 教師小結:還有叔叔阿姨、外公外婆、警察叔叔、保健醫生、清潔工等。

2、教師:那當我們遇見他們的時候,你們又會對他們說什麼感謝的話呢? 教師小結:孩子們回家後和爸爸媽媽說一說吧。

活動反思:

幼兒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在於讓幼兒能夠感知情意,懂得情感,並樂於表達情感。我設計此活動的目的想透過幼兒親身體驗、自主表達、主動參與的過程來表達自己的感謝與愛,在表達愛心的過程中讓感恩內化爲一種行動。讓他們從小懂得對周圍的每個人都要有感恩之心,知道知恩、感恩、報恩是一種美德,活動中要鼓勵幼兒大膽地表達,讓溫馨的話語貫穿整個活動。

中班主題活動教案《我》15

主題說明:

經過漫長而又愉快的暑假,孩子們長大了,已經成爲幼兒園中班的哥哥、姐姐了。他們對中班生活充滿了好奇與期待。在父母與老師的眼裏,他們有了可喜的改變,有了一定的規則意識和初步的自控能力。進人中班之後,孩子們會面臨新的挑戰:需要在自我發展的同時,學會與同伴友好相處。

在本主題中,我們將引導孩子多角度地尋找自己和同伴的變化,在參與班級環境創設、爲他人服務、與同伴共同活動的過程中,體驗做中班小朋友的成長和喜悅。

主題目標:

1.知道自己是中班的小朋友了,能與同伴友好相處,共同做遊戲,體驗做中班小朋友的愉悅心情,會做自己能做的事,體驗成長的快樂。

2.主動參加各項活動,樂意爲集體服務。

3.積極學做新操,動作到位、有力,熟悉新的活動場地和器械的玩法,參與收拾整理場地和器械。

4.較大方地在集體面前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安靜認真地傾聽別人說話,不插嘴。

5.認識數字1~5,用點卡和數字表示5以內的數量。

6.能唱輕快活潑的歌曲,掌握附點音符和切分音的唱法,學習根據歌曲內容和速度的變化做相應的動作。

7.初步學習畫出人物和物體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