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心田上的百合花開》教案設計

一、說教材:

《心田上的百合花開》教案設計

百合花,一種在花店裏常見的花,象徵百年好合,而臺灣作家林清玄卻以其清新質樸的語言賦予百合花新的象徵意義。一株深山段崖上的百合,憑着自己的執著和堅忍,始終堅守內心純潔的信念:“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證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開出美麗的花朵”,最終她開遍了山谷,“成爲斷崖上的最美麗的顏色”,爲人們帶來了美麗和幸福。

一株小小的野百合,憑着對自己的信心和開花的信念,用執著和堅忍成就了“百合谷地”的美麗和尊嚴。在這裏,百合花成了信念的象徵。野百合的形象不正啓示着千千萬萬的普通民衆,要透過自身的不懈努力,“以花來證明”自己的人生價值嗎?這種“全心全意”近乎完美的形象,真正實現了“靈性、精神的美”。這也是林清玄作品中經常出現的主題。這篇文章所展現的正是作者追求的做人的最高境界:以清靜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挫礙,讓我們深深感受到的是林清玄那特有的東方的審美智慧和佛家的哲學情懷。“大其願,堅其志,細其心,柔其氣”的人生準則在野百合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本文是一篇寓言體散文。文章通篇運用擬人的手法,層層襯托,塑造了一個充滿靈性、大智大慧的野百合的形象。百合谷地其實就是一個充滿世事艱辛的大社會的縮影,野百合的遭遇,何嘗不具有人生奮鬥的典型意義:一個人社會價值的實現,只有一種方式,那就是“以花來證明”。當今社會,雖執著奮鬥者有之,可是自甘野草者、怨天尤人者、心灰意冷者、瞻前顧後者、半途而廢者、自慚形穢者更是大有人在。從這點上說,學習這篇文章,百合的形象便可以直達我們心靈的深處,使我們汲取到奮進的力量和人生的啓迪。

寫作和閱讀是一對相逆的過程。林清玄先生應該是先有了一種“以花來證明”的信念,然後在苦苦尋覓中找到了“百合花”這樣一個可以共鳴、契合、寓意的意象;而閱讀卻是沿着文字的言語形式去摸索作者的情感內核——表達信念的文章難以勝數,但是“心田上的百合花開”僅此一篇。歌德就曾說過,藝術的最高成就是風格。因此,研讀這篇文章,品味林清玄式的清新語言,探究百合花的形象,感悟文章所蘊含的哲理,便成了教讀的重點。

二、說教學過程。

第一步、設疑:

這篇文章的題目“心田上的百合花開”,很美也很含蓄。學生可能會說:“百合花很美,但是爲什麼是開在‘心田上’的呢?”還可能會說:“作者想用百合花表達什麼情感呢?百合花有什麼深層意義呢?”三言兩語,樸樸素素,可是已經撥動了學生的心絃,引起了學生強烈地閱讀期待。

第二步、賞花:

在鋼琴曲《秋日私語》的伴奏下,我會對學生們說:“請一位同學按照自己的理解來朗讀一遍課文,請用你認爲恰當的'詞語說說:你欣賞到了一株怎樣的百合。”這個問題的設計,不僅完成了對文字的整體感知,而且凸顯了百合的形象。在學生自主多元的感悟中,我會認可他們哪怕是最膚淺的發現,因爲課堂需要從學生的心靈揚帆起航。

第三步、品花:

我會圈定“執著”“頑強”“自信”“堅忍”或是與之類似的詞語,然後對學生說:“請同學們靜靜地默讀課文,畫出你認爲最能體現百合這兩種品質的語句,然後緊緊地抓住它,輕輕地讀一讀,細細地品一品,相信你的感受會更強烈!”有時候,課堂更需要沉靜,所以這個環節教師強調“靜靜地默讀”“輕輕地讀一讀”。合作學習必須以充分的自主爲前提,因此在學生都已畫出語句並有了感悟之後,我要求他們與同桌合作,交換看法,要求先說一說同桌畫的句子讀得好在哪裏、分析得好在哪裏,然後再說自己的語句或意見。這一個“先說同桌再說自己”的細節設計,不但加深拓寬了個人的理解,而且還藉機培養了說和聽的能力。在討論中,教師當然不能僅僅作爲一名組織者存在,還要做一名積極的參與者,運用反覆吟誦、含英咀華等手段重錘敲打,引導學生與文字展開深度對話。選擇三個句子作爲重點賞析的儲備點:

賞析這幾個句子,可以抓關鍵詞:美麗、生命、全心全意、默默等;可以抓朗讀重音、語氣的處理;可以抓修辭手法的運用,在這樣一番尋章摘句、慢研細磨之後,百合花的形象纔在學生心目中立體明晰起來。

第四步、悟花:

顯而易見,百合花是一個人格化的形象,暢談在百合花身上得到的啓示,應當是這節課的落腳點。但是,這還需要鋪墊,不然往往失之於膚淺、浮泛。第一層鋪墊:由百合花的奮鬥際遇,你聯想到了什麼?如果學生的思路開啟,便可以想到諸如貝多芬、霍金,還有一副佛家風範、清清玄玄的林清玄。第二層鋪墊:我會接着學生的發言說,我想到了自己,然後敞開心扉,向他們簡要地講講自己溫暖和百感交集的從教之路。第三步,輕輕地叩問學生心靈:回視一下你的內心,是否也有一株美麗的百合花在心田上靜靜地開放呢?此時學生最需要靜靜地寫作,在一個只屬於自己的安全的心靈空間裏,展開與自我的對話。最後,在滲透着學生“極深沉的歡喜所結的淚滴”的發言中結束全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