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田野動物調查

教材分析:

田野動物調查

教材的地位:

本節內容是繼“在實驗室裏觀察動物”之後,對常見動物的形態特徵及生活習性有一定認識的基礎上,走出實驗室,到大自然進一步觀察動物的實踐活動課。探究竟中明確給出了教學組織形式,技能卡要求學生對不同的動物應採取不同的方法分類進行觀察。透過讓學生參與制定調查方案,親自進行田野動物調查,得出結論,能使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到知識鏈中關於地球上生物物種的多樣性,以此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懂得如何科學地調查野生動物存在的狀況,合理地開發和利用動物資源的意義。

本節課是學習有關動物知識的入門課,主要根據書中的知識鏈和學生已有知識經驗,透過觀察與調查活動,使學生掌握觀察和調查的一般方法,在觀察和調查中熟悉身邊的動物,瞭解動物與環境、動物的形態結構與其功能的關係,並嘗試對動物進行簡單的分類,爲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

教學重點:

(1)說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學會做調查記錄。

(2)初步培養學生的調查能力以及和同學分工合作的能力。

(3)嘗試對動物進行簡單的分類。

教學難點:

(1)試描述身邊動物和它們的.生存狀態。

(2)引起學生關注周圍動物的生存狀況,從而注意保護動物資源。

學生分析

根據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採用調查活動這種教學形式,吸引學生積極參加教學活動,滿足了學生的情趣特點和心理需求,如透過調查,發現了多種動物會感到驚奇,喜愛的動物樂意觀察、更樂於描述。同時由於本節課的活動性和學生的自主性強,如果事先沒有一個周密的調查方案,學生的調查活動很可能會走過場,限於表面的紅花熱鬧。其次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合理地分工合作。

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注重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知識的發生和發展,本課正是以此理念爲指導,透過田野動物的調查來培養學生勇於探索的科學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及實踐能力等。

教學目標

知識性目標:

1、說出調查的一般方法。

2、描述身邊的動物和它們的生活環境。

技能性目標:

嘗試觀察、調查、資料分析等研究各種動物的基本技能。

情感性目標:

1、體驗與人合作、交流及取得成果的情感。

2、關注周圍動物的生存狀況,加強保護動物,合理利用動物資源的意識。

課時安排

1~2課時

教學準備

教師

(1)選擇好讓學生調查的場所,幫助學生分組,確定調查路線。

(2)收集有關動物的影視錄像或圖片。

(3)飼養一些常見的小動物。

(4)瞭解要調查的動物狀況,並查找相關資料。

學生:

準備調查表格,確定調查路線、鉛筆(有條件的可帶照相機、放大鏡等)。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學生活動教師活動如何進行

調查學生根據經驗舉例,說說什麼是調查,以小組爲單位拿出調查動物的方案,最後透過對比、總結、歸納出調查動物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項。以校園植物調查爲例,引導學生說出什麼是調查,再以小組爲單位拿出各自的方案,最後對比、總結出調查動物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項。

實地調查

各組同學根據分工,認真開始調查、記錄(或拍照)。

方案1:田野動物調查。

方案2:校園動物調查。

方案3:公園(或動物園)動物調查。

有問題分別向農民、老師、公園(或動物園)管理人員請教。根據當地情況,選擇好調查地點進行調查。

建議:調查以小組爲單位,按照觀察動物的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種羣密度、生態環境等進行分工調查,或按照地面、土壤、水域等生活環境來進行分工調查。對於動物種類少的地區,可配備有關動物的影視錄像或圖片及飼養的小動物來輔助進行調查。

注意引導學生安全爲首;愛護生物資源,不分喜好;客觀調查,認真記錄。

整理統計各組同學共同整理,嘗試描述身邊的動物及其生活環境,並將所知道的動物進行歸類,再依據所得到的資料分析調查中所發現的問題,找出原因。最後,寫出調查報告。引導學生整理和分析調查所得到的資料,對動物進行分類描述,並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最後,要求學生寫出一份家鄉動物資源的調查報告。

成果展示、交流調查報告方案1:調查報告交流會。

各組用實物投影儀展示敘述各自的情況及調查報告,並與其他組進行交流。

方案2:調查報告展示會。

各組將調查報告以板報的形式共同展示,同學互相觀摩,從中吸取經驗。

方案3:調查圖片展。

各組整理照片,展示、交流。各組同學易抓住別人的缺點不放,卻易忽視別人的優點。教師要注意並及時引導、幫助同學獲得經驗,共同體驗與人合作、交流及取得成果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