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新青島版二年級下數學第五單元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新青島版二年級下數學第五單元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新青島版二年級下數學第五單元教案

新青島版二年級下數學第五單元教案1

教學目標:

1.認知:對前面所學的觀察物體、平面圖形、乘法計算等內容進行復習鞏固。

2.能力:學生能在開放的活動中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提出各種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透過看一看、擺一擺、拼一拼、說一說等,全方位地調動學生用科學的眼光觀察事物,找出事物間的聯繫。

3.情感:結合黨的十六大召開,對學生進行愛黨愛國的教育;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透過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形象感知只有多站在別人角度看待問題才能和大家友好相處的生活哲理;同時滲透美育。

教學重點:複習鞏固觀察物體、平面圖形等知識內容。

教學用具:課件;各種玩具、頭飾;學生每人準備20根小棒、1個活動角、1把三角尺等。

教學過程:

一、設疑激趣,滲透德育

1.(事先讓一名學生藏起來)昨天下午,全校都放學了,我看見一位同學還一個人默默的撿着花壇裏的垃圾,他是誰呢?(這名同學背對大家出現,讓學生猜測……)

2.我們要確定他是誰,還必須怎樣呢?

3.換一個角度,再看一看(讓這名同學轉過來,面對大家。同時揭題:“看一看”)。

二、看看擺擺,引導發現

1.(出示課件,圖片1:十六大會場全景照片。)

這是什麼地方?這裏正在幹什麼?對,20xx年11月8日,黨的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勝利召開,黨和國家領導人在主席臺上就坐,率領全國各地的代表們,正在商討着國家大事。

2.(出示圖片2:十六大會場代表席照片。)

這又是什麼地方呢?

(圖片3、圖片4依次出示……十六大會場不同角度的照片。)

3.(4張圖片同時出示)

同樣一個地方,在照片上的形狀怎麼不一樣呢?

對,記者們站在不同的位置,從不同角度拍下了十六大召開的盛況。

4.想像:每一張照片記者們站在什麼位置拍下的?

5.小結:站在不同的位置,所觀察到物體的形狀是不一樣的。

6.(出示小屋)老師帶來什麼?

你們在不同的位置上,分別看到小屋哪些面?

7.(出示課件)

你能將你所看到的形狀用小棒擺出來嗎?

8.(反饋)如果每邊的同學都硬要說小屋就是自己擺成的這個形狀,行不行呀?

不僅觀察事物是這樣,看待一件事情也是這樣,我們要學會多站在別人角度看待問題,這樣大家才能團結、友好相處。

9.小結:剛纔我們透過看一看,擺一擺,複習了“觀察物體”的有關知識。(揭題:擺一擺)

三、創設情境,自主探究

1.(出示課件:藍貓和它的夥伴們出現在屏幕上)

藍貓和它的夥伴們聽說我們在這裏開展“擺一擺”的活動,它們也趕來了,就請各個代表隊來介紹自己吧!

(各組組長戴上頭飾,一一作介紹。)

2.藍貓提出第一個問題:你們認識過哪些平面圖形?能用小棒擺一擺嗎?

3.動手操作後,讓部分學生代表將擺出的圖形展示在黑板上數學問題。

(上臺展示的學生提問,大家回答。)

複習關於等有關圖形的特徵。

4.淘氣也擺了一個圖形,看!(出示課件)

他擺了一個什麼圖形?用了幾根小棒?擺這樣的3個三角形,需要幾根小棒?怎麼知道的?

你能用9根小棒擺出更多這樣的三角形嗎?

小組操作比賽。

按計算,擺出4個三角形需要多少根?減少了幾根?爲什麼?

分組討論後,反饋。

5.擺出6個“”,最少用多少根小棒?

6.菲菲擺了一個“”。

(菲菲擺小棒圖。)

他擺的是什麼圖形,用了多少根小棒?

擺這樣的兩個“”,最少需要多少根?爲什麼?

比較兩種不同的擺法:

質疑討論:爲什麼兩種擺法所用的小棒根數不一樣?

四、拓展深化,有機整合

1.出示課件:外星人將每組桌內放入了一個武器,我們要記錄下它們的形狀,向羊博士彙報。可是,手頭的材料只有小棒。

2.6個組進行比賽。分組活動:先觀察,分析從哪個角度去擺最像,最後合作完成。

3.反饋,彙報是從哪個角度觀察的;互相評價。

五、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和藍貓家族的小夥伴們一起,透過看一看,擺一擺,學會了許多有趣的數學問題。數學王國裏奇妙的問題可多了,同學們想不想知道的更多呀?數學王國的大門專門爲愛動腦筋的人敞開着。讓我們共同努力,去探究,去發現,不斷取得進步!

新青島版二年級下數學第五單元教案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認識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透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釐米物體的長度。

3、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培養學生觀察、動手操作的能力。使學生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透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釐米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教學工具:

刻度尺,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同學們,你們和老師比,誰高?誰矮?(老師高,同學們矮)

師:高多少?矮多少?比劃一下。你能知道具體高多少,矮多少嗎?

“高多少”,“矮多少”其實是在比較人體的長度,這就要使用長度單位。板書課題——長度單位。

二、探究新知。

(一)統一長度單位。

當古代的人們沒有發明長度單位的時候,他們是怎麼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圖)觀察這些圖,你瞭解到了哪些資訊?

引導學生說:古人用張開的手臂丈量石頭的寬度,以一拃或腳長爲標準量物體的長度。

你覺得他們的這些方法怎麼樣?(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其實,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攜帶着幾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都能測量物體的長度,幾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這樣的方法來測量物體。現在我們就用一拃作單位,量一量桌子的長度。(師生共同測量課桌的長)

交流彙報:課桌的長是幾拃?學生彙報:4拃、5拃半、5拃等等。

教師提出疑問:我量了只有3拃。我們量的都是同樣的課桌,爲什麼量的結果不一樣呢?

讓學生充分發表看法,使他們逐步明白:每個人一拃的長度不同,進行測量後,量的結果也不同。

追問:要怎樣才能得到相同的結果呢?你有什麼好的方法?

學生:用相同的標準進行測量。

教師小結:因爲測量選用不同的標準,它們的長度單位不同,所以測量的結果可能會與事實不符。這就需要統一長度單位,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長度單位。

(二)整體感知,認識釐米。

1、教學例

2、觀察尺子,認識刻度。

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較一下,觀察它們有什麼相同點呢?(學生可能回答:都有豎線、還有數字)

這些豎線有的長有的短,我們把它叫做刻度線。每一個數字都對着一條比較長的刻度線,第一個數字是0,我們就把這條刻度線叫做刻度0。後面的呢?(刻度1……)讓我們來讀一下這些刻度。

尺子上有這樣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學的尺子上是“釐米”兩個字,其實cm就表示釐米的意思。“釐米”是一個統一的長度單位。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一般用“釐米”作單位。

3、認識1釐米。

教師指出:這個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線一樣,表示從這裏開始。從刻度0到刻度1的長度就是1釐米。

尺子上還有哪一段的長度也是1釐米呢?誰上來指指看?

教師邊講解邊示範(加手勢):從刻度2到刻度3之間這一大格的長度是1釐米,從刻度3到刻度4之間這一大格的長度也是1釐米,從刻度4到刻度5呢?我們發現了什麼?(每一個大格的長度都是1釐米。)因爲每個大格的長度都一樣,所以我們在用尺子量物體的長度時纔有了統一的標準。

同學們你們覺得1釐米的長度怎麼樣啊?(很短)是呀,1釐米確實很短。

追問: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釐米呢?(讓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呈現食指的寬度、田字格的寬度、圖釘的長度。

用1釐米來說一句話:我們的食指寬大約是1釐米。你也能用1釐米說一句話嗎?

學生積極發言。

4、認識幾釐米。

師:剛纔同學們認識了1釐米,那現在老師要增加難度了,看從0到3的長度是幾釐米,從0到7呢?

學生自主學習。

5、教學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課前準備好的紙條,用手比劃下它的長度,說說它可能是幾釐米,同桌合作量一量。再彙報交流。

教師邊講解邊示範:把尺的刻度0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着幾,紙條的長度就是幾釐米。提醒學生注意在測量時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測量的物體邊上,沿着物體的直邊來量,量時要按緊尺子。

6、實踐應用。拿起數學書,找到封面上比較短的那條邊,估計這條短邊大約有多長?再量一量,看你估計得是否準確。再量一量數學書長邊的'長。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4頁的做一做。

讓學生看刻度尺,說出鉛筆的長度,再說說是怎麼想的。

2、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1題。先估一估大約幾釐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2題。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說出手掌的寬和一拃的長大約是幾釐米。

說明:接近8釐米的,我們說它大約是8釐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一步是多少釐米?測量從腳尖到腳尖的距離。

課後小結: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懂得了測量物體的長度必須用統一的長度單位,還認識了1釐米的長度,並會用手上的尺子測量身邊物體的長度。

課後習題:

一、填一填。

1、要知道物體的長度,可以用()來量。

2、圖釘的長大約是()。

3、曲別針的長是3()。

4、1米=()釐米。

5、操場跑道長400()。

二、小小畫家。

1、畫一條長3釐米的線段。

2、畫一條長5釐米的線段。

3、先畫一條5釐米長的線段,再畫一條比它短4釐米的線段。

新青島版二年級下數學第五單元教案3

教材分析

“解決問題”是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五單元“混合運算”中的內容。本單元學生將系統學習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主要是學習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並用相關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掌握好本單元的相關知識,將是學生在第二學段學習兩步以上混合運算的重要基礎。本節課教學需要兩步計算才能解決的較簡單的實際問題。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這類問題,其掌握得好壞會直接影響到後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教材用烤麪包的情境提供了現實素材。目的是使學生在理解圖意的基礎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同時結合已知條件分析問題,爲列式解決問題奠定基礎。

學情分析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四則混合運算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知道了小括號的作用,積累了一定的解決問題的經驗。但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這類需要兩步才能解決的較簡單的實際問題,由於資訊的複雜性,學生在理解問題、解決問題上都存在一定的困難。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用色條圖分析數量關係,感受其使問題簡明、直觀,便於分析的作用,滲透數形結合思想,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

2.使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學會用找出中間問題的方法解決需要兩步解決的問題,豐富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

3.在分步列式解決問題的基礎上,逐步學會列綜合算式解決問題,會合理運用小括號改變運算順序。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四能”,體會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同時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熱愛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利用線段圖分析數量關係,掌握解決需要兩步解決的問題的步驟和方法。

教學難點

會找出隱藏的中間問題,併合理利用小括號列綜合算式解決問題。

設計理念

1.《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在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不斷得到發展。”所以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將採用啓發式的教學方法:教師進行啓發性的講授、創設情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藉助幾何直觀可以把複雜的數學問題變得簡明、形象,有助於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預測結果。”在理解題意和分析解答環節將採用直觀演示的教學方法,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

3.本節課的課堂教學評價不僅會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會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發展和變化,將採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和導向作用,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改進課堂教學過程。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匯入新課

1.根據下面的資訊,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小明有20元錢,買鋼筆用去10元。

2.要解決下面的問題需要哪些資訊?

每個麪包多少錢?

3.師:同學們的數學感覺真好!能從日常生活中準確地發現問題和提出數學問題。下面老師要帶大家去逛一逛麪包店,又有什麼樣的數學問題等着我們去發現和解決呢?(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教師的教學應該以學生已有的經驗爲基礎,鋪墊孕伏的過程就是喚醒舊知的過程,爲探究新知做好知識和思維上的準備。)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情境圖,理解題意

師:你獲得了哪些資訊?問題是什麼?

師:今天的資訊有點複雜,爲了幫助大家更清楚的理解題意,請出我們的小助手“色條圖”來幫忙吧!

師:怎樣在“色條圖”上表示出這些資訊和問題呢?

學生獨立思考:在“色條圖”上表示出資訊和問題。

展示交流:爲什麼這樣表示?

(設計意圖:藉助“色條圖”這一直觀圖形幫助學生理解比較複雜的資訊,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學生在表示和交流的過程中也就理解了數量之間的關係,爲解決問題做好充分的準備。)

(二)解決問題

師:想一想,要解決“剩下的還要烤幾次”這個問題,需要哪些資訊?哪個資訊已知,哪個資訊未知?怎麼辦呢?

師:想一想,該怎麼解答呢?

學生嘗試解答。

展示交流:爲什麼要先求出剩下的麪包個數?讀了哪些資訊,你就想到可以求出剩下的麪包個數?

如果學生只列出分步算式,引導學生思考:剛纔我們是用分步來做的,你們能用綜合算式表示出解答的過程嗎?

對比不同的綜合算式,引導學生辨析:你同意那個算式?爲什麼?如果不加小括號,會出現什麼情況?

師:怎樣檢驗結果是否正確呢?

(設計意圖:好的教學活動,應是學生主體地位和教師主導作用的和諧統一。實行啓發式教學有助於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富有啓發性的問題,不僅引導學生解決出問題,還滲透了分析法和綜合法兩種解決問題的策略。)

(三)對比與小結

師:比較一下我們以前解決過的問題和今天解決的問題,你有什麼發現?

師:我們經歷了怎樣的過程才解決出了這個問題?你有什麼收穫?

(設計意圖:透過對比,讓學生理解這類問題的結構,學會找出中間問題進而解決問題。)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十二的第2題。

2.完成教科書第54頁“做一做”。

(設計意圖:力圖體現練習的層次性,鞏固基礎知識,形成基本技能,不斷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

四、全課總結

師:今天我們解決的問題有什麼特點?我們是怎樣解決的?你有什麼感受?

教學內容:解決問題(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第53、54頁的內容)

教材分析

“解決問題”是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五單元“混合運算”中的內容。本單元學生將系統學習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主要是學習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並用相關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掌握好本單元的相關知識,將是學生在第二學段學習兩步以上混合運算的重要基礎。本節課教學需要兩步計算才能解決的較簡單的實際問題。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這類問題,其掌握得好壞會直接影響到後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教材用烤麪包的情境提供了現實素材。目的是使學生在理解圖意的基礎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同時結合已知條件分析問題,爲列式解決問題奠定基礎。

學情分析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四則混合運算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知道了小括號的作用,積累了一定的解決問題的經驗。但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這類需要兩步才能解決的較簡單的實際問題,由於資訊的複雜性,學生在理解問題、解決問題上都存在一定的困難。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用色條圖分析數量關係,感受其使問題簡明、直觀,便於分析的作用,滲透數形結合思想,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

2.使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學會用找出中間問題的方法解決需要兩步解決的問題,豐富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

3.在分步列式解決問題的基礎上,逐步學會列綜合算式解決問題,會合理運用小括號改變運算順序。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四能”,體會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同時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熱愛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利用線段圖分析數量關係,掌握解決需要兩步解決的問題的步驟和方法。

教學難點

會找出隱藏的中間問題,併合理利用小括號列綜合算式解決問題。

設計理念

1.《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在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不斷得到發展。”所以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將採用啓發式的教學方法:教師進行啓發性的講授、創設情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藉助幾何直觀可以把複雜的數學問題變得簡明、形象,有助於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預測結果。”在理解題意和分析解答環節將採用直觀演示的教學方法,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

3.本節課的課堂教學評價不僅會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會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發展和變化,將採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和導向作用,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改進課堂教學過程。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匯入新課

1.根據下面的資訊,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小明有20元錢,買鋼筆用去10元。

2.要解決下面的問題需要哪些資訊?

每個麪包多少錢?

3.師:同學們的數學感覺真好!能從日常生活中準確地發現問題和提出數學問題。下面老師要帶大家去逛一逛麪包店,又有什麼樣的數學問題等着我們去發現和解決呢?(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教師的教學應該以學生已有的經驗爲基礎,鋪墊孕伏的過程就是喚醒舊知的過程,爲探究新知做好知識和思維上的準備。)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情境圖,理解題意

師:你獲得了哪些資訊?問題是什麼?

師:今天的資訊有點複雜,爲了幫助大家更清楚的理解題意,請出我們的小助手“色條圖”來幫忙吧!

師:怎樣在“色條圖”上表示出這些資訊和問題呢?

學生獨立思考:在“色條圖”上表示出資訊和問題。

展示交流:爲什麼這樣表示?

(設計意圖:藉助“色條圖”這一直觀圖形幫助學生理解比較複雜的資訊,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學生在表示和交流的過程中也就理解了數量之間的關係,爲解決問題做好充分的準備。)

(二)解決問題

師:想一想,要解決“剩下的還要烤幾次”這個問題,需要哪些資訊?哪個資訊已知,哪個資訊未知?怎麼辦呢?

師:想一想,該怎麼解答呢?

學生嘗試解答。

展示交流:爲什麼要先求出剩下的麪包個數?讀了哪些資訊,你就想到可以求出剩下的麪包個數?

如果學生只列出分步算式,引導學生思考:剛纔我們是用分步來做的,你們能用綜合算式表示出解答的過程嗎?

對比不同的綜合算式,引導學生辨析:你同意那個算式?爲什麼?如果不加小括號,會出現什麼情況?

師:怎樣檢驗結果是否正確呢?

(設計意圖:好的教學活動,應是學生主體地位和教師主導作用的和諧統一。實行啓發式教學有助於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富有啓發性的問題,不僅引導學生解決出問題,還滲透了分析法和綜合法兩種解決問題的策略。)

(三)對比與小結

師:比較一下我們以前解決過的問題和今天解決的問題,你有什麼發現?

師:我們經歷了怎樣的過程才解決出了這個問題?你有什麼收穫?

(設計意圖:透過對比,讓學生理解這類問題的結構,學會找出中間問題進而解決問題。)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十二的第2題。

2.完成教科書第54頁“做一做”。

(設計意圖:力圖體現練習的層次性,鞏固基礎知識,形成基本技能,不斷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

四、全課總結

師:今天我們解決的問題有什麼特點?我們是怎樣解決的?你有什麼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