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始得西山宴遊記(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

lihaiqing

課時 2課時 日期

教 學 內 容

教學目的:1.解作者被貶永州後寄情山水聊以忘憂的情懷

2.理解課文在比照與映襯中寫景的特點。

3.積累文言詞彙。

4.學會翻譯文言文。

重點難點:1.重點:

(1)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2)積累文言詞彙。

2.難點:學會翻譯文言文。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預習1.查字典,讀準下列加點字的音:惴慄(zhuì lì)榛莽(zhēn)衽席(rèn)灝氣hào)頹然(tuí)冥合(míng)2.查工具書,試翻譯課文。

二、匯入1.作者簡介。(投影)柳宗元(73-819),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省永濟)人,人稱“柳河東”。晚年貶爲柳州(今廣西柳州)刺史,故又稱“柳永州”。他是唐代傑出的思想家、文學家,與韓愈同爲當時古文運動的領袖,同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貞元九年(793),柳宗元進士及第。公元805年,他參加了以王叔文爲首的政治集團,升任禮部員外郎,積極從事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改革。但爲時不久,就在其政敵聯合反擊下而失敗,受到殘酷迫害,先是被貶爲永州(今湖南省零陵縣)司馬;十年之後,又改任爲柳 州刺史。柳宗元在中唐的文壇上與韓愈齊名。他能詩善文,成就很高。他的散文包括論說、寓言、雜文和遊記等類,文筆犀利,含義深刻,形象生動,氣勢奔放。就遊記而言,他是唐代一位集大成的刻畫山水的能手。一方面,他透過自己敏銳的觀察,深入的體會,運用簡潔概括、鮮明生動的語言,精細而準確地把那些易於被人忽視和遺忘的自然景色畫圖般地再現出來,給讀者一種親臨其境的真切之感;另一方面,他在描寫山水木石、鳥獸蟲魚的聲色動靜時,往往將自己橫遭貶滴、飽受壓抑的境況滲透在裏面,達到情景交融的地步,從而曲折地反映了中唐黑暗的社會現實。他的作品收入《柳河東集》。2.解題。柳宗元被貶爲永州司馬後,一十年內到處搜奇覓勝,寫出一系列刻劃入微又託意深遠的山水遊記。其中最著名的是《永州八記》《始得西山宴遊記》是《永州八記》的第一篇,起着開宗明義、領帶各篇的作用。

三、正課

1、朗讀課文,注意不讀錯音。讀好句子的節奏、重音。要讀得流暢,讀出感情。

2、請學生翻譯第1段,注意以下字詞解釋。(投影)(1)始得西山宴遊記:始得,初遊。宴,安逸,快樂。遊,遊覽。(2)餘自爲僇人:僇(lù)人,受刑的人,罪人。僇,通“戮”。這裏是遭到貶謫的意思。(3)居是州:居,住。是,這。是州,指永州。(4)恆惴慄:恆,常常。惴慄,憂懼的樣子。(5)其隙也:隙,空閒的時候。(6)則施施而行:施施(yì),緩慢行走的樣子。(7)漫漫南遊:漫漫,隨意不受拘束的樣子。(8)日與其徒上高山:日,每日。其,自己的。徒,同伴。(9)窮回溪:窮,盡,窮盡。回溪,彎曲的小河。(10)幽泉怪石:幽泉,幽深的泉水。怪石,奇異的石頭。(11)無遠不到:意思是,只要風景好,不管多遠的地方都去。(12)到則披草而坐:披草,撥開草。披,撥開。(13)醉則更相枕以臥:更,更換交替。相枕,互相緊靠着。(14)意有所極,夢亦同趣:心裏想到那裏,夢中也就到了那裏。極,到。趣,通“趨”,往。(15)以爲凡是州之山有異態者:異態,奇異的形態。(16)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未始,未嘗。怪特,奇怪、特別。3.請學生翻譯第2段,注意以下字詞翻譯。(投影)(1) 始指異之:指異,指點而稱奇。(2) 緣染溪:緣,沿着。(3) 斫榛莽:斫(zhuó),砍。榛(zhēn)莽,雜亂叢生的草水。(4) 焚茅筏:焚,燒。茅筏(fá),茅草之類。筏,草葉衆多的樣子。(5) 箕踞而邀:箕踞(jījù),席地而坐,兩腳伸直岔開,成簸箕狀。遨,遊賞。(6) 則凡數州之土壤:土壤,土地。(7) 皆在衽席之下:衽席,古代睡覺用的席子。(8) 岈然窪然:山谷深幽的樣子,溪谷低窪的樣子。(9) 若垤若穴:垤(dié),蟻垤,螞蟻洞外的小土堆。穴,洞。(10) 尺寸千里:看上去只有尺寸的大小遠近,而實際上有千里的大小遠近。(11) 攢蹙累積:攢(Cuán),聚集。蹙(Cù),縮小。累積,重疊積壓。(12) 莫得遁隱:遁隱,隱藏不見。(13) 縈青繚白:青色和白色的景物縈繞在一起。縈,繚都是纏繞的意思。(14) 外與天際:際,連接、結合。天際,天邊。(15) 四望如一:向四面環顧,看到的情景都一樣。(16) 然後知是山之特立:然後,這樣以後,指看了眼前的美景之後。特立,高出一般的立在那裏。(17) 不與培塿爲類:培樓(pǒu lóu):大小墳冢。這裏借指小土堆似的山丘,小土丘。(18) 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悠悠,廣大的樣子。灝(hào)氣,瀰漫於天地之間的大氣。灝,水勢大。涯,邊際,極限。(19) 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究:洋洋,得意的樣子。造物者,即天地、自然。(20) 引觴滿酌:引觴(shāng),拿起酒杯。引,拿起。(21) 頹然就醉:頹然,形容醉倒的樣子。就,接近。(22) 心凝形釋:凝,凝結,停止了思維活動。釋,消散。 (23) 與萬化冥合:萬化,萬物。冥合,融化其中,渾然一體。(24) 然後知吾向之未始遊:向,從前。未始,未嘗。(25) 遊於是乎始:於是,從此,從現在。(26) 故爲之文以志:以,來。志,記。4.請學生整篇翻譯。四、詞語小結(1)古今異義。①未始古義 未嘗,從來沒有 而來始知西山之怪特。今義 沒開始②累積古義 重疊、積壓 攢蹙累積。今義 積累③然後古文 這樣以後 然後知吾向之末始遊。今義 連詞,表示接着某種動作或情況之後④於是古義 從此,從這時 遊於是乎始。今義 連詞,表示後事緊接着前一事⑤更古義 ,動詞,更換交替。 醉則更相枕以臥。今義 程度副詞,更加。⑥披古義 撥,撥開。 到則披草而坐。今義 覆蓋在肩背上。⑦就古義 接近 頹然就醉。今義 就是⑧向古義 從前 然後知吾向之末始遊。今義 朝⑨志古義 記 故爲之文以志。今義 志氣、志向。⑩是古義 代詞,這 是歲元和四年也。今義 判斷動詞。(2)一詞多義。①異稱奇 始指異之。獨特 以爲凡是州之山有異態者。②特特別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超出一般 然後知是山之特立。③爲成爲  餘自爲像人。作,寫。 故爲之文以志。(3)通假字: ①僇,通“戮”,這裏是遭貶調的意思。②趣,通“趨”,往,到。 意有所極,夢亦同趣。五、作業1.完成課後練習三。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第一課時作業優化設計(一)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惴慄()榛莽()衽席()灝氣()頹然()冥合()(二)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l.恆惴票()   2施施而行()3漫漫南遊()  4.是山之特立()  5攢蹙累積()  6悠悠乎()   7洋洋乎()  8.引觴滿酌()

(三)翻譯下列文言句子。1.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2.其高下之勢,蚜然窪然。

第二課時

一、預習:熟讀課文,在此基礎上背誦全文。

二、匯入:上節課我們已疏通文字,略知課文的內容。這節課,我們將深入探究課文的主要內容和藝術特色。

三、正課: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提問:請根據文意給課文劃分層次,並歸納段意。

討論並歸納:第一部分(l段):概述被貶到永州後,寄情山水,自以爲遊遍了永州,卻不知還有一個“怪特”的西山。

第二部分(2段):特寫遊西山的經過。第一層(從“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到“始指異之”):寫偶識西山的欣喜。第二層(從“遂命僕過湘江”到“窮山之高而止”):寫登山的經過。第三層(從“攀援而登”到“不知其所窮”):寫西山形勢的高峻、氣象之闊大。第四層(從“引觴滿酌”到“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寫宴飲之樂。第五層(從‘心凝形釋”到“遊於是乎始”):寫人與自然的融合。第六層《從“故爲之文以志”到完):寫此文的目的和時間。

3.提問:本文根據表達的需要,或敘述。或描寫、或抒情,語句或長或短,或偶或散,或上下鉤連。試舉例說明這些語句的特點。討論並歸納:(1)“餘自爲僇人,居是州,恆惴粟。”散句,敘述被貶到永州之後憂鬱心情。(2)“則施施而行,漫漫而遊,”對偶句,描寫出遊時慢步徐行,任意西東的悠閒。(3)“上高山,入深林,窮四溪,…”排比句,敘述每天與同伴傭人出遊的目標。(4)“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散句、短句。敘述結伴出遊的樂趣。(5)“以爲凡是州之山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加西山之怪特。”散句。長句。描寫出遊自足的心情,爲下文遊西山做鋪墊。(6)“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散句。 敘述發現西山的原因。(7)“遂命僕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窮山之高而止。”散、偶結合,中間三句排比,敘述登山之艱難。(8)“攀援而登,箕踞而退,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託席之下。”偶散結合,描寫攀登山頂的動作和感受。(9)“其高下之勢,蚜然窪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短句、描寫西山形勢的高峻、氣象的闊大。(10)“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土婁爲類。”散句,抒寫作者對西山高峻的感受。(11)“悠悠乎與頒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平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偶句、長句。抒發作者對西山氣象闊大的讚美以及物我相融的感受。(12)“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喜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散句,描寫宴飲之樂趣。(l)“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後知香向之末始遊,遊於是平始。”散句抒寫物我相融的感受,照應前文“以爲……怪特。”使上下鉤連。(l)“故爲之文以志。是歲元和四年也。”散句,記敘寫此文的目的、時間。

4.提問:本文與《小石潭記》作於同一年,所寫都是永州山水景物,但《小石潭記》更偏重於客觀描寫,本文更偏於主觀感受。試舉一兩個例子,作簡要分析。討論並歸納:《小石潭記》中寫“下見小譚,水尤清冽。全石以爲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爲坻,爲嶼,爲堪,爲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描寫潭中景基本上是純客觀實寫,沒有加入作者的主觀感受。本文中寫“其高下之勢,蚜然窪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索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描寫西山的高峻,氣象的闊大沒有直接着力於西山本身的景物,而透過登臨眺望的尺寸千里的感受,透過景物之間的相互映襯運用生動的比喻,色彩的喧染,構成一 幅絢麗多姿的山水畫。

5.提問:作者描寫西山宴遊,表露作者什麼樣感情?討論並歸納:表露作者寄情山水,聊以忘憂的傲世情懷。

四、小結:本文開頭從作者被貶到永州的優懼和漫遊寫起,以此透露他在當時的處境和心境,使筆下的自然景物銀作者的身世遭遇緊密地融合在一起,又與煩囂醜惡的社會現實形成強烈對照。然後,由一般的遊覽順勢引入到西山這個特定環境之中,運用烘雲托月的手法,巧妙突出它的“怪特”。而構成“怪特”的主要因素,就是山勢高峻、尺寸千里,所以作者在具體描繪時,沒有直接着力於西山本身的景物,卻透過自己登臨眺望的主觀感受,透過景物之間的相互映襯,以及生動的比喻、色彩的渲染,構成一幅絢麗多彩的山水畫。

五、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一、二、四題。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第二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閱讀下列文字,回答問題。①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②遂命僕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窮山之高而止。③攀援而登,箕踞而造,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④其高下之勢,蚜然窪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⑤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6)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土婁爲類。7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平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突。8 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9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10)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後知吾向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11)故爲之文以志。(12)是歲元和四年也。1.〈始得西山宴遊記〉選自〈 〉,是“ ____ ”的第一篇。作者。是___ 朝著名的____家____、____ 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2根據文意劃分層次,準確的分法是()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C.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3.上文描寫西山高峻的句子是____。4.上文描寫西山氣勢闊大的句子是_。5.上文描寫人與自然融合的句子是____。6.上文作者描寫景物的特點是____。附譯文始得西山宴遊記自從我成爲罪人,居住在這永州,心中常常憂懼不安。在那些空閒的時候,我就外出緩緩地散步,不受拘束的遊玩,每天和自己的同伴們攀登高山,深入樹林,沿着曲折的溪流一走到它的源頭,無論幽深的泉水還是奇特的石頭,只要風景好,不管多遠的地方都去。一到那裏,就撥開草叢隨地而坐,把壺中酒全部喝乾,一醉方休;醉酒之後,就和同伴們互相依靠着睡上一覺,在睡眠中進入夢境。心裏想到那裏,夢中也就到了那裏。睡醒之後就起身,起身後就直接回家。我認爲,凡是這永州山水有奇異形態的,都被我領略過,卻不曾知道西山怪異特別。今年9月28日,我來到法華寺西邊的亭子賞景,遠眺西山,這才指點就感到西山的奇異。於是,讓帶領僕人渡過湘江,我們一起沿着染溪行進,砍掉雜亂叢生的樹木野草,燒掉茂密難除的茅草,直到西山的最高才停下。當我們艱難地登上西山頂峯之後,便席地而坐,兩腳伸直岔開,成簸箕狀,盡情賞玩西山的美景。包容數州的遼闊的土地,都在我坐席之下了。那高高低低的地形,有的山谷深幽,有的溪谷低窪。山峯有的像螞蟻洞外的小土堆,有的像洞穴。看上去只有尺寸的大小遠近,而實際上有千里的大小遠近,千里之內的景物聚集、壓縮、累積在眼前的視線之內,不會隱藏不見。西山周圍青色和白色的景物縈繞在一起,向外與天空連在一起,向四周瞭望到的情況都是一樣的。這樣以後才知道這西山高高聳立,與小山丘不是一類。這裏空曠浩渺啊,彷彿與整個宇宙的浩氣融爲一體,不能看到它的邊際;彷彿飄飄然與造物者同遊天地間,而不知道它的盡頭。我拿起酒杯倒滿美酒,歪歪斜斜快喝醉了,也不知道太陽已經落山。蒼茫的暮色從遠而止;直到什麼也看不見,但我還是不想回去。我的心像凝結那樣忘掉了一切的思慮,形體也像消散那樣忘掉了本身的存在,自己已經與這天地萬物融合爲一體。這時,我才知道自己以前從來沒有遊覽過,真正的遊覽賞景是從這裏(這次)開始了。因此,寫下這篇文章記敘我今天的遊歷。這年是元和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