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交際禮儀文書 > 書信

寫給袁隆平院士的一封信

書信1.62W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信吧,書信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種文體。那麼你有了解過書信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寫給袁隆平院士的一封信,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寫給袁隆平院士的一封信

寫給袁隆平院士的一封信1

袁隆平爺爺

您好!

我是大峪中學高一年級的杜屹涵。我曾在一篇報道中看到這樣一番對您的描述:“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于田疇,淡泊名利,播撒智慧,收穫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的人遠離飢餓。”從此,您的名字在我心裏烙下了深深的烙印。而後我又在高一的教科書上學習了一篇關於您的人物通訊,這讓我對您的敬仰之情更加濃郁。

縱觀中華歷史長河,食爲民生之本,但由於封建時代,人口衆多,統治壓迫,官府剝削,百姓往往食不果腹。近代亦產能低下,饑荒不斷。所幸,您的出現,保障了中國人民溫飽,並幫助陷於困境的外國他地。

您始終將人民和國家的需要放在心上,在與時代共存中實現自己的價值。大學畢業後,您捨棄了留在重慶從事科研工作的機會,懷着到最艱苦的地方建設國家的願望,前往湖南農校教書。1960年,一場饑荒席捲中華大地。一時間餓殍遍地,您看着同胞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毅然決定投身水稻研究,希望能研製出一種高產的水稻,讓全中國人都吃飽飯。

這一干就是十年,十年間,您歷經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失敗,質疑,挫折,在您的雜交水稻研究生涯中是常態:研究被學術權威反對試驗田被惡意毀壞,多次遭遇減產,絕收。這些看似致命的問題在您眼裏卻是再次爬起的動力。“哪有搞科學研究不失敗的呢?失敗了就失敗了,不是說身敗名裂,人家不會笑你的。我這是在探索,跌跤就跌跤,我再爬起來幹,就是了。”您的心思全部撲在了稻田裏,總是頭頂烈日或瓢潑大雨到田裏去觀察實驗材料。不在家,就在試驗田裏,不在試驗田,就在去試驗田的路上。正是因爲您對雜交水稻愛的深沉,化苦爲樂,用超強的毅力堅持了下去,最終收穫了成功,您用腳踏實地的科研精神跳出了理論的桎梏,用超乎尋常的努力和時間的積累,最終證明了雜交水稻的可行性,爲農業技術研究開啟了一扇新的大門。

隨着雜交水稻的成功研製以及大面積推廣,袁隆平的名字走進千家萬戶,甚至走出國門,贏得世界的讚美。在鮮花、掌聲和榮譽面前,您沒有忘記自己作爲科學家的使命,始終一步一個腳印的向前走去。您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吃得好”和“更健康”上,您帶領團隊將雜交水稻的研製目標從豐產向綠色優質方向轉化,研製出了更健康,更綠色的雜交稻。“我希望青年科學家不要過分計較個人得失,而是要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作爲自己奮鬥的目標,不斷努力。”您用生命踐行着爲國家和人民服務的目標,用行動感染着無數青年人,不僅如此,您還毫不吝嗇的將自己多年來摸索出的經驗和成果傳授給青年科研工作者,不遺餘力的爲國家培養人才,組建科研團隊,爲社會主義的建設奉獻自己。

年滿九十歲的您,人老心不老,還笑稱自己爲“90後”,希望正在研究的第三代雜交水稻技術早日實現雙季畝產3000斤的目標。您樂觀的心態也同樣感染着我們青年人,您永遠是我們心中最酷的“90後”。對於青年學生的我們而言,時代的高速發展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但這遠遠不夠,我們會牢記您送給我們的八個大字:“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我們必須向您學習,像您一樣腳踏實地,堅持不懈,用汗水澆灌出成功的花朵!

“我有兩個夢,'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這是您的夢想,亦是您畢生的奮鬥目標。您曾把水稻比作核武器,飢餓比作敵人,您帶領着全體中華兒女,戰勝了飢餓,取得了勝利!您永遠是我們心中的英雄!

此致

敬禮!

  xxx

  20xx年xx月xx日

寫給袁隆平院士的一封信2

您好!

我之前對您的瞭解是透過爸爸媽媽,他們說您是共和國脊樑,於是我好奇的找來了您的自傳,自傳裏說您是一個愛研究的人,書裏還說,您是一個研究糧食的人,讀到這裏我就更好奇了,現在的'米飯在我們面前已經是平常中的平常,甚至有時我還不愛吃白米飯,可是這麼普通的東西您爲什麼還要研究呢?我的好奇心又上來了。當我知道中國那時是一個非常非常貧困的國家時,我就開始對您研究雜交水稻敬佩起來,當我知道中國現在還有農村裏的孩子,四億多人吃不了飽飯時,我就更敬佩您了。當然有一些書中沒有答案的問題我準備用這封信來問一問您。

首先,在我查找您的資料時,有寫到您在學習方面特別優秀,也擅長運動,喜歡拉小提琴,您這麼有才,家境也不錯,爲什麼要報考重慶相輝學院農學系呢?學習農業方面呢?對於這個問題我也給自己了一些答案,比如,您因爲經歷過日本螺溝橋事變,雲南那邊的7·8級大地震,看到那邊的難民,窮苦人家,都吃不了一碗飽飯,就立志要研究出雜交水稻。

在讀自傳的時候,我本以爲雜交水稻的種子很好找,到處都是,可您卻找的那麼艱難,後來我才知道,要找一顆好種子可不簡單。在看傳記之前,我以爲是因爲您喜歡水稻,所以給水稻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雜交水稻,後來我才知道水稻和雜交水稻是有一定的基因區別,這可能也是種子難找的重要原因吧!

當然我也非常看好和讚歎您和您夫人鄧哲,一起做出的“三系”圖表,這張表格有列着您一滴滴的汗水,一點點的努力!

隆平爺爺,你在糧食上給了我們巨大的付出和犧牲,人吃了飯才能像閱兵儀式上的兵哥哥一樣強壯,人吃了飯才能學習,爲祖國母親爭光,人吃了飯才能像袁隆平爺爺一樣科學研究!

謝謝您,隆平爺爺,您是共和國脊樑,謝謝您,隆平爺爺,雜交水稻之父,中國人不能把您遺忘!

現在想一想我們午餐時倒掉的飯菜,真是自慚形穢啊。

寫給袁隆平院士的一封信3

您好!

我是一名來自北京師範大學青島城陽附屬學校的學生,我樂觀開朗,是個愛笑的孩子。

在開學後,我轉到了這裏,看着開心農場的稻子慢慢成熟,我想到了您的"超優千號"。它是不是也成熟了呢?在我們種植、育苗的時候,它也在生長吧。不過相比於經驗豐富的農民伯伯,我和同伴們實在是業餘:水量不知道,移苗的間距不知道,就連水也用的地下水……還好有家長們幫忙,老師自己也查資料,時不時的組織我們照顧水稻。現在,稻田裏不僅有水管,而且還搭上了白霎霎的"天網″。今天是我們班收穫的日子。我想到了觀察水稻的日子,在那些日子裏,我見證了只有小腿高的稻子如何抽穗、開花、結出一粒粒的稻穀,也留下了許多的美好回憶。

您知道嗎?在觀察水稻時,我時常想起你,想起您那兩個看似遙不可及的夢想。你那爲夢想而奮鬥的精神總讓我欽佩不已,尤其是您在南紅良種繁育場時,當助手發現了"野敗"一一株天然的雄性不育株野生稻,併發來電報時,您正在遙遠的北京開會,卻連夜趕火車奔回海南島,仔細檢驗它的真僞。那需要多少精力呀,在北京開會已經有些累了,連夜趕火車,仔細檢查會雪上加霜。而您卻爲了夢想賭上健康,讓自己無怨無悔。又爲了改進雜交水稻,一直奮鬥了22年,將自己最好的年紀獻給了研究。這還不夠,你把安逸的老年都獻了出去,90歲高齡,您的辦公桌上依然資料成堆,別人在享受,你卻在努力。您是"活到老,學到老"的典範。

青島,一個美麗的城市。它擁有約50萬畝的鹽鹼地,對海水稻的研究可謂是如虎添翼,這裏不缺少人才,也不缺少雜交水稻接班人,研究者可能會變,但是一代一代接力,總會完成您的夢想。在一萬人中,總會有偉人出現,創新、探究。您的三個月,影響着青島,影響着全球,影響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邁步向前。

青島,正翹首以盼,期待着您的到來!

寫給袁隆平院士的一封信4

您好!

首先我向您致以最誠摯的問候。願您身體健康!

我在小學的時候,就從課本上認識了您,知道您是“雜交水稻之父”。我還記得那幅插圖的內容——您彎着腰站在稻田裏,手中拿着稻苗開心地笑着。後來,我也從雜誌、網絡、電視上更加了解您的事蹟。您的研究成果,不斷重新載入水稻畝產的世界紀錄,造福全人類。您一心爲民、心懷大愛、默默奉獻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我。從那時起,您的名字、您的笑容,便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中。

如今的您,已不再像照片中的那樣年輕了。我在網絡上看到的您,已是步履蹣跚、兩鬢斑白。您將自己一輩子奉獻給了水稻事業,奉獻給了全人類。您研發培育的一代代雜交水稻,讓世界上很多地方的人們解決了溫飽問題。

但如今,一些年輕人浪費糧食現象頻頻發生。每次看到這些,我都不由得嘆一口氣。

當今的年輕人,越來越喜歡吃漢堡等快餐食品,喜歡各種零食不離手。因爲經常吃這些東西,他們忘記了最應該吃的主食、蔬菜與水果。不論是在街邊的小店還是大飯店中,經常能看到這樣的現象——“闊人”去了餐館,不管三七二十一,先點一大通,看着菜品一道一道地上來,就覺得十分氣派。奇怪的是,點菜時沒有服務員去提醒他們點的飯菜夠吃了。當那些“闊人”吃完後,有些菜幾乎沒有動過,這實在令人無言以對。

我想,那些“闊人”在浪費時,是否應該記得,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他們,是否會覺得愧對您的努力與付出?

幾年前,國家意識到了浪費的可怕。於是,全國上下掀起了一場“光盤熱”,各種有關“光盤行動”的標語鋪天蓋地。作爲一名初中生,我認爲“光盤行動”不該只掛在牆上,而是要深深地刻在心中。只有瞭解了您培育雜交水稻的艱辛,纔會明白每粒米都來之不易,無論水稻有多麼高產。

網絡上,有這樣一句話:袁隆平是個能讓你真正吃飽飯的男神!在我看來,的確如此。你所研究的雜交水稻推廣至全世界,您造福了全世界。您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作爲一名初中生,我無力讓所有人都瞭解雜交水稻、瞭解您。但是,我可以用呼籲和倡議,讓身邊更多的人知曉糧食的來之不易,發揚勤儉節約、嚴禁浪費的社會風尚。我想這也是您最願意看到的吧。

袁爺爺,您是一位真正值得所有人銘記於心的英雄。所以,請允許我在此表達對您真心的祝福與敬仰!

寫給袁隆平院士的一封信5

袁隆平爺爺勳鑑:

20xx年5月22日,您安詳地與大家告別了。有人說,您是在等大家好好地吃過午飯,再和大家告別。我認爲,您是不想看到我們一邊餓着肚子一邊難過。因爲這是您的初心——讓所有的人遠離飢餓。

袁隆平爺爺,您知道嗎?我還記得小學教科書裏記載的關於您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九個字: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那時候我還很小,不懂什麼是雜交水稻,後來是老師在課堂上給我們講,大家吃的大米就是水稻成熟之後的產物,全國上下現在每頓飯能吃飽吃好,是有着袁隆平爺爺的汗水在裏面的,聽罷,深感您的偉大,難怪,米飯如此香甜。

袁隆平爺爺,您知道嗎?我在學校的走廊裏看過您的大幅畫像。您身着白襯衫,深蹲在稻田裏,雙手輕柔地捧着金黃飽滿的稻穗,面帶微笑又稍顯一絲莊重。後來我知道,您在考大學時就堅定了自己的理想,深刻明白吃飯是第一件大事,沒有農民種田,就不能生存。可見,在那個一窮二白的時代您就有了這麼深遠的目光,有了這麼崇高的理想,並一直堅持不懈地去努力拼搏,這注定了您終將成爲“國士”,終將成爲“大師”。

袁隆平爺爺,您知道嗎?我昨天讀過您寫給母親的那封信,深受感動。您在信中寫了很多很多,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們說,我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我知道,這粒種子,是媽媽在我幼年時種下的!”字裏行間,我看到了您內心深處最柔軟的一面,如果說,您的理想是讓人們遠離飢餓,那麼母親就是助您實現理想的不竭之力。袁隆平爺爺,不要覺得有所虧欠,我想您的母親一定能夠理解您是在“舍小家,爲大家”,明白您是爲了“中國人民的飯碗一定要端在自己手裏”這個目標在奮鬥,明白您是爲了全世界的人類造福。

袁隆平爺爺,您知道嗎?我昨天看過一段關於您的視頻,深受震撼。您說到了您的兩個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就是追求水稻的更加高產夢,另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在您和您的團隊努力下,水稻畝產公斤量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這對實現我國“藏糧於地,藏糧於技”具有重要意義。而中國的雜交水稻,在您和科研人員們的不斷努力下,已經在40多個國家成功示範,並在10多個國家大面積推廣。20xx年9月29日,89歲的您獲得“共和國勳章”這一至高無上榮譽,進京之前,您先是下田和超級稻告別,回去後第一件事,還是下田。“年紀大沒關係,我還沒有癡呆,還可以幹下去。”您是這樣說的,也確實是這樣做的。

袁隆平爺爺,“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我們會好好牢記,並“以光盤爲榮”。袁隆平爺爺,您的堅定理想、不辭辛苦、心有大愛、淡泊名利,我們會認真學習,積極向您看齊。袁隆平爺爺,我們會謹記您的勉勵,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躬行實踐、厚積薄發,不辜負時代擔當!

袁隆平爺爺,您帶着夢的“種子”去了遠方,我知道那裏有“稻香滿溢”,那裏到處可以“禾下乘涼”,願您安息!

寫給袁隆平院士的一封信6

您好!

雖然您已離開,但我相信您的成就和爲人民着想的偉大品格會永遠印在我們的心中。

您,從一所中等農校的教師,逐漸成長爲了舉世聞名的雜交水稻的培育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雜交水稻之父”。這個過程,我們都深深地知道那是您付出了超出常人多少倍的心血與艱辛啊!當您頭頂烈日,腳踏大地,冒着酷暑在稻苗中尋找雄性不育體,培植雜交水稻是爲了什麼呢?是爲了世界人民不再被水稻產量低的問題而困擾,是爲了人們吃得飽飯啊!袁爺爺,您一生培植了很多水稻,雜交水稻、超級雜交稻……在您面前,五湖四海,誰不感您德,不頌您行,不爲您蒼然而涕?

袁爺爺,還記得您曾經做過的一個夢嗎?您夢見“超級稻”長得有高粱那麼高,稻穗有掃把那麼粗,您和您的助手在稻穗下乘涼,開心地笑着。您爲了讓全世界人民都能吃飽飯、稻種提高產量,辛苦操勞了一生啊!您的這種大愛,感天動地!

袁爺爺,您淡泊名利,從不申請專利,無私地爲全人類奉獻着;您多才多藝,用英語全程授課,擅長拉小提琴,還博覽羣書;您生活儉樸,據說您買過最貴的襯衫才一百多元。您用畢生的精力爲全世界服務。我有理由相信,您的事蹟和英名必定被人類銘記,孩子不會忘記您,祖國不會忘記您,浩浩歷史長河中必會留下屬於您的一朵絢麗的浪花!

袁爺爺,我雖然知道這是一封永遠寄不出去的信,但我覺得您一定能看到!袁爺爺,您英魂不泯,永遠活在祖國人民的心中!

祝在遙遠的地方幸福、快樂!

寫給袁隆平院士的一封信7

您好!

我在科學課文上看過您的慈愛的笑顏,知道了您的功績——您研製的雜交水稻,爲解決中國億萬人民的溫飽問題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您因此被譽爲"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我小小的心裏充滿了對您無上的敬仰。此時,我也盼望着像您一樣,爲國家和人類做貢獻,讓大家生活更美好。

告訴您吧,我特別想研製一種新型的草莓。我們都知道草莓營養價值豐富,被譽爲是"水果皇后",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胡蘿蔔素、微量元素等等。經常食用它,不但可以保護視力、助消化,而且明目養肝,有促進生長髮育之效。

我那位巧手的媽媽總是變着法子地製作各種草莓食品給我吃:做點綴的草莓奶昔、草莓蛋糕;做餡料的草莓糕餅、草莓糖葫蘆……於是,我特別盼望每年草莓收穫季節的到來,那酸酸甜甜,香香脆脆的草莓是我童年生活中最美好的回憶之一。

可我發現草莓儲存期非常短,特別經不起折騰——稍稍一磕碰就變得爛渣渣的,不堪入目。而且,它在生長過程中易受污染,農藥殘留不容易去除。我理想中的新型草莓不但要保留原來品種的柔嫩多汁,形美味甜、入口芳香味濃,讓人脣齒回味無窮,還要春、夏、秋、冬四季都能長滿顆粒勻稱的果實。更重要的是,它必須是人類最綠色的水果之一,在一種超能化肥幫助下,不使用任何農藥,能生長得特別健康,食用它超級安全,讓它無愧於"水果皇后"的美稱。

我立志要以您爲榜樣,將來要當個生物工程學家,培育出水靈靈、紅豔豔的"林記草莓"給您嚐鮮。記得您曾經說過: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成功。我們這一代少年有您科學精神的感召和激勵,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在果園,在田間,都能聞到芬芳撲鼻的草莓花香,看到滿園碩果累累的豐收美景。

願能得到您的支援,也藉此共勉,在此先謝謝您了,並祝袁爺爺身體健康!

寫給袁隆平院士的一封信8

您好!

我是一名浦口實驗小學五年級的小學生,今年11歲,雖然您不認識我,但是您是我心中的一名英雄。您“雜交水稻之父”的稱號令我印象深刻,您不僅解決了中國人吃飯問題,還爲世界糧食安全生產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今天,我懷着激動的心情給您寫下了這封信。

每次在吃飯時,我總會想:這些米粒是從何來?我曾聽爸爸講述過60年代種植稻穀,畝產都不高,每年的清明節開始從買稻種、下秧、插秧、除草到收割稻子的整個過程。常年面朝黃土背朝天,到頭來還是吃不飽肚子!直到在您的科學實驗帶領下,有了“雜交水稻”的成功。才解決了我國糧食欠缺問題,現如今我生活在優越的環境下,溫室裏長大的孩子,不知道農民伯伯種莊稼的'辛苦,更不知道一日三餐所吃的糧食是怎麼種出來的,除了從書本上了解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知識,就只能透過在農村長大的父母口中聽到關於農耕時節的一些事情。

我有一個想法,就是想學校開展種植水稻實踐課堂,希望能夠邀請您來指導我們種植水稻,在得知您研發新的水稻品種後,便希望能將您研發的新水稻種子在我們學校的種植園裏種植,讓我們學習一顆小小的稻穀是怎樣被育成小秧苗,從綠油油的秧苗裏抽穗,慢慢變黃等着收割,讓我們參與打穀子、曬穀子、磨成米,煮成米飯,從而讓我們懂得“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在我的心中也生長了一個夢想,長大後做一個像您一樣的人,爲祖國建設貢獻自己的那份力量。最後,我的想法要是真實現了,學校開展並且在學校的植物園裏種植水稻,我想問您我們能不能種上您研發的新稻穀呀?能和您一起學習種植新稻穀的奧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