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交際禮儀文書 > 稿件

基礎教育培訓班校長講話稿

稿件8.98K

在現實社會中,很多情況下我們需要用到講話稿,講話稿也稱“發言稿”,是指在講話前擬定的書面稿子。那要怎麼寫好講話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基礎教育培訓班校長講話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基礎教育培訓班校長講話稿

爲了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強我市基礎教育的兩個檔案精神,我們全市中小學校長和幼兒園園長今天在這裏相聚;爲了提高我們自身的基本素質,我們來培訓班集中時間和精力學習研討。可不可以這樣說,這既是一次機遇,更是一次挑戰。現在xx市所有校長和園長,不論是老校長,還是新校長;也不論是市區學校,還是鄉鎮中心學校;在迎接20xx年新開局的過程中,都處在同一起跑線上。大家在同一起跑線上,就是一次極好的機遇,誰在今後跑得快,誰就能得第一。只要我們抓住這次機遇,共同努力,迎接挑戰,就能實現我們的人生目標。我們的目標是什麼呢?習總書記在18大新一屆常委的記者見面會上指出:"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美的環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習總書記把"更好的教育"放在了人民的期盼之首,而且明確表示要成爲我們的奮鬥目標,對我們在座的每一個人來說,是鼓舞,是鞭策,更是壓力和挑戰。"更好的教育"是怎樣的教育呢?兩個明顯的特點:選擇性和個別化。目前只有發達國家基本達到這兩個標準。(班額:中國54人;美國23人;英國19人;法國25人;歐洲各國平均21人)我們xx要在未來7年內達到這個標準還需付出巨大的努力。所以,現在能享受"更好的教育"的只有出國留學生。據統計,20xx年中國出國留學總人數28.5萬人,其中15.75萬人去美國,有6萬多是初中畢業去讀高中的小留學生。而且這些小留學生基本上都是自費,也就是說他們的家長具備了相當的經濟能力爲孩子進行"選擇性"和"個別化"教育,選擇了"更好的教育".那麼,我們在國內的99%的中學生如何才能逐步實現"更好的教育"呢?這也是我們這次校長培訓班要研討的主題。尤其令人欣慰的的是xx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領導,爲了幫助大家提升素質,迎接挑戰,特地到海口聘請省教培院的專家和名師來指導我們。名師出高徒,相信大家透過培訓一定會獲得豐碩成果。

第一,"更好的教育"就是抓好基礎教育教學質量

對我們xx市的校長園長來說"更好的教育",就是抓好基礎教育教學質量。說到底就是要看學校的管理是否規範,教育教學質量能否提高,而衡量辦學規範與否、教育教學質量高不高的重要標準之一就必須看升學率。我們現在離總書記說的"更好的教育"還有相當的距離,必須從最基本的抓起,我們不必遮遮掩掩,沒有必要說空話大話套話,說實話就是作爲校長你打算怎麼把你那個學校的升學率抓上來。而且抓升學率,培養學生的應試能力與培養學生的素質並不矛盾。

近幾十年來的心理學研究表明: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動和促進學生的智力因素的發展和能力的培養。而且,在培養學生應試能力的過程中,充分發揮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尤其重要。所謂非智力因素就是指人的情感、情緒、情商等等。情感和情緒不用我解釋,所謂"情商"(英文縮寫EQ)是1991年由美國耶魯大學心理學家彼德?賽拉維和新罕布什爾大學的瓊?梅耶秉承"非智力因素"的概念而提出來的一個心理學專用的術語。何爲"情商"?即良好的道德情操、樂觀幽默的性格、克服困難的勇氣、持之以恆的韌性、善於與人相處的交際能力、控制自己情感和情緒的能力等等。簡言之,情商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內容。

在座各位校長都非常清楚,我們現在的高考和中考不僅要考察學生的智力,還要考察學生的非智力。我們的校長更清楚,只有學生的高考和中考成績上去了,xx的基礎教育才談得上完成市委市政府交給我們的任務。因此:

我們一定要引導學生認識自己,不斷髮掘自己的潛力,充分發揮"潛意識"導向成功的作用;從幼兒園抓起,從每一個學段的起始年級抓起,再過三到六年必見成效!

我們一定要鼓勵學生經常激勵自己,百折不撓,堅持到最後;這就要求我們,從教育教學管理體制上保證我們的學生將在一個老師熟悉他,他也喜歡的老師帶領下從初一讀到初三,從高一讀到高三。

我們一定要幫助學生學會控制自己,時刻保持一顆專注的心,抗拒誘惑干擾;這就要求我們的班主任和科任老師要學點教育學和心理學,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和督促。所有學校都要實施班教導會制度,就是由班主任主持召集科任老師定期研究班級學生的思想、心理和學習狀況。要求班主任全面負責,每個科任老師具體負責幾個學生教育管理,這項工作是否納入績效管理,請大家討論。

我們一定要教育學生學會感恩,將父母和老師的一番苦心化作甘泉和無窮動力;

我們一定要指導學生與他人和諧相處,在競爭中求發展,在發展中不斷成長。

第二,更新學習觀念、養成良好習慣、掌握正確學法、學會科學思維

一、更新觀念,學會學習。

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明確指出,21世紀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怎樣才能學會學習呢?大家只要想一想,你是怎樣學會游泳的?你是怎樣學會騎自行車的?就可以明白,只有透過實踐,才能學會學習。因此,希望大家在今後的教育教學管理過程中,一定要我們的教師指導學生勤於動口、動手、動腦。一定要培養我們的學生學會學習。

二、養成習慣,認真學習。

葉聖陶老人家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

1988年1月18日至21日,75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在巴黎聚會,以"21世紀的希望和威脅"爲題,就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進行研討。

在會議期間,有人問一位諾貝爾獲獎者:

"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認爲最主要的東西呢?"

這位白髮蒼蒼的獲獎者回答:

"是在幼兒園。"

提問者愣住了,又問:

"您在幼兒園學到些什麼呢?"

科學家耐心地回答:

"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飯後要休息;要仔細觀察周圍的大自然。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良好的習慣。"

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上小學前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上小學後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上中學後就開始注重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科學的思維方式。學生要學會學習,必須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養成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呢?認真預習的習慣、專心聽課的習慣、及時複習的習慣、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不懂就問的習慣、積極思考的習慣等。習慣可以在有目的的、有計劃的訓練中形成,也可以在無意識狀態中形成,而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在有意識的訓練中形成。我在訓練學生養成不懂就問的習慣時,要求學生都能背誦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詩:"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凡是我教過的學生都喜歡問老師問題,他們不論在什麼地方,在什麼情況下,只要有問題就敢問(敢問、多問、會問)。現在我的那些學生已經成才了,在美國的能自立於世界人才之林;在國內的也是出類拔萃。他們共同的感受,是感謝李老師培養他們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

三、掌握學法,主動學習。

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正確的學習方法,是提高學習成績的必由之路。我們必須要求老師在學習方法上對學生予以指導。一般來說,成績優秀的`學生都有一套自己的學習方法,所有優秀學生的學習方法儘管不完全一樣,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特別重視預習和複習,每天晚上都要預習明天老師要上課的內容,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難點,做到心中有數,第二天聽課目的非常明確,學習效率就能提高。每天晚上在做當天老師佈置的作業之前,先複習當天老師講課的重點和難點,然後再做作業。預習、聽課、複習、獨立完成作業、總結,這一套學習方法的關鍵在於"序",先後順序的"序".爲什麼預習在前,聽課在後;複習在前,作業在後?這個道理很簡單,我們都知道,從宏觀來說,天體運動、自然變化是有規律的;從微觀來說,電子運動也是有規律的。

但是,宏觀是大到我們看不見,微觀又小到我們看不見。我們感覺到了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是有規律的,但不一定完全理解。毛澤東有一句名言:"感覺到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我們才能更深刻地感覺到它。

"爲了幫助大家能深刻地理解它,我在這裏舉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我們都有被蚊子叮後抓癢的經歷,但不知道是否有人觀察、研究過抓癢的特徵。請大家看:(邊講邊表演)如果蚊子叮的是頸部以上,是按從上往下的順序(慢動作)抓癢;如果蚊子叮的是頸部以下腹部以上,是按從左到右或者是從右到左(慢動作)抓癢;如果蚊子叮的是腹部以下,那就是從下往上抓癢了。抓癢動作的規律性,是人的本能反應,只是大家平時沒有注意去看,看了也沒有去認真地想一想,也許想了一下,但沒有把它與自己的學習、工作聯繫起來。如果我們把它與我們的學習、工作聯繫起來,研究各科知識、各項工作的"序",按照這個"序"去學習去做事,是自然的,是符合規律的,因此也就可能比別人學得、做得更好一些,更有效一些。

四、科學思維,有效學習。

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早在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就提出了關於思維科學的理論,思維科學是培養人才的科學,培養人才是思維科學應用領域中的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方面。國家與國家的競爭,是科學的競爭,是技術的競爭,同時也是教育的競爭,但歸根到底卻是人才的競爭,而要培養一個人成才,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在於思維,在於科學的思維。錢學森先生把人的有意識的思維細分爲抽象(邏輯)思維、形象思維和靈感(頓悟)思維三個組成部分。把這三種思維形式再細分,又有許多種思維形式,我們只要求中學生掌握幾種基本的思維形式:辯證思維、求異思維、整體思維和相似思維。掌握了辯證思維,我們就可以知道,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爲二的,凡事有其利必有其敝。求異思維告訴我們,對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要問一個爲什麼,現代教育要求我們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那麼,作爲教育教學的管理者,首先要善於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希望大家在這次學習過程中注意發現問題,積極提出問題。整體思維和相似思維是中國科學家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發現並提出來的,整體思維告訴我們,不論學習哪一門功課,都要把握那一門功課的整體特點,從整體入手,再進入部分,比單獨學習某一部分的知識效率要高一些。

相似思維告訴我們,人們總是在自覺或不自覺地按相似的規律不斷地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在中學各科知識中,存在着大量的相似現象,只要我們仔細觀察、認真思考,運用相似思維的規律去學習,就能學得快一些,學得更好一些。爲了幫助同學們提高應試能力,我們老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教給大家一些基本的科學思維方式,學會了這些思維方式,就能更加主動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