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交際禮儀文書 > 稿件

長方形和正方形評課稿

稿件1.61W

長方形和正方形評課稿1

聽了王老師的一節數學課,我覺得這節課質樸文華,耐人尋味,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課始,王老師透過對上節課內容的複習,爲本節課做了很好的鋪墊,然後,出示像鳥巢、天安門廣場這麼大的面積,還能否用擺一擺的方法來量出它們的面積匯入新課,讓學生思考你有什麼辦法?輕鬆導課,而真正做到了讓數學知識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貼近再貼近,引起了學生學習新知的慾望。

二、實踐探究、尋找方法

課件出示長 5釐米、寬3釐米的長方形,你能求出它的面積嗎?教師讓學生自己動手在本上親自也畫一畫長方形,然後師點撥可以透過擺1釐米的小正方形,看看能擺幾個來求它的面積,從而得出結論:長方形的面積=排數×每排個數,而排數就是長方形的寬,每排個數就是長方形的長,最後得出總結論: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能根據新課標的精神,安排了讓學生自己動手和動腦,獲得認識的實驗,學生經被啓發,小組討論及個人獨立思考,在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中獲得了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這無形中培養了學生認知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三、分類驗證,確認計算方法

這個發現是否準確無誤呢?這個方法是否對計算所有的長方形的面積都適用呢?我們還要對這個發現進行驗證。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學生透過一次實驗而發現的,是不能成爲科學發現的結論,還必須透過"驗證"這一環節,使學生明白在任何一種發現活動中,新的認識、新的結論不能盲目、草率地斷言,必須要有充分的科學依據。教者設計這一教學環節,既滲透了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一絲不苟、實事求是的嚴謹科學態度。

四、整理歸納,揭示學習方法

整堂課的主體性學習,首先是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的掌握,其次是學習“實驗--發現--驗證”的學習方法,後者的學習方法的指導對學生今後的發展來說更爲重要。

五、應用深知、鞏固深化

1、重新計算,引出正方形的面積。

2、應用公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總之,本節課教師能充分發揚民主,以民主合作化的教學,塑造富有主體性的人,在課堂給學生創設自由,自主的學習活動空間,巧妙地設計了開放性的問題,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主體精神和創新意識得到培養,特別是教師能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採用: “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貫穿“實驗-發現-驗證”思路,整節課教學過程注重了學習方法,思維方法,探索方法的獲取,這也就是貫徹新課程標準的充分體現。

建議:從這節課中看出學生對正方形面積的計算還是不過關,應該讓學生計算的時候先寫上公式,讓學生對公式有一個熟悉的過程,然後再讓學生往公式裏代數字這樣就不容易出錯了!

長方形和正方形評課稿2

聽了馮老師的這節課後,我總結了一下幾個亮點:

一、以故事爲線索,讓學生透過猜想激發學習興趣。

馮老師首先出示了龜兔賽跑的故事,從而引入了兩個圖形,讓學生們觀察哪個周長短一些,爲了驗證大家的猜測,引出計算長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的探究,而且在後面的各個環節中都能以這個故事爲主線來銜接,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注重了學生的合作交流。

在探討長方形周長公式時,學生透過討論與交流,想出了“長方形周長=長+長+寬+寬”,“長方形周長=長×2+寬× 2”,“長方形周長=(長+寬)×2”三種策略。馮老師在組織大家進行小組活動中,每一次都有明確的操作要求,更利於大家在操作時能節省時間,而且在比較哪種方法最簡單後能及時總結。

三、練習設計操作性強。

在練習中,馮老師把側重點放在讓學生動手拼一拼的訓練上,極大地鍛鍊了學生對圖形的拼接能力,

建議:

1、長方形周長公式的讀法要規範,給學生一個明確的方法。

2、練習設計可以在題型多樣一些,加入實際應用的環節。

長方形和正方形評課稿3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這節課是在教學完周長的概念後進行教學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自主探究,從而得出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在教學過程中,首先,黃老師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出示學生熟知的校牌,透過給校牌圍金邊的活動,引出本節課的內容,過渡自然,從而讓學生對周長的含義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其次,透過合作,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學生在自主探究過程中,得出了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給了學生成功的體驗。第三,鞏固練習階段安排的幫哆啦A夢找家的遊戲,符合三年級學生的心裏特點,即有趣味性,又有層次性,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得到了練習。

但是,這節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

一、從學生的口語表達來看,黃老師在平時教學中對學生的口語表達指導不夠,以至於學生回答問題不完整。

二、在教學(4+6)×2=20(釐米)這種方法時,學生說得不夠清楚,黃老師也沒有及時幫學生完善補充,使學生在概念方面有些模糊。

三、學生測量長方形周長時,用了過多的時間,以至於最後的“找周長、測周長”的活動沒開展,黃老師沒把握好時間。如果能開展這個活動,就能使學生把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

長方形和正方形評課稿4

這節課內容是在一年級初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因此在教學一開始,教師就出示一些學生已經學過的圖形,讓學生辨認,從而引出新課。這樣利用學生的舊知,不僅喚起學生學習新知的慾望,而且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接着教師讓學生摸圖形,在摸的過程中讓學生初步感知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並且藉着判斷,引導學生思考長正方形中藏着什麼祕密。於是,教師馬上引導學生要透過科學的驗證去證明猜想正確與否。

學生透過拿幾張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紙來“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的實際操作驗證它們的特徵。在驗證中,教師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並在巡視中在方法上一些指導,引導學生邊操作、邊觀察、邊思考。同時,鼓勵學生大膽地暴露自己的思考過程,在交流中正確評價自己和別人,及時地引導學生對不同的看法進行比較、反思,總結,從而使學生確認或修正自己的看法,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又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並讓學生得到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的信心。

長方形和正方形評課稿5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李雪萍老師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驗證、交流等活動,透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這節課,李老師給學生充分的活動時間和空間,把知識點的教學融入到學生的活動之中,在活動中體驗和學習數學。如透過“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這些活動,讓學生自主探索到了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並且發現了兩者的異同;透過“變魔術”的活動,讓學生在推一推、拉一拉、折一折的過程中,發現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關係;透過“猜一猜”,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進一步加深對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

整節課創設了大量的學生動手操作、用眼觀察、動口表達的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活動。學生自然的成了學習的主人,有效地提高了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的探索必須有一定的時間,本節課一系列活動的設計給了學生充足的用眼看、用手做、用嘴說、用耳聽、用腦想的時間和空間。學生有了充足的時間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也提高了自主探索的時效性。每項活動的過程,李老師把活動要求交待給學生,然後放手讓學生探索,這樣就爲學生創造了最大限度地活動餘地,使學生能盡情地展現自己,每一位學生都在親自實踐中認識理解了新知。當學生思路停滯時,透過問題促使其再前進一步,當學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時,教師及時總結、昇華,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