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交際禮儀文書 > 稿件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評課稿

稿件2.77W

這組課文有四篇:一《天火之謎》二《厄運打不垮的信念》三《諾貝爾》四《滴水穿石啓示》,應當說這個主題單元,主題清楚,那就是“百折不撓——謳歌了一組不屈不撓、持之以恆、不斷進取的偉大人羣像”。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評課稿

這節課我覺得比較成熟,尤其是教法、學法、形式多樣,具體來說:

一、運用對比,讀懂信念。

1、《國榷》一書數字的對比。(時間上;年齡上……)讓學生讀懂談過治學的刻苦,治學的嚴謹、治學的困難等;老師緊扣文字,讓學生去觸摸文字,研讀文字,並體會數字背後的含義,讀懂談遷的'不屈不撓,堅定不移的信念;

2、兩次撰寫《國榷》的對比。

3、談遷在《國榷》一書完成後與失竊後心情的對比。

二、扣詞導讀,感悟形象。

緊扣“厄運打不垮”“信念”這課題關鍵詞,前後聯繫,以本爲本,在多樣的閱讀中(如瀏覽,用心去讀、朗讀、引讀等)中感悟了談過這一人物形象。如致命的打擊(第2節)引讀,在對話中在深入地解讀的基礎上,螺旋式地引導學生讀文字,人物形象凸現出來。第四節,引讀是匠心預設的結果。

三、適度拓展,連結生活。

交流蒐集的資料,像談遷這樣不被厄運打垮的人。

四、批註閱讀,符合教材特點。

既然這組課文謳歌了一組偉大人羣像,怎樣謳歌?反覆研讀教材,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任何一位成功人士,肯定有許多“相關數據”。這一組課文有直接寫,也有間接寫的許多數據。我想這是我們研讀教材應該關注的事,需要重點關注的事。我們爲什麼要關注數據?因爲這是人必須具備的技能之一。因爲看似簡單的數據,其實背後的世界是相當豐富的。這也許就是這一類課文給予學生的寫作智慧。我想蘇教版教材編寫者在這此類型教材的編寫上,肯定啓動了這一重要思維。

這節,有兩個數據只要我們關注了,瞭解了,這一課的教學自然也變得簡單了,那就是“500萬、500多萬”。看似重複,其實一點也不重複的數據,因爲兩個數據的內涵不一樣的。

這一點上,孫老師似乎強調了。

另外,這篇文章還能夠引領學生進行一種特殊的習作訓練。歷史人物非常多,怎樣用一篇文章的方法去寫一個歷史人物?一是佔有資料,二是從資料中找到最能引發我們思考的數據,三是從數據中找到靈感。有了這三步,寫起文章來不也就簡單了嗎?從這篇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使用了這種方式。我個人認爲:我們在教學中也應該引導學生認識到這種思維。如何引領,讀與寫之間的關係不就自然而然地貼在一起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