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交際禮儀文書 > 稿件

《小數的近似數》評課稿

稿件2.36W

所謂評課,顧名思義,即評價課堂教學。是在聽課活動結束之後的教學延伸。對其執教教師的課堂教學的得失,成敗進行評議的一種活動,是加強教學常規管理,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生發展,推進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數的近似數》評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數的近似數》評課稿

《小數的近似數》評課稿 篇1

觀課主題

如何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主要亮點

教學環節比較清晰。關注了求小數近似數的方法,課堂多次總結歸納出示,學生齊讀,在鞏固練習環節也要求說方法。關注了求近似數的小數末尾的“0”的問題,課堂提問了近似數1.0和1的區別。

存在的不足

求近似數的方法和數感的培養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課堂教師雖比較關注,但整個教學過程特別是方法的總結基本是教師問學生答或者教師自問自答,然後課件出示總結語,學生齊讀。

對於表示近似數時小數末尾的“0”不能去掉的教學難點突破不夠。

課件的簡潔性和實用性有待加強。課件+教學設計的出示較明顯。

策略建議

在教學本課之前,思考本課學生已經學了什麼(求整數近似數的基礎),教給學生什麼(求小數近似數的方法和數感培養),可能遇到的難點問題是什麼(0.984精確到十分位和2.798精確到百分位等類問題),再考慮應該如何實施教學?

具體教學實施意見請認真閱讀教學用書第92頁相關內容。

教學設計中的教學流程、教學意圖等用語不適合出現在課件中。

《小數的近似數》評課稿 篇2

周老師能準確把握學生學習的起點,準確把握教材,既源於教材,又高於教材,課堂紮實有效。主要表現在:

1、在教學近似數時,周老師讓學生聯繫自己班級人數說說44人大約是幾十人,並說說理由。在此基礎上引入寫法44≈40,再讓學生說說三(1)班人數47人大約是幾十人,引入47≈50,喚醒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四捨五入”法,爲求大數目的近似數的學習作了很好的鋪墊。

2、讓學生經歷了對“四捨五入”法的自主探索、加深領悟、掌握要點的學習過程。注意教給方法,對於求大數目的近似數,要先分級,劃出尾數,再圈出尾數的最高位,再根據四捨五入法求出近似數。

3、能精心設計習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開放性。周老師能站在畢業班教師的高度,適時延伸拓展,爲學生後續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周老師一課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周老師能密切聯繫生活實際,尊重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對教材大膽進行了重組和開發,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對於近似數概念的教學,周老師透過具體實例,讓學生認識到近似數的產生和價值,無法得到準確數、不需要準確數,是估算的需要,是測量產生的誤差,讓學生不僅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在教學求近似數時,周老師則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結合生活實例,從保留到十位、百位、千位求近似數,並和學生以往估算的知識有機結合,學生很好地掌握了四捨五入法求近似數,以萬或億作單位的近似數的教學也就水到渠成,學生順利完成了知識的遷移。

《小數的近似數》評課稿 篇3

“近似數”一課的核心問題,你覺得怎樣定?

一節課的核心問題,應該在“學生現在在哪裏”和“學生能夠到哪裏”的區間裏。基於這樣的認識,我認爲,這節課的核心問題是:根據近似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會用“四捨五入”法確定近似數的取值範圍。

老師的引導可以預設,老師的等待是素養。在思維碰撞中產生衝突,在思維衝突中生成新知。孩子的回答真實、可貴。一張摩托車圖片激發了多少孩子的思維。精彩!數軸讓數形結合教學更直觀,太值得學習了!四捨五入法是一種求一個數的近似數的方法,羅老師不僅讓學生掌握方法,還讓學生明白爲什麼四要舍而五要。就是圍繞着摩托車的價格,讓學生髮展數感,直觀的理解四捨五入,而不是一告訴學生什麼是四舍五放,讓學生在說一說中產生衝突。不管是預設還是課堂的`生存都是我們學習的。教師的引導激發學生的思維,學生的思維點燃教師的激情。教師的預設和生成的處理突顯教師的智慧。

羅老師的課帶給我們的感覺都是簡約而不簡單的色彩。沒有複雜的課件,只有簡約的素材,生成靈動的課堂。教師的引導將學生在學習近似數過程中所會出現的問題暴露出來,讓學生在緊張思維中逐步將自己的問題解決,課堂的形式簡約,沒有華麗的素材,沒有複雜的課件,但課堂內容卻不簡約,豐盈而又充滿智慧。

《小數的近似數》評課稿 篇4

一、課前的專項訓練中,陳老師想辦法喚醒學生對以前知識的記憶:如54000≈ ()萬986300≈()萬 5608900000≈()億6970100000≈()億專項訓練中,喚起學生“用四舍五人求整數近似數方法”的回憶,明確求“用萬或億作單位的近似數”時,要看萬(或億)後面一位幹位(或千萬位)上的數來決定“四舍”還是“五入”。在此基礎上,引出本課學習內容繼續用“四捨五入的方法求小數的近似數”。

二、新授中由淺入深,用預習彙報檢測的方法逐步掌握“求小數近似數”的方法:

1.預習檢測一 保留整數,求近似數。3.9≈( )5.3≈( ) 3.45≈( )先讓學生獨立做,指名講,再次體會“保留一位小數”的方法。

2.教學連續進位的題目,進一步積累經驗。

3.比較取近似數1.5和1.50方法的不同,感知近似數1.50比1.5更精確。然後提問:近似數1.50末尾的“0”能去掉嗎?爲什麼?

4.結合板書,總結求小數近似數的方法。

陳老師對教材的研究深,細,透。把平淡的一節課上的很有味道,基礎知識挖掘非常到位。教學策略和方法非常恰當。利用知識遷移培養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建立在已有基礎和方法的基礎上。陳老師素質高,雖然年輕卻有非常深的底蘊,教學功底深厚。本節課滲透了數形結合的思想和模型化思想。用數軸來輔助教學。逐漸把小數的範圍進行擴大,進入類比。陳老師對精確度的體驗,處理的更恰當。與姚明比身高,把抽象化的東西化解了。精確度到底是怎麼來的,取值空間,近似數是在哪一個空間範圍內?培養近似數的數感,知道近似數的來龍去脈,瞭解研究近似數的精確度的方法。數感、道理、方法三位一體。知識層面,理論層面,方法層面三個層次緊緊融合在一起。對問題意識的培養很到位。青島版教材的特點就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陳老師活用教材,把問題意識貫穿在教學之中的,非常完美的一節課。

一點建議:最後的環節,總結"你有什麼收穫?"這個年齡的學生往往談不出來或者談不到深層次,如果用“溫馨提示”的形式出示引領的話,可能會更好。比如你“學到了什麼?是藉助什麼方法來研究的?”老師有引導的意識也很重要。假如學生能提出“線段圖,數軸等等”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