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關於文明喪葬的倡議書範文(精選5篇)

倡議書2.48W

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我們使用上倡議書的情況與日俱增,倡議書是由某一組織或社團擬定、就某事向社會提出建議或提議社會成員共同去做某事的書面文章。爲了讓您在寫倡議書中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文明喪葬的倡議書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文明喪葬的倡議書範文(精選5篇)

文明喪葬的倡議書1

全市廣大人民羣衆:

近年來,隨着我市殯葬改革的不斷深入,市民的殯葬意識正在逐漸發生變化,科學、節儉、文明、生態的喪葬理念逐步形成。但是,喪事大操大辦,亂搭靈堂等不文明現象仍時有發生。爲進一步革除喪葬禮俗陋習,秉承傳統,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全面樹立文明殯葬,推進社會文明新風,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特向廣大人民羣衆、社會各界發出文明殯葬倡議書:

一、樹立厚養薄葬的孝道理念。

大力弘揚中華民族敬老愛老傳統美德,樹立厚養薄葬的觀念,老人在世時,晚輩多關心孝敬,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人去世時,辦理喪事從簡。提倡用“佩戴一朵白花,深深一個鞠躬、召開一場家庭追悼會”式的文明喪葬儀式來告慰逝者。

二、倡導文明科學的喪葬禮儀。

移風易俗,倡導喪葬新風尚,崇尚科學,不搞封建迷信活動,以文明、健康的的方式告慰逝者,用真誠的情感和感恩的心追思親人悼念逝者。嚴厲打擊色情、淫穢、封建迷信等內容的違法演出行爲,引導從事殯葬演出服務的遊散藝人規範演出。不亂搭靈堂靈棚,不污染環境、不阻塞交通,不在公共場所焚燒紙錢,不影響他人的正常生活,自覺維護人居環境。

三、推進綠色生態的安葬方式。

實行火葬,嚴禁土葬。大力推行公墓集中安葬,不得將骨灰裝棺再葬。提倡將骨灰散撒、深埋、不留墳頭的安葬方式,倡導採用骨灰寄存、樹葬、草坪葬、壁葬等生態節地的安葬方式。嚴禁亂埋亂葬和違規建墓。

四、樹立健康文明的祭祀新風。

積極改變傳統的祭掃情況,實行文明安全的祭祀方式。大力維護優美整潔的城鄉環境,做到不在街道、小區、公園、廣場等禁燒區域焚燒紙錢和紙紮用品等。積極倡導採用鮮花祭祀、植樹祭祀、網上祭祀等現代祭祀方式緬懷先輩追念故人。反對鋪張浪費、庸俗愚昧的祭祀陋習。

五、發揮黨員幹部的帶頭作用。

全體黨員幹部要認真貫徹葫蘆島市兩辦《關於發揮黨員幹部帶頭作用全面推進殯葬改革的實施意見》,爭做文明科學的倡導者和傳播者,用實際行動發揮示範帶頭作用,帶頭文明節儉治喪、帶頭倡導生態殯葬、帶頭文明低碳祭掃、帶頭宣傳殯葬改革,加強對親屬、朋友和周圍羣衆的教育引導,做到早提醒、早制止、早糾正,自覺抵制陳規陋俗,倡導文明新風。

尊敬的廣大人民羣衆、社會各界朋友們,讓我們共同攜手,自覺實行文明喪葬,移風易俗,傳承優秀殯葬文化,倡導厚養薄葬,加強我們的精神文明建設,用實際行動爲建設生態、宜居、美麗、富庶的葫蘆島市作出應有的貢獻。

文明喪葬的倡議書2

廣大市民朋友們:

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決定》,推進移風易俗、提升社會文明程度,在清明節即將來臨之際,大慶市文明辦、大慶市民政局、大慶市殯葬司儀協會向全市人民倡議:

一、弘揚厚養薄葬美德。

發揚中華民族“尊老愛幼、孝親敬老”的優良傳統,老人在世時多盡孝道,老人逝去後從儉辦喪,讓生者無憾,讓逝者安慰。簡化冗長的殯葬程序,取消宣讀來賓單位、治喪單位,不搞攀比、不講排場、不擺闊氣。

二、推行綠色節地安葬。

綠色節地的安葬方式彰顯社會文明和進步,有利於構建優美宜居的生態環境。提倡樹葬、草葬等少佔地、不佔地的.安葬方式,既告慰先輩,更節約土地、符合環保要求。

三、樹立文明祭祀新風。

樹立公德意識,不在路邊、廣場、小區、草坪、建築物下等場所焚燒紙錢、冥物,利用好文明祭祀鼎。用環保方式祭拜先人,採取鮮花祭祀、植樹祭祀、家庭追思、網上祭祀等形式,寄託對已故親人的哀思。

四、共度平安暢通清明。

廣大市民應科學合理安排祭祀時間,避開高峯日、錯開時間段,確保不因集中祭祀造成擁堵。在祭祀場所祭掃時要聽從民政、城管、公安等管理部門安排,嚴防火災和傷亡事故發生。

市民朋友們,讓我們攜起手來,從文明殯葬、文明祭祀做起,爭做文明之風的倡導者和傳播者,用文明行爲扮靚文明城市。廣大黨員、幹部要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爭做文明祭祀的先行者,以實際行動影響和帶動身邊的羣衆。

文明喪葬的倡議書3

廣大市民朋友們:

根據省委、省政府《關於黨員幹部帶頭推動殯葬改革的實施原則》和市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殯葬管理推動殯葬改革工作的意見》精神,爲營造安全、文明、有序的良好喪葬氛圍,推動殯葬改革,向全市人民倡議:

一、廣大羣衆喪葬活動在村組社區指定臨時弔唁場所舉行,倡導黨員幹部公職人員的喪葬活動在公辦弔唁場所舉行,即不擾民,又不污染環境。

二、嚴禁在城區街道兩側、公共場所、居民集中小區搭建靈棚,停屍停靈,擺放花圈或舉行超度活動,嚴禁燃放鞭炮,敲鑼打鼓、吹號奏樂、妨礙鄰里生活,嚴禁送葬車輛經過城區道路沿途燃放鞭炮、鼓號奏樂、焚燒拋灑冥幣、紙錢等。

三、提倡文明節儉辦喪事,不大操大辦,自覺抵制喪事迷信活動,提倡以鮮花、輓聯代替花圈,紙錢等迷信用品,提倡廣大羣衆喪葬活動在市殯儀館和區殯儀館集中弔唁場所舉行,嚴禁在公墓以外的其他地方亂埋亂葬,提倡樹葬、花葬、草坪葬等節地環保葬法。

廣大市民朋友們,推動殯葬改革,大力移風易俗,喪事簡辦,樹立殯葬文明新風尚。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爲建設聖地延安、生態延安、幸福延安做出應用貢獻。

文明喪葬的倡議書4

呂四港鎮廣大幹部羣衆:

近幾年來,在全鎮廣大幹部羣衆的努力下,我鎮殯葬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對保護環境、節約土地、減輕負擔、促進城鄉文明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喪事大操大辦,亂搭靈堂、送葬隊伍招搖過市、隨意燃放煙花爆竹等不文明現象仍較突出。爲進一步推進殯葬改革,改進喪葬陋習,樹立文明新風,特提出如下倡議:

1、轉變觀念,樹立厚養薄葬的孝道理念

大力弘揚中華民族敬老愛老傳統美德,樹立厚養薄葬的觀念,老人在世時,晚輩多關心孝敬,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人去世時,提倡喪事從簡、厚養薄葬,自覺做到孝敬在平時,辦喪重節儉。不借喪葬之機,擺闊氣、講排場。縮短操辦喪事時間。

2、移風易俗,改變陳舊過時的喪葬方式

倡導公益性公墓葬、生態葬,利用公益性骨灰堂安葬。嚴禁佔用耕地、破壞林地私建各類超標墓豪華墓(殯葬管理法規定:單穴不超過0.7平方米,雙穴不超過1平方米);嚴禁違規經營農村公益性公墓;嚴禁私建、出售、出租“家族式骨灰堂”;嚴禁散埋散葬、裝棺再葬、遺留散墳重新裝修;嚴禁爲活人建墳墓等行爲。

3、崇尚文明,倡導簡樸節約的喪葬禮俗

辦理喪葬禮儀,重在感情,貴在真誠,提倡佩戴白花,倡導在殯儀館舉辦悼念儀式,鞠躬哀悼。不設立各種繁瑣的喪事儀式、環節,不設定“金童玉女”“豪車別墅”等低俗媚俗庸俗祭品,不以守夜爲名組織吃喝、打牌等娛樂。

4、遵守公德,杜絕過於冗繁的喪葬儀式

維護優美整潔的城市環境,合理表達對逝者的追思,不亂搭靈堂帳篷,不在主要路段、城區街道、公共場所擺設靈棚、鳴鑼奏樂、燃放鞭炮等,花圈數量原則上在10個以內。不在清晨、夜間、午休時間放鞭炮、放哀樂、做法事,不因喪事妨礙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擾亂居民生活秩序、影響環境衛生。

5、率先垂範,爭當文明殯葬的模範標兵

全體黨員幹部要以倡導文明殯葬爲己任,自覺樹立移風易俗、文明節儉辦喪的新風尚。在操辦直系親屬的葬禮時,堅持節儉簡樸的原則,不大操大辦,不參與封建迷信活動,模範帶頭,爭做文明科學的倡導者和傳播者。要加強對親屬、朋友、身邊工作人員和周圍羣衆的教育引導,及時勸阻不良治喪行爲,用實際行動帶動和影響身邊的人。各相關單位要切實負起責任,做到早發現、早勸導、早制止。

移風易俗、倡樹新風、從我做起,全鎮廣大幹部羣衆,讓我們攜起手來,積極響應黨委政府推行殯葬改革的號召,自覺破除喪葬陋習,樹立文明新風,用實際行動爲加快建設強富美高新呂四貢獻力量。

文明喪葬的倡議書5

城鄉居民朋友們:

隨着我縣殯葬改革的不斷深入,城鄉居民的殯葬意識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科學、文明、環保的喪葬理念逐步形成。爲進一步弘揚傳統美德,改革喪葬陋習,倡導文明新風,特向廣大居民朋友們發出以下倡議:

一、轉變觀念,樹立厚養薄葬的孝德理念。

百善孝爲先,我們要弘揚尊老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形成老人在世時晚輩多關心、死後不搞虛孝敬的良好新風。

二、崇尚文明,倡導簡樸節約的喪葬禮俗。

樹立節儉意識,喪事辦理不講排場、不比闊氣。提倡健康友善的人際關係,辦理喪葬事宜,參加範圍以親戚爲主,不借機收禮、藉機斂財,既不爲自己增加經濟和精神負擔,也不把負擔轉嫁他人。

三、移風易俗,杜絕過於冗繁的喪葬禮儀。

辦理喪事禮儀,重在感情,貴在真誠。治喪力求簡樸,提倡播放哀樂、鞠躬默哀等文明方式哀悼逝者。自覺遵守公共秩序、尊重他人合法權益,不在居住區、公共場所搭建靈棚、焚香燒紙、沿街遊喪。自覺抵制看風水、出大殯、吹打唸經等陳規陋俗和封建迷信活動。

四、遵守公德,推進綠色生態安葬祭祀方式。

大力推行遺體火化,提倡骨灰存放、花葬、樹葬、草坪葬等節地生態葬法,不違規土葬遺體、建墓立碑。用鮮花祭祀、植樹祭祀、網上祭祀、集體公祭等綠色祭祀方式緬懷先輩追念故人,不在林區等禁火區域焚燒紙錢、燃放鞭炮。

五、模範帶頭,自覺實行傳播文明殯葬。

全縣黨員幹部要以倡導文明殯葬爲己任,自覺樹立移風易俗、文明節儉辦喪的新風尚。在操辦直系親屬的葬禮時,堅持節儉簡樸,不大操大辦,不參與封建迷信活動。要加強對親屬、朋友和周圍羣衆的教育引導,及時勸阻不良治喪行爲。各相關單位要切實負起責任,做到早發現、早勸導、早制止。

城鄉居民朋友們,讓我們共同行動起來,自覺倡導文明殯葬,節儉辦喪,加強我們的精神文明建設,爲把xx名縣變成發展的強縣作出應有的貢獻。

  xx縣民政局

  20xx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