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公德作文 > 奉獻作文

【精品】奉獻作文彙編五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奉獻作文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品】奉獻作文彙編五篇

奉獻作文 篇1

在樹林裏的一塊草地上,有一朵紫色的花,她的夜已經憔悴,花瓣也紛紛灑落。

花瓣一片片地飄落,紫色的花覺得一陣淒涼,因爲它知道,一到秋天,它將失去自己昔日的光彩。是啊。它曾與羣芳爲伍。是那樣嬌媚。它一直受到青草樹木的照護,默默地讓人觀賞,一直有蝴蝶、蜻蜓作伴。

而今,已是秋季,歲月已無情地摧殘了它,失去那美好的一切。望着雁兒往南飛,樹木枯黃,紫色的花垂下了頭,不由地哭泣起來。

這時,風帶着一羣落葉路過,看到了悲傷的紫花,並安慰它說:“別難過,你曾經美麗過,你曾經爲別人帶來了美好的時光,你應該高興纔對啊!”聽了風的話,紫色的花仔細想了想:“是啊,我應該是無憾的!”

就這樣,紫色的花高興地投入到泥土的懷抱裏,等待着明年春天的到來。

這個紫色花的故事告訴了我們:你的生命或許短暫的,或許是漫長的,只要你曾經奉獻過,那你這一生就沒有虛度。

奉獻作文 篇2

母愛是一滴甘露,親吻乾涸的泥土,它用細雨的溫情,用鑽石的堅毅,期待着閃爍碎光的泥土的肥沃,母愛不是人生中的一個凝固點,而是一條流動河,這條河造就了我們生命中美麗的情感之景。

母愛是迷惘時苦口婆心的規勸,母愛是遠時一聲殷切的叮嚀,母愛是孤落無助時慈祥的微笑。

還記得一次單元小測試的前晚,我忙着複習忘記了媽媽的叮囑:“要帶好考試的工具呀。”我皺着頭皮點着頭心想:“真煩,我又不是不知道。”

可沒想到考試竟會要有尺,我翻“破”了我的筆袋也沒找到。這題因手畫不規範扣了一半的分。

分數報出來後,竟因這一題讓我失去了名列前茅的機會,回到家後,我非常怕媽媽責備我,媽媽沒罵我更沒打我,我心存疑惑。媽媽開口說:“下次別這麼馬虎了,我們吃晚飯吧!”這就是母愛在你傷心時溫暖的問候。

母愛是一縷陽光,讓你的心靈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溫暖如春,母愛是一泓清泉讓你的情感即使蒙上歲月的風塵仍侵徹澄淨。

早上,我早早上學,離放學時間還有一鐘頭,外面竟下起了大雨,沒有一個家長的影子,門外隱約站着一位家長,越來越近。她是我媽媽,我急擁上去,她下半身溼透了,仍對我說:“走,回去吃香噴噴的米飯去。”

晚上,媽媽生病了,我想去送杯水,送到她那兒的時候,媽媽說;‘去寫作業吧,不早了。’其實我知道媽媽非常感動。我回說:“快喝吧,媽媽,水該冷了。”這也是母愛,生病的時候仍不忘關懷我。

母愛是世上最偉大的愛,母親能爲她的孩子付出所有。媽媽我今天想對你說:“‘我愛你’,希望你不要嫌晚,一直以來我都不好意思說那幾個字。”

奉獻作文 篇3

奉獻人的價值在於奉獻而不在於索取。“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人活着就是要奉獻一提起蜜蜂,這一平凡的小生靈,平凡得我們都快把它們忘掉了。但在它們身上有着不平凡的精神。人也是平凡的但我們不也能像蜜蜂一樣給予他人,爲祖國作貢獻嗎?蠟燭,一種價格低廉,家家都有,大部分人都不把放在眼裏的物品,它處處遭人冷落。輕視。卻沒有一絲怨言。一絲哀愁,在停電的時,他以自己短短的一生,奉獻出自己的光和熱。徐悲鴻逝世前捐贈畢生珍藏的文物。鄭振鐸捐贈畢生珍藏的7萬多冊善本典籍。巴金,捐款數萬元並現出自己珍藏的現代文學史料充實現代文學館。還有那些人民教師,他們每天早起晚睡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澆灌着我們這些“小樹苗” ,直到兩鬢花白,他們還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用自己的熱溫暖着我們每個孩子的心,用自己的光爲我們早亮前進的方向。愛因斯坦說過:“一個人的價值,應該看他貢獻什麼,而不應當看他獲得什麼。”奉獻是無條件的,是不惜犧牲個人利益地爲他人造福。

奉獻作文 篇4

英國學者布瑞傑曾言:“中文的‘危機’分爲兩個字,一個意味着危險,另一個意味着機會。”誠如斯言,在空谷面前,一些人畏懼於危險,一些人卻能於逆境中看到機會與希望。

正如同那一些想到懸崖峭壁的人,面對危險,他們的內心充滿了恐懼。然而,又有那麼一羣人,他們直面危險而無所畏懼,他們是一羣時代的卓爾不羣之士,擁有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他們的內心在爲時代尋找方向與出路。

“每個時代的人都認爲自己生活的時代是最糟的,由是批駁,由是進步。”鳳凰衛視的樑文道先生如是說。在二戰時期的中國民不聊生,面對這種景象,平民教育家晏陽初的內心只有“棧道橋樑”。他無懼國內形勢,毅然放下身價,在農村開展起平民教育。不願“安居太師椅,空談誤國計”,他深入民間,立下史無前例的功勳。

試想,倘若晏陽初面對國內“空谷”只是畏懼“懸崖峭壁”,怎能如此深遠的影響中國乃至世界?倘若他沒有用躬身實踐去打造“棧道橋樑”,怎能拯救天下蒼生?由此可知,時代需要這些擁有勇氣去改造這個世界的人。

西哲將當代社會概括爲“我怕”。的確,在這個“物質上升,信仰下降”悄然席捲的年代裏,我們不知不覺地對現實充滿了猶如“懸崖峭壁”的恐懼。當袁厲害的棄嬰王國毀於一旦而無人承擔;當襲擊事件不時地發生在喧鬧的街道;當接連“老人倒地無人扶”引發民衆的唏噓……作家遲子建曾說:“其實這個世界挺冷的,所以需要一團火。”人們迫切地想在“空谷”般的'社會裏尋找一絲溫存。

於是,有這麼一羣人,他們正在盡一己之力去爲這個世界搭造“棧道橋樑”。他們如同作家張承志用一篇篇“戰鬥的繳文”呼喚人們的正義與良心;如同俠女墨客龍應檯面對污染疾呼“中國人,你爲什麼不生氣”;如同漫畫家熊頓用餘生爲人們搭建人與人之間的“橋樑”……

“擁有怎樣的心靈,就有怎樣的目光。”熊培雲在《自由在高處》中如是說。去擁有內心的棧道橋樑,無懼空谷,亦無懼懸崖……

奉獻作文 篇5

點燃的搖花發出的光是明亮的,可人們美好的心靈卻比搖花的光更亮。今天的一支搖花與往常有些不同,因爲它讓我知道了做人的道理。

快過年了,媽媽早早就買好了年貨,我一看有搖花,手就癢癢了,迫不及待地要在樓道里玩。這時,奶奶和媽媽阻止了我,異口同聲地說:“別在樓道里放搖花,搖花吐出的煙會影響到別人的。”可是我沒聽,還是一如既往的在樓道里放搖花。搖花的確很美,點燃的搖花像盛開的太陽花,發出瑰麗的光芒。可是它的背後卻有着吞雲吐霧般的煙舞。突然,有人進來了,我急忙躲了起來,我看見路過的人被嗆得直捂嘴,還有的人爲了別人不再被嗆,把門開啟放煙。看到這一幕,我心裏挺不是滋味的。進了屋以後,奶奶對我進行了苦口婆心的教育:“做人要多爲別人想想……”我很慚愧,急忙跑去樓道開啟窗戶放煙,並下定決心,以後不再在樓道里放搖花。

一支搖花,一件小事,告訴了我做人不要太自私,要多爲別人着想。

一顆美麗的心靈,要勝過世間最美的煙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