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高中作文 > 高一作文

對項羽的評價的作文(通用9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對項羽的評價的作文(通用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對項羽的評價的作文(通用9篇)

對項羽的評價的作文 篇1

李清照有詩云:“生當爲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在很多人眼裏,項羽是一個忠肝義膽的豪傑。他叱吒風雲的偉業,所向披靡的戰績,在秦漢交替之際掀起了澎湃的浪潮。曾幾何時,舉世共仰,千秋景慕。項羽因之而成爲歷代王朝倍加推崇的人物,着實爲後人所景仰。

然而,項羽畢竟是一個悲劇式的歷史人物。他的悲劇,不僅是歷史的悲劇,也是性格的悲劇,而他的悲劇性格,無疑張揚了他的人格魅力。

項羽性格的最大魅力在於他的“義”,而這個“義”也恰恰演繹了他的個人悲劇。古人云:“義者,宜也。”又云:“行而宜者謂之義”。可想而知,只要行之得當,言而得體,便可稱其“義”。然而,“義”是沒有一個絕對標準的。項伯爲報救命之恩,向張良通風報信,可稱得上“義”,可此舉客觀上卻幫助了劉邦,使得沛公在鴻門宴中能化險爲夷,此舉又謂之不“義”。兩軍對壘,項羽卻不忍弒殺劉邦,縱虎歸山,最後成就了劉邦的霸業,實乃對敵人的“義”,而對自己不“義”。項羽的“婦人之仁”與“義”的本質是背道而馳的。可以說,項羽重義而輕理是他的性格的最大悲劇。

項羽的性格悲劇還表現在他的剛愎自用。韓信始在項羽麾下,“言不聽,話不用,故倍楚而歸漢”;陳平效力於項王,“累諫不受,乃封其金與印,仗劍亡,歸漢於武”。此二人均有經國之偉,濟世之才,然而卻不爲項羽所用。亞父范增,盡心盡力,鞠躬盡瘁,亦未免被猜忌。最後,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是韓信;七出奇計,困項王於垓下的是陳平;十面埋伏,逼項羽走江東的是張良;烏江渡口取項羽頭顱的竟然是項王“故人”王翳。項王的剛愎自用,終於讓自己飲下了“四面楚歌”的惡果。可以說,過分借重於武力而忽視智謀,也是造成項羽性格悲劇的一個重要原因。還有一個原因應是不能知人善用,不聽人言,不信任,猜忌,浪費人才。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項羽的悲愴無疑已成爲千古絕唱。假如項羽不固守那狹隘的“義”,假如項羽……那麼,意氣風發,衣錦還鄉,擊築高歌《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四海兮歸故鄉,安得猛將兮守四方”的人,可能就不會是劉邦了。

對項羽的評價的作文 篇2

自古以來人們對楚霸王項羽褒貶不一,有人稱他爲“人傑,鬼雄”,也有人稱他爲“只知用武不諳機謀的匹夫”。我則稱他爲“‘近古以來未嘗有’的武夫”。

項羽力拔山、氣蓋世、古今未有,他勇猛善戰,叱吒風雲,顯赫一時,在擊敗秦軍,推翻秦王朝的過程中建立了偉大的功績,這樣一個英雄豪傑在政治上卻極爲幼稚,在推翻秦朝統治以後,他目光短淺,策略錯誤,企圖恢復春秋、戰國時代的封建貴族政治,燒殺破壞,以至喪失民心,終軍敗身亡。

在劉邦和項羽的形象對比之下,我們可以看出,項羽從小就有雄心大志,而劉邦年輕時是好吃懶做的酒色之徒;起義以後,項羽英勇善戰,身先士卒,對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更有破釜沉舟的勇氣,而劉邦表現爲一個膽小鬼,極端個人主義者,爲自己逃生,六親不認,把子女三次推墮車下。項羽最主要的性格特點是坦然直率,而劉邦的性格特點是狡猾誣賴。

從另一方面看,項羽驕傲、剛愎自用,聽不進別人的意見,而劉邦比較虛心、豁達,善於採納別人意見;在政治鬥爭上項羽非常幼稚,特別在鴻門宴上更是如此,對於一個敵將的放肆行爲視而不見,更呼其爲“壯士”且“賜之卮酒,賜之彘肩”相比之下,劉邦在政治鬥爭中老練,在宴會上不動聲色,全力取得項羽的諒解;項羽不會用人,劉邦善於用人;項羽比較殘暴,劉邦比他仁慈;項羽是軍事人才,善鬥力,彭城大戰,帶三萬人把劉邦打敗,而劉邦善鬥智。

是的,霸王項羽確實讓人懷念。他英雄一世,敢作敢爲,這是真正的男子漢,錚錚鐵骨,豪氣沖天。“力拔山兮氣蓋世”,這是何等的豪邁!真乃蓋世英雄,震古爍今,光照日月。英雄末路,他沒有選擇逃生,而是從容自刎。他演繹的那首《霸王別姬》成了千古絕唱,使得多少後來者扼腕嘆息,唏噓不止。

同衆多卑微的靈魂相比,他雖敗猶榮,雖死猶生!

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

對項羽的評價的作文 篇3

話說當年楚漢爭霸,項羽敗給了劉邦,逃至烏江,因無臉面對江東父老而自刎於江邊。再說玉帝老兒見項羽也是一代梟雄便將他招入天宮。而項羽因敗給了劉邦,整天以酒度日。俗話說“時間是最好的治療藥”,慢慢的他忘卻失敗,不再整天都是無精打彩。

一天,項羽像往常打了一壺酒,向南天門走去。當他到了南天門時,他發現他經常坐的那塊石板上已經被人佔據。項羽從上往下打量着這個人,只見此人眉宇間透出一絲霸氣,長相不凡。突然此人長嘆三聲:“唉、唉、唉。”項羽走上前去拍了拍他的背說道:“大白天的嘆什麼氣呀?有什麼不爽的說出來給兄弟我聽聽。”拿破崙轉過頭來打量着這個拍他背的人,他見此人舉止不凡,心想:他也許和我一樣前生有過一番大事業,說不定他能明白我的心情。於是便向項羽講述自己的前生。

周圍的浮雲飄過了一次又一次,變了一次又一次,隨着拿破崙的講述項羽也想起了他前生種種事業,一股傷心之情油然而生。終於拿破崙講完了,項羽望着那茫茫雲海說道:“人生如夢,前生一世奮鬥換來了什麼,傷心、失落、不甘。勝者爲王,敗者爲寇。勝者將名垂青史,美名遠傳,敗者不被後人唾棄已經算是很萬幸了。過去的已經過去,重要的是現在。”聽了項羽的話,拿破崙覺得輕鬆的許多。正當拿破崙想要說什麼的時候,下界傳來一陣殺戮聲。倆人都把頭側過去看,原來是赤壁之戰。項羽看着這場戰爭評價道:“這場戰爭真是太壯觀了,而且”

拿破崙突然意識到什麼,倒退了幾步,自嘲道:“你剛纔說我們奮鬥了一生什麼都沒有得到,那麼那些爲我們戰鬥的士兵們又得到了什麼呢?他們什麼都沒有得到,那他們又爲什麼而戰鬥呢,難道是爲保護他們的家人嗎?這只不過是無聊的藉口而已,他們只不過是我們的一句命令而已。而將那些與自己毫無關係的人斬於刀下。”

項羽也意識到這一點,仰頭道:“是啊,他們什麼都沒有得到,相比於我們的人生,他們的人生沒有一絲意義,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什麼造成的呢?是戰爭,而戰爭爲我們帶來了什麼,能爲我們做什麼呢?什麼都沒有帶來,帶來的只有無盡的痛苦,什麼也不能做。只是無限的破壞而已,而那些爲了保護自己的家人和國家的,只不過是藉口而已。難道那些被斬於刀下的人不需要保護自己的家人和國家嗎?所以說戰爭本身就是一個錯,無論什麼樣的戰爭它都不應該存在。”

拿破崙走到項羽旁,兩人相視一笑,說道:“看來我們想的都一樣,爲了人間的和平,爲了不造成新的悲劇,我們不能在這裏浪費時間了,讓我們爲人間的和平而奮鬥吧!”說完倆人跳入人間。

對項羽的評價的作文 篇4

對於項羽這個人,中國人都不陌生。他一世英明卻要落個臨江自刎的下場,難道真是上天讓他死嗎?跟他本人沒一點關係嗎?

有人說他是“婦人之仁”。他在鴻門不但沒有殺了劉邦,反而招待其一起喝酒,在自己謀士的再三暗示下無動於衷,最終放走了劉邦。以致後來被劉邦逼地無路可走。

但也有人說他是顯示出了他的“君人之度”。認爲:他在自己的地方殺人,不武;而暗殺劉邦在自己的營中,屬於謀殺,不是他的本性所爲。顯示出了他的“軍人之度”。

這兩種對項羽的說法,個有個的道理。

但我認爲項羽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他很重視感情的:他對士兵猶如自己的兄弟一樣,哪個戰士受傷了,他回送藥送飲,問長問短,甚至會爲死去的士兵流淚。有人說這是他“婦人之仁”的特點,我卻不大讚賞這種說法。不能把人的善良都繪聲繪色地說成這個人是“婦人”。當他血戰沙場,潰敗秦軍,焚阿房宮的時候,他的“婦人之仁”還能找到嗎?這又說明了什麼?只有一個觀點,就是項羽是上述兩種性格的綜合。

而他在別人眼中,除會拼、會殺、會哭、會被感動之外,還有什麼?還有自信,成功的人都是有自信的。失敗只有一個,那就是放棄自信心。在那個年代,力量和謀略各佔半壁江山,直到現在也如此,有時候謀略會大於力量,赤壁之戰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在我眼中,項羽一直都是個英雄,雖然他失敗了,但他在衆人的.心中,永遠都是勝利的。

對項羽的評價的作文 篇5

在數千年前,烏江亭畔,他吻別了自己最心愛的女人,將額前的一束君王之發割去,駕着陪伴他征戰多年的烏雅馬,滿腹豪情,一如當年,消失在蕭蕭寒風中…

他!項羽!絕非人們心目中的直腸漢。但也不可能與厚黑無涉。

項羽的個人品質造成了他的失敗。他絕非智力低下,而是才氣過人,可是那過人才氣並沒有幫助他,反而使他成爲繼秦的統治者。項羽他一生戎裝,作戰驍勇,是出了名的武將。但他脾氣暴躁,殺人太多。在項羽攻下秦都咸陽後,沒有安撫民心,反而殺了數萬名投降者,者使他大失民心。以至他後來在陰陵迷失道路,問一田夫,田夫還爲他指了一條死路,一條絕路。可見,項羽失民心之慘重!

項羽蔑視知識也爲他的失敗埋下了伏筆。在他少年時期,學書,學劍,學兵法均淺嘗轍止。他認爲:“書足以記姓名而已。”可見,他對知識的蔑視程度。知識在他心目中根本一文不值!作文

項羽他居功自傲,自做主張,優柔寡斷,有婦人之仁,而且不善於用人,使他自己周圍的一大批有才幹的謀士不得盡情發揮他們的才華。有的甚至區投靠劉邦!雖然項羽威武雄壯,氣勢奪人,但是卻過於個人主義,沒有眼光。剛猛無鑄卻逆時代潮流而行,恢復割地分封制度使他在一度失去民心。

當然,項羽的個人英雄主義精神也是不容忽視的。垓下悲歌后的東城快戰無不在體現着着一點而到了烏江自刎的那一刻,項羽的從容坦蕩也值得稱讚。

項羽失敗了!因爲他不懂得“名修棧道,暗度陳倉”的狡詐:他不懂得“把握機遇,鴻門宴上一了百了。”的玄妙:他也不懂得“豎子,不足爲謀。”的道理。他只明白“誠爲基信爲本”的爲人之道。所以他失敗了!

在史冊名中,我想,項羽永遠只是一個黯淡的角色,令人感到悲哀,剛到惋惜。項羽,他沒有一統江山的功績,沒有氣壯山河的偉業,有的也許是“不可沽名學霸王”的罵名。

對項羽的評價的作文 篇6

莎士比亞說:生存還是毀滅,那是一個問題。就如現在我們面對着項羽之死,有的人發出“捲土從來未可知”的慨嘆,也有人爲霸王的多情和英烈而掩面長泣。然而終難判定項羽最後烏江自刎是對是錯。其實我們不必深究,因爲無論如何那都是作爲一個人的選擇,作爲一個男子的癡情,作爲一位曠世豪主的堅守,都是我們應尊重、欣賞、敬仰的。

相比於臥薪嚐膽的勾踐,我更爲這個嘆着“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多情男兒而感動,這或許是人類對一種接近本我的事物的不自覺的認同。項羽是一個小自我,即使他是統率衆士破釜沉舟的勇士,他是曾經雄踞一方的霸王,可他確實不是一位君主,一位君主是屬於天下人的,而他更多的屬於自己。

他可以對那些與己毫無瓜葛的人殺戮,因爲他無情於衆生;他卻不忍傷害每一個出生入死的兄弟、女子,甚至是一匹馬,因爲他多情於親近之人。而君王則是無情於任何人,除非自身利益需要才留意他人性命,就像劉邦爲了躲避追殺可以把自己的兒女當作祭祀的羔羊扔出馬車外。劉邦一定認爲對大丈夫而言天下爲重,但只要你還是芸芸衆生的一員就絕對不會贊同他的屁話,雖然客觀上他確實結束了亂世,但主觀他一定不會爲了愛天下蒼生而丟女棄子、背信棄義。所以我認同項羽,我爲他一句“虞兮虞兮奈若何”而傾倒,我爲他一個撫馬的動作而心生溫和,甚至覺得他面對呂馬童的那一句“若非吾故人乎”都是心碎的。項羽是一個類似於我們的自私的、多情的、執拗的、驕傲的小我。

然後項羽纔是一個大我。他可以領導士兵贏得鉅鹿之戰便說明他是一個擁有一定智和超越一般人的將帥之才的人。我不想討論他在烏江東山再起後是否會再與劉邦逐鹿中原,我只知道他在西楚勝利無望,兄弟們一個個在自己面前倒下,虞姬即將離去,故人背叛自己時他是絕望的,是悲傷的,是孤單的,但仍然是豪邁的,驕傲的。他的驕傲令他認爲憑自己足以保住弟兄、女子、駿馬,到最後他卻仍不肯放下他的驕傲。他的驕傲是他的堅守,就像孔雀寧死也不願將尾巴曵於泥中,只爲守候唯一剩下的尊嚴。而在這世界上,能爲自己尊嚴而慷慨赴死的,是越來越少了。

對項羽的評價的作文 篇7

南宋著名女詞人李清照是這樣評價西楚霸王項羽:“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從中可見,這位女詞人對於項羽的態度是欽佩中夾雜了一份思念。也許吧,在南宋那個動盪的年代,尤其是在李清照面對家破人亡的時刻,她發出這樣的感慨是情理之中的。但站在21世紀的起點上,今天的我們恐怕不怎麼會認可項羽——那位在烏江拔劍自刎的霸王。尤其是當我讀完《鴻門宴》,儘管劉邦有劉邦的不足,但相比之下,項羽所表現出來的是一種讓人感到可惜的自大,以致最後用最不英雄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

鴻門宴上,劉邦的幾句辯護之詞,幾句看似甜蜜的言語,項羽爲之喜悅,爲之興奮。那原本對劉邦的怒氣似乎在一瞬見化爲烏有。范增的那意味深長的眼神,他置之不理,讓自己迷失在劉邦的甜言蜜語和他自己與日俱增的狂妄心上。可憐范增,爲其出謀劃策運籌帷幄卻抵不過劉邦一張善於詞令的嘴,恨只恨自己跟錯了主子,投錯了門。

宴會上的刀光劍影項羽,不會留意到。他的大腦被自負填滿,他對樊噲的“英雄惜英雄”之舉換不回人家對他的敬仰,他的一舉一動都將自己的缺點暴露無遺。驕傲自負,有勇無謀,優柔寡斷……他就這樣將自己致命的弱點赤裸裸呈現出來。試問這樣的人怎可成就大業?若爲王,那必是有心機的、有謀略的、心思縝密的、能夠明辨是非的、野心勃勃的……項羽?他有嗎。

如果他有,他不會輕視劉邦這個勁敵,不會不知道潛伏在他身邊的危險人物,更不會在劉邦四面楚歌之時寫下那首悲歌:“力拔山河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霸王自刎在江邊,並不是被劉邦所逼,而是他那些已沉澱於他內心深處的自負自大所釀成的慘劇。

面對項羽,不知是該說“活該”“自食其果”,還是該同情憐憫,或許是兩者並列着。鴻門宴裏犯的錯,怕是項羽一生中最致命的。也許一代霸王在江邊自刎反思的正是這件事。可惜歷史不會允許它重來,但只怕即使重來,項羽還會在另一個鴻門宴上繼續他的錯誤。

對項羽的評價的作文 篇8

當他將沉重的利刃舉到頸邊,當他消失在滾滾東去的浪花聲中,當鮮血染紅了半邊的雲彩,英雄哀喊,烏騅悲鳴。他要完成的千秋偉業,他要把“項羽”二字刻在帝王冊上,然而,四面楚歌涌過腦海,曾經拔劍舉鼎的豪邁瞬間化爲無奈。

可我一直固執的認爲項羽應成爲真正的霸王。

提起楚漢之爭,大家都會欣賞劉邦,欣賞他的用人之道。我卻欣賞項羽,他的銳氣,他的突兀,他的彰顯,讓歷史也懼怕三分,不僅如此,他的心直口快,有情有義也應爲人們所稱讚。

鴻門宴上,項羽沒有殺劉邦,這是優柔寡斷嗎?不。是因爲他答應過項伯要好好對待劉邦,以至范增再三提醒,項羽都默然不應。如此守信,難道不應爲他喝彩。當樊噲闖入帳中,項羽不僅不治樊噲的罪,反而好好對待他。如此真性情,難道不應爲他鼓掌。

而劉邦,在一次逃避項羽追擊時,竟狠心拋下了他的妻兒老小。項羽呢,他決不會做出這種事。在他失敗後,在軍帳中問他的愛妃虞姬,該怎樣安置她。虞姬淚流滿面,拿起項羽的刀自盡了。項羽不及阻止,只好看着曾殺敵無數的寶刀竟殺死了自己心愛的女人。在烏江畔,他不忍殺了追隨多年的坐騎,一人下馬與敵人鬥爭,身受重傷。最後,他的坐騎見主人已死,也跳入江中。如果項羽無情無義,他的愛妃、坐騎會無怨無悔的追隨他嗎?

只是,項羽啊,項羽,你爲何不肯過那江東呢?如今,陪伴你的只有嗚咽的滔滔江水,而你的業績呢?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被你一刀抹殺,你的死,又換回了什麼呢?只有江東子弟揹負的辛酸與淚水罷了。

但我忘記的是你四面楚歌的窘迫,銘記下來的是你的霸氣,你的大度與你的癡情。

項羽,一個英雄,一個無愧於“鬼雄”之稱的英雄。

對項羽的評價的作文 篇9

說到項羽,有生而發的一種敬畏和同情之感。不知爲什麼,劉邦和項羽之間,我更傾慕於項羽,他的神武可謂氣吞山河;他的愛情,可爲繾綣動人,大師,結局究竟是悲涼的,項英雄最終自刎烏江,美麗的虞姬亦是隨風而逝。帶給人是無限的惆悵和悲涼。

項羽,自然是一位英雄。天生神力。“吳中子弟皆憚之”其志向博大高遠,一日始皇帝遊會稽,項羽脫口而出這個人可以取而代之呀。其叔項梁因此奇之。氣候,舉拳而起,從者雲集,破釜沉舟救越破秦,令諸侯莫敢仰視,及自封西楚霸王,衆王反叛,更見其驍勇;討伐手東西,往來翕手,未知疲倦,他很講信用,只因允諾項伯善待劉邦的進言,他不顧亞夫示之者三於鴻門宴上放走了羅網中的劉邦;當吳江自刎時,他拒絕登上烏江亭長的救生船,而對身後的叢林干戈。他面對死亡,氣概何其豪邁,真正的勇士是無法被震攝的,英雄項羽最終自刎死掉了。

他也是一位柔情似水的英雄,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霸王別姬的故事,無不體現到項羽柔情的一面。自古英雄愛江山,也愛美人,項羽是愛江山還是愛美人我認爲他既愛江山,也愛美人。愛景山,他有南征北戰,陶醉於西楚霸王的寶座;愛美人,他才隨身不離虞姬。許多人覺得,項羽不應該因爲美色在四面楚歌時,不開個例會,但試問,面臨生死以別的邊緣,誰不珍惜與愛人共度的時光,何況項羽身後有個如此乖巧的女子,難怪得到如此歡心。這處於項羽的柔情,他的重情義。

兩軍交戰,拼死一搏,所當所迫,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這十二個字在項羽本紀裏,項羽對自己的評價。項羽的一往直前,誓死如歸的精神。如果能在如今社會中發揚,那麼會多好。地震當中的,官員也秉持着這種精神,那麼我想也不至於有那麼多的傷亡人員。這爲破釜沉舟勇往直前的前秦功臣讓我感動。

項羽對士兵的友善,對部下的關係,同甘共苦的精神。歷代是多少帝王所能做到的,又是多少現代人能顧及的。無良商販爲了私慾,剝削員工的事例比比皆是。爲什麼不能學習一下他的精神呢。

項羽,他讓我嘆息,讓我感慨,讓我傷感。他的血性和柔情,讓我揮之不去,詠之不足。他雖然像流星,在歷史長河中一閃而過,但他卻成了一個文化符號,被人們無數次的所評價着。

標籤:通用 項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