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語文高考滿分作文錦集8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高考滿分作文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高考滿分作文 篇1

只要心情是晴朗的,人生便沒有雨天。給生命一個笑臉,迎接屬於你的生命晴空。——題記

沒有嫣然綻開的花蕾,便沒有四季宜人的溫馨;沒有潺潺流過心田的微笑,便沒有人生的灑脫。我們雖然哭着來到世上,但應該用微笑面對人生,給生命一個堅強、勇敢、自信的笑臉,創造一個獨一無二的精彩人生。

一、印度洋海嘯:敬畏生命——堅強的笑臉

當狂風襲捲海岸,摧毀了房屋和農田,吹不走的是人們求生的必勝信念;當暴雨肆虐港灣,沖垮了堤壩和建築,衝不散的是人們敬畏生命的堅強微笑。

忘不了當地人民手拉手,肩並肩地向洪水抗爭時的團結,忘不了來自世界每一個角落前來援助的仁人志士的友愛。儘管膚色不同,種族各異,不變的是人人臉上深蘊的那一縷微笑,如陽光般燦爛溫暖,驅走災區人們內心的嚴寒。

給生命一個堅強的笑臉,沉着冷靜地去面對,去迎對、去解決暫時的障礙,去迎取雨過天晴的那一天。

二、閭丘露薇:舉重若輕——勇敢的笑臉

她,鳳凰衛視的一個戰地記者,一個弱女子,卻用肩膀扛起了衆人矚目的重擔。在那些道貌岸然卻臨危退縮的人面前,她用生命和誓言承受了常人認爲不該承受的重壓。硝煙瀰漫,戰火沖天,閭丘露薇冒着生命危險,一次又一次地向全國觀衆展現了最新最真實的新聞資料。她用鏡頭直面現場,用勇敢直面危險……

當她站在“全國十佳青年”的領獎臺上,人們又看到了那熟識的笑臉,一個詮釋着勇敢、執着的微笑,一個舉重若輕的纖纖身影!

給生命一個勇敢的微笑,敢爲人之不敢爲,去化解心中的那團迷霧,爲自己,爲他人開拓一條平坦寬闊的新路。

三、劉翔:超越極限——自信的笑臉

劉翔,一個黃面板黑頭髮的中國青年,一個懷揣着光榮與夢想的炎黃子孫,他創造了奇蹟,實現了幾代人的夙願。

當五星紅旗伴着雄偉的《義勇軍進行曲》隨風飄揚在雅典的上空時,全世界的華夏兒女雙眼噙着激動的淚水,因爲就在劉翔衝過終點線的那一刻,我們的心也飛了┢鵠矗—

他高喊着“中國有我,亞洲有我”,他敢用“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鬥志去迎接挑戰。他身披國旗,代表一個民族站在世界的前列。

給生命一個自信的笑臉,敢於超越自我,超越極限。自信的微笑回報給一個民族以驕傲,升騰起一團熊熊的希望之火。

給生命一個純真的笑臉,無論你是在成功的頂峯還是在失敗的低谷,無論你是爲愛興奮還是爲恨傷懷,純純地笑,笑看人生起伏,笑着花開花謝,笑看生命每一個┧布洹*

給生命一個笑臉,笑納百川,用寬容和理解,用自信與豁達,用堅強與灑脫,向命運抗爭,向困難招手,向生命挑戰!

讓我們笑看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走豐富多彩的人生旅途,創造絢麗多姿的人生!

語文高考滿分作文 篇2

語文是什麼?語言和文字?我卻不這麼認爲,因爲它是祖國的靈魂。

生活處處有語文,它在我們心裏,在我們的腦裏,甚至在我們的甜蜜的睡夢裏。學好語文是我們做好一名中國人的基礎,我愛我的國家,我更愛語文。

沒有哪一個人說他真的懂語文,直到去世的那一刻也未必能懂語文的真諦。語文是一個國家的靈魂,而所謂的靈魂應該是空靈而且動人的,假若這個靈魂死氣沉沉,那麼這個國家也會衰敗。國家的綜合實力中不能缺少語文,個人的自身素質裏不能缺少語文。語文是國家的基礎,是人民的信念。我們不能死學語文,語文是比數學還難的一門學科,它在於日積月累,所以在上課時,我們必須聽講,因爲稍不留神,就與下文無法串聯,課堂應該是學生的,學生要自主挖掘書中真諦,參考書,資料書,能不要就不要,因爲它們只會干擾我們的思維,我們要跳出大腦裏的束縛,敢於提出自己的疑問,語文博大精深,不同的人理解就有不同的認知,所以課堂就應該學生互相交流,互相質疑。

生活中處處都是語文,我們要善於發現。你會瞧見:水滴石穿是語文,時間流逝是語文,團結拼搏是語文,到處都不缺乏語文。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我們要努力的學習,認真刻苦,這樣纔有美好的未來。而這一切都建立在語文之上,學不懂語文,你讀題肯定讀不懂,學不好學問,你做題肯定不理解,每門學科都離不開語文,語文永遠都是佼佼者。

我希望有一天,別人問我,你是哪裏的人,我會驕傲的說:中國人!別人問我,你的祖國有什麼讓你驕傲的,我堅定地說:語文!

作爲一名中國人讓我驕傲,因爲國家,因爲語文,讓我自豪。

更多高考資訊請關注,我們將持續爲您更新最新資訊。敬請期待!

語文高考滿分作文 篇3

1. 天空收容每一片雲彩,不論其美醜,所以天空寬闊無邊。大地擁抱每一寸土地,不論其貧富,所以大地廣袤無垠。海洋接納每一條河流,不論其大小,所以海洋廣闊無邊。

2. 是一叢秋菊,也要散發芳香;是一片秋葉,也要裝點大地;是一株古柏,也要撐起藍天;是一眼古井,也要流出清泉。

3. 遠去的飛鳥,永恆的牽掛是故林;漂泊的船兒,始終的惦記是港灣;奔波的旅人,無論是匆匆夜歸還是離家遠去,心中千絲萬縷時時惦念的地方,還是家。

4. 因爲有志,小溪匯成了大海;因爲有志,枯枝盼到春的綠葉;因爲有志,人類助長了山峯的高度。讓我們站在地平線上,構築我們的夢想吧,因爲我們有志,並會爲夢想拼搏的,我們將會是大海綠葉,站在山頂的那個就會是我們。

5. 我們不做屋檐下嘰嘰喳喳的麻雀,要做搏擊藍天高瞻遠矚的雄鷹。我們不做路邊隨風搖擺的小草,要做高山根深葉茂頂天立地的蒼松;我們不做山溝裏易漲易退的小溪,要做寒暑不變的一望無涯的滄海。

語文高考滿分作文 篇4

標準,你爲何如此重要?

當我們拿着滿分試卷回家後,家長的親吻源源不斷;但當拿到一張不及格試卷時,得到的只是一個巴掌。然而我滿心歡喜拿着差兩分就滿分試卷回家時結果卻跟不及格試卷結果一樣。心裏不禁生出一個疑問:標準,你真的如此重要嗎?

我想說:不!

不可否認,我們都想要一個達到標準的試卷,對於家長們來說便更是如此。然而,一張達到標準的試卷就能說明我們真的`全部理解了知識,全都掌握了知識嗎?誠然,或許家長們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取得很好的成績,這確實是每一個父母都的心理,但是,達到了一個標準便是親吻,低於這個標準便是巴掌的行爲真的合理嗎?難道一張98分的試卷不及一張61分的及格卷。只因98分沒有得到滿分這個標準便是巴掌,只因61分滿足了及格這個標準便親吻。那我們學生以後要怎麼做呢?

若家長堅持這種做法,那學生會不會在發現自己不能達到滿分而只能達到高分,卻想得到家長們的表揚,選擇放棄高分而只是達到及格呢?那以後的學生是不是隻會安於現狀,達到及格便可。因爲高分還不如一個及格標準,所以學生們會不斷安於現狀止步不前,不會想取得高分,那有些知識便不再去理會。我想這並不是家長們的初衷。所以,標準也沒有如此重要。

正如當代詩人郭小川說:“但願每次回憶,都對生活不感負疚。”希望家長們也明白,標準不能衡量一切,因而,有時我們也大可不必太注重標準,讓我們對生活不感負疚,就像麥克阿瑟所言:“當生活都用標準來衡量時,那社會便不再有溫情和喜悅。”對啊,標準確實可以衡量一些東西,但它只是一個標誌性的東西,並不能代表一切。錢鍾書在美國留學期間,他的導師並不用標準考試成績來衡量一個人的付出而是結合他平時的表現綜合思考。便對學生有一個很好的定論,學生也會不斷努力向前奮進。因此,錢鍾書一生最敬佩的人便是他的導師,因而錢鍾書取得如此的成就也受其影響。試想一下,倘若這位導師也想漫畫中的家長般,如此注重一個標準,結果又會如何?還會有如此成就的錢鍾書嗎?他還會成爲錢鍾書最敬佩的人嗎?

危害如此,痛心也在此。

反觀當下,多少人追名逐利,只爲一紙文憑和所謂的標準,爭得頭破血流,最後也一無所獲。爲何不把標準看淡些,正如汪國真所說:“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這紅塵,太污太苦太錦簇;這人情,總浮總疏總麻木。願我們所有人都能把標準看淡些,然後去追逐詩意和遠方,不留負疚。

語文高考滿分作文 篇5

泱泱華夏,5000年的文化歷史,中華文字,博大精深。

語文,是從我們呀呀學語時的吐字不清,到課堂齊聲朗讀,翻譯晦澀難懂的文言古文,在到我們步入社會,與人交流、溝通的一種必備的語言!又是古代文人墨客,抒發自己情感節操,記錄歷史事件的文字!對於我們炎黃子孫來說,語文是我們從小就接觸的一種語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語。

從我們踏入課堂,開始我們從課本上所學到的是中外古人,名人的一些經典詩詞,文章,以及重要歷史事件,在課堂之外透過讀一些小說,文獻,報紙之類的可以達到充實自己詞彙庫,這些都是能在課本上,書上能學到的東西。

當我們踏入社會,我們跟人溝通交流,如果你自認爲看的書多,按書上的語言來跟人打交道,往往你會發現死效果並不是跟說上所說的不一樣,所以在外也要多聽聽別人是怎麼說的,怎麼與人交流溝通的,這是一門學問。課堂上的學習,課外的積累,現實社會的運用,都是我們學習這些文字,文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華文字,博大精深。

在人短短一生中是不可能完全都能給掌握通透的,學無止境,更何況是我們的母語呢,前人給我們留下了無數的文學鉅作,來彰顯他們的各種精神,我們也應該努力學習,不斷進步,讓這些文化一代接一代的傳承下去!這就是我眼中的語文。

語文高考滿分作文 篇6

書者如燈,“是知燈者,破愚闇而明斯道。”有人說,人生須讀有字之書、無字之書、心靈之書三本大書。吾與之也——有字之書爲傳承,知識在其中;無字之書爲體悟,閱歷在其中;心靈之書爲本然,我能讀我,方成大我!

少年之時習句讀,或觀古今之言,有字之書爲師爲友。以文字爲媒介,書籍帶着我們走向新的世界,教會我們許多知識,前人的經驗與智慧,虛幻的歡笑與淚水,令我們沉醉、助我們成長。“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的古訓仍在耳邊。正是有字之書告訴了我們“老魚跳波瘦蛟舞”的詩意,正是有字之書讓我們體味出“天荒地老無人識”的苦澀,有字之書塑造着最初的我們,正如加繆評卡夫卡,“他書中的每一頁都強迫我去讀它”,有字之書,有益之書的每一頁也都“強迫”着我們去閱讀。

年齡稍長,閱歷增加,經歷了若干人若干事,無字之書的書頁也漸漸增加,其中內容悲喜自知。無字之書,是閱歷,是經驗的積累、情感的積澱,是人生路上經過的一個個路牌。它潛移默化地改變我們前進的方向,開啓一扇扇不同的門。我們自己牽着自己,跟着無字之書的指引。

有字之書,無字之書,說到底其傳授之物均源於外,你化而用之,或上坦途,或墜深淵。心靈之書,卻是由你而發,由你守候。

“文章做到極處,無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極處,無有他異,只是本然。”你的心靈之書,只須本然,你要去讀懂。何謂讀懂?羣居不倚,獨立不懼,問心無愧,即爲讀懂。孔子困於陳蔡,問弟子是否行道真的不可爲,或說不可爲,或說應與世推移,顏回卻說:“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見君子!”不容何病?讀懂自己的心靈之書,遵循本心,遵循良心,那麼從心所向,從欲而行,致力於其中,豈不是人人都是“匠人”?也正是心靈之書,才能讓人捨生取義,因爲它就是我們的“我”!

有字之書以爲梯,學山爲頂峯爲己。無字之書以爲舟,破江渡海見真力。心靈之書以爲己,遵之循之莫爲逆。三者缺一而不可,人生漫漫需砥礪!

三者缺一不可,然而知前兩者之重要之人,恆河沙數,故我能讀我,方成大我!

語文高考滿分作文 篇7

有人說,語文即語言與文學。然而在我心中,“語文”不是如此抽象機械的定義,“語文”兩個字於舌尖徘徊,流淌出的是:鐵馬秋風,戰地黃花,樓船夜雪,邊關冷月……何謂語文素養?我也認爲不只是簡單的斷字識文、吟詩作對,更是一場彌補心智、慰藉心靈、洗禮靈魂的盛宴。

自古以來,無數人醉倒在語文的盛宴之中,在語文美妙的天地裏尋索。我曾經在這裏看見先秦的繁星,看見墨子和孔子的堅持;看見漢宮的皓月和豔若桃花的摺扇,看見王昭君和李香君的香魂;看見高山流水的音符和琵琶的錚錚迴響,看見俞伯牙和琵琶女的愁思……如何擁享這場盛宴,讓自己在大快朵頤之時脣齒留香,提升素養,我有自己的回答。

用好課本,把握課堂,品嚐這場盛宴不可或缺的甜點。

翻開語文書,我們能感悟到魯迅批判反諷的犀利,柳永細處着筆的用心,蘇軾廣曠豪壯的視角……一冊語文書就是一部“寶典”,你能從單元導讀中學會提綱挈領,明白學習方向;你能從作者表達中受到思想啓迪,感受到人格魅力;你能從文中積累到優美的詞句,學到恰當的技法。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同樣是讀《紅樓夢》,而沒接受過課堂有效教學的人只看到王熙鳳的刻薄,受過教師點撥的人則能從王熙鳳身上讀出她刻薄背後掩着的自卑、不安和虛假。從孔子開私塾到今日之學校,從未忽視課堂。課堂有效教學是語文學習的基石,不應遭受質疑。拋棄課堂而大談他路,語文素養無異於空中樓閣。

課堂是語文盛宴的必要部分,但你只能將它視作小巧的甜點。它能爲你帶來各種各樣的美味,增添你語文學習的樂趣,紮實你語文素養的基礎。但只有課堂是不夠的,正如只吃甜點營養不足一樣,功夫還要下在課外。

課外閱讀,博覽羣書,暢享這場盛宴最全面最營養的主菜。

輕薄的書頁翻過,喂大的是一個人的生命格局。人的生命格局一大,就不會在瑣碎平庸上沉陷。真正自信的人,總能簡單得鏗鏘有力。蘇軾飽讀詩書,更被宋神宗贊爲“才與李白同,識比李白厚”。一場烏臺詩案把他從九重天的朝廷貶到荒涼的黃州。他忍受的不只是惡劣的環境、同僚的排擠,還有心靈的拷問。是什麼讓他支撐下來?我想應該是他在書海中歷練出來的胸懷。蘇東坡能於逆境中留下諸多曠達樂觀的詩文,終成文學大家,與他廣泛閱讀積累的廣博學識,和從中汲取儒道佛三家思想精髓而形成超然物外的心境,是密不可分的。俗語云:“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諸葛孔明居於一隅,卻知天下,料事如神,這應該也是他博覽羣書的自然結果。在浩浩史書中,他明白了古今更迭的規律,推演出現實的變遷。在書籍構建的世界中,孔明是一個冷靜的智者,靜覽古今興亡變遷,閒看世事風雲變幻。於是《出師》一表千古揚名,三分天下功勳卓著。同樣,作爲中學生,只有大量課外閱讀,方能厚積薄發。課外大量閱讀,能煉出博大的人格胸懷,烹出豐盛的文化大餐。課堂所學當然有限,廣覽多讀方能彌補課堂不足。讓自己在博覽羣書中,開闊視野,增加積累,陶冶情操,提高能力。在我看來,課外閱讀纔是語文盛宴的主菜。語文素養的高低差異,與課外閱讀質量的高低有密切的關係。精選好書,潛心研讀,就能烹出滿漢全席。

課外除了大量閱讀,還需要學用結合,向生活這部無字書學語文,語文素養才能更加完善而厚實,語文盛宴才具有綿久的味道。

走向生活,走向實踐,品味這場盛宴濃烈而醇香的美酒。

有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試想,李白自川蜀出,這纔看見奔流的江海、巍峨的高山和熹微的晨光。遍走祖國大好河山,孕育出了他的浪漫情思和向上胸襟。李白懷揣一份豪情,一份志氣,走向京城世界,走向社會生活,在虛虛實實、起起落落中,成就了他的思想和性格。可以說,無遊歷祖國山河的社會實踐,則無詩仙李白及李白的浪漫詩篇。腳下的足跡給他飛揚的文采,生活和實踐是他的搖籃,文學是他的安魂曲。有人說,真正的學習是實踐,因爲“實踐出真知”。語文學習也一樣,必須在生活實踐中去檢驗,去豐富,去完善,去提升。學習、積累,是爲了運用、創造。語文學習要走向社會,用於生活。這樣,你的語文素養才能得到錘鍊,得到充實,得到昇華。在生活實踐運用語文,是更深入的學習。社會實踐尤如這場盛宴中的美味烈酒,使宴會更醇香綿久。

語文魅力無限,語文學習無處不在。看到“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讓人想到又一度春秋已過,又一段韶華已逝;看到“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蟬鳴”,讓人想到夏夜蟬鳴,聞到空氣中的稻葉清香;看到“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讓人想到飛絮滿天,芳草萋萋,於飄渺中感受人生的真諦……讓我們盡情徜徉在語文的天地裏,擁享這場盛宴,細品精巧的點心,暢享滿漢全席,啜飲甘醇美酒。

語文高考滿分作文 篇8

宏通科學之道,微感自然之美

古諺有云:“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這是世代積累傳承的觀天經驗,但看雲捲雲舒,從微末中推測天氣變化,是種享受與樂趣。而回頭開啓電視,世界範圍的天氣預報映入眼簾。兩種感知自然的途徑不同,卻無外乎爲觀得天氣,殊途同歸。自然並無需劃分出“近”與“遠”。

對於自然,人理應藉助科學發明和經驗去了解,通達宏觀層面,同時用細膩的心仔細體會和感受身邊的微觀自然之美,方可達成“宏通科學之通,微感自然之美”的境界,實現人、科學與自然最終的“和諧”。

科學與自然不曾分離,從古代各種水利工具的發明應用到如今發達的天氣監測預報系統發展,人類生產力的提高和科學進步一直相輔相成。人之於自然,甚爲渺少,人類沒有能力一一親自探尋自然的所有奧祕,因此自然似乎離人很遠。而科學應用,正是解決人想在宏觀上更好了解自然的需求的有力工具。透過電視,人類可以“足不出戶而知天下事”地獲取天氣資訊、地理資訊,增長了自然知識、彌補了人自身能力和視野的侷限。同時,科學知識對人形成科學思想也大有裨益。達爾文曾說,他對自然的興趣正是從前人的科學著作中萌生的,其中的科學理論如生物的綱目屬種,都對他形成嚴謹的科學思維產生巨大作用。可見,利用科學感知自然,既便捷全面又有利於培養自然科學思維,正是“仰觀宇宙之大”的好方法。

而“俯察品類之盛”則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人生於自然,也歸於自然。漢字“性”中由一人和一生構成,可見人性之真必然離不開生態自然。中國古代有“生”的哲學,生生不息,物我一體是古代給人們不竭的追求。孟浩然、王維醉心於自然山水,感受天光雲影之變,細觀雲過水動之美,創作出“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這樣反映人與自然渾然一體的傳世佳句。人的生命,融於自然生態,同呼吸、共命運。因而多留心身邊微觀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樹,方可融入自然,“微感自然之美”。

中國儒家學說中重要的“和諧”思想,要求各方面達成統一與協調,在當下,人既不能肆意丟棄傳統感受自然的方法,也無法抵抗科學發展的潮流。因此,務必達成人、科學和自然的和諧統一,就像時興的觀星活動,利用高科學望遠鏡觀測遙遠星體的人們,也同時在夜晚的山上感受涼風與蟬鳴,“信可樂也”!

宏通科學之道,微感自然之美。人既與自然親近、融入自然,又可以更高的視角認識自然。心有宏觀看待自然的“猛虎”,亦可微觀細嗅身邊的“薔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