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高考熱點作文:人文共審美一色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爲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高考熱點作文:人文共審美一色,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考熱點作文:人文共審美一色

高考熱點作文:人文共審美一色1

落寞與輝煌,彷徨與吶喊,人文鍛鍊堅強中國,美育鑄就出彩中國。

中國自《周易》開始,便有了審美意象,因此感受美,欣賞美不是空洞的號召。美育者,又名日美感教育,是以培養人們認識美、體驗美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現今的美育便是以培養此能力爲主要目標,人之常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欣賞美的心靈創造美的雙手。”而今美育的高度重視,便是以美育人,使人文共審美一色,成就多元人生,構建出彩中國。

智育爲理性,爲規則,爲定一;美育爲感性,爲溫情,爲變通。

我國學者,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有言:“美育者,與智育相輔而行,以圖德育之完成者也。”智育使人明理,美育使人通情。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和諧秩序,不僅僅需要理性教育,感性教育也至關重要。只有將美育和智育相輔而行,方可完善德育之重任。使人能賢而能容凡,知而能容愚,粹而能雜,方可稱之多元人才,使美育和智育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才能美美與共,鑄就出彩中國。

美育的實行需要教育體制的支撐,美育的推廣需要教育者的助力。

只有教育體制的日益完善,才能支撐美育工作的每一步前行,而只有教育者的堅持付出,才能賦予美育教育無止境的精彩。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新時代的領路人重點指明要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堅持以美育人以文人,提高學生審能美能力和人文素養。唯有全面貫徹美育工作要求,落實美育工作穩步施行,才能日益完善美育體系,爲祖國的明天培養更完善、多元化的人才,鑄就出彩中國。

新探索,新方法,新形式,用創新爲美育工作大情懷尋找小切口。

美育工作並非單一枯躁、唯課堂講義一種實施方法,新時代需要不斷創新爲美育尋找更貼切易於接受的途徑。中國現今的節目就十分恰如其分的運用自媒體來進行美育工作。中國大型詩詞文化音樂節目《經典味流傳》和大型競賽類節目《中國詩詞大會》都運用新的藝術形式,透過新的媒介來達到美育之效。水是煙波橫,山是眉峯聚是其傳遞的自然之美之生動;釃酒臨江,橫架賦詩是傳傳遞的交往之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其傳遞的情趣之美。中華大地的`青山綠水,鳥語花香是美,蓬萊文章,古今佳作亦是美,華夏土地是美的厚積之地,只有我們潛心挖掘,方可鑄就出彩中國。

高考熱點作文:人文共審美一色2

“人文”是一個內涵豐富的概念,“人文”與人的價值、人的尊嚴、人的獨立人格、人的個性、人的生存和生活、人的理想和人的命運等密切相關。

“人文”一詞最早出現在《易經》中。《易經》賁卦的象辭上講:“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其意思是:天生有男有女,男剛女柔,剛柔交錯是天文,即自然;人類據此而結成一對對夫婦,又從夫婦而化成家庭,而國家,而天下是人文,是文化。

人文與天文相對,天文是指天道自然,人文是指社會人倫。治國家者必須觀察天道自然的執行規律,以明耕作漁獵之時序,又必須把握現實社會中的人倫秩序,以明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等等級關係,使人們的行爲合乎文明禮儀,並由此而推及天下。

人文區別於自然,有人倫之意,區別於神理,有精神教化之義;區別於質樸、野蠻,有文明、文雅之義;區別於武功、武略,有文治教化之義。可見,所謂人文,標誌着人類文明時代與野蠻時代的區別,標誌着人之所以爲人的人性。

《辭海》中對人文解釋道:“人文指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從某種意義上說,人之所以是萬物之靈,就在於它有人文,有自己獨特的精神文化。按照傳統的理解,我們把人文精神的基本內涵確定爲三個層次:一、人性。對人的幸福和尊嚴的追求,是廣義的人道主義精神;二、理性。對真理的追求,是廣義的科學精神;三、超越性。對生活意義的追求。

簡單地說,人文就是關心人,尤其關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尤其尊重人的精神的價值。

高考熱點作文:人文共審美一色3

所謂人文素養,就是人在社會化過程之中,所培養的一種品性。這種品性,不單是基本的道德修養,更是對人的深刻體認、對周遭環境的終極關懷。以人文素養作爲農業發展的新思維與新動力,將爲農村生活注入活水,亦可爲日漸消沈的農業發展,帶來曙光。

我國農業在國際化、自由化及少子化的衝擊之下,已經到了非轉型不可的階段。多年來,農政單位對於農業發展的策略,大都着重在作物的改良、產品的行銷及生活的改善等技術層面;到目前爲止,雖有不錯的成績,但要達到友善農業、理想農村的境地,仍有許多努力的空間。過去,大家對農民都有一種粗俗的感覺,而對農村也有一種雜亂的印象,以致於“鄉下人”成爲鄙視的象徵,所謂“莊腳所在”成爲生活條件欠佳的地方。凡此種種,不論是印象、或是實際情形;若要力求改善,都必須從人文素養作起。

人文素養並非與生俱來,而是透過長時間內化的結果,相信一個具有人文素養的人,販賣東西不會有偷斤減兩的動機;製造食品也不會有摻雜添加物的念頭,一定會想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恕道精神。所以,生活上的待人接物,不能視爲繁文縟節;各式各樣的法令規章,也不能當作綁手綁腳的工具,這些平常農民所忽略的細節,正是一點一滴培育人文素養的關鍵;不過,若要具備更高層次的人文素養,還得從人的本性作起。值得欣慰的是,務農的人思想單純、本性善良,沒有太多爭權奪利的私慾,這正是培養人文素養的重要根基,因此只要農政單位能夠激發農民的初心,多加鼓勵、長期培養,一定可以突破現有的困境,而使農業發展邁向新境界。

人文素養行之於各行各業,也許只有錦上添花的作用;但人文素養投入於農業發展,卻具有再創生機的動力。只是,人文素養是一種無形的東西,難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因此更需要有人興起帶頭作用,配合農民的自覺,從“心”作起,農業發展才能在日益競爭的環境裏,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