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動物作文 > 狼的作文

遊狼山的作文

導語:那次旅遊使我更瞭解故鄉,旅遊勝地不多,但很有特色。我很喜歡狼牙山,希望更多的人去狼牙山去玩。下面是由小編爲你整理的遊狼山的作文,歡迎大家閱讀。

遊狼山的作文

遊狼山的作文篇一

初五,我們全家五點多就起牀了,乘坐舅舅的車去南通狼山燒香拜佛,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是財神爺的生日,老媽希望在以後財源廣進,生意興隆嘛。我和媽媽肩負重任,去買票。而老爸則悠閒自在的去買香。經過一番努力,我們終於買到了三張寶貴的票。

開始上山了,一開始還不算擠,慢慢的,慢慢的人多了起來,在步步登高的26節臺階上,人潮拼命的涌了上來,我們已經算來得早的了,但還是被堵在了第七節臺階上。

隨着人越來越多,人羣開始嘈雜起來。有些人耍小聰明,想從一旁的樹道上跳過去。但被一旁眼尖的警衛發現了,不但把他拉了下來,還罰了200元錢真是偷雞不成反啄米呀!

再看那邊,一個小夥子真不講衛生,從包裏掏出包裝紙,隨手往後面一揚。這可苦了後面的人呀,包裝紙裏殘留的屑末爲他們免費提供了一場屑末雨。小夥子在人們灼傷度高達99。9%的目光看的慚愧的低下了頭。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我耐着性子的漫長等待下,我們終於來到了大聖殿,登上了蓮花臺。

在經過人羣如瘋牛般的擁擠後,我們終於來到了終點站---火爐旁。火爐中的熊熊烈火像調皮的孩子一樣竄了出來,讓人不免有些膽戰心驚。

燒完香,下山的便是另一條通道。一路上我才發現做爲香爐的支雲塔竟位於狼山絕頂之處,一塔尖直插雲霄,可謂壯觀唉也!

我還發現一個壯觀的景象,我想也只有狼山纔會有吧∶那香灰如瀑布般從山上直瀉而下,與黑色的岩石形成鮮明對比,好生美麗。

聽爸爸說,狼山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是南通人的驕傲!

狼山的自然景觀讓我敬佩,明年,我還要去狼山!

遊狼山的作文篇二

暑假裏有許多事情值得回憶,特別是我跟爸爸媽媽一起去遊覽南通狼山就很有意思。

這一天,天氣晴朗,藍天、綠樹、古屋把狼山裝點得格外壯麗。在狼山腳下,我們買了門票,坐上纜車直通山頂。在纜車上,導遊拿着喇叭,向我們介紹說,狼山共計108米,有三十六層樓高。旁邊十幾座小的古房子裏面陳列着許許多多的文物古董。還說如果我們有興趣的話,下山時可以參觀參觀……

遊覽車把我們帶到了山的最頂峯。我的眼前突然開闊,各種景色盡收眼底,真有“一覽衆山小”的感覺。“哇,真是美不勝收啊!”我情不自禁地喊了一句。

從山上向南望去。我國第一條大河——長江,浩浩蕩蕩,向東流去。水面上各種船隻來來往往,有大輪船、小輪船,還有幾十只駁船接連起來的船隊,緩緩而行。江邊還有運動員在比賽划船呢!他們爭先恐後,力爭上游。岸上的啦啦隊員們揮着不同的棒子,呼喊着“加油,加油!”江面上橫跨着一座大橋,像一條巨龍向江南延伸,使人不由地想起了毛主席的“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的詩句。橋上的行人小得像一隻只螞蟻在來回走動,汽車像一隻只小甲殼蟲在爬行……

站在山頂向北看去,南通城裏高樓林立,陽光照在高大的建築物上,五光十色,璀璨奪目。遠處郊區綠色的田野無邊無際,欣欣向榮。

參觀結束,我們沿着山道往下走,山路上桂花飄香,沁人心脾。我們一家三口陶醉在這濃濃的`香味之中。爸爸面對美景,不停地“咔嚓咔嚓”地拍照。我也當了一回“小小照相師”,爲爸爸媽媽拍了幾張照片。

一路向下走,經過好幾個景點,我們都進去參觀,許多文物古董,琳琅滿目,陶瓷器皿、名人字畫數不勝數,真讓人賞心悅目,增長知識。

這次遊狼山,真開心啊!

遊狼山的作文篇三

江蘇南通是我的故鄉,我第一次和父母一起去旅遊的地方就是南通狼山。江蘇屬於平原地帶,狼山是南通最高的一座山。

南通人的心裏總有一點點迷信,遇上高考或是求子之類的是必定會去狼山拜一拜佛。當然,我的父母也不例外。

狼山風景區共包括五座山,這五山是狼山、馬鞍山、劍山、軍山和黃泥山五座山,因狼山居中,又負盛名,故合稱狼五山。狼五山現爲省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

狼山分前山和後山,我們先遊覽的是後山北麓園,它的北麓石色紫褐,北宋淳化年間,州官楊鈞認爲狼山之名不太雅觀,下令改名“紫琅山”,但是老百姓仍然把這座山叫狼山。有人說是山形似狼,但更重要的是與一個傳說有關。很久以前,狼山廢在江中,人跡罕至野獸橫行,有一隻白狼精盤據在此,狼山的開山祖師爲弘傳佛法,來到狼山,便向白狼精借一衲之地修行,白狼精聽說只要一衲之地,便滿不在乎的答應了,那知道和尚運起法力,念起咒語,祭起袈裟,頓時祥雲密佈,金光萬道,那袈裟將狼山盡數罩住,白狼精知道和尚法力無邊,於是只好認輸,不過他向和尚提了一個要求,“我在此這麼多年,希望能保留一個名字”,和尚認爲無傷大雅,於是答應了他,這座山就稱狼山。

後山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觀音禪院,它是近代南通名人張謇於清末民初時修葺重建的,相傳古時候有一次大潮漂來一尊觀音大士像,止於此處,後人於是在此修建了觀音院,極其靈驗。張謇先生中年無子,故攜吳夫人來此求子,第二年果然於四十六歲生下兒子張孝若。

對面的石牌坊上所題“靈山勝地”,即爲張謇所書,佛祖釋迦摩尼說法之地就是靈山,故稱此地爲靈山勝地,我們背後的大殿即是“觀音堂”,爲重檐歇山頂,當年張謇延請佛門高僧太虛法師來此講經,他以六十四的高齡還坐在臺下聽講《普門品》經。一時在全國傳爲佳話。

石牌坊旁邊是天祚山房,房後有天祚年間的著名石刻,左邊爲望巖堂,望巖堂後是語梅樓,張謇先生與梅蘭芳是很好的朋友,張謇先生七十大壽的時候,梅蘭芳到南通來爲他祝壽,在城裏的更俗劇場(就是現在的人民劇場)演了好幾天的戲,併到這裏住了幾天,後來張謇爲了紀念梅蘭芳先生,將他住的地方命名爲語梅樓。

離開北麓園,穿過山洞就到了石坊三墓,這裏是唐代駱賓王、元代金應、清代劉名芳的墓。之後就是狼山廣教寺。它是全國首批開放的重點寺廟。傳說到此山傳法的第一個和尚爲了確定寺名,隨手從身上攜帶的佛經中抽出一本,一看是《欏嚴般若廣教經》,於是就把寺名定爲廣教寺,這個寺名一方面說明了佛教思想是廣教衆生,另一方面也有廣傳佛法之義。

輪藏殿對面爲大悲殿,兩殿都爲重檐歇山亭頂,保留了宋代建築的特點和格局。據說佛滅度後將佛經置於輪車中,由天龍八部守護着輪車,並推轉着輪車,使之運轉不息。這樣佛法就法輪常轉,永得流傳。金庸有一部武俠小說,也是因爲裏面的人物性格各異,各有各的脾氣,就像凡間的芸芸衆生所以取名《天龍八部》。

大悲殿這裏供觀音菩薩,故名大悲殿。大慈就是給予一切衆生樂,大悲就是拔除一切衆生苦,這裏供奉的觀音像寶相莊嚴,高達六米,兩壁刻着歷代名人畫的觀音像。

前山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供奉大勢至菩薩的圓通寶殿,佛經《大勢至菩薩圓通章》記述了大勢至菩薩的成道體會,故稱圓通寶殿。明朝以前爲僧伽殿,供大聖菩薩,由於明朝的那場農民起義,明官府以爲得江神助颶風,後在此造江海神殿,將大聖菩薩移於後面的大聖殿內。現在供大勢至菩薩,兩邊供十八羅漢。佛經說大勢至菩薩“佛有大勢力,能斷衆生之煩惱,以智慧之光遍照一切,使衆生得力脫苦”,故名大勢至。佛教認爲修行有三重果位:羅漢、菩薩、佛。修持佛法的人達到了脫生死,即不再生死輪迴就修成阿羅漢。我國漢族地區佛寺常塑有十八羅漢像,其實本應是十六羅漢。據佛經上說,佛陀曾囑咐他的十六位弟子不入涅盤,住世濟人。菩薩即菩提薩綞,意爲“覺有情”,既要自覺;還要有情。既要修持自度,上求菩提;又要教化衆生,度衆生到極樂彼岸。佛在梵文中的意思爲覺者,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覺有三個意思: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據稱,阿羅漢只有自覺,菩薩覺有情,只有佛才三覺俱全。我還在殿前拍照留念了。狼五山自古在軍事上非常重要,最東邊的軍山相傳秦始皇曾在此駐軍,狼山下的護潮臺又是水師閱兵臺,西面的馬鞍山,隋煬皇攻遼也在此放馬。它之所以在軍事上非常重要是因爲五山扼守江口,且山在江中,易守難攻。

那次旅遊使我更瞭解故鄉,旅遊勝地不多,但很有特色。我很喜歡狼牙山,希望更多的人去狼牙山去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