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背起行囊走四方作文合集七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背起行囊走四方作文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背起行囊走四方作文合集七篇

背起行囊走四方作文 篇1

新疆地大物博,是我的第二故鄉。我從小生活在這裏烏魯木齊是我的第二個家,我被這裏深深地吸引着,這裏有很多我可以欣賞的景物。在我家的附近有一座山,名叫“妖魔山”。

雅山全稱雅瑪裏克山,俗稱“妖魔山”,最高海拔達1391米,外圍16千米,它位於新疆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最東邊。我從小就住在雅山附近,打我記事起它就是一片綠油油的山林。聽媽媽說:“妖魔山最早是晚二迭記由深海湖泊沉積所形成的山巒,曾經是乾旱一片,十幾年來,政府在山上投入了鉅額資金,除了修路以外,主要是將城市的廢水經過處理後引上山起先灌溉,如今,841米以下的山坡大部分已經被綠化,荒山披上了綠裝,纔有了現在一片欣欣向榮的妖魔山。”

雅山的最高點也就是青年峯。青年峯春天是一片春意盎然的樣子,到處是爭奇鬥豔,奼紫嫣紅的小花。夏天是我去雅山最多的季節,夏天像是一幅別處遭受着炎炎烈日,死氣沉沉的樣子,而雅山卻像是一幅綠樹成蔭,生機勃勃的一幅自然風景畫,早上去雅山上晨練,一天神清氣爽;中午在樹蔭中看着一羣無名的小蟲在部落裏生活,會立刻忘掉夏天的炎熱。秋天像是飄滿楓葉的炎熱地帶,可現實恰恰相反,到處飄着涼爽的氣息。而且人們臉上都洋溢着豐收的笑容。而冬天更熱鬧,滑雪的人數不勝數,白皚皚的雪山竟然變成了黑壓壓的“人山”。到處都是歡聲笑語,一點也看不出來冬天的寂靜和冷清。

降魔塔是雅山最標緻的地方。降魔塔高15米左右,共5層,但裏面被水泥封住了,不過站在遠處看還是有足夠的震懾力。據說,新疆常年災難,人們就天天祈禱。一天,王母娘娘知道了,以爲是赤青雙龍在作怪,便封了它們的法力並讓人們趕快造塔壓住雙龍,所以那座塔叫做降魔塔,雅山也改名叫妖魔山。

雅山雖然沒有珠穆朗瑪峯雄偉,也沒有泰山巍峨,更沒有廬山的靈氣,但它是新疆人的驕傲,它爲雅山附近的人帶來了氧氣和生命!

大美新疆,美麗雅山!

背起行囊走四方作文 篇2

俗話說得好:“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行萬里路,即遊遍天下。遊天下,在驚險、刺激,挑戰極限之餘,總會有不少收穫。從古至今,有許多這種成功的例子。

明朝時期有一個旅行家,叫做徐宏祖。遊遍大明十三省,明朝所有大好河山,不管有名沒名,都有他的足跡。他每次都是輕裝上陣,帶上幾塊銀兩、乾糧和水,就出發了。每天風餐露宿,樹林裏,懸崖上,打個地鋪,一夜就過去了。他不怕搶劫,不怕捱餓,不怕危險,不怕困難,毅然在外玩了三十餘年,常年在外旅遊,併爲後人寫下一本名傳千古的地理名作——《徐霞客遊記》。

還有一位著名的旅行家——馬可·波羅。他生在意大利,卻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中國遊歷了20xx年,就爲了旅行,爲了探險。馬克·波羅在旅行過程中遭遇的困難比比皆是,甚至與死神擦肩而過,歷盡千辛萬苦,來到這遙遠的國度。而這次旅行,也給他帶來了畢生最大的成就:寫下了《馬可·波羅遊記》。

漢代的張騫,唐代的玄奘,元代的耶律楚材,明代的鄭和……許多人都曾遊歷四方,走遍萬水千山,都途經許多困難,歷盡磨難,最終名垂千古,獲得成功。

背起行囊走四方,多麼宏偉、遠大的一個夢想啊!走遍全世界,遊遍大好河山。在困難中磨礪,在危險中鍛鍊;在劇風驟雨中體驗驚險,在驚濤駭浪中感受刺激;在深山老林中與動物同歡,在懸崖峭壁上與自然同樂。歷盡千辛萬苦後,看到世外桃源,看到蓬萊仙境,看到碧水藍天。走遍天下,就是經歷風雨之後,到達目的地,在這裏,不管怎麼樣,你都是成功的。

背起行囊走四方作文 篇3

滴水巖風景區位於四川省白玉縣城正南,在建設鄉扎盤村境內,距縣城約5公里,它以頗具神姿仙態的奇山異景,吸引着縣內外遊客,是著名的旅遊勝地。沿着白章山腳,順偶曲(河)而上,步行約1小時許,即到滴水巖下。舉目仰望,絕壁凌雲,一條瀑布從懸巖上掛下,宛如一條白龍抖動着渾身水珠,飛墮入潭;又像一匹綴滿珍珠的銀綢,從天上直垂人間,令人自然想起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名句。

飛瀑左側,有蜿蜒盤山小道可達“龍頭”。原來這是由石縫中噴簿而出的一般清泉,它像是掙離了身上的重壓,歡快地蹦跳着,恨不得要飛起來,去加入飛瀑的大合唱!也許是經過長途跋涉,它又累了,慢慢地順溪流入水潭。藍藍的天空,映在它的身上,是那樣的潔淨;白濛濛的水汽從潭中蒸騰而上,在太陽光的折射下,似五彩祥雲,如海上日出,像雨後彩虹,迷離撲朔,令人彷彿進入了一個神話中的境界,圓形的光環圍繞着你,七色相襯,璀璨無比!不,這不是神話,而是這裏歎爲觀止的奇景—-弧光。

“龍頭”上端有繁茂的青松,鬱鬱蔥蔥,傲然屹立;山腰是望不穿的桃林杏叢,山櫻桃夾雜其間;中間是綠茵茵的草坪,野花把它染得東紅一塊,西紅一片,嬌得如同少女的紅臉蛋,一陣山風吹過,紅的桃花,白的杏花,黃的松花,五顏六色的草花,如一羣不同裝束的調皮的孩子,嬉戲在翠綠的海洋裏。此時,你聽到的是小鳥碗轉地歌唱聲,遊人拍手叫絕的讚美聲,宛如欣賞一支優美動聽的小提琴獨奏曲那樣舒適;此刻,你看到的是姑娘在草毯上跳,小夥在果樹上笑,恰似一羣彩蝶在紅花綠樹中翩翩起舞。朋友,此時此刻,你自會興趣盎然,恨不得把曲聲全注心田,把美景盡收眼底,哪裏還有疲勞的影子與你做伴呢!

這會,你可別忘了吃幾塊餅乾,填填肚子。口渴?那不要緊,再向北而行,不到10分鐘,就是神獅巖了,一塊巨石狀如獅口,口中一線清泉流出,晶亮透瑩,巖上的棵棵青松,叢叢野花,都爭先對着這面大圓鏡梳妝,連一葉一瓣都映照得清晰分明;獅口右側,還有一洞,深不見底,相傳是仙女煉丹之所,丹煉好後,即放入獅口中,故泉水分外可口。別以爲這是神話,如果你嘗一口這從青山的胸膛裏沁出的乳汁,卻硬是那麼甘甜清冽,頓覺精神一振!此時,只要你稍稍留意,就會看到:當伸手捧水的時後,碧波跳蕩起來,巖影、樹影、花影、人影,一齊抖動起來,彷彿大自然在舉行盛大的舞會,一齊彎腰,互相追逐,緊緊擁抱。待欣賞夠後,一切復舊於平靜,清泉又顯出以藍色爲基調的靜態的美。置身這藍藍的泉畔,似乎覺得整個世界都是藍色的,生命也是藍色的。可不是,這清泉的玉液瓊漿,使藍天醉了,遊人醉了,一切都醉得藍瑩瑩的。

滴水巖,真是山水有情。當夜色悄悄降臨,催人歸返,一盤明月又笑着從山間升起,着意爲你送行,使你在歸途中思緒如潮,給人一種“登山始信滴水美,別有天地非人間”之感。

背起行囊走四方作文 篇4

古樸的房屋,縱橫的河流,搖曳的小舟,這些構成了如戲、如幻的烏鎮。

太陽已經偏西,光與熱早不如午後。烏鎮河道兩旁的古屋,在夕陽的餘輝之下,尤顯滄桑。狹窄的街道上依舊熙熙嚷嚷,靠着河邊的小酒店裏,卻顯得格外優雅清閒。登上一人多寬的古橋,西面的天空一片金黃。碧波映着落日,小舟盪漾於上,拖着白色而悠長的尾波。走進古舊的鵝卵石道,兩側被幾人高的馬頭牆包圍,眼前就只剩下落日了,迎着落日走去,溫暖直抵心頭,身影投射在背後佈滿青苔的白牆之上。這樣的意境似乎只應出現在李商隱的詩中。

古宅的天井中經常有一棵松樹在其中,此刻,松樹的影子正映在將軍府門前碩大的廣場上,直指嚴肅而莊重的石獅。石獅似乎變得更加深沉。向遠處小鎮盡頭的竹林漫步,沒有多少遊人,斑斕的野花依然綻放。隱隱聽到杜鵑的蹄囀,循着聲音走去。在小鎮圍牆外一棵無葉的老樹枝丫上,發現了那隻落寞的杜鵑。只見黑色的背影,與老樹融爲一體。它似乎望着夕陽,望着牆外奔流不息的運河,望着茂盛的野草 它沉浸在夕陽的餘輝之中,它的叫聲似乎沒有那麼愉快了。不願打擾這隻杜鵑,最後望了它一眼,向竹林深處前行。蒼翠挺拔的竹子,一路伴隨,直到我走出城門。

遠處的寶塔格外顯眼,在一片古建築中,只有這座寶塔在餘輝中更有生機。靠在民宿的圍牆上,凝望對面老屋的木板。在歲月的.匆匆流逝中,木板漸漸變得斑駁。夕陽西下,又是一日。貨船在鎮外的京杭運河上駛過,捲起的水波不時拍擊着兩岸的堤壩。不知船主有沒有留意到一牆之隔的烏鎮。然而在此時,圍牆已無法阻擋小鎮內外。運河西面空曠的平原在夕陽下閃光,小鎮河道上的搖櫓船緩緩靠岸,夕陽遍及每一處,每一處都有自己的風韻,這樣的交融難以言狀。

華燈初上,柔波映着新月,映着兩岸酒店的燈光,映着霓虹,映着烏鎮。

背起行囊走四方作文 篇5

會有那麼一天,天很藍,風很輕,空氣中瀰漫着淡淡的花香。我要拋開所有的事情,把思緒放空,背起行囊——那是一個有着幾件隨身物品的雙肩揹包。踏着輕鬆歡快、有節奏的步子,順着不太寬闊的馬路,一直一直往前走,但絕不是漫無目的的散步。

我會去很多陌生的城市,遇見很多陌生的人,見到很多從未見過的各種新奇事物,然後我就用一本有好看封面的筆記本,把它們都記錄下來。或許也會有令人煩惱尷尬的事,但並不會阻礙我前進。

我的第一站,是一個不知名的小古鎮,古色古香古建築。一來到這裏,就被沁人心脾的茶香所吸引。循着香氣,我走到了一扇木製大門前,門上貼着的春聯還完好無損。今天我就要在這裏住下,住在慈祥的老奶奶乾淨整潔的客房裏。

我的第二站,就來到了一座繁華的大都市。高樓林立,道路四通八達。可空氣卻並不新鮮,我踏着風快速逃離了這裏,這個呼吸困難的地方。

接下來,是第三站、第四站。我總是不知道下一站會走到哪裏,就像一道無解的方程式。

不管怎樣,我會一直走下去,直到我邁不動步子,看不清路。直到荒漠開出花朵,直到世界終結。

背起行囊走四方作文 篇6

九華山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國家5A級旅景點,按理說去九華山旅遊應該是非常快樂的事更何況我們去九華山的時候正是財神爺的生日,應該更快樂纔是呢,但是爲什麼我會說是苦遊呢。如果想知道請聽我一一道來。

正月初5是財神爺我們初4從家出發我們去的是6個人其中4個是大人2個是小孩,途中到銅陵玩了一會就直奔九華山了。初4下午到了九華山的山腳下。找了一家賓館把行囊先放下打算再出去看看玩玩準備一下明天爬山的東西,找了買票和坐車的地方。一出賓館的大門就看到了幾座山連在一起從橫看是山,豎觀爲佛。不要一會就找到了買票和坐車的地方,然後去買些爬九華山用得到的東西就回賓館吃了晚飯準備睡覺,但是晚飯後我們去的6個人當中的4個大人就打起了撲克牌,還好我們開了兩間房我們兩個小孩只好到令一間房看會電視過了一會我是實在忍不住了所以只好冒着吸二手菸的危險去那間房睡覺了,到早上5點多聽到外面有小孩在那大叫快起牀,開車去買票,上山嘍!我們才起牀去買票上山。到賣票才發現去買票的人是人山人海,有把賣票廳掀翻之勢,擠了好久我們纔買到門票和車票上山去了。

上山旅遊第一站百歲宮。導遊圖上有一段話就是介紹百歲宮的寫的是百歲宮集奇美絕倫的自然風光和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於一身。九華山有句俗語“不到百歲宮,等於一場空;到了百歲宮,萬事好成功。”最後一站天台,天台又稱天台正頂,海拔1325米,在九華山的九十九峯之中僅低於十王峯、七賢峯。天台還有一句俗語是“不上天台,等於沒來”。親身去了這兩個地方纔知道九華山真是名副其實佛教聖地。所以我們不顧雪和雨的阻撓爬上了天台。如果光爬到天台還不算什麼,但是我們又從九華街走這下了99個彎,你肯定會問我們爲什麼要走着下來而不坐車呢?不是我們不願意坐車而是沒法坐車。山下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山下的車上不來,山上的車也下不去。山上僅有的幾輛車都擠滿了人沒有辦法在上人了。所以我們只好走着下山了。下山的路有的說是30里路有的說是18里路反正沒有一個相同的。

好不容易到了山下我們一起去的6個人到開始抱怨,都說如果不是走這下山這些路還會去合肥玩一天,可是太累了沒法去了啊。

這次九華山之旅真是又苦又累呀!

背起行囊走四方作文 篇7

在連綿起伏、錯落有致的羣山中,有一顆晶瑩剔透的寶石,它彷彿是從天而降,墜落於這挺拔、堅硬的山澗中的一面明亮的鏡子,正如它的名字-天池,與天相接,際天而來。

站在山腳下,一陣寒風吹過,天空中,烏雲如同堅硬的盾牌,讓太陽光無法撒下;山頂上,大霧瀰漫,一層薄薄的輕紗將天池蓋住了。雲有些厚重,厚厚地壓在了頭頂上方,爲那初次見面的天池增添了一縷神祕色彩。

漸漸地,太陽掙扎着走出雲層,漸漸地化開了大霧,一點一點,天池也從輕紗中露出了面容。彷佛一層水膜靜靜躺在環山中,清澈無瑕。羣山中的棵棵綠木舒展枝條,隨風擺動,投下一片片翠綠、柔和的光芒;雲層浣在空中,一點點變得潔白擡手彷彿撕下一縷,一團軟的像棉花般的雲片絲絲縷縷,即刻消逝在晴空中,環繞於池水上空,映着那漂浮不定的純白;池水清澈,透明,藍的好像連天空都無地自容,炫耀着純淨的色彩,翠綠、潔白、湛藍,溶爲一體,卻又不互相干涉,色彩好像滲入水中,永不退卻。微風拂過,池水微微盪漾,一波又一波綠、白、藍翻騰着,唱着一首首高昂、低沉的歌,歌頌着這美好的生活,我彷彿聞到了池水的味道,純淨,新鮮,也有一些親切,光彩泛出了水面,將山也染成了那和諧的色彩。

天池,有着純淨的色彩,婀娜的體態與靜動交織中那柔和的光彩,在心情煩悶時,想想天池,總能使我平靜下來,心中流着那清澈、柔和的天池水。

點評:

全文大篇幅寫景,動靜結合、色彩斑斕、運用多種修辭、長短句搭配。這些都來源於小作者細心的觀察、在頭腦中整理概括變成文字,再加入自己當時的感受,抓住每個景物的特點,挖掘它們的小細節與共同點變成了一副很美的圖畫。

如果你的文字像上文一樣能讓讀者腦海變現出圖畫,就是我們講的----

“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