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作文背起行囊走四方

作文背起行囊走四方1

道德

作文背起行囊走四方

道德是立人的基本準則,是人榮辱觀的形成條件。要想立足於這個時代,沒有道德是寸步難行的。讓道德成爲你的基石,在這塊基石上能建出最穩固的大廈。

能力

能力是人生存在的重要保障。人類正是以超羣的能力在衆多動物中脫影而出,我們要擁有的就是非同一般人的某種能力,這樣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佔得先機,才能又選擇得權力而不是被選擇。

知識

高爾基曾經說過:沒有任何一種力量比知識更強大,用知識武裝起來的人是不可戰勝。不錯,在這樣一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知識就猶如戰場上的武器,想要戰勝對手,你必須擁有更先進的武器。知識將成爲這個時代的利器,我將用它來武裝自己,讓自己也變得不可戰勝。

健康

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健康的體魄,一切就是空談。如果沒有健康的體魄,楊利偉能上太空?如果沒有健康的體魄,我們還能安安心心地在這兒學習?所以,健康的體魄是必不可少的。

精神

中國人擁有龍的精神,我們要想這個時代大放異彩,也要堅持龍的精神。設想一下,你和愛因斯坦一樣聰明,和斯瓦辛格一樣強壯,但你沒有不屈不撓的精神,愈挫愈敗,你仍然是一隻紙做的老虎,一陣風也能將你吹倒,精神就如同人的骨骼,沒有它,你就是一塌爛泥。

讓我把我的道德,我的能力,我的知識,我的健康,我的精神,通通裝進我的行囊,背上它們去迎接挑戰。

作文背起行囊走四方2

背起行囊,和幾個愛遊歷的朋友,在今天難得的休息日,蹬着山地車出發了。

新修的旅遊大道真是順暢,用力一蹬,車嗖的如離弦的箭一般。我們彎着腰,目視前方,呈線形疾速前進,成爲一道亮麗的風景。接着駛入山間小道,顛簸的山路考驗着我們,我們咬着牙艱難地行進,終於到達了山腳下。將車子停放在山下的小廟裏,換上簡裝,我們的登山活動開始了。

山道修得比往日好多了,有了臺階,我們拾階而上。但登山的感覺似乎不如以前那麼有興致,於是,我們換了個少有人走的小路,開始爬山。只要留心着自己的腳下,手拉着灌木枝,就能快速地前進。中間休息了幾次,水也喝了兩瓶。哎,一個冬天沒有出遊,身體真有點吃不消。稍作停留,不敢耽擱,畢竟無限風光在險峯,誰也沒有欣賞眼前風景的心緒,就又繼續上路了。歷經3個小時,終於將軍頂被我們踩在腳下。

來不及喝水,顧不得吃東西,我們快步走到懸崖邊,拿起照相機,如飢似渴地選擇自己所心儀的風景,按下激動的快門,希望的種子便播撒在心靈深處。而後,就疲憊地坐下,互相靠着,邊喝水吃東西,邊欣賞周圍的美景,彷彿在享受一頓大餐。

夕陽西下,我們才依依惜別大山的挽留,收拾起行裝,也收拾起一切。那尖峯,那岩石,那白雲,那清風,還有那一切的一切,隨着我的夢想都裝在我的行囊裏。背起行囊走四方,我很小就有這樣的夢想。

記得上初中的時候,第一天班主任就選擇班幹部。他依據學生的個性和愛好來點將。我因爲地理知識豐富,無人競爭過我,就當選爲小小的地理課代表。從此,我就追隨地理老師,替她收發作業,給她當隨從搬運教學用具。當然,作爲回報,可愛的地理老師將其所有書籍和畫報都讓我一一欣賞了。看着那迷人的地理風光照片,我的心再也收不回了,日裏夢裏都是它們,魂牽夢繞的。酈道元徐霞客所走過的就是我心中的所向往的。

可陰差陽錯,還是幹上了教師這一行。雖然整天忙於知識的傳授中,但稍有閒暇,就會到近處去做做旅行家的夢,去體驗行者的樂趣。

現在,有了那麼一點經濟實力了,遠遊將是我下一步的計劃,下一步的夢。

作文背起行囊走四方3

爲了拓展我的知識面,爸爸答應我暑假去神農架一趟。8月中旬的一天,我們一家三口高高興興地踏上了神農架之旅。

我們先乘火車到宜昌,再在宜昌乘大約五六個小時的車,便來到神農架的入口——鴨子口。這裏的海拔已經是一千八百多米了,與宜昌市區的炎熱相反,我感覺到了一絲絲的寒意,汽車玻璃也冰涼冰涼的。

汽車在盤山公路上又行駛四十多分鐘,就是神農架的最高峯——神農頂。從山上往山腳下望去,植被的垂直變化十分明顯。山腳是闊葉林,山腰是針葉林,再往高處,草樹交錯。越往上,樹就越來越少,到海拔兩千六百多米的地方,就基本上沒樹了,只剩下了各種各樣的草和大熊貓愛吃的箭竹,可惜箭竹都枯死了。到山頂便只有草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高山草甸。

神農架最有名的一個景點就是風景埡。這裏雲霧繚繞,再加上青翠的山巒,似乎仙境一般。聽說如果到了秋天,天氣好而且沒有云霧的話,景色會更加美麗。從這裏可以俯視到山腰上紅、黃、綠的樹葉,他們相互交錯,如一幅色彩斑斕的油畫;還能遠眺各種奇峯怪石,它們在叢林的襯托下顯得格外的幽靜、蒼莽。

離開風景埡,沿着盤山公路繼續往前走,便來到了板壁巖。在這裏,我看到了薔薇、冷杉、黃楊木、紅樺等過去我聽都沒有聽說的植物,其中有不少還是珍稀植物。有長了一千年還只有一個成人高的小葉黃楊,過去用來做直升飛機螺旋槳的紅樺,屬於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的珙桐……跟隨着導遊走了一會兒,我們看到一個洞穴。據說這裏可能曾有野人出沒過。洞穴旁古木參天,樹上附着厚厚的一層苔蘚。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好新鮮呀!

游完板壁巖後,接着我們又遊了金猴溪、野人夢苑、瞭望塔等景點。

這次去神農架,在我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豐富了我的知識,增長了我的見聞。

作文背起行囊走四方4

今天,我們年少,意氣風發,雲集於孕育知識,陶冶情操塑造靈魂的校園;明天,我們將肩負重擔,揹負行囊走四方。

要使明天陽光撒滿小路,今天我們該怎樣裝點自己的行囊呢?

首先,我要裝入王進喜的鐵人精神,那堅持不懈的精神,拼命幹活。他帶領着自己的隊員,在茫茫大草原上露營,糧食不足,就着鹽水吃野菜。沒有公路,沒有運輸工具,王進喜就帶領大家靠人拉肩扛,把六十多噸重的鑽機從火車上卸下來,再運到鑽井地。打井時需要水,王進喜就和大家用臉盆,一盆盆端來幾十噸水。果然黃天不負有心人,大慶油田的第一口井提前開鑽,打出了原油。這是一般人不能做到的,但他能做到,他的隊員能做到。這是爲什麼呢?原來這就是堅持不懈的精神。現在我們許多同學都嬌生慣養,不能吃苦。這種精神的確值得我們學習。所以我要第一個裝入行囊的就是堅持不懈的精神。

然後,我要裝入任長霞那取於和黑暗勢力作鬥爭的精神。任長霞是我再家中的電視上知道的。她是一個什麼官,有哪些主要事蹟,我都忘了,不過我想她應該就是人民口中說的清官,國家的好乾部吧!她雖然是個女流之輩,但她巾幗不讓鬚眉,取於和官污吏作鬥爭,爲老百姓,爲國家作了許多好事。但最可惜的是,她好象再一起大案中死去。任長霞的生命是結束了,但她的靈魂,那不怕邪惡的鬥爭精神,卻沒有結束,並且一直活在人們的心中。所以我也要將這取於和黑暗作鬥爭的精神,裝進我的行囊中。

最後,我還要將文天祥那一腔熱血,對祖國無比熱愛的精神,裝入我的行囊。文天祥是死了很久了,但他的愛國精神卻還在。他被俘在過零丁洋的時候,寫下了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語中,沒有一個字不表現出文天祥對祖國的熱愛和堅貞不屈、大義凜然的`精神,他一直不降於元,最終被殺了,因此也就留下了這千古名句!是什麼使他這麼的堅持不降呢?就是他那愛國的精神。所以,我要將愛國熱情裝入我的行囊。

在我未來的行囊中,我裝進了堅持不懈的精神,這是我第二個裝入的和黑暗作鬥爭的基礎,而第二個又正是我第三個裝入的愛國精神的基礎。行囊中有了這三個必備之物,我想好男兒會志在四方!

作文背起行囊走四方5

從重慶市豐都鬼城順江東下,大約經過一百公里後,在長江北岸,重慶市忠縣石寶鎮的中心,有一坨南北走向、孤峯拔地、四壁如削的巨大石山,它的南面倚山建有巍峨雄偉、聳入雲霄,共十二層樓的紅色塔樓。這就是被譽爲“江上明珠”的石寶寨。

石寶寨是怎樣得名的呢?傳說這坨石頭是女媧娘娘煉石補天後遺留下來的一塊五彩石,故當地人民叫它“石寶”。後來,明末農民起義將領譚宏據此爲寨,因此,又叫“石寶寨”。又因它形似玉印,所以,又名“玉印山”。整個山寨由“巨石”、“紅色塔樓”、“山頂廟宇”三部分組成。

下了船,過了一段青石板路,走過五百多米後,就到了前寨門,寨門的門楣上鑲嵌着“石寶寨”三個鎦金大字。寨門的兩側蹲坐着兩樽守護着寨門的威武銅獅子,跨進寨門,一條三米寬的石板路通向塔樓。在路的右側,有一個供往來遊客休息的花園。整個花園圍繞着一個圓形的水池修建。花草樹木、亭臺軒榭,烘托出了園中的幽靜。

沿着石板路向前走,這座懸崖峭壁、四壁如削的石寶寨就聳立在面前。只見寨身巖壁上,鐫刻着一些名人題詞。如田紀雲題寫的“江上明珠”;錢偉長題寫的“川東奇秀”等。再沿着石級往前走,就可見到一個石牌坊,在牌坊的牌楣上刻着“必自卑”三個大字,大概是取“登高必自卑”之意,說登上石寶寨,你一定會感到自己是渺小的。它告誡我們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謙虛謹慎,不要自高自大。

過了石牌坊,向南走二十餘米,就來到塔樓門前。只見寨門上雕刻着一些動植物,取其“福”“祿”“壽”“喜”之意。門楣上豎直刻着“小蓬萊”三個字。傳說,住在蓬萊仙島的何仙姑路經此地,被這裏的景色迷住,於是在此居住了多日。後人便稱此地爲小蓬萊。在“小蓬萊”下面,有碎瓷片嵌成的“梯雲直上”四個大字。寨門外有一個向外凸起的吊角樓平臺,這是爲了供遊覽者攝影取景修建的。

進入寨門,就到了石寶寨的主體部分——紅色塔樓,這是石寶寨最吸引中外遊客的地方之一。塔樓依山而建,共十二層樓,越往上樓越小,通高56米。全樓採用具有地方特色的穿抖結構修建,沒有使用一根鐵釘。塔樓每層末端均向上翹起,還有各種栩栩如生的動植物雕塑,如龍、仙鶴等。塔樓臨江的牆壁由鑿了1-3個直徑爲1米的圓孔和許多小方孔窗戶組成,這種設計,既有利於遊客遠眺長江,又有利於減輕塔身重量,保持樓內通風乾燥。爲防止塔樓木料被蟲蛀,所有木料都採用馬桑樹,在使用前,將木料晾乾,再用藥水浸泡等幹後才使用。塔樓修好後,再在所有木料上刷上一層紅油漆。這些保護措施使塔樓木料在400年後的今天仍然完好無損。每一層樓由幾根到十餘根大圓柱支撐着,全塔共用了100餘根這樣的圓木。爲了使塔身穩穩地靠在岩石上,每一根柱子都微微向岩石方向傾斜。越往上,傾斜度越大,使紅色塔樓緊緊貼在岩石上,其目的是想把塔樓的重心落到岩石上。

從樓梯盤旋而上,在第二層樓,有巴曼子刎首留城的雕塑。傳說春秋時,外族入侵巴國,巴國危在旦夕,巴王求救於楚國,楚國提出要求出兵後巴國割三個城池給楚。後在楚國軍隊的幫助下,巴國取得了勝利。楚索城,巴曼子刎首而留城。後來,當地人民感其忠義,於是改地名爲“忠州”(現稱忠縣)。繼續盤旋而上,每層樓都有塑像、畫像、名人字畫等。到了第七層樓,除了可從樓梯爬上去外,還可出西頭的小木門,沿着一條石梯,攀着鏈子而上。據說這條路在還沒有修塔樓前,是人們上下的必經之道。攀着鐵鏈繼續向上,就到了山崖南邊的一個小平臺,人稱“望江臺”。站在這裏,數公里之外的長江盡收眼底。

在望江臺的北邊,就是山頂廟宇部分。山頂廟宇從南到北依次由“天子殿”、“玉皇殿”、“王母殿”三大殿組成。三大殿分別有“四大天王”“玉皇大帝”“瑤池祝壽”、“八仙過海”等塑像,給石寶寨罩上了一層神祕的色彩。其實,這些塑像是後來加上的。早先的石寶寨是有和尚有廟宇的。1919年新文化運動傳到了石寶,當地一個叫鄧牌的鄉紳,在“民主”“科學”思想的指導下,發動進步青年將寨上的數百樽菩薩毀壞並推下了石寶寨,從此石寶寨上就再沒有菩薩了。在王母殿北面的一個小屋裏,一個小和尚手拿鏨子在打石洞。這就是流米洞。相傳,石寶寨上的這個洞能流出大米來,每天流出的米僅供和尚們吃,後來一個貪心的和尚就拿着鏨子想把洞打大些,多流出米來。豈料流米洞不但沒有多流出米,反而從此不流米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爲人切勿貪心,要知足常樂。

繼續向北走,就到了山頂後院,院內有一門銅炮,據載稱:這是石寶人民在同治年間,用來抗擊外來侵略者的武器。

站在庭院向東望去,一座現代化的城市拔地而起,那就是石寶移民新城。今年三峽二期水位淹沒到此後,石寶城將全遷到新城。那時,石寶寨的四周將是一片汪洋,石寶就成了一艘名副其實的江中巨輪了。

沿着庭院左邊的石級輾轉而下,經過“二墩巖”,又回到了前寨門,這時,你回頭再看一眼那夕陽輝映下的石寶寨,你會情不自禁地讚歎:“石寶寨真不愧是長江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啊!”

作文背起行囊走四方6

每次去旅遊,都是人滿爲患之時,特別是七日長假,更是旅遊的黃金日,大大小小的旅遊愛好者,都去了自己慕名已久的嚮往地。

不知年月日,不明旅遊處,只記得那次上車,準備開往目的地(風景區)時的情形。

那天,我和媽媽一塊兒在車站上,由於要去下一個景點,我們只好等車,這時,人漸漸多起來,車子也一趟又一趟的從我眼前駛過。我不覺感到煩燥,心中隱隱有一團什麼東西在燃燒。站臺上的人也不免有些浮燥,心中急急想去目的地的慾望也漸漸提高。

這時,又來了一輛車,人羣馬上就引起了一陣騷動,大家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個勁兒地擠向車邊。車門開了,一些大人馬上就擠了進去,順手拉住自已的兒女,一把將他們拉入了車內。一些年齡小的都哭了,我也不知所措,只感到自已不由自主地往前走,啊,媽媽爲我開了一條道兒,我連忙跑過去拉住她,可是,我們終究勢單力薄,一番“打鬥”後,又被擠了出來。我們就像兩條小魚,被擠在了一些大魚之中,進也不是,退也不是。啊,人們縮小了“包圍圈”,把我和媽媽圍在了當中。後來我只感覺,順着波濤,被衝到了海岸上。定眼一看,才知我已遠離了車子,我被人擠到了最邊緣!媽媽跑過來拉我,我們又擁入了“人流”。擠呀擠,擠呀擠,終於擠到了車門旁,剛要進去,忽然一踉蹌,身子往後倒了,媽媽連忙拉住我,哎,可想而知,我們又被擠到了外面……

旅遊,是我的最愛,也是大傢伙的最愛,但在黃金日去旅遊,這事,我再也不做了。

標籤:行囊 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