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成長作文 > 反思作文

【精華】反思作文彙總九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爲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反思作文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華】反思作文彙總九篇

反思作文 篇1

這是一次十分深刻的檢查,我對於我這次犯的錯誤感到很慚愧,我真的不應該不重視老師說的話,我不應該違背老師的話,我們作爲學生就應該完全的聽從老師的話,而我這次沒有很好的重視到老師講的話。我感到很抱歉,我希望老師可以原諒我的錯誤,我這次的悔過真的很深刻。

不過,人總是會犯錯誤的,當然我知道也不能以此作爲藉口,我們還是要儘量的避免這樣的錯誤發生,希望老師可以相信我的悔過之心。“人有失手,馬有失蹄”。我的不良行爲不是向老師的紀律進行挑戰。絕對是失誤,老師說的話很正確,就是想要犯錯誤也不應該再您的面前犯錯誤,我感到真的是很慚愧,怎麼可以這麼的。

相信老師看到我的這個態度也可以知道我對這次的事件有很深刻的悔過態度,我這樣如此的重視這次的事件,希望老師可以原諒我的錯誤,我可以向老師保證今後一定不會再您的視線範圍內出現我手機的身影,也絕對不會在上課的時間內再玩手機,也不會讓手機在上學的時間內開機。

這幾天我真的是很深刻的認識到我的錯誤,知道老師說的話不能夠裝做沒有聽見,老師說的話就要聽從,老師說的話也絕對會實現她的諾言,老師所要管的一定是爲我們學生好,所以我們不用挑戰老師的紀律,我們還是學生,沒有能力對老師說出來的話產生不聽從的想法,我們學生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好好的聽從老師的話,好好的學習好,讓老師可以放心,讓老師可以信任。

犯這樣的錯誤,對於家長對我的期望也是一種很大的打擊,家長辛苦的賺錢,讓我們孩子可以生活的好一點,讓我們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當中,可是,我卻違背家長的心意,我犯這樣的錯誤,簡直是對於家長心血的否定,我對此也感到很慚愧,家長的勞累是我們所不知道的,每天爲生存而忙碌,爲家庭而承受着巨大的壓力,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們所不能夠解的,我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做他們的乖孩子,聽從家長的話,家長是我們最親的人,也是我們在現在這個社會上最可以信任的人,所以我們就要儘量的避免家長生氣,不給他們帶來不必要的煩惱。而我們作爲他們最親的人也不能夠惹他們生氣,這個都是相互的,當我們傷害到他們的心時,也是對於自己心的傷害,因爲我們是最親的人。沒有任何人可以取代。

這次的事件我真的感到抱歉,希望老師可以原諒我,可以認可我認錯的態度,我真的已經深刻的反省到我的錯誤,希望老師再給我知錯就改的機會。也希望同學也要引以爲戒,不要犯和我一樣愚蠢的錯誤,這次的教訓真的很大很大。

反思作文 篇2

不足之一:作文教學缺乏目的性

在平時的作文訓練中,大多帶有明顯的隨意性。先從作文題目的擬定說起,大多情況下,作文題目的擬定比較隨意和盲目——要寫作文了,纔去找題目。而題目又往往從網上搜尋或從往年做過的題目找,找到什麼就寫什麼。這樣的作文命題方式就造成了作文教學的盲目性。學校規定每兩週要做一次作文,所以往往每週連堂的語文課就用來寫作文,這樣,只滿足於作文的次數,根本不去管學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多少或是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等等。一句話,作文教學沒有方向性,沒有設定明確又科學的目標。

不足之二:作文教學缺乏系統性

與作文教學的隨意性相伴而生的,是作文教學缺乏有序性和系統性。大多教師沒有作文教學計劃,作文教學無序化無系統性。這樣,上作文課也沒有具體的教案,只是佈置一篇作文讓學生去寫,然後批改然後講評,至於效果如何則另當別論。試想一想,作文教學沒有明確的目的和明確的難點、重點,不是循序漸進,而是隨心所欲,這樣進行作文教學只能使學生成爲完成作文任務的機器,很難明白自己作文的長處與缺點,很難有針對性地進行作文能力訓練使自己的寫作能力有所提高從而激起自己寫作的動力。

不足之三:作文教學存在功利性

高考這根指揮棒的作用使高中作文教學失去了正常有序的教學環境。恢復高考以來,高考作文經歷了命題作文、材料作文和話題作文幾個階段。儘管衆多媒體和專家都認爲話題作文是最好的考場作文形式,但實際上我們無權去找理由說誰是誰非,它們本應該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空間。學生讀高中肯定是想考一個理想的大學的,於是老師就帶領學生跟着高考的指揮棒轉,你考材料作文我們就訓練材料作文,你考話題作文我們就訓練話題作文,不做“無用功”,一切向高考看齊!但事實證明,功利化的作文訓練既應付不了考試,更不利於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綜合以上的反思,如何才能使中學作文教學進入一個良性發展的空間呢?筆者和同學校的老師在“黑暗”中摸索,得出如下體會。

一、要確定具體的作文教學目標

作文教學目標的確立應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思維特點和智力水平。高一級和高二級、高三級在認知水平和思維水平上也有較大的差別,同時知識和經驗的積累也有不同,因此這三個年級的作文教學內容和目標也各有區別。具體來說,高一主要進行記敘文訓練,高二主要進行議論文訓練,高三則以高考爲方向進行綜合訓練。

二、制定作文教學計劃

圍繞不同年級的作文訓練目標,分解目標,做到有步驟有序列的發展學生的作文能力。如在高一級可制定這樣一系列小的訓練目標:

(1)寫出人的個性——學習寫人的記敘文;

(2)揭示事件的意義——學習敘事的文章

(3)摹寫景物的特點----學習景物的描寫等。高二級則可以進行這樣的訓練:學會擬議議論文的題目;學會提煉觀點;學會運用論據;

(4)學會安排論證結構等。

三、採取有效的方法

(一)、將作文教學和閱讀教學相連接。

作文是一種極具個性化的學習活動,作文又是和學生的情感、思想血肉相連的一項心靈活動。要想學生作文中有情感、有思想,可以從語文教學的日常活動——閱讀教學入手。縱觀高中語文必修教材,收錄的全是文質兼美的名篇,這些文章無論從情感的真摯、思想的豐沛、文辭的華美、作者的品格修爲上都堪稱楷模。充分利用這些資源,還語文其“人學”的本來面目,儘可能在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語文基礎知識的前提下,更多的走進作品中的人物和作者本身,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使學生在日日進行的語文學習活動中,有所感、有所思、有所得。此外,教學中還可以借鑑這些美文的寫法,如教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可以借鑑寫景抒情的寫法;教《布衣總統孫中山》,可以學習“以小見大”的寫人記事文章。

(二)、充分利用課前5分鐘活動。

學生在寫作中的另一困難是缺少豐富的內容。經常是提筆頭腦空空,下筆廢話連篇,在議論文的寫作中表現尤爲典型。衆所周知,沒有大量的閱讀就不可能寫出內容充實的文章。雖然課標要求學生高中階段的課外閱讀應不少於150萬字,但實際情況則是除了少數學生外,多數高中生不願或無暇讀書。現實就是現實,一味的抱怨學生是於事無補的。既然多數學生閱讀不足,既然作文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作文教學與訓練又沒有足夠的時間,我就利用課前活動來做些彌補,力求使閱讀和寫作訓練常態化。

反思作文 篇3

上公開課不僅是教師教學能力的一個展示,也是學生整體素質的一個體現,某種意義上說,課堂舞臺上的主角不是教師,而是學生,沒有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教學,不可能有高質量和高效率的,更不可能出彩。這次我上課的課題是關於作文擬題,結構比較簡單,就是講解方法和討論練習,要使這節課能夠出彩,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廣泛參與討論,所以在這方面,我花了不少功夫,從上課的效果看,達到了預定的目標。

首先,慎選討論題。並不是每一個題目都適合用來作爲討論題的,在設計題目時,要選擇典型的符合時代感的同時學生有話可說的題目,當然也不能過於簡單,還要考慮時間分配。這次我設計了兩種題型,各一道題目,一個是以“眼淚”爲話題,擬作文題目,這個話題學生有很多自身體驗,有話講,一個是根據一幅畫來擬題,那幅畫的內涵極其豐富,可以讀出很多東西,訓練了學生的發散思維。

其次,設計好討論環節。討論不只是簡單地四人一組交流,表面上熱鬧,它必須取得實效,讓學生有所得。第一道題目,三分鐘自己思考,兩分鐘學習小組交流,然後每一組選出比較好的題目,抄到黑板上,大家一起鑑賞、評價。想到要把自己的題目抄到黑板上,他們當然要認真討論了,最後學生共擬了十個新穎、生動的好題目,我看到下面許多聽課老師都點頭稱讚。當然不是每出一道題都是學生先討論,老師後講解,第二道題目稍難一些,我先做了適當的引導,如圖上的這位老人大概是什麼身份呢?學生有的說父親,有的說農民,我又說如果是父親,我們讀出了什麼呢?期望、等待、蒼桑…‥思路一下子開拓了,《父愛如山》、《父愛如水》、《明月何時照你還》、《風,網羅一切塵埃》等等,學生思維越來越開闊,想到的好題目也越來越多,此時也掀起了本節課的高潮。

另外,還要鼓勵學生敢講、敢說。班級人比較少,而且多爲女生,防止學生緊張,上課前,我就鼓勵他們放鬆,就和平時上課一樣,想講就講,自己主動站起來講。上課過程中,也多給學生鼓勵性評價“你的題目很獨特!”“想人之未想,發人之未發!”所以這節課學生表現地異常活躍,十幾個同學主動站起來講自己的想法,有的甚至一下說幾個,一個同學擬的《有多少淚可以重來》這個題目,其他同學說化用的《有多少愛可以重來》,還現場唱了兩句,還有個同學想到《常回家看看》,乾脆直接站起來就唱,好一番熱鬧景象啊!

總之,我認爲要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就一定要把它變成學生樂於學習的場所,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動起來,學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這纔是真正意義的語文課堂教學。

反思作文 篇4

“自詡小醫生,卻站上醫學的巔峯,四處奔走募集善良,開啟那些被摺疊的人生。你用兩根支架,矯正患者的脊樑,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這是感動中國爲樑益建大夫所寫的頒獎詞。

在看到那些極重度脊柱畸形患者們的照片時,班裏面響起一片的抽氣聲,而當我們看到他們經過治療之後的照片,又發出讚歎聲——名副其實的妙手回春。那些挺直的脊樑,也像是被拾起的尊嚴,當那些被病痛折磨只能面朝黃土的人們,終於擡起了頭,他們凝視着藍天,也凝視着這位拯救他們的恩人——樑益建大夫。

醫者仁心,此話不假。樑大夫說,他無法拒絕那些前來求診的病患。所以他不惜一切,甚至自己出錢湊錢,也一定要盡全力拯救每一位病患。

作爲一個從小在醫院家屬樓里長大的孩子,我深知奮鬥在醫療工作一線的人們是怎樣的辛苦和偉大。誠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擁有這樣的情懷和品格,但是,一位合格的醫療工作者,他們全部都有一顆身爲醫者的道德之心——救死扶傷,減輕病患的痛苦。

而反觀當今社會,醫鬧現象頻頻發生,病患家屬對醫生破口大罵已不算新聞,甚至動手打人也屢次發生。醫生護士們都無奈笑稱,現在幹醫療的,不但得有技術,還得有顆玲瓏的心。曾經的“白衣天使”現在變成了打罵的對象,這正常嗎?

我每每看到這樣的報道,都覺得心寒極了。其實,被報道出來的只是少數,大部分對於醫務工作者的侮辱現象,還未見報。我甚至親眼所見,那些家屬就聚羣站在醫院門口,大聲哭鬧吵嚷,這一刻,我在深深反思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

也許是對醫療工作者的不信任,也許是出於對醫療價位的不滿,也許是出於對患者的極度擔心。可是,難道因此就要對一位普通醫療工作者破口大罵,乃至下手狠打嗎?

誠然,醫患關係緊張,其中也有少部分缺乏醫德的醫生爲此“做出貢獻”,假若每個人都能夠像樑醫生學習,切身體會爲患者着想,不推脫,敢擔當,那麼精誠所至金石爲開,醫患關係或許會得到改善。

只是,我認爲,現在太多人把別人的付出當做理所應當,加上病人家屬對於醫療工作的不理解,更是對醫患關係進行了致命一擊。

醫療工作者工作繁忙,他們每天需要接待上百名病人,也許正是因此,醫患之間缺乏溝通,家屬着急上火也無可厚非。但是,現在的醫療現況也就如此,醫生花在每個人身上的時間無法再增多,每一句多餘的話都可能耽誤了其他患者的治療,希望患者和家屬都能多加理解,因爲每一位醫生都希望能夠多治癒一些人,他們會盡力,不光是因爲醫德,也是生而爲人的善良。

在北京陷入非典的那一年裏,許多醫療工作者仍舊穿着厚重地防護服,在手術檯上忙忙碌碌,經常是一整天連軸轉,根本沒有休息的時間。而醫院的家屬區,幾乎人去樓空——他們把自己的孩子和老人都送回了老家,安頓好了家裏的一切。是的,他們這些普通的“父親”“母親”“兒子”“女兒”,此刻都放下了自己在社會上其餘的身份,不畏犧牲的在與病魔殊死搏鬥。我相信,此刻的他們,全部都是“樑大夫”,他們爲了拯救哪怕更多一位患者,都在以身試險,不眠不休。

那一年我四歲,由於各種原因,我留在了這所醫院的家屬樓內,我的母親,她像每一位醫務工作者一樣奮鬥在工作崗位上。

現在,隨着越來越多的醫鬧風波被報道出來,人們也開始逐漸重視這方面的問題,我看到社交平臺上,越來越多人開始替醫務工作者發聲,我也看到感動中國的領獎臺上,站着這位中國好醫生樑益建大夫,我由衷的感到欣慰。

更多的,我希望看到大衆媒體能少點駭人的噱頭,多點社會正能量的傳遞,《感動中國》是一檔優秀的節目,在這裏,我們看到了許多不曾讓人發現的溫暖,在這裏,我看到了媒體對於醫生工作者的支援。

我相信,未來的醫患關係,會隨着人們素質教育的提高而改善,更多的,我們會看到相互的理解和信任。不止醫者仁心,我希望有一天可以看到所有的國人都能懷着一顆仁心,學會感恩,學會理解,學會關愛。

反思作文 篇5

作文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之重要手段,也是語文教學難點。但幾年的教學下來,發現有如下問題:

1、生不會下筆,無話可說。這是因爲學生的作文從來都是教師命題。

2、學生不會積累。這是因爲學生作文的材料大多都是教師提示或準備的。

3、學生不會創新,文章千篇一面,缺少個性。這是因爲教師有意或無意間設定的框框嚴重束縛了學生。

4、學生寫作不是表達自己對生活的體驗和感悟,而是爲了“任務”和“分數”,生搬硬套或隨意編造。這是因爲教師忽視了學生多渠道地進行語言、素材的積累。

思考只之後覺得作文訓練教學思路主要有所“注重”。

一、注重充分挖掘課文中的習作資源,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小學語文課本中,除了每個單元的作文訓練外,其實在課文中也蘊含着極其豐富的可供學生進行創造性習作的資源,這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陣地。因此教師要充分重視並挖掘這一不可忽視的習作資源,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寫出不同於課文的文章來。

二、注重創設情境,以增強學生寫作的興趣

傳統的作文訓練不注重情境的創設,因而寫作訓練過於呆板、無趣味性,不能吸引學生,學生也就不會樂意去寫.。這是因爲小學生受年齡特點及認識水平的制約,他們的寫作往往需要教師提供一定的情境,需要老師的指導幫助等外部條件促使他們寫出更好的作文,以增強學生寫作的興趣。

創設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音像創設情境;可以利用圖片創設情境;可以利用語言創設情境;可以利用作品欣賞來創設情境;可以利用遊戲來創設情境;可以利用生動的表演創設情境;還可以利用大自然的景物創設情境等等,不管採用哪種方法,教師都有應以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寫作興趣爲最終目的。

例如利用遊戲創設情境。由於是玩遊戲,學生的興趣非常高,都積極主動地交談起來,議論活動中有哪些最精彩,最激烈的,參加的人是如何做的,自己以是如何做的,以及旁邊的同學的語言、動作、神態、情緒等又是如何的,不知不覺中學生就在愉快、輕鬆的氣氛中完成作文,而且內容具體,語言也比較生動。

學生經歷了活動的全過程,真實體驗了其間的樂趣,有了自己的親身感受,噹噹然有話可說,有感可發,有情可抒,再也不會感到作文是一種痛苦的事。遊戲活動爲學生提供了生動的寫作素材,又營造了寬鬆的氛圍,增加了學生寫作的興趣,減少了學生對作文的恐懼感,讓學生樂於寫作。

作文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的一半壁河山”。順應教學改革的步伐,高中作文教學對素質教育特別是創新教育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和信心,進行了許多探索和實踐,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正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爲此,有必要對之進行一番考察,從而匡正除謬,使我們的作文教學走上正軌,並取得最大效果。

一、當前高中作文教學的現狀

1.作文觀念:抒寫情感,見證生命。許多人認爲,作文是生命存在的一種形式,“是生命體驗。生活感悟的一種外化”,有“‘生命傾訴’的特點,是學生生命活動的一種需要”。①中學生作文應“以對生存意義的揭示去喚醒人類的靈魂,去洞見遮蔽的生活底蘊”。②因此,作文就是要讓學生寫出自己的感受,寫出自己的性情,吐露自己真實的心聲,或者如一篇談“新概念作文”的文章題目所言“寫那想的,想那新的”③。

2.教學目的:讓學生寫出好文章。平時的作文教學,就是讓學生每次都寫出一篇優秀作文,可以對全班朗讀,也可以拿出去發表。每一次作文,教師又都希望學生能夠創新,能夠寫出一般人不能寫或沒有寫出的內容。

3.作文備課:既無計劃也無教案。多數教師只在寫教學計劃時點明安排幾次作文,而在具體落實過程中又不寫作文教案。不僅沒有教案,而且每一次作文在整個作文教學中的作用是什麼,都不甚清楚,也不予考慮。

4.進行方式:就是“寫”。作文課幾乎都是教師佈置題目學生去寫。不放心的教師會對作文題作一些簡單的解釋或提示,說明一些要求。作文一般在課堂上進行,安排在課外的多因課文教學時間緊而不得已而爲之。

5.作文題目:話題作文一統天下。隨着高考採用話題作文的形式,作文教學無論平時還是考試便一股腦地採用活題作文題目,彷彿不如此就不能趕上時髦跟上高考。話題作文從高中延伸到了初中,甚至連小學也在實行話題作文教學了。

6.作文批改:選優說劣。優秀作文一般會在全班朗讀,教師簡單總結其優點所在。對於較差的作文,多是總體評價其不足,具體到一篇較差的作文,則是多鼓勵少批評。本來每次作文都有各自的訓練目的和要求,但如果學生未按目的要求作文,而是別出心裁地寫了一篇可讀的.文章,教師也會認爲這是本次作文中的優秀篇章。這就等於寫什麼都可以,寫歪了,還會被認爲是創新呢。

7.教學效果:效果堪憂,能力不高。有教師指出:“中學生對作文所持的消極態度和低下的寫作能力,讓我們不得不承認,中學作文的結果是令人遺憾的。”④張志公先生也曾說:“現在,學生最習慣於寫抒情散文,別的不會。”在教學實際中,學生往往是這一次作文寫得好,得到老師表揚,但多數時候則寫不好。平時作文常受表揚的學生高考作文未必能拿一個好分數。事實上學生對於自己的作文水平達到何種程度也說不清楚。

對上述七個方面作一下總結,不難發現這樣兩個問題:(1)高中作文教學基本上是在引導“創作”,引導文學寫作。隨着新世紀語文教學人文教育文學教育比重的加強,作文的文學化傾向更爲顯著。(2)整個中學作文教學的過程及形式極其簡單:它的備課就是出出題目,上課就是讓學生寫作,批改就是選優評劣。

二、作文教學的文學化問題

高中作文教學的文學化是怎樣形成的?它與哪些因素有關?

1.它與社會對寫作的認識和評價方式有關。在一般社會人士看來,作家詩人才是寫作的高手,只有寫詩寫散文寫小說纔是寫作,作家詩人那樣的“創作”能力纔是寫作能力。而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似乎寫專業論文那是專業人士理所當然的事,那只是證明你的專業水平高,並非是寫作能力高。

2.它與教師把作文的內容定位於抒寫心靈有關。在許多教師看來,“寫作,原本是寫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渲泄,是生命的一種表現形式”。一些名家要求作文時要“放飛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在寫作中擁有絕對的選擇權力,寫自己想寫的內容,選用自己喜歡的表達方式,以我手寫我心”。這樣的“自我”中心論,必然使作文教學重體驗、感悟、表現等。這樣一來,“寫那想的,想那新的”的“新概念”類的創新便瀰漫了中學作文教學,獨特、怪異、體現個性的作文便成了最受青睞的。而這些正是文學創作的特質。中學作文教學就這樣不自覺地鑽進了文學的圈內。

3.它與教師把作文的目的定位於促進人的發展有關。許多教師認爲,作文是爲了健全學生人格,提升學生思想,培養學生人文情懷,純化學生生活,一言以蔽之是爲了促進人的發展。於是無論是“作文——生活”論者,還是“作文——做人”論者等等,都把作文當做塑造人的手段,作文於是從一種素質一種能力變成了一種手段——文學的塑造人的手段。在這樣一種思想觀念驅導下,作文不是爲了去敘寫學生人格思想,而是爲了去提升學生人格思想;不是爲了去再現學生人文情懷,而是爲了去培養學生人文情懷;不是爲了去表述學生生活,而是爲了去開拓學生生活。

4.它還與高考導向及教師對文學的偏愛偏重有關。高考的話題作文倡導學生髮揮個性,表現自己所體驗的生活,即使是寫議論文,也要求寫得具有文學味,要能“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這實質上就是在倡導文學創作。由於高考的影響,廣大學生無不努力使自己的文章文采化文學化。而廣大教師無不“竭忠盡智”,作文教學幾乎都是圍繞文學寫作來進行,辦“文學社”,“寫作興趣小組”,等等。

誠然,中學作文教學進行文學寫作引導,讓學生進行文學寫作,這是完全必要的。但問題是,文學寫作教學並不是中學作文教學的全部,甚至還應該強調的是,文學寫作教學並不是中學作文教學的主體。我們可以從四個方面來分析:

1.從文章寫作的動機來看,不外乎兩個方面,一是寫作的衝動與靈感,二是寫作的某種實際需要。前者即是文學創作,而後者卻並非文學創作,而是工作、學習、生活中的實用型寫作。

2.從社會實際需要來看,“社會需要具有良好人文素養的公民,他們有良好的教養和審美能力當然好,但社會不需要那麼多的詩人、作家”。大多數學生將來在工作、學習、生活中,可能極少進行文學寫作,寫的最多的可能還是發言稿、實驗報告、法律文書、調查報告、學術論文等等一類文章。

3.從作文教學的目的來看,其目的不是培養作家、詩人,作文教學也沒有必要主動地承擔這一任務,任何文學才子都不可能依靠中學作文教學來產生。極少數寫詩歌、散文、小說的學生,大概也不是中學作文教學的結果。當了作家、詩人的人也並不感謝中學作文教學。

4.從國外中學作文教學的情況來看,像德國、日本、美國等,他們的作文教學大都以社會實用爲目的,立足於學生進入社會實際的需要。如日本寫作教材中設“書信和日記”、“生活和意見”。“實驗報告”、“調查報告”、“研究報告”等作文題,實用性的特點顯著。

着眼於實用,着眼於學生未來工作、學習、生活需要的作文教學,纔是健全的作文教學。高中作文教學,可以讓一些學生盡顯文學才華,但不能讓一個學生缺失實用寫作能力。

三、作文教學過程的簡單化問題

首先,單一化的“寫”及其每次作文都要求寫出優秀作文的教學形式,使作文教學缺失了訓練過程。這樣的作文教學客觀上一開始就把學生當作具備寫作能力的人,而省去教師科學有序的作文指導,省去學生“創作”出優秀作品之前的較長時間的循序漸進的訓練過程。

這樣,就必然把多寫(也即多創作)等同於訓練或達成能力的手段,把結果等同於過程。而“寫”的時間和“寫”的量又沒有一個科學的規定,什麼時間寫僅憑教師的工作緩急或興趣去決定,寫多少就全憑教師的“經驗”或“感覺”去決定。中學作文教學就這樣變得無比簡單和隨意。

其次,“多讀多寫”的“感悟”“自得”式的傳統方法論,嚴重阻礙了作文教學的科學化進程。直到今天,人們還津津樂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悟得”方法,還沉浸在“功到自然成”的超然境界。作文教學既無學科體系,也無科學的訓練體系,除了一味地“寫”,也就別無他路了,也就顯得無比的茫然和盲目。

再次,由於文學化傾向的影響,一些人強調寫作“最重要的一點是學生有了寫作的衝動再寫”,這使得作文教學研究放棄了對“沒有寫作衝動也要寫”的探索與訓練。我們知道,寫作並非都是因衝動而生,並非都是有感而發。比如領導要求你寫一篇發言稿,或工作總結,或先進人物的事蹟材料等等。

朱光潛先生曾說:“前人寫舊詩,標題常用‘偶成’和‘賦得’的字樣,‘偶成’者觸興而發,隨時口占;‘賦得’者定題分韻,拈得一字,就用它爲韻作詩。”“‘偶成’的作品全憑作者自己高興,迫他寫作的只有情思需要表現的一個內心衝動,不假外力。

‘賦得’的作品大半起於外力催促,或者要滿足一種實用的需要,如宣傳、應酬、求名謀利、練習技巧之類。”由此可看出,“偶成”當是因“衝動”而生,但“賦得”卻不是因“衝動”而生,恰恰是寫不出來也要硬寫的“爲賦新詞強說愁”的狀態。又如唐人的“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顯然也是“硬寫”。中學作文教學在這些方面卻一直棄之不顧,因此也就不可能作出有意義的深入的探索。

可見,中學作文教學還缺少真正意義上的教學,還缺少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有效的訓練。

四、新的思考

從以上情況看來,當今中學作文教學已經嚴重滯後於時代的發展,已經不能擔當起全面培養學生作文能力特別是適應未來工作、學習、生活需要的作文能力的任務。爲此,我們有必要對作文教學進行新的思考。

1.必須把中學作文作爲一個學科來看待,它是與中學數學、外語等學科相併列的一門基礎學科,甚至是應該從語文學科中獨立出來的一門學科。

作爲一門學科,它應該有自己的科學有序的內容體系,有自己明確的教學目的和要求,用以來完成教學大綱所規定的教學任務,爲學生將來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寫作基礎。

2.必須明確作文課的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特別是書面語言表達能力。作爲能力,需要按照一定的方式循序漸進地進行訓練來達成,這就需要建立起科學、有效的訓練體系,這種訓練體系還應該具有可操作性,能爲廣大教師所採用。

3.要有嚴密的教學計劃,必須明確學生在中學各學段及整個中學階段應達到的寫作水平或寫作能力。教師的上課及學生的訓練應體現出漸進性,並且要考慮每一個作文單元在整個作文教學過程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要考慮每一次訓練是爲了達成何種能力。

4.要改革高考只考話題作文的局面,努力探索真正能檢測學生作文能力的考試方式。平時的教學,作文最好單獨設科教學、設科考試,這樣作文就不限於只是一道寫作大題,它還應有其他方面的作文學科考試題,以便全面地檢測學生的作文能力。

一個人的寫作能力,主要是在中學階段打下基礎,特別是理科學生,他們幾乎只在中學學習寫作。可見,中學作文教學對於一個人的未來及人生是多麼重要!願廣大語文教師及其寫作教學專家對當今中學作文教學進行新的探索,爲作文教學做出嶄新的貢獻。

反思作文 篇6

前不久,我看了文章《生命中的滿分和零分》,深受啓發。作者介紹了他的學習生涯中印象最深刻的兩次成績記錄:“滿分”和“零分”。這兩個非同尋常的評分,影響了他的一生。

文中說到,作者在求學期間,他的一篇作文儘管有好幾處被老師用紅筆圈改過的錯別字,但老師還是給了滿分。從此,他對語文老師有了更多的信任和感激,更加努力學習,以好成績來報答老師對他的“偏愛”,他的作文也越寫越好。紮實的文字功底給他後來當兵、工作以很大的幫助。而在一次數學測驗中,因爲他的字跡太潦草,爲了讓他吸取教訓,老師給了他一個“零分”。正因爲這個“零分”,他的數學成績一落幹丈,導致他後來嚴重偏科,連高中也沒考上。

類似情形在我自己的學生時代也有過。雖然不像作者所寫的那樣典型,但對我的影響也是不小的。記得有一次,英語老師佈置回家朗讀課文,由於當晚我身體不舒服,沒有讀。第二天老師檢查時我讀不出來。老師狠狠地批評了我,同學還取笑我。從此,我對英語課和英語老師產生了牴觸情緒,對英語課始終提不起興趣,英語成績也逐漸下滑。雖然我也知道當時老師批評我是用心良苦,但是受到批評和指責,我心裏還是不好受的。

人是需要被尊重的動物,無論男女老幼,都有被尊重、被認可的渴望。我們在受到批評、打擊時,往往會產生牴觸甚至憤恨等消極情緒,從而影響行爲方式及效果。相反,我們在被尊重、被認可時,就會產生喜悅等積極情緒,言行也會積極向上。孩子更是如此,如,在一次盪鞦韆的時候,我看到城城站在鞦韆凳上,搖搖晃晃的很危險,便批評他說:“城城,不準這樣玩,那樣玩是很危險的。如果你再這樣玩,就不讓你玩了。”之後把他從鞦韆上拉了下來,並罰他停玩一次。以後接連幾天,城城心情都不好。做什麼事情都沒有精神。他媽媽跟我講,他回家告訴媽媽,“廖老師很兇地批評了我,不讓我玩盪鞦韆,我不喜歡她了。”後來,我改變了策略,採用鼓勵的方法去引導他,果然效果不錯。

這些事例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作爲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他人,教師必須謹慎地用好握在手中的亮分牌,熱愛孩子、關心孩子、尊重孩子、維護其自尊,以免影響孩子一生的發展。

反思作文 篇7

這星期,我們考試了語文,當天成績就出來了。當我明白我語文考了94.5,我又高興又害怕,我看了看我錯的題,結果讓我大吃一驚!

我的閱讀題一共都扣了2.5分。閱讀上有許多題是不就應錯的,像煩惱的惱寫成電腦的腦,失去了0.5分;在填寫反義詞中,我把毛病的反義詞寫成了怪癖,我真是粗心,又失去了寶貴的1分;還有在寫表達了什麼感想時寫成了明白了什麼,有失去1分,要不然就是96分了……散文吧原創

我感到很後悔,但是我卻深深地明白,這個世界上唯一沒有賣的就是後悔藥,經過了這次的教訓,我以後必須要改掉我粗心大意的毛病,做什麼事情都要認真,而且還要多看看書上的題,這樣才能答上課本題。我想,經過我的努力,在下次的考試中,必須要超越自己。如果太陽是我的目標,那我會踮起腳尖,因爲只有這樣,才能更靠近陽光,才能向着目標一步一步的進發!

但是,透過這次考試,我最後明白是我玩的太多,複習的太少。今後,我必須要努力起來,加油,朝明天完美的未來出發。

反思作文 篇8

上品德課時,我一直在和同學說話,嚴重影響了課堂紀律,和別的說話的同學使老師無法講課,老師不點我們的名字是因爲我們說話沒有嚴重的同學多,但我們說話也很厲害。品德課教的是人的品德與道德,上課說話就是最起碼的不道德,我們錯過了老師精心準備的講課,而去說話,現在才覺得後悔。

這次說話,我已經做了深刻的反思:

1.上課說話,影響課堂紀律

2.干擾了其他同學聽課

3.不尊重老師的成果

作爲六年級的學生,再過一年便要上初中,如果還像一二年級的孩子那麼無理取鬧的話,是不行的,我認爲我以後要做到:

1.上課不說話,認真聽講。

2.聽老師話,按時完成作業

3.認真學習,不辜負家長對我好好學習的期望

4.老師佈置的是要儘快完成,不要等到第二天

5.校園內每個時刻聽老師話,不說話,不做小動作

我對於我這次犯的錯誤感到很慚愧,我真的不應該在品德課上課候說話,也不應該違背老師的規定,因爲作爲學生就應該聽從老師的指揮,而我這次卻沒有聽老師的話。我希望老師可以原諒我這次犯的錯誤。我這次的悔改真的很深刻老師,我誠懇的向你道歉對不起,我不應該在上課時和同學說話沒有好好管住自己的嘴。

以上是我對上課說話的反思。

反思作文 篇9

“仿新”畢竟不能等同於“創新”,但它卻是創新必不可缺少的過渡階段。那麼,如何讓學生寫作的“仿新”發生質的飛躍呢?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着手培養學生的兩種思維:一是發散性思維,又名聯想思維,即讓學生由此觀點想到另一觀點,甚至是好幾個觀點。例如:我在指導學生閱讀文章《儲蓄人生》時就引發他們思考:除人生可儲蓄外,還能儲蓄什麼?學生反饋的觀點五花八門:儲蓄時間、青春、真情、知識……又如:在一次以《我要》爲題的作文訓練中,有一篇《我要垃圾桶》的文章裏由現實的垃圾桶談到要發明一個專收集壞人、惡人、各種陋習的垃圾桶。這都是學生思想上的閃光點,頗有新意。另一種要培養的思維是逆向思維,即鼓勵學生要大膽地對某一普遍看法或觀點質疑,甚至敢於否定,例如:在以《新的》寫作訓練中,就有學生打破常規,命了《新的不使人眼前一亮,頓覺新意盎然。

其實,培養學生寫作的發散性思維和逆向思維,目的就是培養學生對事物、事件敏銳的洞察力,引發思考,力求形成其創新獨特的意識。這種意識一旦萌發,文章新意便可開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