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週記

精選反思週記彙總九篇

週記6.62K

一週的時間即將結束了,我們既增長了見識,也鍛鍊自身,此時此刻我們需要寫一篇週記了。但是週記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反思週記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反思週記彙總九篇

反思週記 篇1

20xx年X月X日 X天

風吹動了扉頁,望着書中記載的點點滴滴,我陷入了深思,三年的生活,如流水般從我手中滑落。而其中的精彩與快樂卻記憶猶新。

“加油,加油……”隨着一陣激烈的歡呼聲,我不知不覺已經開始800米的體育長跑。當那起跑槍開響時,我們像離了弦的箭向前衝去。開始的我,充滿了力量與信心。因爲我知道,這是最後一次初中生活裏的長跑,這是考驗我耐力的時候,這是打響中考的第一槍,這是與理想高中接觸的關鍵時刻。我咬緊牙,跨大腳步地向前衝去。

漸漸地,我發現自己跟不住前面的同學,其中的距離產生了。當我鐵下心,使勁衝時,前面的同學像是同極的磁鐵,又離我遠了一小段。於是,那差距成了我可望而不可及的河對岸。跑了一半的路程,力氣已消耗透了。跑前的我告訴自己,一定要當成後面有老虎,前面有黃金,不顧一切地衝。而在這過程中,十隻老虎,無數黃金也進不了我的頭腦,只覺得風呼呼地從耳邊吹過,汗毫不留情地從身上冒出來,好像聽到老師同學的鼓勵。頭腦迷迷糊糊的,但是骨子裏有一種力量在促進我,在提醒我,決不能倒下,勝利的曙光就在彼岸,理想高中就在對面。

那一刻,我鼓足了勁兒;那一刻,我握緊了拳頭;那一刻,我屏住了呼吸;那一刻,我越過了終點。無論結果如何,我都已經勝利了,因爲我的堅持,因爲我的勇氣,因爲我沒有放棄。我倒在操場上,急促的呼吸聲蓋過了周圍的一切聲音,心跳得格外快。體內有種說不出的難受,內心卻無比輕鬆,擺脫與自豪。

初中三年,快樂無數,激動無數,而當風吹過體育中考的那一頁,心中隱隱發熱。是這痛苦又幸福的體育中考爲我的初中生活增添了燦爛的一筆。風吹過那一頁,吹走了曾經的煩惱與憂愁,留下了快樂的回憶。風輕輕地吹……

反思週記 篇2

親愛的張老師,劉老師,你們好!

我們非常對不起你們,因爲我們的數學有了明顯的退步。張老師那麼認真地教我們,我們卻讓她非常失望。尤其是在劉老師去別的地方的時候,我們便開始狂歡起來,有的不做作業,有的上課大吵大嚷,甚至還有的人上課玩兒!

我的第一單元是因爲粗心而得不到滿分,但是二單元卻不是因爲粗心,而是沒有聽課,因爲班上太吵了,很多知識我都沒有聽看見。所以才得了一個很低的分數91。5分。但是我看了一下後面的鄧普,他居然比我的分數還低2。5分。我大吃一驚,想到:絕對是他後面的趙九九在影響我們,有時王紫也在我身邊說話來影響我。有一次,她對我說:“我們來玩橡皮察大戰!”我一口答應,過了一會兒,老師看見我們正在玩兒,於是便盯了我們一眼,我們完全沒有感覺,繼續玩兒。一會兒,老師點了我們的名字,並叫我們到了教室後面。

老師對不起,我們給你添麻煩了,你們能不能給我換方位。我老是管不住自己,但是我非常喜歡學習數學,如果換了方位,我一定會更加油,努力學習!

反思週記 篇3

這一週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英語教學交流會。教學經驗豐富老師在英語教學方面的成績和方法真是令人敬佩。作爲一爲英語教師,要有飽滿的精神狀態,用你的激情去感染學生、去帶動學生;取長補短是每位成功人士的必備素質。因此多聽課,多看優秀的教學視頻是極有幫助的;傳授知識要深入淺出,自己深入理解,然後用最簡單易懂的語言教給學生,這非常需要功夫;要樹立新課改的意識,切實貫徹自主、合作、探究學士,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成爲真正的主人,教師當導演,學生唱主角,把學生推向課堂前臺,推進素質教育;要向課堂40分鐘要效率,不說一句廢話,句句針對教學目標;抓兩頭,促中間,實施分層教學。 聽了優秀老師的一席話,我反思了一下自己的英語課,總覺得沉悶了些,於是我決定要嘗試改變——讓學生自己來講!我試了幾節課,效果還不錯。課堂氣氛很活躍,沒有一個睡覺打瞌睡的,學生們都很興奮,上來講課的學生也很有小老師的風範。美中不足的就是給他們準備的時間比較短,講的時候學生有些緊張,知識點基本用法都能講到,但給出的例句較少,這說明學生語言運用能力還是不行,以後要多給他們時間準備,提高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

反思週記 篇4

幾乎每個人都在感嘆,爲何時間過的這麼快!在忙忙碌碌中,半個學期過去了。回首這段時間的工作、生活,真是酸、甜、苦、辣盡在其中。望着漸漸成長的孩子們,從他們身上讓我找到一種自豪感。這半學期的幼兒園生活,使孩子們學會了許多,各方面進步也很大。我整理一下思緒,總結這段時間的工作,以便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聽人說幼兒園教師要具備“三心”:愛心、童心和細心。我也在平時的工作中認真的做到這“三心”,用愛心去關心每一個孩子,用孩子般的童心去和他們遊戲,用細心去關注每個孩子的成長變化.而我認爲具有一顆愛心是一切的基矗幼兒園是個兒童的世界,而我們正生活在這色彩斑斕的兒童世界裏,我要用我的愛心去滋潤一株株纖細的幼苗,培育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除了有愛,我們還必須有足夠的教育教學能力,豐富的經驗,具備一定的教育教學藝術。每次的教學活動我都認真對待,爲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更好、更快、更開心地接受教師所授的內容,我總是不斷的嘗試、探索、創新幼兒園教學反思週記幼兒園教學反思週記。爲了讓每個孩子都能長好、學好、玩好,每個人的能力都能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我根據班級實際情況,以“綱要”爲準則和兩位老師一起商議、討論,制訂了班級計劃、月計劃、周計劃等各類計劃在一日活動中不僅以遊戲貫穿各科教學,還積極使用肯定鼓勵等方法,使班裏每個幼兒都在溫馨、歡樂的環境中身心愉快地學習、生活。

在家園互動中,我認真做好每一位家長的工作。因爲我知道幼兒教育不單單是幼兒園的教育,家長們的支援和幫助也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我常常利用家長園地、幼兒接送時間、等及時向家長反饋孩子在園的學習、生活情況,適時地和家長討論科學育兒的知識。同時,孩子們在幼兒園裏遇到了什麼問題,總是第一時間與家長取得聯繫,家園一致共同教育。

反思週記 篇5

觀察記實:

本文透過寫老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了解父母的生日,使學生懂得關心爲自己付出愛的父母。新課伊始,我沒有讓學生翻開書學習課文,而是模仿課文中的情節,問學生:父母知道你們的生日麼?學生說知道。我又問他們父母怎樣給他們過的生日,學生興致勃勃的暢所欲言。在學生激烈的發言以後,我問同學們,你們中間有誰知道父母的生日,請舉手。

(按照課文中的情節,有少數人舉手,多數學生因爲不知道父母的生日而感到慚愧,所以教室安靜下來。)

我班有四名學生舉起手來,但教室裏卻一點也不安靜,他們依然笑容滿面的談論着,這個問:“你知道不?”那個說:“我不知道”,還有人搶着說:“我也不知道”……

分析:

本篇文章條理清楚,故事情節生動,也是發生在三年級小學生課堂上的一件事,所以,我想把課文中的情節演一遍。演示的前半部分和我想象的一樣,也就是與課文內容一樣。後半部分課文中是教室裏出現了可貴的沉默,而我班的教室裏卻依然充滿歡聲笑語,沒有安靜下來。我分析了一下原因,如今的獨生子女成爲了全家人的掌上明珠,一家子圍着一個人轉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這使得現在的孩子養成了以自我爲中心的不良習慣。稍不順心,就大發脾氣,和父母頂嘴。這些被父母溺愛的孩子當然不懂得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是不關心父母的表現,他們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所以教室裏沒有出現課文中那“可貴的沉默”。經常從一些家長的口中聽到:“我們的孩子,只有老師的話他聽,我們講的他從來不聽。”對待家長的無奈,我們老師也感到遺憾,試問:“一個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懂得關心和尊重的人,何來關心他人,關心集體,關心社會呢?”爲了讓我們的孩子不再成爲以自我爲中心的“小公主”、“小皇帝”,長大成爲一個真正對國家有用的人,我給他們講“花木蘭代父從軍 ”這個感人的故事,讓他們從中體會到自己已經長大,應該關心父母,懂得回報親人對自己的愛。從而來繼承和發揚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敬父母。

處理後記:

我請學生安靜下來,爲他們講一個關心父母的感人事例,讓學生受感動,他們就會懂得回報親人對自己的愛。

反思週記 篇6

我們每天上課我都要一些小動作,比如咬手指等動作,我改不掉,還有時候別人一有動靜我就往他那看,我就走神了,還有上英語課的時候,我會悄悄從書包裏拿書因爲我沒提前準備好。

所以就因爲我的這些小動作,影響了上課精神不集中,老師講的重點我沒及時聽到,我們上課不是爲了老師,也不是爲了家長,更不是爲了別人,而是爲了我們自己,

所以我以後一定要及時改掉這些小毛病,做個優秀小學生。

反思週記 篇7

本週沒有講新課,是對第五課的複習。我在複習課的處理上,比以前有了進步,之前總覺得孩子們什麼都會,複習的時候就是讀讀課文而已,現在我會給孩子把這一課的知識,梳理出一個框架,並且這個過程,是由我和同學們一起完成的,比如我寫出一個詞nature(自然),然後同學們來說都有哪些單詞上屬於nature這一類的,我會邊總結邊板書,讓孩子們再看一遍,加強記憶。句子的複習,我會給出語境讓孩子說句子,而不是我說漢語,孩子說英語,這樣有助於孩子對學過的句子活學活用。但在試卷的講解上我還需要改進,試卷的講解問題一直困擾我,學生們錯的題不一樣,他會只關注他錯的那一個題,所以就算我講卷子,他們的聽課狀態也不好,思考後我決定,以後嘗試着在發試卷之前把卷子中出錯較多的知識點寫在黑板上,講一講,練一練。然後再發卷,給他們幾分鐘時間自己改,接着我再統一講,並且講好要求,我講到哪題,都要一起看那道題,我決定讓同學來講題,這樣讓每人都有參與的機會,聽得也會更認真,同時也鍛鍊了同學們的表達能力。

反思週記 篇8

這周的教學反思如下:

首先是讀。

第一、讀在課堂。教給方法,培養習慣,培植情感。以悠久的歷史文化作爲語文學習的土壤,“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1)每篇文章課前必讀三遍以上,儘量熟讀,把握大意。

(2)擴大背誦範圍。在教材背誦要求基礎上,再精選若干背誦片段。

(3)授課過程中對精彩片段採用朗讀體會法,透過範讀、齊讀、再讀等形式,加深印象,體會文章。這就是“得法於課內”。

第二、讀在課外。佈置任務,開展活動,形成常規。每週佈置一次閱讀任務,根據閱讀內容的不同,學生要有針對性的寫積累式、概括式、賞析式、感悟式等讀書筆記,摘抄好詞、佳句、美段。有條件也可以製成讀書卡片或者剪貼成冊,分類積累。每週開展一次讀書活動,檢查評比讀書筆記,推薦並鑑賞一篇文章,形成閱讀常規,促成習慣養成。這就是“得益於課外”。課內外結合,長期堅持,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讓學生得到學習效益。,

 其次是寫。

在教學中可以鼓勵學生學內容,悟語言;抓思路,悟結構;仿例子,練表達;或加以想像如續寫、擴寫改寫等。開展多種形式的寫作活動,鼓勵學生練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倡人人寫日記,寫週記。

最後是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爲學習的主人。初一年級剛剛從小學過渡上來,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爲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透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爲不斷小結、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爲,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化。針對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後及時反思、小結,在後面的幾篇課文學習時,我特別注意這些問題,不再爲了課堂的“完美”而勉強學生,有效地避免這些問題的再次發生。教材中的閱讀課文,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於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這又是另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教師就要對你的學生真正地有所瞭解,知道什麼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麼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透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案時教師纔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我想,這也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進行備課的一個方面吧。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習情況不斷調整。

沒有反思,就沒有進步,沒有課前、課中、課後的一系列反思,就沒有精彩的課堂教學,就沒有不斷成長的生命活力。只有不斷的反思,不斷的改進,不斷的完善,教學質量纔會不斷的上升,幼小的學生纔會茁壯成長。

 【擴展閱讀】《成長週記》教案設計

活動目的

1.能畫出人物的幾種動態,會大膽勾畫人物外形。

2.樂意用圖畫方式記錄自己一週內的進步情況。

3.逐步體驗成長的快樂。

活 動準 備1.挑選2位幼兒的成長照片。

2.個別談話,瞭解並幫助幼兒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

3.繪畫工具若干。

 活動過程

1.欣賞"成長影集",感受成長的快樂。

2.討論如何在最後一學期爲當好小學生做準備。

說說自己已經取得哪些進步?打算怎樣努力做好一名小學生?

3.引導幼兒用繪畫方式記錄自己的進步。

(1)教師歸納:先把自己要做的事畫下來,以後每週將自己已經做的事記錄下來,就是成長週記。

(2)幼兒動手繪畫,教師輔導。對有困難和需要幫助的幼兒給予提示。

反思週記 篇9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隨着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在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中,往往會不由自主地產生一些教材以外的新想法、新思路,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去追憶,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而這樣的記錄還可以使教師積累自己教學經驗,在教學道路上不斷成長。 在講授完朱自清的《背影》後,我覺得最成功的就是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了至親至愛的父子深情,“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像一尊塑像似的矗立起來,完成了形象的定格,永存在讀者心中。

這個背影,在全部故事情節中是重中之重,是全文的主腦,最能體現父親的愛心,所以,講課時,我花費了大量時間,從不同的角度,讓學生細細品味四次寫背影的'文字,同時,讓學生體會課文中自我反省的文字,瞭解作者的心理是前後不同的,起初對父親的不理解,相反覺得父親說話不大漂亮,甚至暗笑他的迂,直到看見他的背影,這才良心發現,作爲兒子,在父親面前自以爲是是不對的,引導學生注意調整心態,體會家庭親情,然後讓學生用心去體會自己的父親舉手投足間的父愛,收到了奇效,許多學生也是“在晶瑩的淚光中”,十分動情的敘述自己對父親的誤解以及父親的毫不在意等等,同學們發言踊躍,直到下課鐘敲響,部分同學仍高高地舉着手,爭搶着發言。我因勢利導,讓學生把想說的話寫成信,帶給自己的父母。 還有我在講授《愛蓮說》一課時,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自己去學習,自己去發現,如導課時我從楊萬里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入手,很隨便地和同學們展開了漫談:蓮有哪幾部分?各有什麼特點?你喜歡蓮嗎?爲什麼?我把這稱之爲“漫談入課”。說是漫談,其實是我的精心設計。我必須從這一過程中,首先發現學生在學這一課前,哪些已經會了,哪些還不會,從而確定下一步如何去“引導”。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語文教學是一個漫長而長期的過程,需要不斷地探索,誠然,教學行爲因師而異,因人而變,但無論怎樣的不同,只要遵循新課程中的新理念,語文課堂就會在我們教師的科學耕耘下,成爲學生成才的良田活土。

我一直爲學生的作文而感到“痛苦”。這痛苦一方面緣自高強度的體力和腦力勞動,另一方面則是自己花了大量的時間面對的卻是大量不盡人意的作文。曾想,如果批閱的是優秀作文,那感覺應是春風拂面,何等的身心舒爽啊!遺憾的是,我很少進入這樣的佳境。於是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學,尋求解決方略,以減輕自身的“痛苦”,現歸納爲以下幾小點,供大家指點。 一、沒有引領學生進入真正的閱讀世界。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閱讀能激發學生對祖國的崇拜、對人的崇拜、對書的崇拜和對祖國語言的崇拜”。而閱讀是作文的基礎,葉聖陶先生說,“閱讀是寫作的基礎” ,“我竟欲謂教閱讀如教得好,更不必有什麼寫作指導”。如果沒有成功的閱讀教學爲前提,作文教學就會出現精神上和語言上的斷流。

多年來,我的閱讀教學留下了太多讓人遺憾的地方,在分析、理解文章的過程中,我成了教參的奴隸,學生是我的奴隸,我總被一個個“標準”捆綁在一起,儘管這一個個“標準”絕大多數是正確的,但那是不是太理想化、機械化了?爲什麼不聽一聽學生的聲音呢?爲什麼總要讓學生髮出一樣的聲音呢?如此閱讀教學,不僅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熄滅了學生的閱讀激情,還給我們的閱讀教學走進了一條“死衚衕”:學生不能獨到理解並運用教材,不能甄別選文的優劣;教師沒有時間給學生補充一些課外的美文,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學生沒有好的書籍進行課外閱讀,難於從課外閱讀的世界裏獲取更多的精神養分和語言養分??正是如此多的閱讀教學的失誤,致使學生不能進入真正的閱讀世界,這不但阻礙了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而且直接切斷了聯繫閱讀與寫作之間的血脈,造成了作文教學的滯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