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作文素材 > 中考素材

描寫人物心理的作文素材

導語:一個人的思想的波動,往往能夠從人物的言語神態中表現出來,語言行動是心理的外在表現形式,人物的心理透過語言行動向外界傳達。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作文素材,歡迎閱讀與借鑑,謝謝!

心理活動是一種展示人物精神世界或心理活動。表達人物思想情感的人物描寫方法,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畫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精彩的人物心理描寫,能使讀者直接深入人物心靈,洞察人物內心世界,感受人物豐富複雜的思想感情。下面介紹幾種心理描寫的方法。

1、直接刻畫法

作者以旁觀者的身份對人物的內心活動進行直接敘述、交代和說明。寫作時常用“它想”、“他回憶”、“心裏嘀咕”等詞語引出。如:

“我倒是很想知道布料究竟織得怎樣了,”皇帝想。不過,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稱職的人就看不見這布,他心裏的確感到有些不大自然。他相信他自己是無須害怕的,但仍然覺得先派一個人去看看工作的進展情形比較妥當。(安徒生《皇帝的新裝》)

這個例子透過對皇帝心理的刻畫,把皇帝急於去看新衣、又怕別人知道自己愚蠢或不稱職的心理狀態生動的表現了出來。

2、內心獨白法

內心獨白,就是自己對自己講的無聲的話。人在不同的心理狀態下會對自己講不同的話,這不同的話就能反映人物不同的心理狀態。把特定狀態下自己對自己講的話詳盡地描寫下來就能生動地表現出人物的心理。——注意在內心獨白之前應加上“想”、“心說”等提示語。如:

(一)我幾乎還不會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學法語了!難道這樣就算了嗎?我從前沒好好學習,曠了課去找鳥窩,到薩爾河上去溜冰……想起這些,我多麼懊悔!我這些課本,語法啦,歷史啦,剛纔我還覺得那麼討厭,帶着又那麼重,現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捨不得跟它們分手了。還有韓麥爾先生也一樣。他就要離開了,我再也不能看見他了!想起這些,我忘了他給我的懲罰,忘了我挨的戒尺。(都德《最後一課》)

(二)我不知道爲什麼家裏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裏去了,而且還是全城中稱爲最嚴厲的書塾。也許是因爲拔何首烏毀了泥牆吧,也許是因爲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樑家去了吧,也許是因爲站在石井欄上跳下來吧……都無從知道。總而言之:我將不能常到百草園了。(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第一個例子透過小弗郎士的內心獨白,表現了小弗郎士知道再不能學法語課時的懊悔與不捨的心理。第二個例子透過內心獨白,刻畫了兒時的魯迅對百草園的留戀之情。

3、夢幻描寫法

作者藉助夢境、幻覺的描寫來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因爲夢境、幻覺與人物的內心活動密切相關,能折射出人物的心願和思想感情。如:

(一)記得在一個夏季的夜裏,席子鋪在屋裏地上,旁邊點着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裏的什麼時候,我忽然爬起來,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

母親喊住我:“你要去幹什麼?”

“找蔡老師……”

我模模糊糊地回答。“不是放暑假了麼?”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塊席子,我已經走出六七尺遠。母親把我拉回來,勸了一會兒,我才睡熟了。我是多麼想念我的蔡老師啊!至今回想起來,我還覺得這是我記憶中的珍寶之一。一個孩子的純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熱戀中的人們也難比啊!(魏巍《我的老師》)

(二)她又擦了一根,哧!火苗有竄了出來,發出亮亮的光。牆被照亮了,變得透明瞭,她彷彿看見了房間裏的.東西。桌上鋪着雪白的檯布,上面放滿了各種各樣好吃的東西。一隻肚子裏填滿蘋果和梅子的燒鵝突然從盤子裏跳出來,背上插着刀叉,搖搖晃晃地向她走來。幾隻大面包也從桌上跳下來,一個個像士兵一樣排着隊向她走來。然而就在這時,火柴又熄滅了,她面前只剩下一面又黑又冷的牆。(安徒生《賣火柴的小女孩》)

第一個例子透過描寫夢中找老師的情境,表現作者對蔡老師的依戀與思念。第二個例子中透過對小女孩眼前出現的幻境的描寫,把小女孩因極度飢餓而生髮幻境、幻境消失後又極度失望的心理表現了出來。

4、景物襯托法

即用對景物的描寫來反映人物心理。人物的心情不同,對周圍景物的感受也不同。所以景物描寫,也能反映人物的內心。古詩文中就常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之心,也常有“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悲傷之感,這種寄情於景、借景抒情的寫法,能夠收到“狀難寫之景於眼前,含不盡之意於言外”的效果。現代文中也是這樣,如:

(一)北京的冬季,地上還有積雪,灰黑色的禿樹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魯迅《風箏》)

(二)我一個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來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一個寒顫。(張之路《羚羊木雕》)

(三)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着,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裏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莫懷戚《散步》)

第一個例子以景襯悲,第二個例子用月亮的清冷來烘托“我”內心的無助無奈孤寂之情。第三個例子則借富有生機的春景表現人物內心的幸福與對生活的熱愛。

5、動作、神態、語言等暗示法

一個人的思想的波動,往往能夠從人物的言語神態中表現出來,語言行動是心理的外在表現形式,人物的心理透過語言行動向外界傳達。透過抓住人的形態的變化來刻劃心理活動,不失爲一種高明的寫作方法。

如有一位同學寫《我的媽媽》一文,寫到媽媽與鄰居王大嬸閒談,誇“我”誇得太過分時,“我臉漲得通紅,手不停地絞着衣角,還用胳膊輕輕地捱了媽媽幾下……”這一細節的描寫,不但把媽媽善於炫耀子女的特點表現出來,還把“我”實事求是,對媽媽這種做法表示反感的心理作了成功的刻畫。

標籤:描寫 人物 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