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作文素材 > 哲理故事

哲理故事:何爲真正的智者

真正的智者絕非錙銖必較、睚眥必報之人,而是能夠“開襟坐霄漢,揮手拂雲煙”的大胸懷者。今天小編就來分享哲理故事:何爲真正的智者,希望讀者喜歡。

哲理故事:何爲真正的智者

  

哲理故事:何爲真正的智者

唐穆宗長慶元年(公元821年),錢徽被提拔擔任禮部侍郎,專門負責科舉考試,等於是天下讀書人晉升通道上的一位把門神,前來拉關係、“走後門”的人絡繹不絕。

前刑部侍郎楊憑向時任宰相的段文昌行賄,要求他出面給錢徽說情,錄取兒子楊渾之。段文昌一口答應下來,以宰相之尊多次給錢徽寫信,讓他務必在科考錄取時對楊渾之多多關照。與此同時,翰林學士李紳也多次寫信給錢徽,希望他能夠讓自己的關係戶周漢賓考中進士。對於這些重量級人物的求情信,錢徽照單全收,但並未明確表示幫忙還是不幫忙。這倒使得段文昌和李紳都感覺沒有大問題,便安心地等待放榜之日。

可是,結果卻大大出乎意料,楊渾之和周漢賓竟然雙雙落榜。段文昌無比憤怒,上書皇帝彈劾錢徽,說他負責錄取的都是學識淺薄的官宦子弟,是典型的“取士以私”。李紳也在暗自搗鬼。結果,皇帝信以爲真,將錢徽貶爲江州刺史。

錢徽並不申辯,默默地捲鋪蓋走人。知道內情的人紛紛勸道:“何必做這樣的冤大頭呢?將段文昌和李紳所寫的說情書信交給皇上,皇上自然會相信您是被冤枉的。”

錢徽淡然一笑,說:“不能這樣做啊。我只求無愧於心,得和失是一樣的。做人要修身養性,謹慎行事,怎麼可以拿私人書信去爲自己作證呢?”不僅這麼說,他還命人將段文昌和李紳的書信全部燒掉。

錢徽不向皇上出示書信自證清白,甘願吃悶虧,從爾虞我詐的泥淖中跳脫出來,避免了冤冤相報的惡性循環,無疑是大智之舉,正如《菜根譚》所說:“不責人小過,不發人陰私,不念人舊惡,三者可以養德,也可以遠害。”所以,真正的智者絕非錙銖必較、睚眥必報之人,而是能夠“開襟坐霄漢,揮手拂雲煙”的大胸懷者。

標籤:智者 哲理 何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