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作文素材 > 名人故事

【精華】名人的故事作文300字集合9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名人的故事作文300字9篇,歡迎大家分享。

名人的故事作文300字 篇1

我閱讀了——《名人故事》這本書後,從中感受到了古今中外的名人的勤奮好學。這本書說的是:司馬光,李嘉誠,比爾.蓋茨等等中,外名人勤奮好學的故事以及展現他們的才智的事例。比如:《喜歡讀書的陶行知》

這個故事述說了陶行知六歲應該上學,陶家沒錢給學費,但他聰明好學,因此被附近開館子的秀才免費收爲學生,受到了啓蒙教育,九歲時被外婆送到吳爾寬的經館伴讀,這才正式入學,練出了一手好書法。十歲時,聽說有一位品學兼優的王先生主持學館,便去求學,王先生被他感動就讓他免費伴讀。崇一學堂校長見他聰明好學,又允許他免費入學,畢業時名列第一。後來陶行知成爲一個教育家。

從這個故事中我想到我們現代的小學生,想到現代嬌生慣養的“小皇帝”,“小公主”,想到現在整天只想着玩,上網的學生,我們應該看看教育家陶行知小時候是多麼勤奮,多麼努力,他才能取得這麼大的成就。難道我們就不應該向陶行知學習嗎?像他一樣,成爲一個偉大的教育家,你難道不想成爲嗎?所以,我們應該像陶行知一樣有這種精神,好好學習,奮發圖強,無論你長大是不是個教育家,只要你努力奮鬥,就會成功,就會成爲一個有用的人,有出息的人。

名人的故事作文300字 篇2

今天,媽媽從圖書館買來了一本名叫《中外名人故事》的書,我一回到家就興致勃勃的讀了起來。來源:

哇!這本書的目錄上有這麼多名人呀!不光有中國的名人,就連外國的名人也不計其數,其中就有愛迪生、瓦特、達爾文、愛因斯坦……名人,這當中最吸引我的屬愛迪生了。來源:

愛迪生被人們稱爲“發明大王”,我想這也是恰如其分的,因爲愛迪生一生中有20xx多種發明,其中有許多發明是我們這個時代很普通的東西,可是他們那個年代很罕見。愛迪生小的時候並不聰明,可是儘管這樣他還是喜歡問一些問題,這也使他變得比常人更加聰明瞭。

《中外名人故事》中的名人都是靠着勤奮學習而成爲名人的,所以我們就要學習他們勤奮學習的態度,長大後當一位對國家有用的人才。

名人的故事作文300字 篇3

俗話說得好,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籍是偉大的天才留給人類的遺產;書籍是青年人不可分離的生命伴侶和導師。今天,我讀了《名人故事》這本書,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沒有耕耘就沒有收穫。齊白石透過刻苦學習,成爲了一代著名的畫家;李白透過畢生的苦讀,成爲了一代“詩仙”;伽利略透過不懈的努力,成爲了一代科學巨人;匡衡透過幾十年的寒窗苦讀,成爲了我國西漢時期的一個著名的經學專家……

孔子是世界傑出的文化名人,被後人稱爲“至聖”。他從小家境貧寒,沒錢上學。但儘管如此,他仍發奮讀書,不恥下問,老人小孩都是他詢問的對象。他愛打破沙鍋問到底,別人便送給他“百事問”的雅號。

成年之後,他的求知慾更強了。一次,他得到了一部《易經》,就像得了稀世珍寶一樣高興地把它抱回家,逐字逐句地讀起來。他讀一遍不懂,就讀第二遍;讀第二遍不懂,就讀第三遍……這樣讀來翻去,連穿在竹木簡上的牛皮帶都斷了。就這樣,他換了三次帶子,這就是“韋編三絕”這個成語的來歷。

讀完《名人故事》這本書,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我明白了只要我們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實現我們的美好願望。

名人的故事作文300字 篇4

林語堂曾在東吳大學法學院兼英文課,一次,開學第一天,上課鐘打了好一會兒他還沒有來,學生引頸翹首。林先生終於來了,而且夾了一個皮包。皮包裝得鼓鼓的,快把皮包撐破了。學生們滿以爲林先生帶了一包有關講課的資料,興許他是爲找資料而遲到了。誰知道,他登上講臺後,不慌不忙地開啟皮包,只見裏面竟是滿滿一包帶殼的花生。

他將花生分送給學生享用,但學生們並不敢真的吃,只是望着他,不知他葫蘆裏到底賣的是什麼藥。林先生開始講課,大講其吃花生之道。他說:“吃花生必吃帶殼的,一切味道與風趣,全在剝殼。剝殼愈有勁,花生米愈有味道。”說到這裏,他將話鋒一轉,說道:“花生米又叫長生果。諸君第一天上課,請吃我的長生果。祝諸君長生不老!以後我上課不點名,願諸君吃了長生果,更要長性子,不要逃學,則幸甚幸甚,三生有幸。”

名人的故事作文300字 篇5

如果名師執教基礎,新生的起點一定更高更穩。名師影響一生。

如果問:1946年,徐悲鴻任北平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校長時,教幾年級?你也許答不出。但要問:現在名校中的名師教幾年級?你一定脫口而出——畢業班。且不說大學,就說一窩蜂擴招的名中學,師資匱乏,便讓高二老師教高三,高一老師教高二,初三老師晉高一,依此拆低補高,最終是剛畢業的大學生教初一。

但當年徐悲鴻反其道而行之。他親授一年級課,教新生起稿、觀察、修改、乃至鉛筆、紙張、油彩等工具的用法,還到學生宿舍指導寫生。二年級由吳作人等名家任課。三年級,待學生好規矩養成,才交給青年老師帶班。新師應該得到尊重,可教育是天底下最難的事,新生剛起步,如果名師執教基礎,新生的起點一定更高更穩。名師影響一生。

悲鴻大師用心良苦,大師何以如此?一是心有學生,盡力對學生的一生負責。二是教學理念崇高,不浮躁,不急功近利。這也許是那時既不擴招收費、也不以“升學率”爲考評標準的緣故。由名師開啓智慧,乃三生有幸。當代人唯有羨慕的份了。

名人的'故事作文300字 篇6

12月4日星期二晴今天,我讀了一篇關於李白上學的故事,故事是說李白小時候不愛讀書,經常貪玩逃學。

有一天,天氣晴朗,李白心想:這麼好的天氣,我纔不願意窩在屋裏讀書,出去走走,多好啊!走了沒多久,他就看見一位老奶奶拿着一根鐵杵在砂石上磨,李白好奇的走過去問:"老奶奶,你在幹什麼?"老奶奶回答:"我在磨繡花針。"李白驚訝的說:"可是你的鐵杵那麼粗,什麼時候才能磨成那麼細的繡花針呢?"老奶奶卻不動神色的說:"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爲什麼鐵杵就不能磨成繡花針呢?我剛開始磨的時候鐵杵有這麼粗,現在你看......只要功夫下的深,什麼難事都能做成。"李白頓然醒悟:對呀!老奶奶又說:"你是附近學堂裏的學生吧?大白天不好好讀書,跑到這裏瘋玩,這可不好啊!你要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這句話,不管做什麼事都會成功的?李白聽了老奶奶的話深有感悟說:我會牢牢記住的,謝謝老奶奶,我去上學了。"李白以後再也沒有逃過學,刻苦用功,日後成爲名垂千古的"詩仙"。

讀了這個故事我感到:學習、做事都要腳踏實地、堅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

名人的故事作文300字 篇7

牛頓每天除抽出少量的時間鍛鍊身體外,大部分時間是在書房裏度過的。一次,在書房中,他一邊思考着問題,一邊在煮雞蛋。苦苦地思索,簡直使他癡呆。突然,鍋裏的水沸騰了,趕忙掀鍋一看,“啊!”他驚叫起來,鍋裏煮的卻是一塊懷錶。原來他考慮問題時竟心不在焉地隨手把懷錶當做雞蛋放在鍋裏了。

還有一次,牛頓邀請一位朋友到他家吃午飯。他研究科學入了迷,把這件事忘掉了。他的傭人照例只准備了牛頓個人吃的午飯。臨近中午,客人應邀而來。客人看見牛頓正在埋頭計算問題,桌上、牀上擺着稿紙、書籍。看到這種情形,客人沒有打攪牛頓,見桌上擺着飯菜,以爲是給他準備的,便坐下吃了起來。吃完後就悄悄地走了。當牛頓把題計算完了,走到餐桌旁準備吃午

飯時,看見盤子裏吃過的雞骨頭,恍然大悟地說:“我以爲我沒有吃飯呢,我還是吃了。”

這些故事究竟是真是假,並不關重要,不過表明了牛頓是一個怎樣沉思默想,不修邊幅,虛己斂容的人,他對科學極度的專心,總是想着星辰的旋轉,宇宙的變化,而進入了忘我的境界。

名人的故事作文300字 篇8

我最喜歡看書,每個星期都要讀一本。這個星期,我讀的書是全世界最偉大的美國發明家 愛迪生。

看完了這本書,我對愛迪生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1847年的一天,美國俄亥俄州小小的米蘭鎮上,一個嬰兒哇哇落地了。他就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最偉大的發明家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愛迪生髮明瞭電話,給人類帶來了方便,小朋友家裏的電燈都是他發明的。但你知道嗎,愛迪生小時候可 不聽話 了,他看到雞可以孵小雞,他也去孵,結果半天都沒孵出來;他看到煤會燃燒,他也去試,結果着火了 但愛迪生爲什麼可以成爲這樣

偉大的發明家呢?因爲,愛迪生有很多很多的問號,很多 爲什麼 ,然而每次問 爲什麼 的時候,他都要打破砂鍋問到底。

我喜歡愛迪生那勤奮、好學、愛思考、努力、堅持和勇敢的本領,我也很佩服他是那樣聰明。看完這本書,我得出了一句話,這句話,我將一生都不會放過它,這句話就是: 不懂就要問!

名人的故事作文300字 篇9

就在貝多芬一心準備投身音樂大幹一場時,命運向他露出了猙獰的面孔。從1796年開始,貝多芬就發現自己的聽力急劇下降,對於一位風華正茂,躊躇滿志的鋼琴家和音樂家來說,聽力的衰退不啻於世界末日。但貝多芬進行了頑強的抗爭,並說出了那句傳送千古的名言:“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使我屈服。”

當時的貝多芬還愛戀着一位叫朱麗葉塔的姑娘,著名的鋼琴奏鳴曲《月光》就是獻給她的。然而幼稚風流的朱麗葉塔辜負了貝多芬的一番情意,後來竟與一位男爵訂了婚。

耳聾的治癒日漸渺茫,又痛失心儀已久的戀人,這雙重的打擊使頑強的貝多芬支援不住了。1802年他寫下了一封絕筆信,即現在被稱之爲著名的《海利根施塔特遺書》。在信中他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內心深處的理想和痛苦。凡是誤解貝多芬的人,如果仔細總結了他的遺囑,都能發現其中真實的原因,從而原諒他的種種缺點。

不過他還是重新振作了起來,他那堅強的個性不可能屈服於命運擺佈。還是那篇遺囑中,貝多芬說道:“是藝術,就只是藝術留住了我,啊!在我尚未感到把我的使命全部完成之前,我覺得我是不能離開這個世界的。”

標籤:精華 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