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作文素材 > 名人故事

成語中的宋代名人故事

  多看有意義的故事可以啓發我們的生活,下面,本站小編帶來成語中的宋代名人故事,歡迎閱讀!

 

精忠報國

八百多年以前,河南省湯陰縣岳家莊的一戶農民家裏,生了一個小男孩。他的父母想:給孩子起個什麼名字好呢?恰在這時,一羣大雁從天空飛過,父母高興地說:“好,就叫岳飛。願吾兒像這羣大雁,飛得又高又遠。”這名字就定下來了。

岳飛從小家境貧寒,食不果腹,但他受母親的嚴教,性格倔強,爲人剛直。

岳飛十五六歲時,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當權者腐敗無能,節節敗退,民不聊生,國家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

一天,岳母把岳飛叫到跟前,說:“現在國難當頭,你有什麼打算?”

“到前線殺敵,精忠報國!”

岳母聽了兒子的回答,點點頭。“精忠報國”正是母親對兒子的希望。她決定把這四個字刺在兒子的背上,讓他永遠記着這一誓言。

岳飛解開上衣,請母親下針。岳母問:“你怕痛嗎?”岳飛說:“小小鋼針算不了什麼,如果連針都怕,怎麼去前線打仗!”岳母先在岳飛背上寫上字,然後用繡花針一針一針地刺了起來。汗水大滴大滴地從岳飛的額頭上滴落,但他緊咬着嘴脣,一聲不吭。母親心疼地問:“孩子,疼嗎?”岳飛搖搖頭,還是一聲不吭。刺完之後,岳母又塗上醋墨。從此,“精忠報國”四個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飛的後背上,也刻在了他的心裏。

後來,岳飛以“精忠報國”爲座右銘,奔赴前線,英勇殺敵,立下赫赫戰功,成爲一名抗金名將。然而,不幸的是,這位立下了赫赫戰功、肯爲祖國獻出一切的人——岳飛,卻被奸臣秦檜毒死在風波亭,年僅39歲。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青山是有情的,永遠會記住那些忠心報國的人;白鐵也是有意的,永遠會刻下那些民族罪人的恥辱。在杭州的寶石山下,在那座面向西湖的岳廟裏,岳飛的偉大和秦檜的渺小,就這樣永遠留在歷史的記憶裏,也將永遠留在無數代人的心裏。

同學們,讓我們記住這位愛國將領,記住他那一首高吭激昂、蕩氣迴腸的《滿江紅》——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xiē)。擡望眼,仰天長嘯(xiào),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jìng)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lǔ)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què)!

英雄已逝,精神長存!願以我血獻后土,換得神州永太平!同學們,讓我們跟隨着英雄的腳步,讓愛國的旗幟,高高飄揚!

東窗事發

秦檜是南宋時臭名昭着的大奸臣。他老奸巨滑,心狠手辣,誰要是和他有不同意見,他就捏造一個罪名,輕則將其逮捕下獄,重則殺頭處死。被他陷害的忠臣良將數不勝數。抗金英雄岳飛就是他用“莫須有”的罪名害死的。

北宋末年逐漸衰落。北方的金兀朮趁機向中原大舉進攻,侵佔了宋朝不少地盤。在這民族危難之際,岳飛率領岳家軍對金兵進行了頑強地抵抗。岳飛英勇善戰,連打勝仗,有一次差點活捉金兀朮。可是秦檜卻不同意抗金,而主張議和。他抓住宋高宗懦弱膽小、優柔寡斷的弱點,竭力宣揚議和的好處。宋高宗同意了,可是許多大臣和將領都不同意,岳飛就多次上書,要求罷和議抗金兵。秦檜想要議和,就要把岳飛除掉。可是岳飛在老百姓中威望很高,手中又有兵權,使秦檜難以下手。

有一天,秦檜坐在東窗下,正爲無法除掉岳飛而愁容滿面。夫人王氏走進來,對他說:“這有何難,你找幾個罪名安在岳飛頭上不就行了。”秦檜說:“罪名不難找,難找的是告發岳飛的人,這個人一定要是岳飛的部下,才能使天下的人信服。”王氏想了想,說:“我聽說岳飛手下的都統王貴,在一次戰鬥中膽小怕死,岳飛想把他斬首示衆,後經衆將求情,岳飛才免他一死。他肯定懷恨在心,你何不讓他告發呢?”秦檜一聽,不禁大喜,稱讚道:“還是夫人高見啊。”接下來,兩人又將陷害岳飛的各個細節密謀了一番。

秦檜派人找到王貴,要他誣告岳飛“謀反”,王貴不幹。秦檜一夥就嚴刑拷打,並以殺他全家相威脅,王貴只好屈從了。

秦檜終於把岳飛陷害了。後來,秦檜因病不治身亡。他死後七天,王氏請來道士爲他做道場,超度他的`亡靈。道士恨秦檜殺死了忠良,就裝模作樣做了一會兒法事,然後對王氏說:“我看見了秦檜,他正在地獄裏受苦,閻王小鬼正在拷問他。”道士接着說:“秦大人對我說,‘麻煩你告訴我的夫人,東窗事發了。’”

胸有成竹

北宋畫家文同,字與可。他畫的竹子遠近聞名,每天總有不少人登門求畫。文同畫竹的妙訣在哪裏呢?原來,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後種上各種樣的竹子,無論春夏秋冬,陰睛風雨,他經常去竹林觀察竹子的生長變化情況,琢磨竹枝的長短粗細,葉子的形態、顏色,每當有新的感受就回到書房,鋪紙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畫在紙上。目積月累,竹子在不同季節、不同天氣、不同時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筆,在畫紙前一站,平日觀察到的各種形態的竹子立刻浮現在眼前。所以每次畫竹,他都顯得非常從容自信,畫出的竹子,無不逼真傳神。

當人們誇獎他的畫時,他總是謙虛地說:“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畫下來罷了。”

有位青年想學畫竹,得知詩人晁補之對文同的畫很有研究,前往求教。晃補之寫了一首詩送給他,其中有兩句:“與可畫竹,胸中有成竹。”

故事出自北宋蘇軾《文與可yúndāng谷偃竹記》。“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準備,對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標籤:名人 成語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