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作文素材 > 名人故事

中國名人故事300字(通用14篇)

生命裏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個遠大的目標,並藉助才能與堅持來完成它。生活的道路一旦選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決不回頭。下面是爲您整理的中國名人故事300字(通用14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中國名人故事 篇1

左宗棠是晚清重臣,他喜歡下棋,而且棋藝高超,很少有對手。

有一次他微服出巡,在街上看到一個老人在擺棋陳,招牌上寫着:“天下第一棋手。”左宗棠覺得老人太高狂妄,立刻上前挑戰,結果老人不堪一擊,連連敗北,左宗棠洋洋得意,命老人把那塊“天下第一棋手”的招牌拆了,不要再丟人現眼。

沒想到,當左宗棠從新疆平亂回來時,居然又發現了那塊牌子。他很不高興,就又去和老人下棋,但是這次他竟然三戰三敗,被殺得落花流水。第二天再去,仍然慘遭敗北,他很驚訝:老人爲什麼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棋藝進步得如此之快呢?他向老人請教。

老人笑着說:“你雖然微服出巡,但我一看就知道你是左公,而且即將出徵,所以我讓你贏,好使你有信心立大功。如今你已凱旋,我就不必再客氣了!”

左宗棠叫後心悅誠服。

中國名人故事 篇2

茅以升立志建橋

茅以升是我國著名的橋樑專家。我國第一座現代化大橋——錢塘江大橋,就是他設計的。

茅以升十一歲那年的端陽節,南京秦淮河上舉行熱鬧非凡的龍船比賽。

他和小夥伴約好,一塊兒到河畔看個痛快。但不巧得很,頭天晚上,他突然病了,不得不憋在家裏。

端陽節一天,茅以升身子躺在牀上,心兒卻飛向了秦淮河。他多麼羨慕自己的小夥伴啊!

晚上,小夥伴回來了,一個個無精打采,眼淚盈眶。茅以升很是奇怪,一問才知道,原來秦淮河上出了事。由於看龍船的人太多,把一座叫做文德橋的古老拱僑給擠塌了,許多人掉到河裏淹死了。

這太不幸了。茅以升直愣愣地望着天花板,好半天才說出一句話來:“我長大了一定要學會造橋,爲大家造最結實的橋!”

從此,茅以升的頭腦幾乎被橋佔據了。他出門只要見到橋,總要上上下下看個仔細;讀書讀到有關橋的內容,就立即將其抄在本子上。他收藏的各種橋的圖畫、照片,更是數不勝數。因爲這個,他還得了個“小橋迷”的綽號呢!

中國名人故事 篇3

柳傳志的自律

時間觀念反映着一個人的工作態度和生活態度。柳傳志以“自律”在業界享有盛名。他就是以“管理自己”的方式“感召他人”。守信首先表現在他的守時上,柳傳志本人在守時方面的表現讓人驚歎。在20多年無數次的大小會議中,他遲到的次數大概不超過五次。

有一次他到中國人民大學去演講,爲了不遲到,他特意早到半個小時,在會場外坐在車裏等待,開會前10分鐘從車裏出來,到會場時一分不差。

2007年上半年,溫州商界邀請柳傳志前往“交流”。當時,暴雨侵襲溫州,柳傳志搭乘的飛機迫降在上海,工作人員建議第二天早晨再乘機飛往溫州,柳傳志不同意,擔心第二天飛機再延誤無法準時參會,叫人找來“公務車”連夜趕路,終於在第二天早六點左右趕到了溫州。當柳傳志紅着眼睛出現在會場,溫州的那位知名企業家激動得熱淚盈眶。

中國名人故事 篇4

周昉改畫的故事

唐朝時候,有一天,都城長安的章敬寺前,人舉熙攘,熱鬧非凡。大夥兒圍着一幅壁畫的草圖,評頭品足,議論紛紛。有的讚揚它的妙處,有的指摘它的缺陷。

人們都只顧看畫,誰也沒有注意到人羣中有一個人舉止與衆不同,他不看畫,卻在側耳細心傾聽各種議論。這個人就是壁畫的作者,名叫周昉,字景玄,是唐代著名的畫家。

當時,唐德宗命他畫章敬寺的壁畫,他接受任務後,苦苦琢磨,精心構思,有時甚至睡夢中都還在念叨着如何作畫。畫好草圖後,本可一氣呵成,但周昉沒有這樣做。他想,輕率從事,草草求成,是決不能取得突出成就的,於是,就想了個巧妙的辦法:揭去遮在畫上的帳幕,讓衆人批評指點。

因章敬寺與長安的東門緊緊相接,是各界人士的出入要道,所以周昉的畫就廣泛徵得了羣衆的意見。他按照這些意見,認真修改,畫稿越改越好,一個月之後,誰也挑不出毛病了,他才最後定稿。畫成之後,觀衆讚不絕口,評爲第一流的佳作。

中國名人故事 篇5

一次,楊瀾採訪崔永元的時候問:“你曾經遇到的最大誘惑是什麼?”崔永元直接了當的回答:“錢,走穴。有人讓我剪綵,最高價開到了一剪子50萬。”

楊瀾又問:“那你爲什麼不去呢?”

崔永元回答:“我覺得我抵禦不住。我是沒法控制自己的一個人,所以我想,一旦我愛上了剪綵之後,誰也攔不住我。我唯一的辦法就是別去碰它,別沾這個事。今天坐在你面前,我如實地告訴你,我還是非常愛錢。真的,我就是不敢用這種方式去掙。”

崔永元這樣說,很有可能是他的謙虛,因爲他從來不把自己說得如何高尚,一貫低調做人,低調做事;也很有可能是他的肺腑之言,因爲絕大多數人抵禦誘惑的能力常常是有限的,是很脆弱的;還很有可能既是他的謙虛謹慎,又是他的肺腑之言。但不管是哪種可能,崔永元的選擇都是十分明智與可靠的——別去碰它,別沾這個事。

中國名人故事 篇6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名叫《中國名人故事》的書。這本書裏有幾百多箇中國名人,我看了深受教育。這本書裏的人物是我的榜樣,好好學習他們奮鬥精神,在實際工作中發揮自己的作用。

在這本書裏,我知道了很多發明家、思想家、醫學家、科學家,像李四光、魯班、華佗、張仲景。他們的經歷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但是他們都是從小到大認真學習,不怕苦不怕累,所以他們都取得了成功。

我覺得發明和醫學最重要,如果沒有發明,就沒有今天的電腦、電視、計算機、紙、電燈、電話等。如果沒有醫生,人們就會病死的,人們就會承受疾病帶來的痛苦。就是因爲這些名人的不斷努力,我們纔會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如果沒有他們,那中國會是什麼樣呢?

是科學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所以我要好好工作,珍惜一切,把育人工作作好。

中國名人故事 篇7

在東吳大學,林語堂的英文課從不舉行任何形式的考試。每當學期結束前,要評定學生的成績了,他便坐在講臺上,拿一本學生名冊,輪流唱名,被唱到名字的學生依次站起來,他則像一個相面先生一樣,略爲朝站起的學生一相,就定下分數了。

難得有幾位他吃不準的,便把他們請到講臺前來,談上幾句,然後定分。他說:“倘使我只在大學講堂演講,一班56個學生,多半見面而不知名,少半連面都認不得;到了學期終,叫我出10個考題給他們考,而憑這10個考題,定他們及格不及格,打死我也不肯。”他在課堂上總是隨時指認學生起立回答問題,幾節課下來,他便能記住全班學生的姓名了。未到學期結束,每位學生的學力和程度,他已有一個清晰的輪廓和印象,這就是他敢於“相面打分”的祕訣。

據他的學生們回憶,林語堂“相面”打下的分數,其公正程度遠遠超過一般以筆試命題考試計分的方法,同學們心中無不信服。

中國名人故事 篇8

周閔損,字子騫,早喪母。父娶後母,生二子,衣以棉絮;妒損,衣以蘆花。父令損御車,體寒,失鎮。父查知故,欲出後母。損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母聞,悔改。

閔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淵並稱。孔子曾讚揚他說:“孝哉,閔子騫!”(《論語·先進》)。他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着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後妻。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父親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

閔氏有賢郎,何曾怨晚娘?尊前賢母在,三子免風霜。

中國名人故事 篇9

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頑,母囂,弟象傲。舜耕於歷山,有象爲之耕,鳥爲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堯聞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讓焉。

隊隊春耕象,紛紛耘草禽。嗣堯登寶位,孝感動天心。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穀倉倉頂時,從穀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爲諸侯。

中國名人故事 篇10

周仲由,字子路。家貧,常食藜藿之食,爲親負米百里之外。親歿,南遊於楚,從車百乘,積粟萬鍾,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嘆曰:“雖欲食藜藿,爲親負米,不可得也。”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採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衆,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着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爲父母親去負米,哪裏能夠再得呢?”孔子讚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孔子家語·致思》)

負米供旨甘,寧辭百里遙。身榮親已歿,猶念舊劬勞。

中國名人故事 篇11

周曾參,字子輿,事母至孝。參嘗採薪山中,家有客至。母無措,望參不還,乃齧其指。參忽心痛,負薪而歸,跪問其故。母曰:“有急客至,吾齧指以悟汝爾。”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裏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揹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爲“宗聖”。

母指才方齧,兒心痛不禁。負薪歸未晚,骨肉至情深。

中國名人故事 篇12

漢郭巨,家貧。有子三歲,母嘗減食與之。巨謂妻曰:“貧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兒可再有,母不可復得。”妻不敢違。巨遂掘坑三尺餘,忽見黃金一釜,上雲:“天賜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

郭巨,晉代隆慮(今河南林縣)人,一說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取母親供養,對母極孝。後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遂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當他們挖坑時,在地下二尺處忽見一罈黃金,上書“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夫妻得到黃金,回家孝敬母親,並得以兼養孩子。

郭巨思供給,埋兒願母存。黃金天所賜,光彩照寒門。

中國名人故事 篇13

漢姜詩,事母至孝;妻龐氏,奉姑尤謹。母性好飲江水,去舍六七裏,妻出汲以奉之;又嗜魚膾[kuai],夫婦常作;又不能獨食,召鄰母共食。舍側忽有涌泉,味如江水,日躍雙鯉,取以供。

姜詩,東漢四川廣漢人,娶龐氏爲妻。夫妻孝順,其家距長江六七裏之遙,龐氏常到江邊取婆婆喜喝的長江水。婆婆愛吃魚,夫妻就常做魚給她吃,婆婆不願意獨自吃,他們又請來鄰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風大,龐氏取水晚歸,姜詩懷疑她怠慢母親,將她逐出家門。龐氏寄居在鄰居家中,晝夜辛勤紡紗織布,將積蓄所得託鄰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後,婆婆知道了龐氏被逐之事,令姜詩將其請回。龐氏回家這天,院中忽然噴涌出泉水,口味與長江水相同,每天還有兩條鯉魚躍出。從此,龐氏便用這些供奉婆婆,不必遠走江邊了。

舍側甘泉出,一朝雙鯉魚。子能事其母,婦更孝於姑。

中國名人故事 篇14

有人說一個歷史的瞬間,也許就能改變整個歷史發展的軌跡。那麼一個古代名將的死會改變什麼呢?蒙恬作爲秦帝國著名的戰將,在他的有生之年,不僅在戰場上幫助帝國完成了統一大業,徹底打敗了不斷騷擾中原的匈奴,而且在他的主持下,修建了現今我們眼中的萬里長城,開闢了當時規模空前的秦直道。

這樣一個功勳卓越、才華出衆的戰將,卻沒有想到,在他的背後一直隱藏着一個與他對立的集團,在秦始皇病死後,蒙恬在他們的陰謀策劃下無辜慘死。這個集團篡奪了秦帝國的政權,也改寫了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

唐朝皇帝唐太宗,於貞觀某日對臣僚說:“朕欲上比堯舜,不使冤案現於本朝。各位不妨說說,古代哪一將相死得最冤?”當時在場的有丞相房玄齡、諫議大夫魏徵等人,或答“白起”(戰國時秦將);或說“伍子胥”(春秋時吳將)。聽罷臣僚們的議論,太宗搖搖頭說:“朕觀最冤的是蒙恬。”

標籤:通用 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