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作文素材 > 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讀後感15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成語故事》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成語故事》讀後感1

我不喜歡學成語,因爲成語都是四個字,也不好理解。媽媽爲此總生我氣。

幾天前,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成語故事>書,媽媽與你一齊閱讀此書,而且十分肯定的告訴我,你肯定會十分喜歡此書的,喜歡學成語的。這天媽媽抓我一齊閱讀<成語故事>書,翻開書媽媽給我一邊讀成語一邊講成語的故事,我發現裏面有許多我沒學過的成語和沒有看過的故事。

讓我難忘的是<專心致志>這一篇講的是:兩個人拜著名棋手弈秋爲師,學棋的時候,認真地聽講,乙卻心不在焉。結果,甲的棋藝越來越高,乙的棋藝還是一樣。

弈秋語重聲長地對兩個學生說:?下棋如果不專心致志,也是學不好的!?告訴我們做事要專心致至。

還有的故事是<愚公移山>的資料是:愚公家門前有兩大座山擋着路,他決心把山平掉,另一個?聰明?的智叟笑他太傻,認爲不能。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的,兩座山終究會鑿平。?後因感動天帝,所以天帝命大力神的兩個兒子搬走兩座山。比喻只要有毅力就能夠成功。

還有許許多多精彩的故事?

沒想到,我真的喜歡上了成語,原先每個成語都有一個精彩的世界啊!

《成語故事》讀後感2

這學期,老師推薦我們看了幾本書,其中,我最喜歡看的書就是《中華成語故事》了,它裏面有許多成語故事,使我增長了很多知識。

書裏面的成語很多,有精忠報國、背水一戰、破釜沉舟、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臥薪嚐膽等。其中,我最喜歡要數《精忠報國》這個故事了。它寫的是抗金名將岳飛在參軍之前,他的母親在他的背上刺下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岳飛到了軍中,打了很多勝仗,後來做了元帥,帶領岳家軍南征北戰,不斷打敗金軍,立下了赫赫戰功。我覺得祖國養育了我,我現在必須好好學習,長大以後一定要報效祖國!爲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另外還有我喜歡的一個故事《臥薪嚐膽》寫的是越國和吳國打仗,越王勾踐只好去求和,並帶着夫人到吳國做了三年的奴隸。勾踐回到越國後,立志報仇雪恥。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氣,在吃飯的地方掛上一個苦膽,每逢吃飯的時候,就先嚐一嘗苦味,還自己問:"你忘了會稽的恥辱嗎?"他還把席子撤去,用柴草當作褥子,越王勾踐時刻不忘恥辱,最後終於除掉了吳國,報仇雪恨!

《成語故事》讀後感3

《鐵杵磨成針》是一個成語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我國唐代大詩人李白,他小時候是個不愛學習的孩子,經常逃課出去玩。有一天,他又趁先生不注意溜出學堂去玩耍。在一條小河邊,他看到以爲老婆婆正在磨一根鐵棒,而且老婆婆告訴李白她打算把鐵棒磨成一根針。李白滿臉狐疑的看着老婆婆,老婆婆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就笑着說“只要功夫深,鐵杵也能磨成繡花針。”李白聽了之後很感動,從此開始刻苦學習,終於成爲一代大文豪。

這個故事讓我感觸很深。鐵杵一天天磨,就能磨成繡花針;水滴一遍遍滴,就能把石頭鑿穿。這說明持之以恆的力量是多麼強大啊!如果我們也具有這樣的精神,那學習生活中的一點點小困難又算得上什麼呢?作業寫累了,就稍稍休息一下,繼續把剩下的做完;鋼琴練煩了,就站起來活動一下,再堅持把曲子彈熟;跑步跑累了也決不能放棄,堅持過臨界點你就會覺得剩下的距離其實很輕鬆……

堅持不懈、持之以恆,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很多人都懂得這個道理,卻擋不住誘惑,忍不住想停下來。比如,我上個星期做了一個學習計劃,可沒執行幾天就堅持不下去了。再比如,我跟老師約定每天都去練琴,可連續去了幾次之後就開始找藉口放鬆自己,這使我學琴的進度變得很慢。

透過閱讀這個故事,我知道了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偉大的人物都是透過勤奮學習纔會取得偉大的成就。我只有控制好自己,擋住那些誘惑,時刻提醒自己做事要堅持不懈、刻苦努力才能讓自己不斷進步,最終成爲人生的贏家。

《成語故事》讀後感4

讀了成語故事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如果把人類的語言比作浩瀚的大海,那麼成語就是一枚小小的海螺,它承載着大海的呼吸、大海的歡笑、大海的哭泣以及大海所有的喜怒哀樂。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成語故事是鑿壁偷光,故事發生在西漢時期有一個叫匡衡的人,非常愛讀書。可是他的家裏很窮,買不起蠟燭,晚上沒有東西照明,他就沒辦法在夜裏讀書了。匡衡的鄰居是一戶富裕人家,每天晚上都點着蠟燭,屋子裏被照得通亮。匡衡想:“要是能在這麼明亮的光線下讀書,該是件多麼幸福的事情。”於是,他就想到鄰居家去看書,鄰居不耐煩打發了他,回到家,他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它偷偷地在牆壁上早了一個小洞。就這樣,他把書對着這束亮光,認真的讀了起來。後來,他發現財主家有很多書,就跟財主說:“我幫你幹活,不要工錢,只要你把書借給我看就行了。財主答應了他的請求。後來,匡衡成了一個有學問的人。

透過這個故事我受到了啓發:有了求知的慾望,再困難的條件也不會影響學習;沒有求知的慾望,再好的條件對學習也無濟於事。匡衡由於家境貧寒,只能偷光學習。而我們不但有好的學習條件而不去珍惜,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好日子,相比之下,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珍惜自己幸福的生活,有什麼理由不加倍努力學習呢。

《成語故事》讀後感5

今天我讀了《鐵杵磨針》這個成語故事,讀完以後我明白了好多的道理。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唸書,常常逃學,在風和日麗的一天,李白又沒去上學,他跑到外面去玩耍、路邊的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麼好的天氣,這麼美的景色,如果整天在屋裏讀書多沒意思?走着走着,來到一個破茅屋門口,看見一個滿頭白髮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說:“老婆婆,您在做什麼?”“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繡花針。”老婆婆擡起頭,對李白笑了笑說道。接着又低下頭繼續磨着。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當然!”“可是,鐵杵這麼粗,什麼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呢?”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爲什麼不能磨成繡花針呢?”“可是,您的年紀這麼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於是回去之後,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於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故事雖然不長,但是道理卻很深刻。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有恆心,一定會成功的,功夫不負有心人。如果在學習上能認真、努力、有恆心,成績好一定是沒有問題的。西,所以小朋友千萬不要學葉公哦!

《成語故事》讀後感6

今天,我讀了《成語故事精選》裏的一個成語,名叫《守株待兔》。這個成語主要是講 一位懶惰的農夫想不勞而獲的.故事。

這個農夫每天都要去田裏種菜。有一天,一隻野兔突然從森林中驚慌失措地飛奔出來,一頭撞到田旁的一棵樹樁上,了。因此,農夫一家就在晚上美餐了一頓。從此以後,農夫再也不在田裏幹活了,而是每天守在樹樁旁等待下一隻撞的兔子。結果,田地裏的野草越長越高,莊稼都了,而農夫也再沒有等到撞的兔子了。

看完這個成語故事之後,我想這個農夫也太傻了。他也不想一下,如果幾十年之後一直都沒有兔子撞,那他不就會餓嗎?天上不會掉餡餅的, 這次只是一次碰巧的現象,不是每隻兔子都會往樹上撞的。如果農夫還像以前一樣每天都辛勤勞動,那麼,他就會有很多糧食吃。

我還聯想到了現在社會上的那些乞丐。他們有些看上去也不傻,又有手,又有腳,但是他們卻在大街上向過往的行人要錢,這些就是不勞而獲的人。其實他們可以去餐廳洗碗或是去搬運東西,這些工作總好過他們去低聲下氣的乞討吧!他們就是不想勞動,而又想有得吃,有得穿。我們不能做這樣的人。

《守株待兔》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凡事不能靠碰運氣,要靠自己的辛苦勞動來改變自己的人生道路。

《成語故事》讀後感7

小時侯爸爸送給我一套中華成語故事書,那時候我還看不懂,所以我就一直沒看。自從我上了一年級之後,逐漸認識了更多漢字,我就願意看這本書了。我喜歡看這本書的原因是我知到了不少歷史人物和令人難忘的故事,還有就是我覺的成語很神奇:四個字就可以代表那麼長的故事,講述令人很容易理解的道理。最後一個原因是書上不認識的字可以查字典,這樣我就可以認識更多生字了,而且讓我更加熟悉了怎樣查字典。

看了半年後我覺得收穫很大,知道了不少成語故事,比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比喻一個人得勢,他的關係人也由此得到好處;一暴十寒:意爲曬一天,凍十天,植物難以生長,後指做事沒恆心;一毛不拔:一根毫毛都不肯拔掉,形容非常吝嗇。

今後只要有時間,我就堅持讀這本書,認識更多的成語故事及生字。爸爸還教導讓我把成語故事聯繫到現實生活中去,加深對成語的理解,從中受益,讓我把成語故事的道理更多運用到現實生活中,更好的指導我如何學習。

《成語故事》讀後感8

爸爸媽媽給我買的成語故事書真好看,我很喜歡,有的故事以前我就聽過,比如那個圖窮必見很早就聽爸爸說過,因爲裏面那個荊軻的荊和我們姓的荊是一樣的。書裏面的每一個故事都很精彩,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雖然有的我還不是很懂,但是爸爸說等我長大了,學到的知識多了,就會明白了。我還要多讀幾遍,然後講給爸爸媽媽聽。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我精神上的財富。所以我特別愛看書。我看的書有很多,如《格林童話》、《伊索寓言》……最吸引我的是《中華成語故事》。

這本書的成語故事太多了,我最喜歡<<囊螢映雪>>這個故事。從前有個小孩,他家裏很窮,買不起油,沒法看書,他就用一個小袋子裝螢火蟲來看書;還有一個小孩家裏也是這樣的情況,冬天他就到雪地上用雪光看書。他們學習多麼辛苦啊!我和他們比起來很差,我看書的條件太好了,有椅子,有桌子,還有檯燈。學習累了,媽媽還能給我拿好吃的,可我看書一點也不刻苦,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我以後要向他們學習,養成刻苦讀書的好習慣。

《成語故事》讀後感9

我看過的書有好多,比如《十萬個爲什麼》、《馬丁的早晨》、《一千零一夜》、《成語故事》、《中國寓言故事》……可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是《成語故事》,雖然它外表很普通,可是裏面的內容很豐富,能讓你明白許多道理,比如拔苗助長的故事,說宋國有個急脾氣的人想讓禾苗快長大,他每天都到田裏看,嘴裏還不停的說:“禾苗禾苗你快快長大,早點讓我吃到香噴噴的新米。”突然他想到了一個辦法,要是把禾苗往上拔拔,它不就長高了嗎?說幹就幹,他一直忙到太陽下山。回到家他把事情告訴了妻子,還覺得自己很聰明,妻子聽了忙跑到田裏一看,吃驚極了,只見禾苗全部枯萎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欲速則不達”的道理,要是隻憑着自己良好的願望很有可能好心做錯事。

比如守株待兔的故事,講的是一個農夫在耕地,忽然一隻兔子撞在了樹樁上,農夫高興極了,撿起兔子回家飽餐了一頓,從此,他再也不耕地了,整天守在樹樁旁,等着兔子過來撞樹。可是一天、兩天……一個月過去了,他也沒見到一隻兔子撞在樹樁上,農夫的田裏長滿了荒草,顆粒無收。透過這個故事,我懂得了只有辛勤的勞動才能獲得成果,就在那等將是一無所獲。

我很喜歡這本書,雖然我看了許多遍,但是還是很喜歡看,並且保護的很好,我會讓它一直陪着我成長。

《成語故事》讀後感10

這個故事發生在古時候的楚國,那天剛剛祭祀完,於是主人拿出一壺酒招待過來幫忙人。這時有人建議透過畫蛇比賽的方式,誰畫的最快,誰就能獨享這一壺美酒。大家都想得到這壺美酒,於是都答應了。比賽開始了,大家都忙着畫起了蛇,有一個人畫的特別快,不一會的功夫就把蛇畫好了,他看到別的人還都沒有畫好,於是爲了炫耀自己的本事,給蛇畫上了腳。當他畫完想去喝酒的時候,別人一把搶了過去,說到:“從來沒人見過蛇長腳的,太多此一舉了。”於是這個人眼睜睜看着別人把酒一飲而盡。

這個故事告訴一個道理,做事情的時候要實事求是,不要多此一舉。多餘的東西不但不會加分,反而會被扣分。在事情即將完成的時候,不要被所謂的勝利衝昏了頭腦,幹一些無謂的事情將唾手可得的勝利拱手相讓。越到最後關鍵的時候,越要沉住氣,不要飄飄然,要尊重事實。生活中畫蛇添足的例子也有很多:例如餵魚的時候,每次少許魚食就夠了,如果你給的太多,它們就容易撐死;寫毛筆字的時候,本來寫的挺好的了,非要去描一筆,結果字更醜了。

《成語故事》讀後感11

我囫圇吞棗的看完了一本《成語故事》,透過簡單的閱讀讓我知道了什麼是成語,成語言簡意賅,深刻雋永。閱讀《成語故事》可以瞭解歷史,通大事理,學習知識。

鑿壁偷光說的是漢代學者匡衡穿牆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的故事。

囊瑩映雪講的是晉代有個叫車胤和孫康的人,因家境貧窮沒有燈,把螢火蟲放在袋子裏,用其發出光束當燈來讀書。

水滴石穿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指水滴不止,必能將厚厚的石板滴穿。與之相同的還有一個叫鍥而不捨的成語,這個成語出自我國古代著名哲學家和教育家苟子的《勸學》一文,其中一段寫道:“如果只刻一下就放棄了不再刻,那就算是腐朽的木頭也不能刻段,但是如果不聽地刻下去,即使是堅硬的金屬和石頭,也可以把它們刻穿。”所以要用“鍥而不捨”的精神來學習。這樣就一定能成功。這些成語故事只是浩瀚的成語海洋中的幾朵奇葩。透過閱讀,讓我感悟到學習和讀書的重要性。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而學習和讀書同時也是件很刻苦的事。自古瓜兒苦後甜。我們從中就應抓緊點點滴滴的時間來學習,黑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在學校上要靈活運用,不能按圖索驥,更不能東施效顰,學會用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短處。這些古人是我學習的榜樣,只要鍥而不捨,不畏艱難,纔會有輝煌的明天。

《成語故事》讀後感12

寒假裏我一口氣讀完《成語故事365》這本書。書中每個小故事都非常精彩,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聞雞起舞”這個成語故事。

“聞雞起舞”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比喻有志之士準備爲國效力而奮發圖強。

它的典故是:晉朝時候,有一個人名叫祖逖,在十四五歲的時候,下決心要認真讀書。他不僅博覽羣書,而且經常請教他人,到洛陽巡師訪友,探討學問,增長了知識和才能,逐漸受到人們的稱讚。與名士劉琨認識,他們一起到州里做主簿。兩人志趣相投,白天同赴州府辦公,晚上同住一室,互相切磋知識,暢談人生理想。每到深夜,一聽見喔喔的雞啼聲,兩人就起來舞劍,一直舞到東方發白。“聞雞起舞”成了他們每天必修的功課。

祖逖經過勤學苦練,最終成爲一個有勇有謀的將軍。當匈奴攻陷洛陽,晉帝被俘時,他用自己的學識與才幹奪回了黃河以南的全部國土,保衛了自己的國家。

看到祖逖能夠天不亮就起牀練習武藝,讓我很感動。我長大了想當一名軍人,像祖逖那樣爲國效力。我也要從現在做起,努力學習,鍛鍊身體,長大報效祖國。

《成語故事》讀後感13

這幾天我在讀《成語故事》這本書,讀着讀着,不知不覺被這本書深深地吸引了。

這本書又耐人尋味的歷史故事;有巧奪天工的神話故事;富含真理的寓言故事。這是一本蘊含了許多成語的﹑充滿知識的書。

那裏面有大義滅親﹑畫餅充飢﹑井底之蛙﹑黔驢技窮﹑臥薪嚐膽等等。我最喜歡其中的臥薪嚐膽因爲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要先苦後甜。

這個故事講得是吳越兩國在春秋末期爲爭取天下霸權,在夫椒激戰,越軍大敗,越王勾踐被俘,吳王夫差認爲要完成霸業,必須要寬宏很多。就沒殺越王勾踐。沒想到幾十年後,越往東山再起,逼死了吳王夫差。越王勾踐之後成爲春秋霸主之一。

越王勾踐是多麼忍辱負重、老謀深算的一個人啊!勾踐爲了打敗吳王夫差,睡在柴草當中,吃粗茶淡飯;爲了打敗吳王夫差吃飯睡覺都要舔嘗苦膽;爲了打敗吳王夫差和戰士們同睡同起;爲了打敗吳王,他放下身段,不恥下問。功夫不負有心人。越王勾踐最終打敗了吳王夫差。

讀完了這篇文章我明白了:做人要忍辱負重、不恥下問。

讀完了整本書,這本書啓示了我:人生就像大海,困難、挫折與艱辛,可是是海岸上泛起的一朵朵小小的浪花。

《成語故事》讀後感14

我家裏有很多書,我最喜歡的書是《中華成語故事》,這本書裏講了很多成語故事,每個故事很簡短,但道理很深,也讓我學了不少知識。

書中我最喜歡的成語是“聞雞起舞”,講的是,東晉有個叫祖逖的人,他小時候不愛讀書,愛貪玩,長大後覺得自己沒學問,不能報效自己的祖國,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想爲國家做貢獻。他有一個好朋友叫劉琨,他們倆感情深厚,經常吃睡在一起,他們還有着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都想成爲國家的棟樑之才。

有一天半夜裏,祖逖在夢中突然聽到公雞的叫聲,於是用腳把劉琨踢醒,問他:“你聽見雞叫了嗎?”劉琨說:“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祖逖說:“我偏不這樣想,要不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牀練劍吧?”劉琨聽了之後也同意了。於是以後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牀練劍。春去冬來,寒來暑往,一年又一年,從不間斷。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爲文武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後來他們兩個人都成了將軍,實現了他們報效國家的願望。

透過這個故事,我深刻體會到,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不要半途而廢,說到做到,一定會成爲一個有用的人。

《成語故事》讀後感15

今天,我讀了《三顧茅廬》這個成語故事。

書中講的是:東漢未年,劉備去爲了統一天下,成就霸業。就去拜訪諸葛亮,沒想到,諸葛亮卻外出郊遊,不在家,劉備只好失望的回去了。

後來,劉備又去拜訪諸葛亮,但是,諸葛亮又外出閒遊,張飛本不想再來,見諸葛亮不在,便氣呼呼地催着要回去,劉備只好又失望的回去了。

又過了一段時間,劉備吃了三天素食,準備三度造訪諸葛亮。

於是便動身再次拜訪諸葛亮,到了草廬外,只見諸葛亮正在午睡,劉備便一直在屋外耐心的等待。

劉備的誠意,終於感動了諸葛亮。諸葛亮願意出馬輔佐他,打敗敵軍。

讀了《三顧茅廬》這個成語故事之後,讓我明白了:去拜訪別人,必須有一顆誠懇之心。這樣,纔會有回報。我們學習也是一樣,只有我們認認真真的聽好每一堂課,把所學的知識要點充分掌握住,按時完成佈置得課堂作業,課外作業,在完成作業的時候,最好自己能獨立完成,檢查自己真正學會了多少知識內容,來不得半點虛假和水分,到了考試的時候,才能考出好的成績。如果,平時學習馬馬虎虎,對自己要求不嚴格,就會靠的成績很差。所以,我們要用《三顧茅廬》的態度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