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作文素材 > 成語故事

呆若木雞成語故事

【呆若木雞的文言文

呆若木雞成語故事

紀渻子為王養鬥雞①。十日而問:“雞已乎②?”曰:“未也。方虛憍而恃氣③。”十日又問。曰:“未也。猶應嚮景。④”十日又問。曰:“未也。猶疾視而盛氣。”十日又問。曰:“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⑤,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⑥矣,異雞⑦無敢應者,反走矣。”

---------摘自《莊子·外篇·達生》

【注】

①紀渻(shěng)子:姓紀,名渻子。王:指齊王。有的譯者認爲王爲周宣王。個人認爲,紀渻子應爲紀國後代,紀爲齊所滅,紀渻子即在齊國供職。而鬥雞之戲也是春秋戰國時齊國最爲盛行。且周宣王即位後早年忙於重振周室,對付蠻夷,晚年又剛愎自用,性格急躁,根本沒功夫也沒耐性天天問鬥雞馴養進展情況。據此,文中“王”,應爲齊王,而非周宣王。

②已乎:練成了嗎。已:完成,完畢。

③虛憍:內心空虛而神態高傲,色厲內荏的樣子。憍,通“驕”。恃氣:昂頭鼓翅挾氣以威嚇對方。

④應向景:向,通“響”,景,通“影”。聽到雞的聲音,看到雞的身影就有所反應。

⑤無變:沒有反應。

⑥德全,精神安定內斂,不動不驚。有譯者認爲“德”指品德。個人認爲如此解釋語意偏窄,鬥雞最終目的`還是要“鬥”,單憑品德恐怕難以應敵,需得有相應的才藝。且德多爲儒家宣揚,莊子爲道家代表人物,曾歷數儒家種種學說,因此,個人傾向於將其理解爲“有道”,而非僅僅“德”。有道,即有道德、有才藝。鄭玄注《周禮·春宮》曰:“(有)道,多才藝者。”孔安國注《論語·學而》曰:“有道,有道德者。”因此,“有道”兼具“德”與“才”。

⑦異雞:其他的雞。應:應戰,對敵。

【呆若木雞的成語故事

紀渻子爲齊王馴養鬥雞。過了十天,齊王問:“鬥雞馴好了嗎?”紀渻子回答說:“不行,正虛浮驕矜自恃意氣呢。”十天後,齊王又問,回答說:“不行,還是聽見響聲就叫,看見影子就跳。”十天後,齊王又問,回答說:“還是那麼顧看迅疾,鬥氣強盛。”又過了十天齊王問,回答說:“差不多了。別的雞即使打鳴,它也不會有什麼變化,看上去像木雞一樣,它的道行真可說是完備了,別的雞沒有敢於應戰的,掉頭就逃跑了。”

“呆若木雞”一詞本意指精神內斂,修養到家。現使用多爲字面意呆得像木頭雞一樣。形容因恐懼或驚異而發愣的樣子。

更多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