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作文素材 > 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斷齏畫粥

導語:斷齏畫粥,聯合式成語,源自范仲淹苦讀的典故,形容雖貧苦但努力學習,語出宋·釋文瑩《湘山野錄》。

成語故事:斷齏畫粥

成語故事:斷齏畫粥

【拼音】duàn jī huà zhōu

【成語故事】北宋時期,范仲淹小時家貧,他只好住在廟裏讀書,晝夜不息,每日生活十分清苦,用兩升小米煮粥,隔夜粥凝固後用刀一切爲四,早晚各吃兩塊,再切一些醃菜佐食。經過苦讀終於被錄取爲官員,他的至理名言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典故】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經宿遂凝,以刀畫爲四塊,早晚取二塊,斷齏數十莖,酢汁半盂,入少鹽,暖而啖之。  宋·魏泰《東軒筆錄》

【釋義】斷:切斷;齏:醬菜或醃菜之類。指食物粗簡微薄。形容貧苦力學。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生活貧困

近義詞】節衣縮食、斷齏塊粥

反義詞】揮霍無度、揮金如土

【示例】貧而力學,斷齏畫粥。  《書言故事·苦學·斷齏畫粥》

關於范仲淹:

范仲淹文學素養很高,寫有著名的《岳陽樓記》,其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爲千古名句。也留下了衆多膾炙人口的詞作,如〈漁家傲〉、〈蘇幕遮〉,蒼涼豪放、感情強烈,爲歷代傳誦。歐陽修曾稱漁家傲爲“窮塞主詞”。著作爲《範文正公集》。範純仁是他的`次子,父子都當過宰相。

“彼希聲之鳳皇,亦見譏於楚狂;彼不世之麒麟,亦見傷於魯人。鳳豈以譏而不靈,麟豈以傷而不仁?故割而可卷,孰爲神兵;焚而可變,孰爲英瓊。寧鳴而死,不默而生”——范仲淹在答友人梅堯臣的《靈烏賦》(大概是在景祐三年(西元1036年)他同歐陽修、餘靖、尹洙諸人因言事被貶謫的時期所作。因范仲淹多次因諫被貶謫,當時梅堯臣作文《靈烏賦》力勸范仲淹要少說話,少管閒事,自己逍遙就行。《靈烏賦》爲範所作的同名答文)中強調的“寧鳴而死,不默而生”,更是彰顯了古代士大夫爲民請命的凜然大節(即現今所謂的“知識分子的良知”)。

范仲淹此言頗類似於美國開國前期爭自由的名言“不自由,毋寧死”(原文是 Patrick Henry 在西元1775年的“給我自由,否則給我死”- 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但比他早講了七百四十年。

摺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