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實用】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八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可分爲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八篇

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 篇1

又是一年清明節,天下着細細的小雨,我們走在鄉間泥濘的小路上,雖然雨讓人感到一絲涼意,但我想到爺爺墳前祭拜的心卻更迫切了。

路上的行人很多,許多人都帶着祭祀品,我不禁想起晚唐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在清明節這個傳統節日裏,大家風雨無阻,一年又一年,一輩又一輩去祭拜自己已故的親人,此情,此景,無以言表……

山間不時傳來“噼裏啪啦”的鞭炮聲,我們趕路的步子更快了。爸爸一週前就打電話告訴在農村的幺爸,今天大家要一起去給爺爺上墳。我們終於趕到了幺爸家,早先趕到的大伯讓每家帶上各自的祭祀品馬上出發去給爺爺上墳。

大家來到爺爺墳前。幺爸先用鋤頭把爺爺墳墓周圍的雜草剷除了,還給墳添了一些新土,使墳墓看上去更大了一些,幺爸說:“這墳似乎比以前長高了一點,證明這個地風水很好,我們後人一定會更旺,說不定後輩中還會出個大人物呢。”這時幺媽在墳前擺上他們家準備的“刀頭肉”,一杯白酒,幾個蘋果,還點燃兩支蠟燭和三支香插在墳前。幺爸點燃了一圈大鞭炮,我們小孩趕緊用雙手矇住自己的耳朵,但仍然能感覺到那鞭炮聲巨大的威力,泥土飛濺,鼻孔裏鑽進的都是刺激的火藥味。在鞭炮聲中,幺爸拿出他們買的一大捆紙錢,跪在墳前燒起來,嘴裏在默默地說着什麼。他們足足燒了20多分鐘才把買的紙錢燒完了。然後,大伯一家又去祭拜爺爺,大伯說爺爺生前最喜歡抽菸,於是他點燃一支香菸放在爺爺墳前,大媽把他們一家買的祭祀品擺在墳前,他們的祭祀品與衆不同,讓我們大開眼界,不僅有紙做的金元寶,一萬億一張的冥幣,還有紙做的手機,飲水機,筆記本電腦,冰箱,數字高清電視,更有不可思議的“天地銀行卡”,“天地居民身份證”,“天地通行證”。弄得我們暈頭轉向,眼花繚亂。大伯拿着紙手機說:“她爺爺,你老人家有什麼想說的,就給我們投個夢,我專門給你買了個手機,方便你老人家聯繫用,你可不要象生前那樣節約捨不得電話費,我們今天要燒幾萬億給你。”大媽拿着“數字高清電視”說:“她爺爺,你每天寂寞時,就把電視開啟看,別捨不得電費,我們今天還要燒好多金元寶和銀行卡給你,你用天地身份證就可以去取錢。”姐姐拿着“冰箱”和“飲水機”說:“爺爺,你口渴就放飲水機裏的礦泉水喝。夏天熱了,就拿冰箱裏的冰淇淋來吃。”他們一家說完這些,就把所有祭祀品堆放在一起,大伯用打火機把祭祀品點燃,然後一家三口就跪在爺爺墳前磕頭作揖,熊熊的火光把他們的臉照得通紅。燒的紙錢灰隨着熱氣漫天飛舞。最後,我們一家“閃亮”登場,爸爸手捧一大束鮮花站在中間,我和媽媽分別站在兩邊。爸爸說:“他爺爺,今天我們一家來看你老人家了,有我們在,你永遠不寂寞。”爸爸把鮮花放在墳前,我們一起跪下給爺爺磕了三個頭,把各自心裏想說的話,都默默地告訴了九泉之下的爺爺。然後,媽媽拿出精心準備的一株小樹苗,爸爸用鋤頭挖了個小坑,媽媽把小樹放在坑中央,我小心翼翼地用土把樹坑覆蓋好,我們一家用心種上了這棵“親情樹”,我們希望這棵樹在我們祖祖輩輩的滋潤和呵護下茁壯成長,早日長成參天大樹,成爲爺爺墳前的"守護神",成爲國家有用的棟樑。

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 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唐代詩人杜牧的這首膾炙人口的《清明》詩,寫的就是清明時節的情景。恰好,在今年清明節前夕,我們就去了身邊的“杏花村”。

清明節前一天,我們早早地起來,因爲今天要去“杏花村”——蘇村鄉翻裏村的白虎潭。準備好後,我們騎着自行車,會和了張天逸一家,一起向白虎潭進發了。

沒走多久,就進山了。一路走過,一路美景。這裏羣山環繞,山青水綠,崎嶇的山路蜿蜒在半山腰,像是山的腰帶一樣。一條小溪在山溝裏緩緩流淌,兩邊的山裏到處都是杏樹,從遠處看,就像是一片一片藏身進山裏的白雲,美極了。小路兩旁長滿了帶刺的野樹,它們張牙舞爪的,就像在說:“不許靠近我,不然我就扎死你!”這和美麗的山溝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個美麗得讓人心情舒暢,一個兇狠得讓人毛骨悚然。上山的路十分艱難,一個上坡接着一個上坡,把我們幾個累了個半死,但是想到回來的路就全是下坡了,心裏就平坦了很多。我們就這樣沿着小溪,一直向前,小溪就是我們的領路人,把我們帶向要去的地方。

也不知道騎了多長時間,流了多少汗,最終還是到達了白虎潭。可是令人氣憤的是,修大壩的人說前面上山放炮炸石頭,竟然不讓我們進去。我們長途爬涉、千里迢迢地來到這裏,他竟然不讓我們進。這時,媽媽就給他說,我們是124場的老職工,從鄭州趕回來的,這樣看門的才通融了一下。

但是遺憾的是,工人正在修水壩,前方很危險,不能夠向前繼續走了。於是,我們就沿着極爲險峻的小路,走到崖下的瀑布前,在河谷裏找到一塊空地,把食物拿出來補充了一點能量。也許是因爲身體消耗較大,我一下子吃了兩張大餅,走時也沒有忘帶走垃圾。

我們沿着小溪向下遊走,誰知這一路卻充滿了艱難和坎坷。走了一小段,我們就遇到了麻煩,前方的路斷了,到處都是水。於是我們就從崖壁上繞行,雖然崖壁到處都是大石頭非常好看,但是石頭都不穩當,非常容易滑落。我們小心翼翼的走着好不容易過去了。問題又來了,我們必須到對岸,雖然距離不遠,但是間隔的全是水,連跳躍用的落腳石都沒有。於是,我們就把大石頭搬到水裏,好不容易過去了。很快又發現了了新問題,如果一直這樣走下去的話,永遠也走不到大路上去。最後,我們只能原路返回,可是一個可怕的消息無聲地傳來:回去的路太漫長了,我們的體力消耗厲害。這是我們來到了一處山石滑落形成的陡坡,上面就是公路。我的心裏產生了一個念頭,難不成就爬上去?果真,我就接到了任務:爬到大陸上去!有石塊的崖壁是不能夠去的,全是土坡又太陡峭也不能走,那就只有一個選擇:走長滿刺刺球的“草崖”。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爬到一半就有了問題,沒有落腳的地了。這是媽媽自告奮勇地說:“你們都跟着我走!”我們走着媽媽開闢的路,最終來到了大路上。這時我發現,我們的衣服上都扎滿了草刺,一個個滿身都是的,就像五隻大大小小的刺蝟精一樣。這樣的發現讓我們哈哈大笑起來。

我感覺到,這次旅行就像《西遊記》裏的唐僧取經一樣,我們遇到了一個個困難,克服了一個個困難,最後取得了旅途的快樂。這次旅行結束了,我也明白了:不管多高的山,不管多遠的路,都能夠一步步走過去。我對天發誓,以後每星期都要出來郊遊一次。

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 篇3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爲寒食節要寒食禁火,爲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的悲傷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特別的日子。

清明節,讓人思念,讓人悲嘆,令人振奮,這裏蘊含着許多先輩們的事蹟,可是,他們卻入土爲安,給人們留下來的卻全是思念。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一年的清明節到了,你現在在思念着誰呢?

燕子飛到南方了,可有再飛回來的時候;楊柳枯萎了,可有再發青的時候。可是,我親愛的姥爺,您一去不復返了。您在冰冷的墓地裏已經長眠很久很久了。孫女和您近有咫尺,卻又陰陽兩隔,千呼萬喚也無法和您相見。這怎麼會不讓您的孫女在思念中一天天的痛苦,一天天的悲傷,而又惆悵滿懷呢。

記憶中的清明節會讓我想起,我和姥爺,大姐的快樂早已蕩然無存了。記得在清明節的時候,姥爺經常會陪我和大姐一起去盪鞦韆,而且姥爺經常會給我們講:"鞦韆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着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做千秋,後爲了避忌諱,才改之秋千。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爲架,再拴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爲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爲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爺的話使我和大姐感到振奮,所以,從此以後我和大姐便每天去培養精神。可是,現在沒有姥爺的清明節,看見那熟悉的景象,我和大姐便思念了起來,便心痛起來。有時,我真的想大聲的喊出來,有誰能告訴我,那樣愛孫女的姥爺怎麼就再也回不來了。

透過蒙蒙的雨絲,我又看見了那很熟悉的小山坡,滿山長的都是草,還有五顏六色的花朵。是啊,那一棵棵的樹,讓我感到了無比的親切。是的,小樹就是姥爺帶着我和大姐去小山坡上栽的。因爲姥爺說過:"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節植樹的習慣了。有人還把清明節叫做"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到現在。所以,每到清明節人們就會提着一棵棵小樹苗去栽。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景物依舊,姥爺卻早已不在,畫面再次出現,一個小女孩和大姐在前面擡着小樹苗歡快地跑着,那個緊隨其後的老人不正是自己親愛的姥爺嗎?

小女孩和大姐聽着姥爺的嘮叨,知道了清明節的習俗僅此而已。可是,粗心的大姐和小女孩卻不知道姥爺眼中的憂傷,姥爺是延長自己的生命在給小女孩和大姐最後的快樂。

姥爺走了,在思念和悲傷中,我一天天的長大了。也如此明白,燕子能再回來,楊柳有發青的時候,可姥爺卻不再回來,陪我和大姐度過的是長長的思念和一年一度的清明。

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 篇4

“清明時節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今年的清明節可不像以往充滿了溼潤的雨珠,雨已經停了兩天了,空氣清新,正是踏青的好日子。

早上九點,天空中帶着一縷陽光,我們一家三口帶着好心情出發了,登上了踏青掃墓的路上。

磯山是我的先輩們墓所在地,我和奶奶等一些家裏人在那裏會和,一起去掃墓。

快到磯山了,大老遠就望見了我的奶奶在路口等我們一家,我不由自主的向她招手,就算是見面禮吧。下了車,就和奶奶走向了山上,地上的泥土還很柔軟,走起來“腳感”很好;周圍的池塘發綠,都被污染了,因爲周圍好像有什麼個工廠;空氣也不怎麼清新,那個工廠所散發廢氣直衝入鼻。終於走出了工廠所在的那座小山,隔着一座小山,來到了一個很美的田野,到處都是油菜花,充滿了濃濃的春意。走着走着,不知不覺就來到了磯山上,可能是因爲被花的美所迷住了吧。山上鞭炮聲震耳欲聾,因爲這一代墳墓很多。這是。我六伯伯來打了這裏,一起來祭祀先輩拿出了紙錢,草紙在那裏燒,燒了紙錢後,我的身上就像被煮熟了一般,被那紙錢所燃燒的火給薰的。馬上就放鞭炮,我趕忙跑到一邊,去躲避鞭炮聲,我怕嘛。就這樣祭祀了幾個先輩後,就去別人家吃飯去了。

吃完午飯後,玩了一會了就回家了,總之,今天一天非常累,一回家就像軟蛇一般坐在了沙發上,休息了一陣。

清明節是那麼的“欲斷魂”,無數人帶着懷念先輩的心情去祭祀他們,祝願先輩保佑自己:平平安安,具有濃厚的祭祀意義。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寒食節,也叫三月節,是二十四個節氣的其中一個,是我國重要的傳統民俗節日之一,20xx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xx年被正式確立爲法定節假日。

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和冬至。它的原意是大自然已經到了轉暖的時候,萬物開始復甦,可以春耕播種了。中國古代將清明分爲三候:“一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爲鵪;三候虹始見。”意即在這個時節先是白桐花開放,接着喜陰的田鼠不見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後是雨後的天空可以見到彩虹了。清明節更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是一年一度中國人對自己祖先表達敬意與感謝之意的節日。

清明節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

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在中國,祭祖是和孝道綁定在一起的。若是不參加祭祖,就是一個不孝順的人,一個忘記祖先的人。

清明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凝聚着華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載着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它不僅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更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

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 篇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快要到了,我又想起了我的奶奶。八年前的清明節,最疼愛我的奶奶永遠離我而去。

我有兩個奶奶。

第一個奶奶黃氏,住在我們鄰村。黃氏長得很好看,是十里八鄉出了名的美人。在各路軍閥混戰動盪的'年代,家人都想把自己的閨女早點嫁出去,省得總是提心吊膽。奶奶出嫁時才16歲,與爺爺結婚不到一個月就死了。聽說是奶奶想多編些草帽貼補家用,夜晚坐在大門外趁着明月編織草帽。爺爺看到後,因誤會打了她一巴掌。誰曾想,第二天,奶奶竟想不開,上吊自殺了。

一連幾天,爺爺都茶不思、飯不想的,對自己犯下的錯誤痛悔不已。奶奶的孃家人知道後不依不饒,非要爺爺一塊陪葬。後來在族人的勸說下才平息了事端,條件是如果爺爺再娶,只能算二房,大奶奶家的親戚還得認,過年過節還要去看望大奶奶的父母。

過了兩年,爺爺娶了我的奶奶楊氏,她當時才17歲,也是我們鄰村的。二奶奶跟着我爺爺沒少吃苦。在我父親剛滿5歲、二叔還不到兩歲時,爺爺就被抓了壯丁,一去幾年,杳無音訊。爲此奶奶不知流了多少眼淚。她一個人既要拉扯孩子,又要給地主打短工,還得躲避戰亂,操持着一家老小的吃喝拉撒,非常不容易。

過了幾年,她終於盼回了爺爺,可爺爺卻成了左眼失明的殘疾人,有人說爺爺在部隊患了嚴重的眼疾,也有人說爺爺的眼睛是哭瞎的。爺爺在部隊到底怎麼失明的,其中原因不得而知。

聽老一輩人講,二奶奶很正直,誰家要是有了難處,二奶奶總是想方設法幫助。她常說:“農村人力氣不值錢,能幫點就幫點。”鄰居田二愣的小兒子一出生就沒有奶吃,餓得哇哇叫,二奶奶不由分說當起了奶孃。當時我三叔還不到一歲,那年代正常人還吃不飽,別說還要餵養兩個嗷嗷待哺的孩子了。就這樣,善良的二奶奶硬是把孩子喂到一歲多會吃飯。

二奶奶在家是最勤勞能幹的一個。過去的媳婦在家裏沒有地位,天不明就要起牀幹活,然後做飯,第一碗飯要先端給公婆,之後是孩子、丈夫,輪到自己,鍋裏就剩下點稀湯。饑荒年代,有時什麼糧食也沒有,只得餓肚子。白天干活,晚上紡線織布,第二天天不亮就起牀。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二奶奶跟着爺爺熬過了大半輩子苦日子,可二奶奶沒有一句怨言,依然默默地支撐着這個風雨飄搖的家。

爺爺在1985年走完了他76年的人生,之後的二十多年都是二奶奶獨自生活。她樂觀向上、身板硬朗,一輩子很少打針吃藥,身體健健康康的,而且還幫助子女照看孩子。

隨着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叔叔們也時常接二奶奶去城裏小住幾日,二奶奶也算享了十幾年清福。在她96歲的那年清明節,二奶奶靜靜離去了,走得安詳、平靜,如睡着了一樣。

現在想想,慈祥的二奶奶雖然已離我們而去,可二奶奶的音容笑貌猶存。她身上體現出的勤勞樸實、正直善良和善解人意的優秀品質,成了我們子孫後代寶貴的精神財富,讓我們終身受益。

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 篇6

看到這個題目,不禁想起上初中的時候,一樣的清明節,和今天不同的是,那年的清明節一直是細雨霏霏,全校師生給烈士們掃完墓以後,學校以追思烈士爲中心思想而舉行作文比賽,題目就是《清明抒懷》,因此,自己還有幸榮獲忘了是二等獎了還是一等獎。

追憶那個時代啊,追憶曾經逝去的似水年華,那年,我們正好十五六歲,而現在,不知不覺就跨入了奔四的浩蕩大軍中,而每每清明節,更會哀思如潮。追憶我逝去了的親人們。那天,夢到了已故去快六年的爺爺,醒來後,已是淚溼枕巾,或許平時想念太多,故纔會有夢吧。好多年過去了,爺爺的音容笑貌從未在我的腦海裏淡漠過。小學的時候因爲爸爸工作調動我家很早就搬離了老家,但是寒暑假我會回去看望爺爺奶奶,爺爺平時是一個很嚴肅的人,但他們很疼我,記得有一次我中暑了,爺爺拿來了藿香正氣水給我喝,我捏着鼻子怎麼也喝不進去,爺爺就親切的安撫我,他拿着一盅白糖,叫我喝一口藥就趕緊吃一口糖,那天,我第一次覺得藿香正氣水是那麼好喝那麼甜!爺爺雖然不認識很多字,但他對阿拉伯數字特別敏感,會雙手打算盤,而且從來沒有錯過,而我自從上了初中數學就差的要命,那時候就老想,爲什麼沒有遺傳爺爺的數學基因呢?爺爺那會在村子裏開了一個小商店,還待收天草(藥用稱甘草),村子裏所有的生活用品都是依仗他這個小店的,那時候的農村生活比較匱乏,好多人都因沒錢而吃不起藥,因爲沒錢而給孩子買不起學習用品,爺爺總會無償的賒給他們,有了錢就還,沒有錢就算了。爺爺比較有做生意的頭腦,但是從不給人家缺斤短兩,老家那邊的山上甘草多,爺爺就鼓勵青壯年們上山上去挖甘草,爺爺按斤收購後會公平的給他們錢,當時,很多農戶家庭生活補給也都靠那點甘草錢的。

爺爺很愛喝酒,哪怕這頓飯沒有菜他也要喝點小酒,但他喝酒從不過量,每次就那麼兩小盅,我記憶中的爺爺從來沒有因喝酒而醉過,爺爺是個既嚴肅又很幽默的人,爺爺的口頭談是:知不道。每當問爺爺他不知道的事情他說“知不道”的時候,我就在旁邊戲說“道不知”,爺爺會假裝很生氣,自嘲的說聲小兔崽子,便會把我逗的咯咯咯樂很長時間。

那時候就想,等自己上班掙錢了,一定要給爺爺買瓶好酒喝,雖然爺爺並不缺酒。但是,等到我真的畢了業掙了錢,爺爺也沒有喝上我買的酒,02年那會畢業在北京上班,好不容易放了幾天年假也會回呼市和我的父母團聚,也想過回老家看看爺爺奶奶,但心裏有個聲音總是在隱隱的往後推脫,總是在想:爺爺奶奶有那麼多的兒女和孫男娣女在身邊,多我一個也不多,少我一個也不少吧。而從爺爺06年88歲去世至如今,我依舊爲了當初的那個極幼稚的、極不孝的想法而愧疚而汗顏而想起來便會淚流,哪怕當初爺爺能夠吃上我親自爲他買的一塊麪包、一顆水果也好,臨終前能夠喝上一口我爲他做的熱湯,而今,我永遠都沒有機會了,就連自責都顯得那麼的蒼白無奈!

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 篇7

是清明成全了這場雨,更是這雨襯托了清明。望着飄灑的細雨,才更能引得人們心中那種淡淡的哀愁和思。這雨或是風狂雨恣,或是和風細雨,從清晨開始,至黃昏之際,在煙雨瀰漫的山野中,在泥濘難行的小路上,總有頂風冒雨,點綴寂寥,行行重行行的掃墓人;或三五成羣,扶老攜幼,或一二個孤影,跚跚獨行。遠山隱在雲霧裏,近樹籠在孤煙前,小橋流水,愁鴉悲啼,雨洗清秋,風吹哀愁,唯見煙雨一片蒼茫,不見人家與炊煙。好一個傷感寂寥的行旅,好一個悽迷彷徨的畫面。擡頭偶望,墓地黯然見:百墳拱起,千碑林立;煙雨朦朦,青草何離離。一片荒涼,一片悽迷,一片死寂!山孤煙霧薄,樹小雨聲稀!風飄飄,雨瀟瀟,哀思悠悠,悲情渺渺,莫道不銷魂,何處暗香盈袖?拔淨一片亂草,擺下幾杯冷酒,燒上一把紙錢,風雨愁煞人,杯土帶愁,雜草含煙,竟無言以對,唯有心底彌滿幽幽的愁緒和淡淡的哀愁!死者長已矣,存者永懷悲!音容笑貌,歷歷在目,昔日種種,猶言在耳,但客心逐流水,隨緣到天涯,念千里孤墳何處話淒涼?

回味少年時,清明節和雨,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幅優美的畫卷。隨風飄灑的細雨中,一位騎着馬趕路的清貧詩人,俯身向着一個小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握着鞭子,一手遙遙指着間草房。草房上空,一面紅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細雨中時隱時現。這大概是源於《清明》這首詩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爲什麼“斷魂”?因爲“古墓花影白楊樹,盡是生死離別處。”我無憂的歲月裏,這首詩所給予我的就是這樣一種恬美的意境。少年無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就像童年放起的一隻風箏,掙斷了線,便消失的無影無蹤,到處也尋覓不到了。這首詩,今天讀來仍然那麼哀怨,那麼親切。古往今來,人性中某些共同的、美好的感情,四海相通,古今相通。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生者總是會不斷地成爲逝者。有人說,對別人的思念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越來越淡。我想,或許對於至愛親人的思念恰恰與之相反吧。即使過了再長的時間,在每次憶起他們音容笑貌時,我們的心中總會有些酸酸涼涼的感覺吧。哪怕是十年、幾十年,這種感覺也不會減弱、消失,反而會變的更加強烈。正因如此,清明節纔會成爲一個流傳千年的日子;清明時節的細雨,纔會綿綿不絕地紛紛而至,這大概是對於人們心中哀愁的感應吧。又是清明瞭。"男兒有淚不輕彈",我不能流淚。但對親人綣綣的思念,灑下所有的淚,回憶就不僅僅再是生活的負擔。我們再次體會人世間的愛心與溫暖,拼合破碎的心,微笑着重新揚起生活的風帆。我們感慨世事無常人生苦短,曾經真正愛過,生命便不存在遺憾。援手於他人危難,自己在挫折中保持樂觀,只要心中有愛,愛就會沒有遺憾,人生永遠是美麗的春天。有拜託清明的細雨了,希望她如期而至,就算是世人慾流而難流的淚吧!

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 篇8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由於寒食節要寒食禁火,爲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因此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的悲傷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特別的日子。

清明節,讓人懷念,讓人悲嘆,令人振奮,這裏蘊含着許多先輩們的事蹟,可是,他們卻入土爲安,給人們留下來的卻全是懷念。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一年的清明節到了,你現在在懷念着誰呢?

燕子飛到南方了,可有再飛回來的時候;楊柳枯萎了,可有再發青的時候。可是,我親愛的爺爺,您一去不復返了。您在冰冷的墓地裏已經長眠很久很久了。孫女和您近有咫尺,卻又陰陽兩隔,千呼萬喚也無法和您相見。這怎麼會不讓您的孫女在懷念中一天天的痛苦,一天天的悲傷,而又惆悵滿懷呢。

記憶中的清明節會讓我想起,我和爺爺,姐姐的快樂早已蕩然無存了。記得在清明節的時候,爺爺經常會陪我和姐姐一起去盪鞦韆,而且爺爺經常會給我們講:"鞦韆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着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做千秋,後爲了避忌諱,才改之秋千。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爲架,再拴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爲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盪鞦韆不僅能增進健康,而且能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爲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爺的話使我和姐姐感到振奮,因此,從此以後我和姐姐便每天去培養精神。可是,現在沒有爺爺的清明節,看見那熟悉的景象,我和姐姐便懷念了起來,便心痛起來。有時,我真的想大聲的喊出來,有誰能告訴我,那樣愛孫女的爺爺怎麼就再也回不來了。

透過蒙蒙的雨絲,我又看見了那很熟悉的小山坡,滿山長的都是草,還有五顏六色的花朵。是啊,那一棵棵的樹,讓我感到了無比的親切。是的,小樹就是爺爺帶着我和姐姐去小山坡上栽的。由於爺爺說過:"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節植樹的習慣了。有人還把清明節叫做"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到現在。因此,每到清明節人們就會提着一棵棵小樹苗去栽。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景物依舊,爺爺卻早已不在,畫面再次出現,一個小女生和姐姐在前面擡着小樹苗歡快地跑着,那個緊隨其後的老人不正是自己親愛的爺爺嗎?

小女生和姐姐聽着爺爺的嘮叨,知道了清明節的習俗僅此而已。可是,粗心的姐姐和小女生卻不知道爺爺眼中的憂傷,爺爺是延長自己的生命在給小女生和姐姐最後的快樂。

爺爺走了,在懷念和悲傷中,我一天天的長大了。也如此明白,燕子能再回來,楊柳有發青的時候,可爺爺卻不再回來,陪我和姐姐度過的是長長的懷念和一年一度的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