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精選】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彙編七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選】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彙編七篇

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 篇1

清明,給人的印象總是一片溼雨。彷彿有了這雨,清明才更能顯得出它淡淡悲涼和絲絲憶念的味道來。是清明成全了這場雨,更是這雨襯托了清明。望着飄灑的細雨,才更能引得人們心中那種淡淡的哀愁和思。這雨或是風狂雨恣,或是和風細雨,從清晨開始,至黃昏之際,在煙雨瀰漫的山野中,在泥濘難行的小路上,總有頂風冒雨,點綴寂寥,行行重行行的掃墓人;或三五成羣,扶老攜幼,或一二個孤影,跚跚獨行。遠山隱在雲霧裏,近樹籠在孤煙前,小橋流水,愁鴉悲啼,雨洗清秋,風吹哀愁,唯見煙雨一片蒼茫,不見人家與炊煙。好一個傷感寂寥的行旅,好一個悽迷彷徨的畫面。擡頭偶望,墓地黯然見:百墳拱起,千碑林立;煙雨朦朦,青草何離離。一片荒涼,一片悽迷,一片死寂!山孤煙霧薄,樹小雨聲稀!風飄飄,雨瀟瀟,哀思悠悠,悲情渺渺,莫道不銷魂,何處暗香盈袖?拔淨一片亂草,擺下幾杯冷酒,燒上一把紙錢,風雨愁煞人,杯土帶愁,雜草含煙,竟無言以對,唯有心底彌滿幽幽的愁緒和淡淡的哀愁!死者長已矣,存者永懷悲!音容笑貌,歷歷在目,昔日種種,猶言在耳,但客心逐流水,隨緣到天涯,念千里孤墳何處話淒涼?

回味少年時,和雨,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幅優美的畫卷。隨風飄灑的細雨中,一位騎着馬趕路的清貧詩人,俯身向着一個小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握着鞭子,一手遙遙指着間草房。草房上空,一面紅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細雨中時隱時現。這大概是源於《清明》這首詩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爲什麼斷魂?因爲古墓花影白楊樹,盡是生死離別處。我無憂的歲月裏,這首詩所給予我的就是這樣一種恬美的意境。少年無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就像童年放起的一隻風箏,掙斷了線,便消失的無影無蹤,到處也尋覓不到了。這首詩,今天讀來仍然那麼哀怨,那麼親切。古往今來,人性中某些共同的、美好的感情,四海相通,古今相通。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生者總是會不斷地成爲逝者。有人說,對別人的思念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越來越淡。我想,或許對於至愛親人的思念恰恰與之相反吧。即使過了再長的時間,在每次憶起他們音容笑貌時,我們的心中總會有些酸酸涼涼的感覺吧。哪怕是十年、幾十年,這種感覺也不會減弱、消失,反而會變的更加強烈。正因如此,清明節纔會成爲一個流傳千年的日子;清明時節的細雨,纔會綿綿不絕地紛紛而至,這大概是對於人們心中哀愁的感應吧。又是清明瞭。"男兒有淚不輕彈",我不能流淚。但對親人綣綣的思念,灑下所有的淚,回憶就不僅僅再是生活的負擔。我們再次體會人世間的愛心與溫暖,拼合破碎的心,微笑着重新揚起生活的風帆。我們感慨世事無常人生苦短,曾經真正愛過,生命便不存在遺憾。援手於他人危難,自己在挫折中保持樂觀,只要心中有愛,愛就會沒有遺憾,人生永遠是美麗的春天。有拜託清明的細雨了,希望她如期而至,就算是世人慾流而難流的淚吧!

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 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今天4月5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今天,我和兩個表哥,二阿姨、大阿姨,還有大阿姨的女兒,芳芳姐姐和她兒子威威一起去掃墓。

阿斌表哥開着車子來到太婆墳墓的山下,我擡頭看了一下,嗯——這山還挺低的。我們順着山路走了上去,這一路挺輕鬆的,山路不怎麼陡峭,但總起碼還是要流汗的,剛走一會兒,我們都顯得很輕鬆,就連四歲的威威也裝着很輕鬆的樣子走了一路。自從走了一會兒後,身邊大概每走半分鐘都有一座墳墓,我都不停地問太婆的墳墓是不是這個,而回答都是“NO”。終於,快到山頂時,阿雷表哥對我指了指前左上方的墳墓,並告訴我已經到了,我興奮地跟在他後面衝了上去,他將那很窄的小路上的雜草統統移開,在前方開路,哇!總算到了!不過每個人的墳墓爲什麼都一模一樣,我迫不及待地跑到“太婆”的墳墓面前拜,阿雷表哥一見我這樣,撲哧一聲笑了:“涵涵,那不是太婆的墳墓啦!”我一聽,驚恐地看了看那墳墓,“怎麼不是了?”“你以爲太婆的墳墓有這麼好嗎?”阿雷表哥還在笑,接着,他又繼續向旁邊的一大團雜草走去,我很奇怪,跟着他一起走去,扒開一些草後,一塊很小的空地出現了。這是什麼,怎麼密道這麼多啊,我來到那“墳墓”面前,咦,這怎麼這麼奇怪,就是一堆石頭搭起來的牆壁啊!莫非這是太婆的墳墓?!我顯得很吃驚,芳芳姐姐他們都被我們倆遠遠地甩在了後面,剛剛纔到達,“這纔是太婆的墳墓,她生前很窮,買得起這麼貴的墳墓嗎?”表哥說。

二阿姨的房子和太公太婆接在一起的,因爲我家和他們的家比較遠,所以我很少過來玩。記得我小時候來過幾次這裏,太婆和太公只要一有陽光明媚的天氣,他們便搬出竹凳子,坐在上面,兩個人都眯着眼睛,享受着陽光,太公和太婆偶爾一起出去像烏龜一樣的速度散着步。可是我九、十歲的時候,在一天晚上六點鐘左右,太婆感到呼吸困難,二阿姨打電話把我們十幾人全叫來了,包括我的雙胞胎哥哥,來到那裏,太婆正躺在牀上,我們都圍在她的身邊,她一個勁地說道,我呼吸困難,讓我死吧,我很難受。儘管舅舅給她打了針,可是第三天,太婆去世了。太公很難過,隨着太婆的死去的半年後,他也去世了。那時候我和哥哥什麼都不懂,只顧一個勁地玩,認爲他們死了,就可以放假了。

燒完紙錢,拜過太婆後,我們都下山了,接下來又要去拜太公的墳墓了。原以爲很遠,可原來就是有太婆墳墓的山的對面另一座山。阿斌表哥由於下山時摔到腳了,還有芳芳姐姐和威威走不動,就我、阿雷表哥、二阿姨和大阿姨上山。這次走起來很不順利,一路的山道全都很陡峭,臺階又多,很少有平地,所以我們的汗都像瀑布一樣地流着,衣服全都溼了,好容易纔到達太公墳墓所在地的山頂。來到太公墳墓的路只有一條,所以這裏根本沒有人來過的痕跡,到處死氣沉沉的,還有好幾棵大樹貌似被去年的颱風颳倒在路邊,走起來很困難。來到墓前,太公的墳墓比太婆的墳墓好看多了,也跟別人的一樣,只是塗了一些紅色的油漆,我拜了拜太公,感到埋他們的墳墓的山是“鄰居”時,感到很溫馨,他們在天堂上活得比他們生前好多了吧?

開着車子回去,我看着在我眼簾慢慢消失的兩座山,他們的心好像都在一起,我彷彿看到了他們開心的場景,這個清明節,雖然傷心,但很溫馨。

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 篇3

縱使世態炎涼,但卻總有一種感動存在你我的心中;縱使淡漠無邊,但卻總有一種信仰讓我們淚流滿面。因爲人間不僅僅只有堅冰和火焰,還有你我的那顆熱情的心,所以我們要懂得感謝;因爲人間不僅僅只有冷漠和笑顏,還有你我的那顆真摯的心,所以我們要學會感恩。

感恩不是隻有兩個字的‘謝謝’。難道你沒有發現過嗎?感恩這兩個字的下面都是兩個‘心’字,因此只有是用心卻感謝他人這纔是真正的感恩和感謝。感恩是在心底鍥刻下的一段刻骨銘心的故事,是用愛與信念,接受與傳承。感恩不是激動的涕淚連連,而是用生命記錄的一種真切,爲這世間擁有真誠、無私和奉獻。

這一生中幫助過我的人不少,值得我感謝的人也不少。有和藹的外公,親切的外婆,高大的爸爸,真誠的朋友……但是今天我要感謝的卻是我那偉大的我的媽媽。母親的愛博大的像藍天,而我就是掛在母親心頭的星星;母親的愛又像海洋,我就是海洋裏的小魚,沐浴在燦爛的柔波里。

我的媽媽對我的付出是我們所有的人都難以想向的。畢竟它多的猶如天上的繁星,它既平凡,又偉大。最令我感到難忘的還是,那個驕陽似火的盛夏。那天是那麼的熱,可是我的媽媽偏要教我學騎自行車。沒幫法,母命不可違,自好服從了。首先,我的媽媽幫我搬出了自行車,接着我的媽媽就要我自己學騎自行車。是這樣的:我們就在家門前的小操場上學,我的媽媽要我先學怎樣踏,可是我總是踏不好。才踏了三次,每次都跌了下來。我想我的媽媽投去了渴望的目光,可是沒想到我的媽媽竟然對我自制不理。沒幫法此時我能做的只有更加的努力。終於,我踏了上去,我很興奮。感覺這已經就是真正的成功了。我開始學騎自行車,可是我總是不斷地從車上跌下。這一次,我重重的從自行車上摔了下來,幸好手沒有被壓在下面。我哭了。我對我的媽媽嚷嚷到:“我不要學騎自行車了!好難學哦!”這次,我的媽媽沒有再視而不理。我的媽媽走了過來對我說道:“成功固然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成功的背後的艱辛的歷程和辛苦的奮鬥。你不知道嗎?不經歷過脫繭的蠶永遠都成不了真正的蝴蝶!你是希望成爲真正的蝴蝶,還只是……”我的媽媽的話還沒有說完,我就急着說:“我願意成爲真正的蝴蝶。”我的媽媽看着我欣慰地笑了。接着,我推起自行車,學了起來。半個小時過去了,一個小時又過去了……就這樣一個下午就這麼過去了。我頭上的汗珠像斷了線的珠簾從頭上接二連三的往下滴,汗水淋溼了我的衣衫,但我卻沒有時間擦去它。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學會了騎自行車。我笑了,我的媽媽也笑了!

我的媽媽給予了我多少,是數不勝數的.。因此,此時此刻我最想感謝的就是我我的媽媽。我會用我所有的一切去愛我的我的媽媽,我想一定不會少於我的媽媽對我的愛的!

感恩如水,如水般清澈。讓感恩走進我們的心田吧!因爲,感恩可以消除內心所有的恩怨;感恩可以盪滌世間的一切塵埃;感恩是一種歌唱他人的方式;感恩是一種生活的智慧……懂得了感恩,學會了感恩,每個人都會邊的擁有無邊的快樂!

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 篇4

“帝裏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讀孟浩然的清明即事詩句,又知清明到來,又是祭祖掃墓的日子,在這民間傳統的祭祀日裏,是讓生者對亡者的懷想和祭奠,是哀思的日子。

我記得每當清明的時候,天空總是不作美,都會飄起毛毛的細雨,似乎想讓人更憂傷一些似的,也彷彿那是天堂裏逝者潸潸淚滴,隨着那長長的眷戀,紛飛,灑灑落地,或許也在惦念着陽間親人而感到內心的傷懷,至親天國有迴音。

清明的雨,也總讓我感到雨是那樣的纏綿悱惻、柔潤溫婉,柔潤着萬物,也柔潤了人的心,是人心裏最柔軟的那一部分,常常就生出對親人緬懷。

清明的雨,是那樣的淅淅瀝瀝,如泣如訴、將所有事物都裹在那朦朧而又厚重的雨幕裏。到處都是溼漉漉,水汪汪、寒沁沁,料峭春寒漸讓人難以支吾了,總也擋不住對親人那份緬想。

清明的雨,又是那樣如絲如縷、如幽如怨,總是讓人感到傷心無奈、惆悵滿懷,對天國的深情掛牽,縷縷絲絲,帶着濃的化不開的離別思緒,在天地間、在人們的心中纏繞飄浮。

撐着一把雨傘,在清明的雨中走着。綿綿的細雨滴在傘上,沒有聲息,慢慢地沿着傘邊滾落,掉在地上,彷彿那也是自己對親人想念的眼淚,感受着那濃濃的悲憫,心裏柔腸百轉。細雨綿綿,哀哀怨怨,似乎向人們訴說着生離死別的苦痛和悲傷,看着那絲絲連連的雨,離愁也牽扯不斷,無邊無垠。站在親人墓前,放下雨傘,點燃香燭紙錢,雙手捏着三炷香,虔誠地鞠三鞠躬,嘴裏細聲喃喃自語,祈禱着,慰藉內心的夙願與希冀。然後再擎着雨傘,靠後站着,讓他人繼續燒香,但自己凝視那小小的墳冢,望着細雨裏朦朧的山景,總會竭力去尋覓逝者生前的音容笑靨,回想着故人的生活點滴。心裏的悲憫正如連綿不絕的苦雨,立刻翻轉起濃濃的傷感惆悵,隨細雨紛飛飄散在迷朦的空間。倏然讓我想起宋朝詩人黃庭堅清明雨季祭的詩句:“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望着這清明的雨,涌動着心裏的淚,人的悲慟就異常強烈。爲什麼總是在清明,這天就要落雨,落的紛紛揚揚,這雨霧就要瀰漫,遮天蓋日的。這究竟是人間的思念化做了淚雨!還是天曉人意頓作了雨淚!在這雨霧瀰漫的夜裏,逝者的靈魂一定會在大地的上空遊蕩,在尋找着人間的親人,對她們微笑、招手、喃喃細語,那是在人間沒有講完的話語。這話語一定是充滿着愛的,是從天堂傳到人間又從人間傳上天堂的愛語。這愛裏有着憂傷,因爲天堂與人間是兩重天,親人不可相見啊。只有靈魂的思念可以在這清明的雨絲中纏綿一起,擁抱一起,相思一起。

清明的雨,此時,我纔有了進一步的感悟。因爲清明,雨季纔有了永世的歌謠。因爲有雨,雨季才更加晶瑩和聖潔;因爲有雨,清明才更加溫馨和豐潤;爲了故人詮釋慰藉亡靈,老天爺也是蓄日已久的虔誠,用取而代之的雨季來沖刷、淨化靈魂,雨季給我們是一種強烈的感動。不僅讓古代的文人墨客紛至沓來,給我們留下更多的感動,特別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千古流傳的詩句,渲染了清明時節迷濛黯然的氣氛,更給我們帶來淡淡的惆悵和悲傷,勾起人們對故去親友的緬懷之情。

踏着歸來的路,雨沒停,依然在下,望着雨幕,我忽然想起許嵩演唱的那首歌清明雨上:

我在人間彷徨尋不到你的天堂,

東瓶西鏡放恨不能遺忘

又是清明雨上折菊寄到你身旁

把你最愛的歌來輕輕唱

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 篇5

前幾天剛過了清明節,那你知道清明節的來歷嗎?

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爲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後,重耳作了君王,也就是歷史上的皇帝。即位後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臣子,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爲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好行裝,同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

皇帝聽說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後,人們才發現揹着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皇帝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裏發現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爲紀念介子推,這一天就被命名爲清明節。

這就是清明節的傳說,一個悲慘的傳說。

清明節的傳說作文6

清明節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爲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約在每年的陽曆4月5日前後。古有清明前一天爲“寒食節”之說,相傳起於春秋時期皇帝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飢”一事,後逐漸清明寒食合二爲一。唐代掃墓日期一般在

相傳大禹治水後,人們就用“清明”之語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時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天清地明,正是春遊踏青的好時節。踏青早在唐代就已開始,歷代承襲成爲習慣。踏青除了欣賞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還開展各種文娛活動,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節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寒食相傳起於皇帝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與清明相接,後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明清時期,清明掃墓更爲盛行。古時掃墓,孩子們還常要放風箏。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說風箏的名字也就是這麼來的。

清明節還有許多失傳的風俗,如古代曾長期流傳的戴柳、射柳、打鞦韆等,據載,遼代風俗最重清明節,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鞦韆爲樂,仕女雲集,踏青之風也極盛。

清明節的傳說作文7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要談清明節,需從一個已失傳的節日——寒食節說起。

寒食節,又稱熱食節,禁菸節,冷節,它的日期又距冬至108天,也就是距清明節不過一天或兩天,這個節日的主要節俗是禁火,不許生火煮食,只能食備好的熱食,冷食,故而得名。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互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爲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從20xx年開始,我國將清明節認定爲法定節假日,放假一天。至20xx年,又改爲三天。一直延續至今。

清明掃墓是我國的傳統風俗,它表達了我們對先人的懷念,同時又是踏青賞春的絕好機會。

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 篇6

清明如一幅水墨畫,不同的色澤下隱隱包含着一些淒涼與悲壯;清明如一首抒情詩,屈指可數的詞字中包含的是難以言述的情感;清明如一面被滄桑刷洗的大鐘,每一次鳴響總是讓數以萬計的人們放下手中那些重要之事,去緬懷已故之靈;清明更如一句妙不可言,耐人尋味的人生哲理,使你感悟倍深。

我與同學們站在烈士碑之下,聽着領導的講話,他們的講話聲似乎在今日格外地沙啞,聲音滿懷的是對烈士們的崇敬;我此時心中思緒萬千,時而擡頭望望那如巨人一般聳立在天地之間的英雄紀念碑,時而低頭看看那朵美麗的淡黃色菊花,抗戰時的一幕幕情景彷彿此時正如放電影一般地在我腦中呈現。一聲吼,抗戰烈士們拿着散發銀光的大刀,向全副武裝的敵人們衝去;一聲響,那是烈士們那把絕地反擊的小土*,但被英勇之氣附着着的子彈卻突破重圍向着那些貪婪的靈魂飛去;一抹血,滿是老繭的手掌捂着受傷的胸口,但死守之氣依然是浩浩蕩蕩……這一幕一幕不禁使我嘆了一口氣,這口氣中包含着對烈士們的惋惜,包含着對侵國者的厭惡,包含着對今日生活之美好而富饒的讚歎。

掃墓已成爲一年之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但來掃烈士碑我活到現在也只有來過三次。

第一次,那天煙雨濛濛,天空似乎也在爲亡靈而哽咽哭泣。那時我還在上幼兒園,對歷史時候的戰爭當然一無所知,那時我只知道戰爭時沒有零食吃,沒有玩具玩,還知道烈士們很偉大,他們爲我們付出了很多很多,僅此而已;這些想法只是從老師嘴裏的話中琢磨出來的,但那一次,我感悟到了原來人都很苦,我一定要珍惜現在的生活。

第二次,那天天空多雲,太陽藏在雲後面,只有一些微弱的光芒從雲縫中透出。那是我幼兒園剛畢業,迎來的是幼兒時期的最後一個暑假,爺爺和爸爸又帶我去了一次烈士公園,那時我也漸漸開始明白戰爭的殘酷,知道那要死人,知道那很痛苦,說不定那還可能讓平常戳手可得的父愛與母愛轉瞬間灰飛煙滅。那一次,我感悟到了是烈士們的鮮血,洗刷了灰色的土地,澆灌出如今的繁華。

第三次,這天太陽不算奪目也不算陰沉,陽光曬着大地,讓人覺得有些暖洋洋的;這時我已到了六年級,學校組織7個班一起去緬懷烈士。這一次,我看着那碑,心中已是漸漸瞭解了烈士,瞭解了戰爭,瞭解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瞭解了人生中的悲歡離合。這時,站着的那個我,已變得更加成熟,更加堅強,此時我慢慢的領悟到,我們不但要珍惜一切,不但要崇敬烈士,更是要學習烈士,烈士給了我們一塊沃土,我們要付出一些辛勤,播下一些種子,才能收穫到真正的幸福。或許這份幸福我們來不及享受,但等它葉落歸根時,將會給我們的兒女子孫更加肥沃的一塊土地;隨着時間的耕種,這塊土地會越來越肥,說不定到了那一天,它包含着的營養便會取之不盡。

在我人生的第13次清明中,我似乎又懂了一些別開生面的道理。

感悟,在任何一處地方,說不定在繁華的街市,說不定在簡陋的草屋,說不定在歡聲笑語中的六一,說不定在萬感悲傷的清明……不論你的感悟是原來明白的還是沒有想到過的,都會讓你的那個想法根生地固,錦上添花。

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 篇7

清明節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8天,節氣是按照陰曆制定的,陰曆沒有閏年。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爲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之說。清明節是一個祭祀祖先的節日,傳統活動爲掃墓。20xx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爲一了,而寒食既成爲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爲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關於寒食,有這樣一個傳說: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爲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爲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爲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爲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揹着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尋,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着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樑堵着個柳樹樹洞,洞裏好象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晉文公將血詩藏入袖中。然後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爲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爲“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爲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菸火,只吃寒食。

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着它嘆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