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2017年感動中國人物頒獎晚會觀後感

《感動中國》是中央電視臺打造的頗具影響力的一個品牌欄目,被譽爲“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頒獎晚會觀後感的內容,歡迎大家檢視。

2017年感動中國人物頒獎晚會觀後感

五代人守燈塔三位親人獻出生命!在2000多平方公里的浙東海域上,矗立着12座燈塔。這裏留下了葉氏家族五代燈塔工的足跡。1883年白節山燈塔建成,漁民葉來榮帶着一家老小上島,成爲中國第一代燈塔工,沒想到,這一守就是一輩子。更讓人意外的是,一百多年來,子子孫孫追隨着他的腳步無怨無悔守護燈塔。五代人百年堅守三位親人獻出生命,燈塔依然亮着全國最佳燈塔工、全國勞動模範……故事的主人公葉中央是葉氏家族的第三代燈塔工,很多人可能都聽過他的名字。

75歲的葉中央頭髮花白,回憶起燈塔工的生活,葉老一下子變得健談起來。1883年,白節山燈塔建成,漁民葉來榮成爲中國第一代燈塔工。1944年,葉中央4歲。他和父親葉阿嶽一起生活在魚腥腦燈塔上,那時候父親已經是一名燈塔工。有一次刮颱風,一艘補給船要進港避雨,父親一頭扎進狂風暴雨中去幫忙,結果一個海浪撲來,船被打翻,父親被捲入大海。掩埋黑髮人,祖父帶着孫兒上了白節山,祖孫倆守着燈塔相依爲命。葉中央在祖父薰陶下,愛上了燈塔。19歲那年,他成爲一名新中國的燈塔工。1971年春節前夕,幾名燈塔工打點行裝準備回家過年,葉中央卻自告奮勇留下來,寫信讓妻子帶着兩個女兒到燈塔來過年,沒想到等來的竟是噩耗。途中,小船不幸翻沉,除大女兒被人救起,年僅29歲的妻子和5歲的'小女兒雙雙遇難。葉中央的妻女離世後,他本可以要求組織將他調離守塔一線,但最後葉中央只說“給我換一座塔吧”。這一回,他去了爺爺曾經守過的白節島。葉靜虎是葉中央唯一的兒子。

他本可以當一個合格稱職的拖車司機。1982年,他接了父親的班,成了白節山燈塔的一名燈塔工。孫子葉超羣是個“90後”。2013年4月,大專畢業的他在爺爺和父親的支援下,登上了位於寧波鎮海口的七裏嶼燈塔。驚心動魄的一夜冒着12級颱風,爬上塔頂排除故障“做我們這一行,經常會碰上海難,生離死別見得多了。”

小時候,葉中央就跟着爺爺在白節山燈塔值班,最早聽到的一次海難就是“太平輪”沉沒。“剛好是農曆除夕的前一天,聽爺爺說海上有一艘大船沉沒了,就在駛離吳淞口不久,在燈塔能聽到此起彼伏的哭喊聲,但越來越微弱,聲音很快就被淹沒了。

一早看到,海面上泛着油光。”葉中央說,後來得知這就是讓世人震驚的“太平輪”沉沒事件。他曾在舟山羣島最北端的花鳥燈塔守了3年,那裏被稱爲“遠東第一燈塔”。

“以前根本沒有網絡,有沒有颱風,只能靠聽收音機。對燈塔工來說,碰上險風惡浪是常有的事,我們早就習慣了。”葉中央和記者回憶起那個驚心動魄的夜晚:有一年夏天,白節海峽遭逢12級颱風,我們在燈塔值班。一陣電閃雷鳴過後,燈塔電器被擊壞。燈塔失明,船舶隨時都有觸礁的危險。我衝入暗夜,匍匐着爬向塔頂。當時,心裏只有一個念頭,就是讓燈塔亮起來。最後,故障順利排除。別看從值班室到燈塔只有100米的距離,但我足足爬了半小時。我們會在值班室和燈塔之間拴一根“安全繩”,抓着繩子爬行,稍有疏忽可能就被狂風吹落海里。“看得多了,就越覺得燈塔是不可或缺的。

在茫茫大海里,燈塔就是希望,就是家的方向。”葉中央說得很平靜。無邊無際的孤獨一上燈塔就是11個月,只有海風只見海水葉超羣,這個家族最年輕的守塔一員,仍在鎮海堅守着傳自父輩的這份燈塔情懷,“我剛踏上燈塔的時候,就倍感親切,可能骨子裏頭就和燈塔有一種不解之緣吧。加上我性格比較內向,喜歡安靜的地方。爺爺提議的時候,我想都沒想就答應了。”新一代的燈塔工,生活不再像原來那樣艱苦,電視機、電腦已經普及。

但白天看海浪,晚上看星光,孤獨如影隨形。剛到七裏嶼燈塔的那段日子,葉超羣卻有些不適應,“不知道怎麼打發時間。整個島上,走上一圈只要五六分鐘。除了熟悉的幾張面孔,只能聽大海的聲音。很難想象,爺爺一輩子呆在燈塔是怎麼熬過來的。”記者注意到,葉超羣用了一個字眼——熬。沒錯,那個年代的燈塔工要艱苦得多。那時候,他們的生活所需主要依靠補給船,每月一趟。如果碰上臺風天,補給船來不了,他們只有捱餓的份。“有一次刮颱風,補給船到不了。當時島上只剩一個冬瓜,五個大男人就着一個大冬瓜,吃了整整一個多星期。”葉中央說,遇到緊急情況需要與外界聯繫,只能點菸,“有一次我發高燒,連着燒了三天,到後來整個人昏迷了。他們就在島上放三把火求救,我算躲過一劫。”然而,最難熬的還是無邊無際的孤獨。

燈塔工要在孤島上連續工作11個月纔有20來天的休息,這11個月時間裏,只有海風,只見海水,“唯一能解悶的就是抽菸,那時候煙癮很大,一天要抽三包,現在落下了病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