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精選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彙總七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彙總七篇

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 篇1

親愛的爺爺:

一年一年過得真的很快,我想要去抓住它,它卻從我的手指尖就像沙漏一樣的泄下來。我很無奈,我真的沒有能力讓它過得慢些,我真的沒辦法,又要鼓起勇氣去看望你。今天又是清明節,是你離開我的第3個清明節,我很想念你,我很想知道你過得好不好,我很想知道我所做的一切你都看得到的對嗎?可是我沒有那勇氣,去面對曾經幽默風趣的爺爺冰冷直挺挺豎立在我面前。記得這三個清明節我都沒有去看過你,一直沒有。當然今年也不例外,我還是像往常一樣坐在電腦面前,聽着歌。可是每次看見看空間說說一直在更新清明節什麼什麼的,我就沒有心情在玩下去,我知道我又錯過了你,又錯過了每年一次的見面!

爺爺,我很後悔當初沒有陪你走到最後,很後悔當初爲什麼不堅持去看你最後一眼。那時的我在外地,在讀小學。聽見爸爸媽媽在房間接電話,我以爲只是個普通朋友的問候罷了。後來看到爸媽匆匆忙忙整理了行李,他說他們要回家一趟。我問他們怎麼了,他們互相看了一眼好像有什麼事情瞞着我,他們沒告訴我,只是叫一個阿姨暫時照顧我一段時間。我看着他們遠走的背影,眼睛紅紅的,心裏很任性的在想,爲什麼他們不告訴我。吃晚飯的時候,阿姨說爺爺你快不行了,我忘了當初的表情是怎樣的,鼻子酸酸的,嘴裏的飯怎麼也咽不下去,敷衍的說自己很累要去睡覺。回到房間,一頭栽進牀,眼淚掉進被子裏,把被子一大塊都給打溼了。爺爺,你知道嗎,我爲了他們不告訴我原因,沒理他們好久,他們打電話給我我也沒有接。我只是不明白,爺爺你平時身體那麼棒怎麼會變成這樣?後來才知道你是因爲喝了太多酒,記得從我出生開始你就一直喝點小酒,那時候還是童年,不知道喝酒會變成這樣,聽到消息後我還以爲他們在跟我開玩笑,你知道嗎?爺爺,你現在還好嗎?他們說人死後會變成天使進入天堂,會變成天上的星星,一閃一閃的很漂亮很美好!你在嗎?你能夠看得到我嗎?爺爺,我現在過得很好呀,爸爸媽媽一直都很愛我很寵我,在學校也過着很充實的生活!你是否還像以前那樣還那麼喜歡喝酒?你是否還是那麼喜歡愛開玩笑?爸爸性格很像你呀,他一直都是我們家的開心!

爺爺,你想我嗎?你想見我嗎?怎麼辦,我還是沒有那勇氣去面對你,還是沒有勇氣去見你!我知道你已經走遠了,可我不願意承認,你知道嗎!可是我好想你,好想一直陪着你,好想告訴你我從來沒有告訴你的那些話,你知道嗎,有時你很煩很羅嗦呀,我都不想理你呀!可是你知道嗎,每次有人問我你爺爺奶奶還在嗎,我就一直看着他,看到他害怕。等他走了,我一個人蹲在那裏默默的流眼淚!你一直是我不想提起的悲傷。做人要往前看要開心點,這是你告訴我的,小的時候覺得好有道理,現在感覺好沒有文化水平!哈哈,爺爺你在天堂過的還好嗎?到底還好嗎?

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 篇2

清明,一個因思念而生的時節,守候着千百年的風霜,執着而纏綿。一個人的清明是懷念,一代又一代人的清明是一個共同的、溫暖的故事。

不知是因爲相思而祭奠,還是因爲祭奠而相思。中國人的尋根情緒悠遠而綿長。像是落花對泥土的追尋,又像是落葉對樹根的追隨。沒有理由,沒有原因,只有周而復始的開始和結束。每逢祭祖,炮竹一響,墓碑前聚集的是一家大小風塵僕僕的腳步,人頭攢動的是親人們久別重逢的喜悅。這一刻,再也不會有人記得自己曾嘗過的辛酸苦辣,歸家的遊子不會再記得遊蕩在異鄉時對故土輾轉難眠的思念。也沒有人會記得自己是誰,所有的印記都刻在墓碑密密麻麻的名字上。

一句“清明時節雨紛紛”,似乎定格了無雨不成清明的特性。多年來的掃墓記憶似乎總是離不開雨,細細的,密密的,交織成一張暗淡的、惆悵的網。雨飄浮在稠密的空氣裏,浸透了墓上的草、樹枝、土,也浸透了掃墓人的憂傷、思念。令人意外的是今年掃墓卻有着暖暖的太陽,撲鼻的花香,暖暖的春風。人也多,熱鬧。有的忙着清除雜草,有的忙着撥弄燭火、紙錢,有的忙着挑土修整。撒腿滿地跑的孩子們,還不知愁思,圍着紅紅的燭火,歡快地燒着紙錢,炮竹一響,捂着耳朵飛快地散開。炮竹一停,又雀躍地來回跑着,手裏或是攥着花朵,或是攥着紅紅綠綠的糖果、米花。那種鬧哄哄的快樂竟讓人有種過年喜慶的錯覺。看着那一張張稚嫩的小臉蛋,骨碌碌轉個不停的眼珠子,聽着那吚吚呀呀的叫喚聲,恍惚間我似乎有些明白墓碑上那些密密麻麻名字的意義,那裏刻着的不僅是我們對先祖的紀念,那裏更是延續着祖祖輩輩永世不斷的希望。我們的父母看着他們的父母老去,而今,我們又看着我們的父母老去,多年以後,我們的孩子又將看着我們老去。生命的老去是無可違背的自然規律,可是,世代永存的精神、希望卻能嵌入那些高矮不一、新舊迥異的墓碑裏。生命之於生死,就像是清明之於墓碑,有始末,卻沒有終點。

多年以前,墓碑前的我也是那個只知道跑着、笑着、吃着、喊着的孩童,純粹的無知,純粹的歡快。而今,我終於體會到了當年父母看着我時的些許感慨,有欣慰,有感傷,有憂思,有釋懷,簡單而複雜,複雜而簡單。一邊是對已逝親人的追思,一邊是自己嚐盡生活艱辛的冷暖自知,一邊是對兒女的寄望、倚想。樂中有苦,苦中有樂。有時覺得,人這一生,辛勞無趣。少年輕狂不知愁滋味卻強賦新詞說新愁,成年時嚐盡人間百味後卻不敢再輕言愁苦。待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時力不從心的無奈,縱使當年曾有多少豪情壯志,老邁時面對生離死別,都是一樣的無能爲力。而今,一家老小聚集祭祖,生者或死者,都能在墓碑上追溯一二,生命是短暫的,可刻下的名字卻是永久的,世代相承的緬懷是不朽的。爲了奔赴一場場周而復始的圓滿、懷念,人生縱使再苦,又何妨?

清明,一年一祭。人羣散去後的墓碑,陪伴它的又是一年四季的草榮草枯,孤獨而寂寞。就像人生,因爲分離而相聚,又爲了相聚而分離。

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 篇3

轉眼間,又到了清明。幾天前就聽同學和大人們說起清明節掃墓之事,我不禁想到:人們爲什麼都趕去在清明節掃墓?清明究竟是什麼樣的一個日子?

我很幸運,奶奶爺爺姥姥姥爺都還健在,所以,我並不十分理解“清明”意味着什麼。於是,今天,我下定決心要搞清楚什麼是清明。

看着天空紛紛飄落的星星雨點,我的心也漸漸沉重起來……

我獨自坐車來到了一塊墓地,這裏的人可真不少,但是卻很安靜,沒有人大聲說話。他們像朝聖者一樣來到這裏,獻上一束小花,沉思片刻,不覺間,眼睛已閃爍着點點瑩光了。

“他們也許是在懷念早已逝去的親人吧,”我想,“也許是想起了小時候和前輩在一起的那段回憶吧,也許是想起了故鄉的親人們吧”……

想到這,我似乎明白,原來清明就是讓人們想起那些我們不該忘記卻忘記了的人和事;就是讓人們停下匆忙的腳步,去懷念逝去的人們的日子;就是讓人們去尋根的一個節日;就是讓人們靜下心來想想我究竟是誰,我該怎樣珍愛生命、怎樣珍愛身邊的一切的節日,懷遠而慎終……清明祭祖,是中華文明禮儀的優良傳統,同時清明祭祖也是中華民族尋根謁祖的心願滿足。人們之所以緬懷先人,祭祀祖先,是因爲他們是我們自己的.來源。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我們祖先用他們的雙手辛勤勞動換來的。他們的辛勤奮鬥是我們繼續前行的起點,而這就是尊重生命與敬畏歷史的不竭動力。雖然當今處於全球一體化的交融時代,“我是誰”以及“我從哪裏來”這等心靈追問的尋根意識仍舊是必不可少的。

的確,如果沒有祖先,沒有前人,又哪裏來的我們呢?如果不是他們的辛苦拼搏,我們又是如何過上如今的美好生活?馮友蘭曾說過:“祭祀並不是因爲靈魂真正存在,只是祭祀祖先的人出於孝敬祖先的感情。所以,禮儀的意義是詩的,不是宗教的。”祭祀掃墓這種莊重的儀式是一種情感上和道德上的真實。

那麼,我的“根”又在哪裏呢?我的籍貫是河南,卻生長在哈爾濱,直到十歲纔跟隨父母搬家到北京。哪裏又是我的故鄉呢?曾經困惑的我,似乎剎那間明白,我的“根”就在哈爾濱。因爲在那裏,不僅有我的親人,還有我成長的足跡。這是我不能忘記的故鄉,但是有時,我卻把它忘記了。

今的故鄉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兒時住的老樓早已被拆掉,小學的校舍也翻新過不知多少次了。那曾經的一切是否連同老舊的房屋和街道一樣“灰飛煙滅”了呢?她還是記憶中的故鄉嗎……

不知什麼時候,我的眼開始有些模糊,模糊在故鄉人和故鄉事的幻影中……

我想,我始終沒有真正地忘記兒時的故鄉,因爲那段回憶已被塵封在心底柔軟的角落,唯有清明之時,她纔會被喚醒。清明一過,便繼續塵封着。

天色漸暗,不知何時竟然飄起了雨絲。在回家的車上,望着車窗外紛飛的細雨,看着這霧濛濛的大地,我似乎明白了,我們一生苦苦尋找的那個“根”,不在祖先的墓地裏,不在他們的故鄉,更不在自己的故鄉。那個“根”,就在我們塵封的心裏……

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 篇4

清明如一幅水墨畫,不同的色澤下隱隱包含着一些淒涼與悲壯;清明如一首抒情詩,屈指可數的詞字中包含的是難以言述的情感;清明如一面被滄桑刷洗的大鐘,每一次鳴響總是讓數以萬計的人們放下手中那些重要之事,去緬懷已故之靈;清明更如一句妙不可言,耐人尋味的人生哲理,使你感悟倍深。

我與同學們站在烈士碑之下,聽着領導的講話,他們的講話聲似乎在今日格外地沙啞,聲音滿懷的是對烈士們的崇敬。我此時心中思緒萬千,時而擡頭望望那如巨人一般聳立在天地之間的英雄紀念碑,時而低頭看看那朵美麗的淡黃色菊花,抗戰時的一幕幕情景彷彿此時正如放電影一般地在我腦中呈現。一聲吼,抗戰烈士們拿着散發銀光的大刀,向全副武裝的敵人們衝去;一聲響,那是烈士們那把絕地反擊的槍,但被英勇之氣附着着的子彈卻突破重圍向着那些貪婪的靈魂飛去;一抹血,滿是老繭的手掌捂着受傷的胸口,但死守之氣依然是浩浩蕩蕩……這一幕一幕不禁使我嘆了一口氣,這口氣中包含着對烈士們的惋惜,包含着對侵國者的厭惡,包含着對今日生活之美好而富饒的讚歎。

祭祀已成爲一年之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但來掃烈士碑我活到現在也只有來過三次。

第一次,那天煙雨濛濛,天空似乎也在爲亡靈而哽咽哭泣。那時我還在上幼兒園,對歷史時候的戰爭當然一無所知,那時我只知道戰爭時沒有零食吃,沒有玩具玩,還知道烈士們很偉大,他們爲我們付出了很多很多,僅此而已。這些想法只是從老師嘴裏的話中琢磨出來的,但那一次,我感悟到了原來人都很苦,我一定要珍惜現在的生活。

第二次,那天天空多雲,太陽藏在雲後面,只有一些微弱的光芒從雲縫中透出。那是我幼兒園剛畢業,迎來的是幼兒時期的最後一個暑假,姥爺和父親又帶我去了一次烈士公園,那時我也漸漸開始明白戰爭的殘酷,知道那要死人,知道那很痛苦,說不定那還可能讓平常戳手可得的父愛與母愛轉瞬間灰飛煙滅。那一次,我感悟到了是烈士們的鮮血,洗刷了灰色的土地,澆灌出如今的繁華。

第三次,這天太陽不算奪目也不算陰沉,陽光曬着大地,讓人覺得有些暖洋洋的。這時我已到了六年級,學校組織7個班一起去緬懷烈士。這一次,我看着那碑,心中已是漸漸瞭解了烈士,瞭解了戰爭,瞭解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瞭解了人生中的悲歡離合。這時,站着的那個我,已變得更加成熟,更加堅強,此時我慢慢的領悟到,我們不但要珍惜一切,不但要崇敬烈士,更是要學習烈士,烈士給了我們一塊沃土,我們要付出一些辛勤,播下一些種子,才能收穫到真正的幸福。或許這份幸福我們來不及享受,但等它葉落歸根時,將會給我們的兒女子孫更加肥沃的一塊土地。隨着時間的耕種,這塊土地會越來越肥,說不定到了那一天,它包含着的營養便會取之不盡。

在我人生的第13次清明中,我似乎又懂了一些別開生面的道理。

感悟,在任何一處地方,說不定在繁華的街市,說不定在簡陋的草屋,說不定在歡聲笑語中的六一,說不定在萬感悲傷的清明……不論你的感悟是原來明白的還是沒有想到過的,都會讓你的那個想法根生地固,錦上添花。

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 篇5

古人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傳統節日作文300字。當我想起唐代大詩人的這句詩歌時就想到好像清明節快要到了,清明的腳步已經不遠了,只剩下了一步之差。

給死去的故人請安,給他們拜年,送上家中做出來的佳餚——清明果。讓他們保佑我的學習更好,學業成功。

於是,星期六爸爸在優秀範文版權所有家很空,決定帶我回鄉下去給啊太掃墓。我立即拿來自己家裏做出來的清明果,拿來一個籃子在下面 鋪了一張乾淨的報紙,然後小心翼翼的把清明果平鋪在裏面,以免發生一想不到的“事故”。最後,我把籃子放在車子的後備箱中。一切準備就緒,我們全家就坐上了車子。在坑坑窪窪的山路上車子不停的顛簸,這時我想起了後備箱中的佳餚非常擔心,心急如焚。我叫爸爸開慢些特別是有坑的地方。我們就慢慢悠悠的坐車,就像老牛拖慢腿。

經過,半個小時的顛簸,我們終於到了奶奶的墳前,我拿出清明果放好,拿香深深的鞠了一個躬,拜了幾拜。給奶奶請了安,向他問優秀範文版權所有好。對他行完了中華民族的禮儀以後,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響了起來。那聲音震耳欲聾,就像天上打雷一樣。把弟弟嚇的嗚嗚大哭起來。後來我又默默的在墳墓前許願“希望阿太能保佑我學習快些進步,全家生活快樂,身體健康,學業有成。

不愧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 節日啊,是那麼的有意義,不平常好多了了,是那麼的有趣不同尋常。又有活動,又有學問,還有佳餚。是一個與其他節日不同的節日。比西方節日有趣多,有深刻的意義。

元宵節是家鄉比較好玩的節日。離元宵節還有幾天街上會有賣花燈的,父母帶我們去選購我們喜歡的花燈,還會買一些瓜子以便看電視時吃。元宵節前幾天元宵節上市,會有不少人去超市買元宵。元宵節那一天我們和父母到外面看花燈到外面散一散幾天忙碌的心情。回到家我們就開始吃元宵了,吃元宵也是我盼望的事情。吃完元宵我們幾個小夥伴提着花燈到外面玩,這時會有放鞭炮的聲音好像爲我們伴奏我們真是無憂無慮開心極了。我們出去玩一個小時便回家由於父母爺爺奶奶看電視吃瓜子,真是好玩極了。那一天我們還要看到十點才睡覺呢!我最喜歡在家鄉過元宵節了。 雖然離開家鄉幾年了,但是我對在家鄉過元宵節是的情景還記憶猶新。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個傳統節日是爲了紀念古代的愛國詩人屈原設立的,。 端午節這天,媽媽早早地起來了,拿出鴨蛋和糉子,放在鍋裏煮。我站在竈臺邊上,看着鍋裏的鴨蛋,有青綠色的、玉白色的,煞是可愛。不一會,我聞到一陣糉葉的清香。我迫不及待地問:“煮好了嗎?”媽媽回答:“好了,好了!”於是,媽媽取出一個煮熟的糉子,幫我剝去糉葉,菱角形、白胖胖、軟粘粘的糉子好吃極了。 吃完糉子後,我和媽媽一起去夫子廟買香囊和五彩繩。玲瓏小巧的香囊又香又美,我好喜歡。我讓媽媽把漂亮的五彩繩系在我手上和腳上。媽媽告訴我,小孩子戴上香囊和五彩繩可以祛疾病,保安康。 回家的路上,我讓媽媽買了一些艾草。到家後,我們把艾草插在家門的兩邊。艾草的清香可以驅趕蚊蟲呢!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 篇6

季節就像一把記憶的鑰匙,一次又一次地開啓了我童年的回憶。這個寒冷的冬季已經過去了,又到了那萬物復甦、草長鶯飛的春天。我知道,清明節即將來臨,這使我又想起了記憶中的那次難以忘懷的清明節。

小時候,每逢到了清明節,媽媽總會帶着我來到紹興老家去上墳。我依稀記得,我跟着媽媽和外公外婆到鄉下去。咱們乘着汽車一路顛簸了幾個小時,還走了好長的一段路。歷盡了千辛萬苦,我終於跟着大人們來到了兩個土包前。當時的我,根本不知道那是什麼東西,樣子像是小山坡,還像在幼兒園裏用沙子堆成的“珠穆朗瑪峯”似的……

到底是怎麼啦?我看到外公和外婆先是仔細地把土包上的雜草拔乾淨,接着又將帶來的一些水果和菜放在那兩個土包前面的石板上,嘴裏還不知在小聲嘀咕着些什麼,大家的神情都十分嚴肅,氣氛也是那樣的沉默。“呵呵!”不懂事的我覺得很好玩,忍不住笑了一聲。可是不知爲什麼,只見媽媽生氣地看了我一眼,還讓我對着這兩個土包拜兩下。“爲什麼呀?”我當然不樂意,這是什麼東西呀,又爲什麼要拜呢?可是,我見媽媽好像不太高興。我覺得很是奇怪,不知道媽媽爲什麼會這樣。“媽媽,這兩個是什麼東西呀?”我奇怪的問。只見媽媽神情嚴肅地看了我一眼,接着輕輕對我說:“這兩個小土包裏埋着媽媽的爺爺和奶奶。”“媽媽的爺爺奶奶?”我心裏頓時覺得很難過,媽媽的爺爺奶奶爲什麼會埋在這裏的呢?年幼的我,彷彿什麼事情也不懂。但是最後,我卻還是毫無怨言地對着墳墓拜了兩下,因爲我知道,媽媽心裏也很難過,儘管我很是不解。

回到家後,我將埋在心裏的疑惑通通對媽媽說了出來。“媽媽,爲什麼今天你們要這樣啊?你的爺爺奶奶又爲什麼在兩個土包裏呢?”我問媽媽。媽媽沉默了許久,對我講述了她小時候的故事。原來,在媽媽小時候,爺爺奶奶對她有着深深的愛。媽媽一個星期纔回家一次,可每次回家,爺爺奶奶都會將他們保留已久的最好吃的菜帶給媽媽吃,而他們自己卻十分省吃儉用。有一次,他們爲了將一塊餡餅留給媽媽吃,由於時間放得太長,餅都發了黴。可是,卻只好冒着風雨將餡餅送到媽媽的學校。媽媽雖然沒有吃這塊餅,但心裏卻是那樣的感動。……聽完了媽媽的故事,我終於知道,媽媽爲什麼如此敬愛他的爺爺和奶奶了,但是我還是不懂,媽媽那時候爲什麼沒有東西吃呢。現在,我明白了。

我的爺爺奶奶也從小陪在我的身邊,時時處處關心着我、愛護着我,處處都爲我着想。我呢,也對爺爺和奶奶有着很深厚的感情。我想,媽媽一定也跟我一樣愛他的爺爺和奶奶。

隨着我年齡的增長,我已漸漸開始懂事起來,我懂得了許多,我也知道了小時候的所有的疑惑。每當我想起小時候的這件事,我都會不禁覺得當時的我是如此無知。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即將來到,這是一個充滿生機的節日,又是一個懷念親人的節日。正如杜牧的《清明》中寫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清明節,更是我最難忘的節日。我知道,這次清明節,媽媽還是回去紹興看望爺爺和奶奶。到時候,我一定也會誠心誠意地跟着媽媽一起去上墳,我也要向媽媽的爺爺奶奶獻上我的那一分誠心.

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 篇7

春是美麗之季,萬物復甦,今天母親便一時興起給我講起了他們小時候的事,“我們小的時候,春天的時候,每天放學呢,我們就去摘構穗,摘滿滿一兜子,回家蒸着吃,上火了就挖蒲公英泡水,我們一起去摘枸杞芽,這些可都是現在不常見的美味呢!”

母親說的話聽得我暈暈乎乎的,什麼是枸杞芽?什麼是構穗?這些我從未聽說過的新名詞調動了我的好奇心,“母親——你說的那些東西是什麼啊?”我央求般的問道,“那些東西啊,小的時候漫山遍野多得是,都是野菜,現在估計也有但是不多了。”

我一聽這話,馬上興奮起來,“現在也有?哪裏哪裏?”“嶺上就有啊。”“母親——我的好母親——帶我去嘛——好不好啦——”經過我一番軟磨硬泡,母親終於同意帶我去宋莊嶺上摘野菜。

一路上我都像吃了興奮藥一般的活躍,一會兒趴在車窗上看看一旁金燦燦的油菜花,一會兒開啟車窗,聽聽那抑揚頓挫的鳥鳴,心中那種剋制不住的喜悅讓我異常的興奮。

終於來到了宋莊嶺,一下車,母親就在一旁雜草叢生的土地上拽起了野草,我跑過去問:“媽,你拽這些野草幹什麼啊?”

“這哪裏是什麼野草啊,這是小蒜。”母親回答道,我低下頭來一聞,果然,蒜的味道撲鼻而來,不過蒜味不濃,反而還有清新的味道呢!

我開始幫母親一起摘小蒜,使勁兒一拔,一不小心把小蒜連根拔起,咦!這根部竟然是一個迷你蒜呢!我乾的越來越起勁兒,不一會,母親裝小蒜的袋子都滿了,母親說道:“摘得夠多了,一會啊,母親讓你看看枸杞。”

聽了母親的話,我便顛顛的跟在母親後面,生怕母親說話不算話。

不一會兒,我便看到了一片綠油油的藤條類植物,母親解釋說:“這就是枸杞,枸杞芽可以拌涼菜吃,清涼又降火,而且很美味呢!”

聽母親這麼一說,我不禁對這小小的枸杞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泛着紫光的小葉子,嫩嫩的小芽,真的像母親說的那樣的美味嗎?我不禁在心中打了個小小的問號,只見母親摘了一些,準備晚上給我弄個野菜宴!

我想看看這嶺上還有些什麼我沒講過的新鮮玩意兒,於是就跟着母親上嶺了,一路上路邊時不時的會看到幾朵金黃色的花兒,母親看着我這麼好奇,便說:“這是蒲公英,它的葉子可以泡茶喝清熱解毒,降火。”

到了半山腰的位置,我們終於看到了一排整整齊齊的構樹,構樹上結了許許多多的像毛毛蟲一樣的果實,看起來就像是一條條蟲子一樣,我厭惡的躲到一邊,母親見了笑着說:“這個就是構穗呢!別看他長得不怎麼美觀,蒸起來吃可是美味至極呢!”

我摘下一個構穗,捧在手中仔細端詳着,小小的橢圓形身子,有許多細細的毛,看起來灰突突的,觀看外表還真看不出來它是美味呢!

臨走的時候,我們可是滿載而歸呢,不僅僅是收穫了這麼多的美味野菜,更是收穫了見識,這些東西以前可都是聞所未聞的呢!現在終於瞭解到了它們,這難道不是此行最大的收穫嗎?

現在城裏的小孩兒,沒見識過大自然的神奇,雖然生活幸福,但是丟失了農村小孩的純真和見識廣闊,許多的鄉下東西,我們連聽說都從未聽說過。

現在我們應該更加重視這些,抽時間多走進鄉間,多見識些鄉間知識,讓城裏孩子走進鄉間田野,來了解了解自然中的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