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有關《我不是潘金蓮》電影觀後感1000字

《我不是潘金蓮》這部電影將主人公李雪蓮上訪20年的酸甜苦辣描繪得淋漓盡致、形象生動、入木三分。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有關《我不是潘金蓮》電影觀後感的內容,歡迎大家檢視。

有關《我不是潘金蓮》電影觀後感1000字

篇一:

我看完了由馮小剛導演、范冰冰主演的《我不是潘金蓮》這部電影。這部電影將主人公李雪蓮上訪20年的酸甜苦辣描繪得淋漓盡致、形象生動、入木三分。

李雪蓮上訪20年,她周圍的人也懷着不同的目的,有的是真想幫他,但大多的是想借着李雪蓮的大腿搓麻繩,有的明哲保身,有的想色要官圖財,有的炫耀領導水平,有的因此丟了烏紗帽。就連李雪蓮上吊時,果園的主人也跟着她,讓她去鄰居家的果園上吊,打掉自己的競爭對手。

可以說,《我不是潘金蓮》在某種程度上是衆多信訪人的一個縮影。

信訪其實是個名詞,到現在爲止也是個名詞。信訪的意思其實很簡單。《現代漢語詞典》解釋,所謂信訪,就是人們羣衆來信來訪。

信訪工作的目的其實很明確,就是接待人民羣衆來信來訪,幫助他們解決各種訴求,解決不了的轉達給其他部門解決。用一句洋氣話說,就是化解矛盾解決訴求。

人民羣衆來信來訪其實很正常。經濟發展越深入,法治建設越全面,人們的各種訴求也越來越多,維權意識也越來越強。維權意識越強,信訪意識也越強。

人們覺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對待,覺得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了侵害,感到冤屈,或者是看不下去某些部門、人員的作爲,或者是向黨委政府和有關機關寫信或者到黨委政府和有關機關申訴、控告、舉報等,希望得到解決。

有時候,某種訴求能得到及時解決,有時候某種訴求得不到解決,甚至永遠也得不到解決。還有些訴求,只要努努力、使使勁、用用心,就能解決。

中國人有時候很倔但很講理,他們不怕窮不怕吃苦,就怕輸理丟面子,信訪的理由有時也很簡單。《我不是潘金蓮》中的李雪蓮20年上訪的理由很簡單,其一是一件事,想證明“離婚是假的”,後來變成一句話,只要其前夫承認是假的就行;其二是一句話,前夫說她是潘金蓮,她爲“我不是潘金蓮”討說法。

於是,解決不了滿足不了自己訴求的那些人就不斷地信訪、不停地上訪。

慢慢地,信訪成了動詞。有的人開始相信信訪、迷信上訪了;也有的人害怕信訪、拒絕信訪了。甚至只剩下“訪”,沒有“信”,不再信來信往,直接人來人往了。

相信信訪、迷信上訪,是因爲嚐到或者看到了別人信訪上訪帶來的好處,有的因爲信訪獲得了意想不到的好處,甚至可以藉以要挾有關部門。

有的人害怕上訪、排斥上訪,是因爲信訪已經成爲考覈政績的一個重要指標,影響到自己的前途命運;有的人害怕上訪、排斥上訪,是因爲自己沒有錯,覺得自己理直氣壯;有的人害怕信訪、排斥信訪,有錯不想承認,寧錯不彎腰,甚至連一句軟話也不說。無形之中,加劇了信訪。

應當看到,信訪的根源在於有些人員和部門無視或者漠視羣衆利益,沒有依法依規辦事,作風簡單粗暴造成的。

解決信訪說簡單也簡單。中國人很講理。只要實事求是,明確是非,該認錯的認錯,該糾正的糾正,該道歉的道歉,該追究責任的就追究責任,特別是有些國家工作人員和部門要敢於承擔責任、承認錯誤,把信訪引導到依法依紀解決的軌道上來,信訪的羣衆肯定會信服。

願信訪的人越來越少。

篇二:

最近看完了馮小剛導演的《我不是潘金蓮》。這部小說情節其實很簡單,主要講了一位名叫李雪蓮的農婦,因爲懷了二胎,丈夫面臨下崗,爲了逃避處罰,她與丈夫假離婚,孩子一人一個,然後再復婚,還能兒女雙全。卻沒想到弄假成真,丈夫另結新歡。爲此,她找到丈夫理論。但丈夫不但不承認是假離婚,還說她是潘金蓮。於是,李雪蓮感到非常的委屈,要討個說法,既要證明之前的離婚是假的,更要證明自己不是潘金蓮,從此走上告狀路。

結果從鎮裏告到縣裏、市裏,甚至申冤到北京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可是,不但沒能把假的說成假的,還把法院庭長、院長、縣長乃至市長一舉拖下馬。

最後以至於,每到“兩會”時她所在的省市縣都要上演圍追堵截的一幕,各級領導每到“敏感期”都要“看望”她,甚至給她“送禮”。這場大戲,前前後後竟持續二十年,直至丈夫去世,失去了目標的。就像小說中說的那樣,這就是一個“螞蟻變大象,芝麻變西瓜”的荒誕故事

但如果讀完後能靜下心來細想想,其實這故事一點都不荒誕,反而十分現實!咱就不說李雪蓮爲了逃避處罰而假離婚的事,當然這樣的事更現實,因爲我就曾經多次遇到諮詢類似問題的。

咱就說李雪蓮的上訪經歷,全國有類似經歷的人恐怕很難統計吧!晚清有一部叫《官場現形記》的小說,而劉震雲的這部小說也是一部刻畫了各級政府官員害怕上訪,仇視上訪,千方百計地阻止上訪,而不去深入民間,瞭解民意,解決問題的新版的“官場現形記”。

其實如果單純從法律角度講,最初受理李雪蓮案件的王公道判的並沒有錯。但接下來上場的那些官員們,就欠缺了那麼點解決問題的誠意,如果他們能夠認真的傾聽李雪蓮的訴求,瞭解她的難處,其實這事應該也不難解決。至少不至於從一個離婚事件上升爲公共事件,進而演化爲政治事故。

往大里說,這也是因爲這些官員們考慮的都是自己的利益,而沒有一點爲人民服務的心!當然,他們自己並不這麼認爲,也覺得自己很冤!這讓我想起劉瑜老師的一句話:當一個惡行的鏈條足夠長,長到看不到鏈條全貌時,每個環節的人都有理由覺得自己很無辜。

有朋友看完這部電影之後,可能會很佩服李雪蓮的執着。是啊,幾十年如一日堅持上訪,確實夠執着!

其實我寫在稿紙上的有段話是想討論這種執着是不是值得,但今天我放棄了這個念頭。

其實一個人做的事,做出的選擇,究竟值不值得,只有自己知道,外人很難也沒有資格來評判!

比如類似的事情,我會覺得,是潘金蓮又怎麼了,潘金蓮有什麼不好!我根本就不會再意這些。當然,像我這種沒臉沒皮厚顏無恥的人可能不多。

當然,我們從小受的教育就是把個人聲譽,集體榮譽看得高於一切,所以把面子放在第一位也正常!而且生活中很多人雖然沒有李雪蓮那麼極致,但同樣不也是爲了面子執着了一輩子嗎!

有時候,我喜歡對中國的言論出版自由大加抨擊。是的,沒有人能夠否認管制依然存在,而且依然嚴格。但我們也同樣要看到社會的進步,像這部雖然貌似荒誕、幽默,但卻深刻揭示上訪制度的小說,在過去恐怕不容易與觀衆見面吧。